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获商机乘“市”出击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vi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内地宏观调控下,外商为何加快投资中国的步伐?为何偏偏在一些“过热重灾区”频频出手?
  华夏证券公司宏观研究部诸建芳对《中国经济周刊》说:“这次宏观调控实际上是一次清理市场环境、提高行业门槛的机会。短期内虽然存在投资风险,但长期来看,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外资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投资机会。”
  投资长三角的十大水泥供应商之一的嘉新水泥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张刚纶表示,宏观调控并不影响其企业做大做强。他认为,这次对水泥行业的调整主要是针对那些盲目投资、重复或违规建设的厂商,相信调控有助于汰弱留强,加快行业整顿。
  不少在内地的港资企业更是表示支持有秩序的宏观调控措施,因为这样“会有更好的营商环境”,令他们“更能筹划业务发展”——不仅能按照计划顺利购入原材料,而且能卸去原材料涨价的负担,提高边际利润。
  
  内地需求不减
  
  诸建芳说,由于中国正处于重化工工业时代,房地产、汽车等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消费增长的潜力非常大。长期以来,中国的投资增长过快,而消费增长相对缓慢,因此,此次调控的目的就是减缓投资增长。短期来看,由于市场需求减少,可能会带来投资经营风险,但长期来看,对促进投资环境改善、削减增长泡沫,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利好。对中国有战略投资眼光的投资者不会因为调控而减缓在中国的投资,而那些投机者却会主动却步。
  诸建芳用了一句行话来说明目前的投资机会:“现在正是低价进仓,整合市场资源的有利时机。”
  诚如所言,中国现在的宏观调控政策更多地放在了通过金融手段控制资金供给上。这对外资起不到什么作用。恰恰相反,这是他们的一次机会。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方面,此消彼必涨,给了外资乘虚而入的机会。
  日本原材料厂商加快了投资中国的步伐。有消息报道,日本13家大型钢铁、化学、纤维、纸浆等厂商决定,2005年之后将在中国投资5000亿日元,为历年的最高水平。日商表示,增资的原因是就中长期而言,中国的原材料需求将持续增加。
  据悉,这13家公司中,投资额在40亿日元以上的有16个,投资总额达5547亿日元,投资对象不仅是纤维原料等泛用品,也包括车用钢板等领域。向来没有大规模进军海外的纸业公司如王子制纸,也将大手笔投资2000亿日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所长张汉亚的看法是,由于房地产本身的需求旺盛,并不会减缓其增长步伐。
  5月初,全球排名前5名的欧洲最大金融机构之一——荷兰国际集团(ING)在上海宣布,ING刚刚完成一项亚洲房地产基金收购项目,并将把该基金投放于中国市场。在此之前,ING在中国的房地产投资额为3亿美元。新的基金投放中国市场后,使得ING在中国的房地产投资总额瞬间翻了一倍,达6亿美元。
  ING全球执行董事、亚太区主席金文洛(Rinnooy Ka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ING已经和上海复地集团签约,共同投资兴建ING在上海的第一个商品房住宅项目,如果这个楼盘开发成功,ING肯定将追加在上海的房地产开发投入。
  ING目前除和复地集团共建位于松江的复地香堤苑外,在上海的项目还包括上海网球俱乐部二期。据金文洛介绍,该俱乐部一期已有不错收益。
  “我们非常清楚,中国政府已经将房地产列入投资过热行业,但这并不影响ING继续追加它在中国房地产业的投资,政府目前只是提出了行业警示,而且也并非所有内地城市的房地产业都出现过热。”
  金文洛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众多外资巨头会在宏观调控声声紧的环境下仍然钟情于中国的房地产。
  一些其他外资公司在印证着金文洛的思路。“五·一”节前夕,总部在新加坡的东南亚最大房地产开发商凯德置地(Capital Land)也宣布,在北京成立凯德全资子公司,未来三年到五年内,将凯德的在华投资翻一番,达12亿美元。凯德置地已经在近期达成一项6000万美元的中国房地产投资基金交易,公司还在尝试,看近期能否将一个更大的基金项目投入市场。
  凯德方面的表态也很耐人寻味,他们说,中国政府对房地产业开展宏观调控目的在于打压投机,限制价格的飞速上涨。而他们认为,中国内地对住房的市场自然需求仍未得到满足。
  
