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陈毅这个名字,很多人立即想到曾经担任新四军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中国外交部长的陈毅。却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两位与陈毅元帅同姓同名的人。这两个叫陈毅的人与陈毅元帅一样,不仅是军人,而且也都做到了将军的位置上。三个陈毅不仅名字相同,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指挥部队打过仗,还都从事过外交工作。
另两位陈毅将军究竟是何方神圣?
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陈毅
他是湖北黄陂人,1873年生于一个“仕宦之家”,祖父是清朝进士,做过道台官员,父亲是清朝县衙官员。因家境富裕,父亲为他请了私塾先生上门教他。陈家房子大,院子大,有专门的后花园。家中藏书很多。因此,陈毅很少出门,他给邻居们留下的印象是“很有礼貌,跟所有人保持距离。”邻居孩子忙着玩,他却躲在家里翻看祖上留下来的藏书,终日埋在书堆里。
饱读诗书的陈毅18岁进京赶考,经殿试中了探花。陈毅是个用心精细,遇事认真的人,先后担任清政府学部参事、图书馆纂修、宪政馆统计员。他酷爱地理,与他的爷爷一样,喜欢收藏图书,收藏名人字画,据说他收藏了从唐朝至清朝的许多名人字画。
由于他喜欢读书,知识渊博、擅长撰文写诗,因此有“清末一支笔”之称誉。民国建立后,袁世凯聘请他为自己的私人秘书兼顾问。据说陈毅出口成章,记忆力强,思维敏捷。袁世凯若要下达命令和颁布什么新的举措,他一边口述,让陈毅在一旁边听边记,袁世凯说完,陈毅也一字不漏地记了下来,经袁世凯过目后立即发出,是政府内著名的撰文快手。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执政,段也看中了陈毅的人才,继续留用他。段十分欣赏陈毅有广泛的兴趣,欣赏他爱好兵书,对孙子兵法有独到的研究,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便任命他为陆军部次长,参与研究重大决策。边境不安,政府要他专门负责处理边疆事务。不久又任命他率兵镇守内蒙古。他在守卫边疆期间,曾数十次率兵击退外敌入侵,仗仗告捷,功绩卓著。
陈毅在镇守边关的闲赋之时,研究明朝刘基的《百战奇略》一书,还研究五言格律诗。他在边关写下了数百首五言诗,抒情写意,歌颂边关将士的功绩。1931年在北京病故。
民国时期的浙江省政府主席陈毅
陈毅于1883年5月出生于浙江的武义岭下村。1903年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认识了鲁迅,两人常在一起下棋吟诗作对联,有极深厚的情谊。1905年至1907年,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论战时,他站到了孙中山一边,发表了许多反对改良的文章。1914年袁世凯命陈毅为军政司长,1916年袁派陈毅追杀蔡锷,陈毅邀蔡至北海公园下棋,暗中通知他逃出京城。陈毅被袁世凯派往天津,陈毅到天津以后,以“追不上”为由,向袁作了报告。1924年,曾与陈毅有着同窗之谊的孙传芳占领浙江,任命陈毅为浙江省省长兼浙江第一师师长。1927年北伐时,蒋介石看中陈毅的才华和带兵的经验,命令他为第十九军军长,不久为军政部次长。后来,他又担任了福建省政府主席。1928年,蒋介石在下令通缉共产党红四军的陈毅时,为有区别,避免民众误会,指令福建省主席的陈毅更名,从此,这个陈毅变成了陈仪。
