小标点,大乾坤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119257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在阅读写作中,都常常忽略标点符号的文本作用。本文就是从结构内容、人物刻画等角度,探讨标点符号在文本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标点;结构;情感;个性
  在小学,我们就认识了标点,可直到初中甚至高中,阅读、写作中,很多人依然忽视了标点的重要性。
  抗战时期,国民党有这样一则宣传标语: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原意是说:家有粮食,不要卖给八路军吃。后来有人加了一个小小的标点: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标点的加入,完全颠覆了原意。聪明的老百姓,借用小小的标点,戏谑了敌人,也表达了自己鲜明的爱憎。
  上面的小故事,清楚地告诉我们标点断句的重要。可是,标点的重要,岂止断句?小小标点,内含乾坤,读懂它,阅读文章,事半功倍;合理运用它,文章写作,锦上添花。
  一、善用标点,可清晰地表达意思,增加文章结构之美;善读标点,可快速理清文章层次,抓住文章要点。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这是某同学默写的《木兰诗》中木兰还乡片段。文中只有逗号、句号,这大体也代表了现在很多同学对标点的基本看法:标点的功能就是断句。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对比下原文中的标点: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1)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2)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3)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4)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5)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原文(1)(2)处句号为分号,是提醒读者,此处是一个层次丰富的画面,是同一事件的不同画面展示。(3)(4)处句号为逗号,是因为所有动作均是木兰所做,这样处理,保持了动作的流畅性,更能让读者跟随木兰畅快淋漓地感受恢复女儿妆时的欣喜、迫切。而(5)处句号为冒号,则是借此提醒读者,下面的内容要关注了。伙伴的惊讶咋舌,木兰的狡黠得意,没有冒号的提醒,岂能引人如此细细品味?不同于某同学简单划一的句号、逗号运用原则,原作标点的精彩运用赋予了整个片段清晰、优美的结构之美。看着原文的标点,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作者想要描绘给我们的三幅图画:木兰还乡,亲人喜相迎;木兰还乡,重扮女儿妆;木兰女儿妆,伙伴皆惊忙。这样的标点运用,即使表达准确生动,又给了阅读中的读者有力提醒,两全其美,这就是标点的力量。
  借助标点,把握语段层次、要点,在考场的阅读中,尤显重要。
  “(1)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2)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3)由于浅层地温能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4)与传统的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选自2011年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卷《“绿色”浅层地温能》)
  上文选段,逗号众多,信息量大,学生容易犯迷糊。如果我们能指导学生首先借助句号确定它有四句话,就避免了对纷繁信息提取的手足无措,以及信息提取的疏漏;然后通过关联词语、语句关系的梳理,就能判断,该段的表意非常清晰。(1)(2)句指出了浅层地温能的一大优势:清洁无污染;(3)(4)句指出了浅层地温能的又一大优势: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可见,借助文段中的标点,的确能帮助我们快速理清语段结构,抓住文章要点。
  二、善用标点,能有力表达人物的情感、个性;善读标点,能准确把握人物的情感、个性。
  例如,下面描写生活中父子对话的片段,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运用标点,那真真是扼杀了人物,文趣全无。
  爸爸:作业做好了吗?
  儿子:做做好了。
  爸爸:真的做好了?
  儿子:真的做好了。
  爸爸:做好了?
  儿子:是做好了嘛。
  爸爸:还说做好了?
  儿子:做好了做好了。
  可,换个标点呢?
  爸爸:作业做好了吗?
  儿子:做……做好了……
  爸爸:真的做好了?
  儿子:真的做好了……
  爸爸:做好了……
  儿子:是做好了嘛!
  爸爸:还说做好了?!
  儿子:做好了!做——好——了——!
  丰富的标点,让我们看到了贪玩忘事的儿子面对老爸检查作业时的胆怯害怕,撒桥埋怨,倔强嘴硬。细腻的人物情感,饱满的人物性格,广阔的联想世界,没有标点符号的精彩加入,又岂能再现?