  地产外商以合作的方式进入
  
  在分析外商投资房地产的路径时,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说:“在外资进入以前,中国的房地产商已经完成了一手土地的瓜分,这些土地的价值被远远低估了。外资现在想进入,就要从其他地产商那里买地,或者合作开发。内地一些地产商的资金也很雄厚,外资的资金优势无法显现出来。他们想在中国独立运作楼盘毫无优势可言。所以已经进入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外资,大多是采取稳妥的合作开发的方式。荷兰ING即是一个典型案例。”
  


  王珏林分析说,相对于汽车行业外资占据半壁江山,房地产行业内的外资在近几年内几乎不会有什么话语权。所以中国政府及专家学者并不担心“狼”来了,他们所看到的是体形庞大但是性格温和的“骆驼”。
  另外一头值得注意的“骆驼”是总部设在美国休斯敦的汉斯地产。从1996年在中国设办事处以来,汉斯的步调异常谨慎。到目前为止,汉斯在北京市场上投资的项目包括万国公寓(共174套住宅)、盛世大厦(2.5万平方米),以及公园大道。三者分别是外租公寓、写字楼及高档住宅,其中公园大道现在还在建设中。
  中国的外租公寓、写字楼与住宅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北京投资的外资公司项目大多限于前两者,对于后者,真正敢“涉水”的并不多。汉斯是一家保守的公司,投资取向以安全为首要标准。汉斯地产的高级副总裁莫瑞森对于为什么选择此时进入北京的住宅市场有着自己的见解。
  莫瑞森说:“北京的高档住宅价格与美国一些城市相比已经相差无几,但这里的购房者得到的产品品质却连美国现行的中高档住宅一半都没有。你没有看到中国的中产阶层在迅速地成长吗?他们是一批有国际眼光的人,中国也在迅速融入国际社会,因此中国需要国际化标准和品质的住宅。这种需求和变化就跟中国的轿车市场一样,经过多年蕴积之后,会突然性地爆发出来。”
  
  钢铁外商趁势扩张
  
  同样由需求主导外资不断进入的还有钢铁行业,而钢铁行业也同样属于宏观调控的重点对象。
  4月22日,全球最大的彩涂钢板生产企业之一——澳大利亚博思格钢铁落户苏州工业园,总投资2.8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8亿元)建立一条金属镀层与彩涂钢板生产线,预计2006年完工。这是该公司上市以来在亚洲地区最大的一项投资。
  除了直接投资建厂,钢铁巨头还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同一天,全球铁矿石巨头哈默斯利公司已与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签订一项为期10年的协议,将每年向宝钢供应最多为700万吨的铁矿石。
  世界一流的电炉炼钢设备制造商——意大利得兴公司副总裁蒂·卡佩尼亚前不久在韶钢参加电弧炉国际学术研讨会时透露,该公司在亚洲的制造基地选定天津塘沽,目前正与天津有关部门进行前期工作的洽谈,计划在3个月内成立合资公司,2005年春天国际一流水平的炼钢电炉将在中国制造。
  另外,外资钢铁巨头新日铁、阿塞洛、帝森克虏伯等也纷纷与中国本土钢铁企业合资开拓市场。
  钢铁行业的过热程度比房地产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家同样要对之降温。但是中国目前对钢铁业的投资禁令,针对的是中低端的钢板生产厂家,镀面钢卷和彩涂钢卷等外资公司集中生产的产品却是内地最紧缺的产品。难怪这些外资巨头们对于中国政府的禁令置若罔闻。
  