陈仪与鲁迅友谊颇深,两人一直有着书信往来,而且以诗词形式表达。鲁迅有一段时间经济相当拮据,陈仪慷慨解囊,给了他不少资助。鲁迅在写文章时,常常受到文坛各方的攻击,还曾有人扬言要杀了鲁迅。当时的陈仪地位与威望很高,也是蒋介石的大红人。鲁迅面对威胁,曾对朋友们说过:“我如果人身不安全,会住在陈仪家避风读书,我想,这帮家伙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吧。”由此可见两人关系非同寻常。
1937年,陈仪被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45年鬼子投降时,蒋介石任命他为台湾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1947年蒋介石派兵镇压“二·二八”起义时,认为陈仪心慈手软,杀人不多,便免去了他的职务,此后陈仪闲居上海。1948年春,蒋家王朝此时岌岌可危,蒋介石想起陈仪,考虑到他治军严格,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重新起用他,要任命他为浙江省主席。陈仪心灰意冷,初时婉言推辞,可是,在中山陵美龄宫的宴会上,宋美龄摇唇鼓舌,吹捧他说:“陈公是自己人嘛,只有你才可力挽狂澜,对委员长忠心耿耿。”陈仪受宠若惊,经不住蒋介石、宋美龄的吹捧拉拢,答应了蒋介石的任命。
1948年6月30日,陈仪在浙江省政府200多人的高级官员欢迎大会上宣布就职,当晚,中共华东局便派地下党员胡允恭、夏明钢上门,做他的工作。胡、夏二人与陈仪以前相识,朋友相见自然十分亲切,他们叙旧谈友情,直到很晚才告别。临走时,胡允恭送上《中国四大家族》及《窃国大盗袁世凯》两本书给陈仪。
送走了胡允恭和夏明钢后,陈仪躺在床上,翻阅着这两本书,越看越想看,当他把两本书一口气看完时,天已大亮。他联系蒋介石其人的所为,浮想联翩,认为大势已去,由于人心向背,蒋介石输定了。
三日后,当胡允恭笑吟吟地再次登门时,陈仪激动地向他谈起了自己的读后感。他比喻四大家族说是当今的秦始皇,一切罪恶之源,他说四大家族不除,人民无法安宁。他气愤地说:“蒋介石是政治流氓加军阀,现在已病入膏肓,早该押上审判台了。”
胡允恭对他的进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希望他能认清形势,多做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陈仪检讨了自己过去的作为,内疚地说:“过去,我为蒋介石反共打内战推波助澜,是对人民犯下了罪,对不起国人,对不起民族。”
以后中共华东局一直派人做陈仪的策反工作。后来,中共从各方面、多渠道做陈仪的思想工作,福建省也派来陈矩孙进行策反。长期在香港从事反蒋的民革中央常委陈铭枢也到了杭州,与陈仪秘密交谈,从多方面做陈仪的工作。
陈仪办了几件大事:
一是将特务机构“浙江戡乱工作指挥组”撤销;
二是释放了军统逮捕的一批浙大进步学生;
三是通知各县警察局主官,不得随意抓进步分子;
四是下令解散特务头子毛森的“戡乱大队”;
五是逼迫特务头子毛森辞职。
1949年2月,解放军饮马长江,即将横渡长江南下,中共华东局派人要求陈仪尽量多掌握部队,为解放江南做贡献。尤其大上海是东方第一大城市,又是国际金融、贸易、商业中心,城市高楼大厦比比皆是,如能以和平的方式解放上海,是最理想的方案。中共地下党要陈仪劝说汤恩伯,走傅作义的道路。汤恩伯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掌握着国民党近20万兵力。陈仪向胡允恭提出争取汤恩伯起义的设想,胡允恭担心地说,汤为人阴险狡诈,不可轻易信任他。可是,陈仪却信心十足,向胡允恭讲述了他与汤恩伯的关系。
汤恩伯是浙江武义人,比陈仪小16岁,家境贫寒,一直是陈仪接济他,从小学一直接济上到中学,后又送他去了日本留学。汤到日本后,陈仪也没有断了对他的接济,每月仍资助他50元大洋。汤在给陈的信中表示,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陈公也。汤原名克勤,他更名恩伯,意思是永远不忘陈仪的恩德。对陈仪的干女儿陈文瑛,汤恩伯一直以妹妹相称。陈仪出游西湖或上街,总是一手挽着汤恩伯,一手挽着陈文瑛。