  再如:
  (1)“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2)“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蹿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3)“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吧。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地站着。“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上文(1)(2)(3)均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三个片段都有省略号的精彩运用。
  片段(1)中,中年闰土向迅哥儿诉说自己的悲苦经历。大量省略号的运用,表明中年闰土讲话时的断断续续,或许是面对少时伙伴、如今“老爷”的拘谨,或许是沉重的生活压榨了他所有的活力,麻痹了他的感官心灵,以致他木讷难言,连讲述自己的悲苦生活都似要把脑袋搅了又搅,才能回忆起自己的点滴苦难。拘谨木讷,麻木迟钝,被生活捆绑了、扼杀了的,这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年闰土。
  片段(2)中,少年闰土侃侃而谈,欢快地向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的小少爷描述海边少年的传奇生活。两个省略号的运用,让我们看到,少年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少年的天空很宽很广,少年的心灵无拘无束。活泼开朗,自由如风,乡间精灵一般勇敢的少年,这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
  在这两个片段中,鲁迅先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昔日的“少年英雄”,如今的“木偶人”。其中,省略号的精彩运用,不仅有力辅助表现了人物性格,而且深刻寄托了作者对人物巨变的哀痛、深思。没有对标点的细细体味,是很难体会这么丰富的情感的。
  片段(3)中,第一处省略号表明话语被打断,第二处表明话未说完。通过对这两处省略号的分析,我们不难体会,曾经温婉少言的“豆腐西施”杨二嫂,现在是怎样的尖酸刻薄、絮叨讨厌。
  从上面三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文学大师如鲁迅,在刻画人物时,是如何借助标点塑造人物;而在解读作品时,对标点的细心关注,也打开了我们走进文本、走近作家的一扇小窗。
  小小标点,大有乾坤。
  不要小看蝌蚪一样不起眼的标点,不要简化甚至退化标点的丰富功能。精彩的文字世界,需要标点。
其他文献
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按理说,教师这一职业是令人快乐和幸福的,然而,在对一些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和观察的过程中,却触目惊心地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并没有感受到多少的快乐与幸福。近期,笔者参与的“中小学幸福校园建设与研究”课题组发放了500份关于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卷问,发现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总能体验到幸福”的只占总调查人数的13.0%;感觉比较幸福的占24.3%
期刊
【摘 要】烟不常形,教无定法。成功的课堂导入,犹如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能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犹如一块磁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作者理论联系工作实际,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导入的途径。  【关键词】悬念;歌谣;故事;游戏;直观  课堂导入恰似一台好戏的序幕,一部乐章的序曲,一篇新闻的导语。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指出:课堂的第一锤只有敲在学生的心坎上,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前提。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会看到、碰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结束,旁边的学生却举起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有些学生却旁若无人地做起自己的事情;课后或周末作业收上来批改,常会有让人无从下手的时候……种种现象引人深思
期刊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因此写字教学成为现在的重中之重。我这堂课从空中之月引入月的演变,到学写月字,掌握基本笔画的写法和匀称这一写字技巧。接着以苏轼的三首诗词贯穿整个教学,引出胆、胡和肯三个字,从而进行教学。在教学这三个字时分别渗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上下对正的写字技巧。最后用肝、朗和育进行方法的巩固。  【关键词】写字教学;书写技巧;月的写法  教学目标
期刊
要让学生在习作中“生长”得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会习作的方法,形成一定的习作技能,这应是我们习作最朴实的追求。  一、开掘习作之“源”  “习作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学生写作主要是写自己对生活的了解和感悟。学生生存的环境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们以自己特有的视角,表述着自己对身边世界的认识、理解和看法。  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经常带他们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走入
期刊
【摘 要】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学习者、教学媒介组合与重新组合的有机体。学生、教师作为教育活动有机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要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体验,用真挚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  【关键词】倾听;孩子;心声  教师一定要用平常心、细心、耐心、信心、会心真诚与学生沟通,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必须学会倾听,不仅要做一个仁者,拥有宽广的胸襟,撒播爱的种子;做一个哲
期刊
【摘 要】文言文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发掘出更多更有效地方法是笔者多年来的思考。在下文中,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以沈复的《童趣》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的方法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童趣》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是实现国学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在整个的语文教学之中,文言文的教学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涯
期刊
【摘 要】音乐活动是一个运用脑力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感受、理解、想象、创造等一系列内心活动。所以教师应该创造性地教,让幼儿创造性地学,通过这样的创造性活动,让幼儿主动学习,增强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本文通过论述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三个途径和在音乐教育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阐述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幼儿;创造  创
期刊
一次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有个学生指着最后一句问我:“老师,我们书上是‘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可我在其他地方看到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同一首词,两个地方怎么不一样呢?”我欣喜,这是学生对照课文,结合课堂之外,发现了诗词当中的异文现象。他的问题提醒了我,尽管是在中职学校中教学,没有考试的指挥棒,但教师在教学中也该对异文现象做适当的解释,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了解诗词内容。  一、异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开拓进取,为培养实现中国梦的合格人才而努力奋斗。本文作者从挖掘德育因素、鼓励质疑创新、联系生活实际和以情感为主线等方面论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德育;质疑;生活;情感;情操  国无德不强,业无德不旺,人无德不立,在亿万人民齐心协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越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