  外资银行捕获商机
  
  当内地卡住投资的“水喉”时,正是外资银行“趁虚而入”的时机。香港汇丰银行工商业务环球联席主管梁高美懿对媒体表示,内地银行收缩银根之际,正是汇丰开辟内地客源的好时机。
  她认为,汇丰目前选择的重点策略是为内地企业贴身订做应收账融资方案。汇丰银行在内地的9家分行中,7家于上月底获准向当地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
  作为内地宏观调控的一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调高了内地商业银行存款储蓄准备金,收缩银行信贷能力,而外资银行可经营人民币贷款业务范围的扩大,则变相为外资银行开拓内地贷款业务提供了机会。
  曾有经济专家表示,内地的宏观调控对香港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大。相反,一旦内地有效抑制一些行业的过热,成功实现“软着陆”,对于香港来说则是一个中长期的利好消息。
  另一方面,内地宏观调控也给香港增加了投资机会。香港基强联行投资顾问董事总经理陈基强表示,眼下对海外基金来说正是“及时雨”。他透露,现在平均每月至少有20至30个海外基金到上海寻找投资机会。未来两三年,来自外资基金的投资金额或许会达到150亿美元。
  
  地方对外资青睐有加
  
  有专家指出,对地方政府来说,招商依然是个硬任务。所以,即使在严控的行业里,内外资的待遇也截然不同。
  4月22日,在苏州市,由澳大利亚钢铁工业企业博思格公司投资2.8亿澳元(约17亿人民币)的钢铁公司举行了热闹的奠基仪式。
  博思格钢铁(苏州)有限公司的总裁毛思民(MJMOSS)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切顺利得出乎预料,不到一个月我们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按照国家规定,5000万以下的项目归地方批,5000到两亿的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批,两亿元以上的项目报国务院批。整个程序比较繁琐。”张汉亚说。但博思格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显然没有遇到这样的难题。
  同一产业、同一时间、同一省份,在距离苏州仅105公里的常州,毛思民的“顺利”,可能会让当地一位身陷囹圄的民营钢厂老板感到嫉妒。他就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江苏“铁本案”的主角戴国芳。铁本公司成了国家抑制钢铁过热的反面典型,有人甚至称它为“铁本逆流”。
  随着苏州钢铁厂的建成,博思格公司完成了在中国从上游到下游整条产业链的布局。从去年4月开始,毛思民就在中国忙碌地奔波着,他先后考察了天津、成都等9个主要的开发区,这些地区大都非常欢迎博思格的钢铁项目投资。
  安邦集团副总裁贺军认为,这一轮宏观调控的本意,是抑制投资过热。但是由于重点调控行业的特点,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将受到更大的杀伤,而规模较大的国企和外资企业则会从中得益。这种差别化的结果是,部分国企的垄断性将得以强化,外资在中国的扩张进一步加大。
  “很少有人担心的是,由于对外资过于‘客气’,将会导致另一拨的坏帐。因为没有外商傻到完全用自有资金去投资。现在外商投资大多以30%的资金进入,未来再以合资公司的名义去银行融资。”张汉亚如是说。
其他文献
每逢美国大选之时,拿中国开刀,都是民主、共和两党省事省力的惯用招数,今年这个话题将聚焦于“中国制造”剧增对美国就业机会的冲击。不过中美贸易不会因此受到多大影响。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到11月总统大选之前,美国经济到底有多大起色?  美国总统大选年,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中国“经济威胁论”重新抬头。  最新的两起事件是:美国首次针对中国向世贸组织提起申诉,指控中国对国内半导体企业实施的退税政策
期刊
邛崃市政府客观上创造了一个适宜民营企业投资的政策环境,率先拆除樊篱,成就了瑞云集团这样的民营企业。  邛崃,一个四川成都的远郊县,最近却成为政府与学者关注的焦点。因为在邛崃正发生着一件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事情:一家当地的民营企业——瑞云集团正在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造和经营着一个邛崃新城。  这一项目的运作,引起了中央决策部门的关注。据有关人士透露,2004年3月底,建设部会同有关人员前往当地进行
期刊