汤恩伯从日本留学归来后,陈仪托人将他安排在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任中校参谋,以后当过团长、师长、军长。汤恩伯平步青云,一步也没能离开陈仪这根藤。1942年汤担任第一战区副总司令兼苏鲁皖豫边区总司令,在豫中会战中汤部数十万人不战而溃,汤化装成伙夫逃跑,蒋介石撤了他的职。陈仪从中说情,不久恢复原职。以后类似的事也常有发生,蒋介石要处理他时,都是陈仪从中周旋,最后不了了之。
1947年5月,时任兵团司令的汤恩伯,指挥六个整编师,向山东解放区进攻,5月16日,汤部七十四师被全歼,张灵甫被击毙,蒋介石认定汤恩伯指挥失误,撤了他的职。
汤回到上海,向陈仪哭诉,准备跳黄浦江自杀。幸被陈文瑛发现,才免于一死。陈仪又出面在蒋介石面前讲了许多好话,汤又被重新安排职务。
陈仪说罢与汤恩伯的这段情缘,信心百倍地说:“我可以用生命担保,汤恩伯绝对听我的。”为了进一步证明他们关系的密切程度,他还笑着说,“你知道吗?恩伯在公开场合称我伯伯,可一到家中他总是称我爸爸或父亲。”
胡允恭便笑着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汤恩伯的骨子里是反共的,我们一方面要力争他起义,另一方面我们要百倍警惕,你还是小心为妙,尽量做做他的工作吧。”
陈仪先派外甥丁名楠带他的亲笔信去上海劝说。不久,陈仪便向中共地下党透露,说汤恩伯同意率部起义。
胡允恭立即向组织上汇报了这一情况。
陈、汤起义工作,正在悄悄地加速进行,从各个渠道传来消息证实,汤接受了共产党的释放政治犯;停止修筑保卫上海的工事;保护上海城市完整交给共产党;按照民主原则,改编所属部队等协议。
俗话说,隔墙有耳。中共联络员频繁来往于汤、陈之间,引起了特务头子毛森的注意,他秘密派人打入汤部,窃取了汤、陈将要起义的特大情报。他又惊又喜,连夜开车赶到溪口,向蒋介石告发了陈、汤。蒋介石急电召见汤恩伯到溪口。汤恩伯接到蒋介石电报,赶到溪口时,在蒋介石的严厉追问下,他为了保住自己,出卖了陈仪,他“扑通”一声,跪在蒋介石的面前,一五一十地说出了真情。为了得到蒋介石的信任,他一连打了自己几十个耳光,痛哭流涕地诉说自己上了陈仪的当。
这时,汤恩伯总部的中共地下党将汤的情况上报中共上海市委,市委立即火速通知陈仪,叫他迅速到苏北去,过江后便可保证安全。
而陈仪仍坚信汤恩伯,说汤是他的干儿子,儿子不会背叛老子。他不肯离开浙江。
1949年2月18日一早,陈仪从杭州回到上海寓所,“恭候”了多时的毛森皮笑肉不笑地对他说:“陈主席,敝人奉委员长之命,来保护你的安全”。他的话音一落,几个彪形大汉一拥而上,将陈仪五花大绑,架上了一辆吉普车。从此,陈仪失去了自由,大陆解放后,陈仪被押送台湾。
蒋介石去台后,为稳住阵脚,进行“肃整”,磨刀霍霍,他决定杀陈立威,杀一儆百。汤恩伯听说蒋要杀陈,用陈的头来镇住台湾人民,急忙请出毛人凤,向蒋介石求情。毛人凤说:“不行,天威难测,老头子要杀人立威,我求他无用。”
蒋介石要杀陈仪的消息传开后,6月18日拂晓,马场町聚集了约两万人,有的出于对陈仪的痛恨,因为陈仪曾镇压过“二·二八”起义,他们要赶来当面痛骂陈仪,以解心头之恨。有的则说陈仪当官一生廉洁,做过不少好事,特地赶来为他送行。老百姓谁也不知道杀陈仪的真情。
看热闹的人一直等到10点钟,不见陈仪被押来,在闹哄哄的人群中,突然有一个人打开收音机时,传来了一条消息:通共罪犯浙江省主席、二级上将陈仪,已在凌晨1时,在马场町处决。
汤恩伯在家中含泪听完广播,率全家设了灵堂。汤恩伯是出自对陈仪的思念,还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只有汤恩伯心里清楚。
1957年春天,香港著名记者曹聚仁在北京的北海公园采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时问:“20世纪前半个世纪,在中国政坛和军界,和您同姓同名的另两个人都是将军,又都与外交有关,你认识他们吗?”
陈毅想了想说:在叫陈毅的数千人,当上将军的,除我之外的那两个人,一位是北洋政府段祺瑞的左右手,另一位是浙江省政府主席。北洋政府时期的陈毅,我是通过两个途经知道的,一是通过民国外交史记录,二是通过他的外甥了解了一鳞半爪。此人早年倾向维新变法,后虽在段祺瑞政府做事,但他一直支持辛亥革命,拥护孙中山的一切主张,曾有过无为而治的思想,这是最高境界,目前和今后几百年都实现不了。另外,此人还是外交家,曾代表北洋政府与外国人谈判,交涉有关边境争端。曾数次参与中俄关于外蒙问题的谈判。他维护民族利益,晚年还捐资办学,一生做过不少有益的事情。另一个陈毅担任过民国浙江省主席,是二级上将,后改名为陈仪。也曾做过外交工作。1928年3月,蒋介石派他率领考察团赴德国,与德国的克虏伯财团广泛接触谈判,与之签订了价值100万马克的军火协定。同时,他还与德国国防军司令部谈判,签订了协议,由德国在德累斯顿步校为中国培训作战军官。这个陈仪称得上老来红。1948年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曾要求加入共产党。1949年曾协助我地下党说服汤恩伯起义,他被蒋介石杀害后,我们都十分悲痛。此人能文善武,诗词歌赋样样在行。我记得他曾写过一首讽刺官场的打油诗,诗中说:
笑持讲稿上讲坛,气吞山河似大帅。
云谲波诡言不绝,阔论高谈气不衰。
岂料文中缺两页,哼哈念罢掌声来。
陈毅说罢,仰面哈哈大笑。
另两位陈毅将军究竟是何方神圣?
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陈毅
他是湖北黄陂人,1873年生于一个“仕宦之家”,祖父是清朝进士,做过道台官员,父亲是清朝县衙官员。因家境富裕,父亲为他请了私塾先生上门教他。陈家房子大,院子大,有专门的后花园。家中藏书很多。因此,陈毅很少出门,他给邻居们留下的印象是“很有礼貌,跟所有人保持距离。”邻居孩子忙着玩,他却躲在家里翻看祖上留下来的藏书,终日埋在书堆里。
饱读诗书的陈毅18岁进京赶考,经殿试中了探花。陈毅是个用心精细,遇事认真的人,先后担任清政府学部参事、图书馆纂修、宪政馆统计员。他酷爱地理,与他的爷爷一样,喜欢收藏图书,收藏名人字画,据说他收藏了从唐朝至清朝的许多名人字画。
由于他喜欢读书,知识渊博、擅长撰文写诗,因此有“清末一支笔”之称誉。民国建立后,袁世凯聘请他为自己的私人秘书兼顾问。据说陈毅出口成章,记忆力强,思维敏捷。袁世凯若要下达命令和颁布什么新的举措,他一边口述,让陈毅在一旁边听边记,袁世凯说完,陈毅也一字不漏地记了下来,经袁世凯过目后立即发出,是政府内著名的撰文快手。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执政,段也看中了陈毅的人才,继续留用他。段十分欣赏陈毅有广泛的兴趣,欣赏他爱好兵书,对孙子兵法有独到的研究,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便任命他为陆军部次长,参与研究重大决策。边境不安,政府要他专门负责处理边疆事务。不久又任命他率兵镇守内蒙古。他在守卫边疆期间,曾数十次率兵击退外敌入侵,仗仗告捷,功绩卓著。
陈毅在镇守边关的闲赋之时,研究明朝刘基的《百战奇略》一书,还研究五言格律诗。他在边关写下了数百首五言诗,抒情写意,歌颂边关将士的功绩。1931年在北京病故。
民国时期的浙江省政府主席陈毅