因吊销营业执照致使自己原有合法权益有难以维护,如果外商投资企业仍想维持其存在,则可以独立法人身份或其清算主体直接申报债权或提起确权之诉;如果没有继续保留企业法人资格的意愿,则最好尽快进入清算程序,成立清算组织并以清算组织的名义为主体来行使权利与维护权益。  A是一家美国的外商投资集团(下称“A集团”),在中国境内投资了B、C、D三家公司,其中B公司对中国境内的E公司拥有上千万元人民币的债权。但是B
期刊
最强信号    中国贸易政策步入积极防御期   官方统计显示,中国出口产品受到的反倾销投诉已位居全球之首,涉及彩电、钢铁、打火机等多个领域。欧美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贸易壁垒调查程序规则,并依此建立了较完善的贸易壁垒调查制度。而中国也贸易摩擦中逐渐学会运用国际惯例中建立起自己的调查制度。  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有关士称,新修订的《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拟定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项《调查规则》是在
期刊
健康美丽是女性消费的永恒主题,你懂得内地女性的消费喜好吗?美兰德的调查结果给你提供一些信息。  小袁是一家公司的业务员,今年32岁,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她担心这样的生活会加速衰老,所以不惜花很多钱在美容和保健上。每个星期她都要去固定的一家美容院作美容,由于来往十分频繁,她和美容院老板成为了好朋友,甚至经常一起吃饭和娱乐;除此以外,她还常常服用美容类的保健品。据她介绍,无论饮食怎么多样化,都不能摄
期刊
“网通作为红筹股公司在香港上市已稳获批准”,“中国网通上市步伐不会改变”——来自接近中国网通集团高层人士的这些消息,似乎预示着网通远比其对手漫长而艰难的上市之路,快要走到尽头了……   “网通作为红筹股公司在香港上市已稳获批准”,“中国网通上市步伐不会改变”,日前,接近中国网通集团高层的消息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目前,中国网通正在计划寻求美国和香港监管部门的批准发行价值15亿美元的股票。来自
期刊
2004年,宏观调控再度君临中国。随着调控力度的逐渐加大以及调控范围的扩大,中国经济的各个层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投资中国的外资企业有了各种不同的表现。  有投机中国者纷纷出逃,有调控波及者四处解套,有实力雄厚者趁势扩张。中国某知名民营企业家说,“在中国经济经历震荡的过程中,聪明的企业家会因此而获得机会。但前提是资金不受中国银行信贷紧缩的影响。”  专家分析,这一轮宏观调控
期刊
你知道内地哪个行业薪酬最高?谁的收入拔头筹?哪个城市薪资最高?学位越高收入越高吗?中华英才网的最新薪酬报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日前,中华英才网发布最新薪酬报告。该报告包括2003年下半年(7月1日-12月31日)各行业薪金数据分析。这次调查涉及了高科技、消费品、医药、房地产、物流以及政府机关等多个行业,还包括不同城市、不同学历薪酬数据分析。调查发现,内地薪情进入了减速时期。    薪资均值下降 
期刊
声音    “我讲的所有内容都是经总理同意的。我可以如实地告诉你,我们提供的素材基本上都被采用了。不干涉就是最大的支持。从总书记到总理,到各位副总理,包括中央的其他领导,至今还没有一位跟我说过,哪一件事情不能审,或者说这个事情你们审了以后要高抬贵手。”  ——“铁面审计长”李金华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一份令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他本人也由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他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
期刊
英国驻华大使韩奎发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说,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英国强大的研发力量和本国制造力雄厚的互补优势,借英国这只“肥母鸡”,产下中国产业技术化的“金蛋”。  英国驻华大使韩奎发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很快,但是,目前其市场还主要局限在国内。对中国企业来说,走向国际市场是最迫切的需求。而国际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说还比较陌生。我们注意到,中国企业开始在欧洲设立研发机构和营销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