陈毅于1883年5月出生于浙江的武义岭下村。1903年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认识了鲁迅,两人常在一起下棋吟诗作对联,有极深厚的情谊。1905年至1907年,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论战时,他站到了孙中山一边,发表了许多反对改良的文章。1914年袁世凯命陈毅为军政司长,1916年袁派陈毅追杀蔡锷,陈毅邀蔡至北海公园下棋,暗中通知他逃出京城。陈毅被袁世凯派往天津,陈毅到天津以后,以“追不上”为由,向袁作了报告。1924年,曾与陈毅有着同窗之谊的孙传芳占领浙江,任命陈毅为浙江省省长兼浙江第一师师长。1927年北伐时,蒋介石看中陈毅的才华和带兵的经验,命令他为第十九军军长,不久为军政部次长。后来,他又担任了福建省政府主席。1928年,蒋介石在下令通缉共产党红四军的陈毅时,为有区别,避免民众误会,指令福建省主席的陈毅更名,从此,这个陈毅变成了陈仪。
陈仪与鲁迅友谊颇深,两人一直有着书信往来,而且以诗词形式表达。鲁迅有一段时间经济相当拮据,陈仪慷慨解囊,给了他不少资助。鲁迅在写文章时,常常受到文坛各方的攻击,还曾有人扬言要杀了鲁迅。当时的陈仪地位与威望很高,也是蒋介石的大红人。鲁迅面对威胁,曾对朋友们说过:“我如果人身不安全,会住在陈仪家避风读书,我想,这帮家伙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吧。”由此可见两人关系非同寻常。
1937年,陈仪被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45年鬼子投降时,蒋介石任命他为台湾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1947年蒋介石派兵镇压“二·二八”起义时,认为陈仪心慈手软,杀人不多,便免去了他的职务,此后陈仪闲居上海。1948年春,蒋家王朝此时岌岌可危,蒋介石想起陈仪,考虑到他治军严格,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重新起用他,要任命他为浙江省主席。陈仪心灰意冷,初时婉言推辞,可是,在中山陵美龄宫的宴会上,宋美龄摇唇鼓舌,吹捧他说:“陈公是自己人嘛,只有你才可力挽狂澜,对委员长忠心耿耿。”陈仪受宠若惊,经不住蒋介石、宋美龄的吹捧拉拢,答应了蒋介石的任命。
1948年6月30日,陈仪在浙江省政府200多人的高级官员欢迎大会上宣布就职,当晚,中共华东局便派地下党员胡允恭、夏明钢上门,做他的工作。胡、夏二人与陈仪以前相识,朋友相见自然十分亲切,他们叙旧谈友情,直到很晚才告别。临走时,胡允恭送上《中国四大家族》及《窃国大盗袁世凯》两本书给陈仪。
送走了胡允恭和夏明钢后,陈仪躺在床上,翻阅着这两本书,越看越想看,当他把两本书一口气看完时,天已大亮。他联系蒋介石其人的所为,浮想联翩,认为大势已去,由于人心向背,蒋介石输定了。
三日后,当胡允恭笑吟吟地再次登门时,陈仪激动地向他谈起了自己的读后感。他比喻四大家族说是当今的秦始皇,一切罪恶之源,他说四大家族不除,人民无法安宁。他气愤地说:“蒋介石是政治流氓加军阀,现在已病入膏肓,早该押上审判台了。”
胡允恭对他的进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希望他能认清形势,多做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陈仪检讨了自己过去的作为,内疚地说:“过去,我为蒋介石反共打内战推波助澜,是对人民犯下了罪,对不起国人,对不起民族。”
以后中共华东局一直派人做陈仪的策反工作。后来,中共从各方面、多渠道做陈仪的思想工作,福建省也派来陈矩孙进行策反。长期在香港从事反蒋的民革中央常委陈铭枢也到了杭州,与陈仪秘密交谈,从多方面做陈仪的工作。
陈仪办了几件大事:
一是将特务机构“浙江戡乱工作指挥组”撤销;
二是释放了军统逮捕的一批浙大进步学生;
三是通知各县警察局主官,不得随意抓进步分子;
四是下令解散特务头子毛森的“戡乱大队”;
五是逼迫特务头子毛森辞职。
1949年2月,解放军饮马长江,即将横渡长江南下,中共华东局派人要求陈仪尽量多掌握部队,为解放江南做贡献。尤其大上海是东方第一大城市,又是国际金融、贸易、商业中心,城市高楼大厦比比皆是,如能以和平的方式解放上海,是最理想的方案。中共地下党要陈仪劝说汤恩伯,走傅作义的道路。汤恩伯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掌握着国民党近20万兵力。陈仪向胡允恭提出争取汤恩伯起义的设想,胡允恭担心地说,汤为人阴险狡诈,不可轻易信任他。可是,陈仪却信心十足,向胡允恭讲述了他与汤恩伯的关系。
汤恩伯是浙江武义人,比陈仪小16岁,家境贫寒,一直是陈仪接济他,从小学一直接济上到中学,后又送他去了日本留学。汤到日本后,陈仪也没有断了对他的接济,每月仍资助他50元大洋。汤在给陈的信中表示,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陈公也。汤原名克勤,他更名恩伯,意思是永远不忘陈仪的恩德。对陈仪的干女儿陈文瑛,汤恩伯一直以妹妹相称。陈仪出游西湖或上街,总是一手挽着汤恩伯,一手挽着陈文瑛。
汤恩伯从日本留学归来后,陈仪托人将他安排在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任中校参谋,以后当过团长、师长、军长。汤恩伯平步青云,一步也没能离开陈仪这根藤。1942年汤担任第一战区副总司令兼苏鲁皖豫边区总司令,在豫中会战中汤部数十万人不战而溃,汤化装成伙夫逃跑,蒋介石撤了他的职。陈仪从中说情,不久恢复原职。以后类似的事也常有发生,蒋介石要处理他时,都是陈仪从中周旋,最后不了了之。
1947年5月,时任兵团司令的汤恩伯,指挥六个整编师,向山东解放区进攻,5月16日,汤部七十四师被全歼,张灵甫被击毙,蒋介石认定汤恩伯指挥失误,撤了他的职。
汤回到上海,向陈仪哭诉,准备跳黄浦江自杀。幸被陈文瑛发现,才免于一死。陈仪又出面在蒋介石面前讲了许多好话,汤又被重新安排职务。
陈仪说罢与汤恩伯的这段情缘,信心百倍地说:“我可以用生命担保,汤恩伯绝对听我的。”为了进一步证明他们关系的密切程度,他还笑着说,“你知道吗?恩伯在公开场合称我伯伯,可一到家中他总是称我爸爸或父亲。”
胡允恭便笑着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汤恩伯的骨子里是反共的,我们一方面要力争他起义,另一方面我们要百倍警惕,你还是小心为妙,尽量做做他的工作吧。”
陈仪先派外甥丁名楠带他的亲笔信去上海劝说。不久,陈仪便向中共地下党透露,说汤恩伯同意率部起义。
胡允恭立即向组织上汇报了这一情况。
陈、汤起义工作,正在悄悄地加速进行,从各个渠道传来消息证实,汤接受了共产党的释放政治犯;停止修筑保卫上海的工事;保护上海城市完整交给共产党;按照民主原则,改编所属部队等协议。
俗话说,隔墙有耳。中共联络员频繁来往于汤、陈之间,引起了特务头子毛森的注意,他秘密派人打入汤部,窃取了汤、陈将要起义的特大情报。他又惊又喜,连夜开车赶到溪口,向蒋介石告发了陈、汤。蒋介石急电召见汤恩伯到溪口。汤恩伯接到蒋介石电报,赶到溪口时,在蒋介石的严厉追问下,他为了保住自己,出卖了陈仪,他“扑通”一声,跪在蒋介石的面前,一五一十地说出了真情。为了得到蒋介石的信任,他一连打了自己几十个耳光,痛哭流涕地诉说自己上了陈仪的当。
这时,汤恩伯总部的中共地下党将汤的情况上报中共上海市委,市委立即火速通知陈仪,叫他迅速到苏北去,过江后便可保证安全。
而陈仪仍坚信汤恩伯,说汤是他的干儿子,儿子不会背叛老子。他不肯离开浙江。
1949年2月18日一早,陈仪从杭州回到上海寓所,“恭候”了多时的毛森皮笑肉不笑地对他说:“陈主席,敝人奉委员长之命,来保护你的安全”。他的话音一落,几个彪形大汉一拥而上,将陈仪五花大绑,架上了一辆吉普车。从此,陈仪失去了自由,大陆解放后,陈仪被押送台湾。
蒋介石去台后,为稳住阵脚,进行“肃整”,磨刀霍霍,他决定杀陈立威,杀一儆百。汤恩伯听说蒋要杀陈,用陈的头来镇住台湾人民,急忙请出毛人凤,向蒋介石求情。毛人凤说:“不行,天威难测,老头子要杀人立威,我求他无用。”
蒋介石要杀陈仪的消息传开后,6月18日拂晓,马场町聚集了约两万人,有的出于对陈仪的痛恨,因为陈仪曾镇压过“二·二八”起义,他们要赶来当面痛骂陈仪,以解心头之恨。有的则说陈仪当官一生廉洁,做过不少好事,特地赶来为他送行。老百姓谁也不知道杀陈仪的真情。
看热闹的人一直等到10点钟,不见陈仪被押来,在闹哄哄的人群中,突然有一个人打开收音机时,传来了一条消息:通共罪犯浙江省主席、二级上将陈仪,已在凌晨1时,在马场町处决。
汤恩伯在家中含泪听完广播,率全家设了灵堂。汤恩伯是出自对陈仪的思念,还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只有汤恩伯心里清楚。
1957年春天,香港著名记者曹聚仁在北京的北海公园采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时问:“20世纪前半个世纪,在中国政坛和军界,和您同姓同名的另两个人都是将军,又都与外交有关,你认识他们吗?”
陈毅想了想说:在叫陈毅的数千人,当上将军的,除我之外的那两个人,一位是北洋政府段祺瑞的左右手,另一位是浙江省政府主席。北洋政府时期的陈毅,我是通过两个途经知道的,一是通过民国外交史记录,二是通过他的外甥了解了一鳞半爪。此人早年倾向维新变法,后虽在段祺瑞政府做事,但他一直支持辛亥革命,拥护孙中山的一切主张,曾有过无为而治的思想,这是最高境界,目前和今后几百年都实现不了。另外,此人还是外交家,曾代表北洋政府与外国人谈判,交涉有关边境争端。曾数次参与中俄关于外蒙问题的谈判。他维护民族利益,晚年还捐资办学,一生做过不少有益的事情。另一个陈毅担任过民国浙江省主席,是二级上将,后改名为陈仪。也曾做过外交工作。1928年3月,蒋介石派他率领考察团赴德国,与德国的克虏伯财团广泛接触谈判,与之签订了价值100万马克的军火协定。同时,他还与德国国防军司令部谈判,签订了协议,由德国在德累斯顿步校为中国培训作战军官。这个陈仪称得上老来红。1948年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曾要求加入共产党。1949年曾协助我地下党说服汤恩伯起义,他被蒋介石杀害后,我们都十分悲痛。此人能文善武,诗词歌赋样样在行。我记得他曾写过一首讽刺官场的打油诗,诗中说:
笑持讲稿上讲坛,气吞山河似大帅。
云谲波诡言不绝,阔论高谈气不衰。
岂料文中缺两页,哼哈念罢掌声来。
陈毅说罢,仰面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