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我国先后进行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其基本表现形式是调整机构,精简人员以及转变政府职能。这些改革过程是对国家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不断再认识。虽说政府机构的多次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对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进有很大帮助,但它没有完全取得预期的效果,并形成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对于如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政府行政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大部制;行政体制;政府机构;经济发展;行政效率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70-02
大部制体制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有关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08年,按照党的十七大的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机构整合,探索实行有机统一的大部制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等要求,国务院机构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六次改革,即“大部制改革”,这次改革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等问题。
一、大部制的定义
所谓“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简言之,大部制就是为推行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将原有的政府机构建设成服务型政府,其最终目的是推动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大部制改革提出背景
改革开放以來,我国先后进行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1982年的政府行政改革所提出和建立的关于改革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行政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1988在国务院机构自身建设的要求下,进行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政府机构改革,这次改革为建立一个适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求的新的行政管理体系打下了基础。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市场经济发展为目标,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提高效率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我国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行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历史前提下,集中进行的一次具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政府行政改革。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九八年机构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先后进行的几次改革从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大的方面看,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但面对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深化机构改革,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依法行政的原则,着力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和社会监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部门多,行政成本高,有些方面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与制约,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现象仍然存在。另外,行政职能的错位与交叉,不仅造成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行政成本高,而且,不能有效的实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因此,要通过减少机构数量,转变政府职能来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等现象,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形成高效、公正的行政管理体制。所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是发展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三、大部制改革的重点
推行大部制改革,会对政府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产生重要影响,但我们但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大部制改革。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比较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其管理模式,但不能全盘照搬,因为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路线,国情与他们的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有适合我们国情的管理模式。在推行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阻力,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理清和把握大部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有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
大部制改革要求把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集中由一个大部门统一行使,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简化公务手续,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另一方面,有利于建设统一、精简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现代化的政府体制,我们希望能取得这样的成果。所以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解决重点问题,是改革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职能和机构的整合问题。大部制改革的实质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建设服务型政府。大部制改革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实现政府职能结构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为改革目标。而一个整合了不同部门利益的强大部委,其职能也应该适应和体现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的需求。
(二)相关的法律问题。大部制改革事关政府体制创新和权力利益的调整,所以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和合法化。在法制较为健全的许多国家,先有法律依据,然后才设置行政机构。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转型时期,进行大部制改革的时候,应当在改革方案中明确行政机构设置的法律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具有合法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具有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三)决策与执行分开问题。在一个大部制内部,机构的功能要进行划分,有些机构专门行使决策权,有些机构专门行使执行权,使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分离。
(四)理顺关系问题。我国目前综合管理职能与专业管理职能配置不科学。综合管理部门权力过于集中,行业或产业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不到位,权力分割。诸多事项要经过综合管理部门层层审批,统筹协调困难,对一些问题难以及时出台有效政策,因此必须进一步理顺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调。
四、结论
大部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部门只能分散,政出多门,市政府不能有效实现其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行大部制改革,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提高行政效率,确保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能为公众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服务。
(二)大部制强调的是部门职能的有机统一和综合管理,对于加强政府应有的权威和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有利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创新和现代化的高度,从而进一步我国政府组织变革。
参考文献:
\[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5,(12).
\[2\]张康之.公共行政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
关键词:大部制;行政体制;政府机构;经济发展;行政效率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70-02
大部制体制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有关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08年,按照党的十七大的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机构整合,探索实行有机统一的大部制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等要求,国务院机构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六次改革,即“大部制改革”,这次改革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等问题。
一、大部制的定义
所谓“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简言之,大部制就是为推行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将原有的政府机构建设成服务型政府,其最终目的是推动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大部制改革提出背景
改革开放以來,我国先后进行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1982年的政府行政改革所提出和建立的关于改革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行政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1988在国务院机构自身建设的要求下,进行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政府机构改革,这次改革为建立一个适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求的新的行政管理体系打下了基础。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市场经济发展为目标,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提高效率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我国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行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历史前提下,集中进行的一次具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政府行政改革。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九八年机构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先后进行的几次改革从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大的方面看,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但面对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深化机构改革,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依法行政的原则,着力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和社会监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部门多,行政成本高,有些方面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与制约,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现象仍然存在。另外,行政职能的错位与交叉,不仅造成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行政成本高,而且,不能有效的实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因此,要通过减少机构数量,转变政府职能来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等现象,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形成高效、公正的行政管理体制。所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是发展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三、大部制改革的重点
推行大部制改革,会对政府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产生重要影响,但我们但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大部制改革。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比较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其管理模式,但不能全盘照搬,因为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路线,国情与他们的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有适合我们国情的管理模式。在推行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阻力,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理清和把握大部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有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
大部制改革要求把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集中由一个大部门统一行使,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简化公务手续,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另一方面,有利于建设统一、精简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现代化的政府体制,我们希望能取得这样的成果。所以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解决重点问题,是改革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职能和机构的整合问题。大部制改革的实质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建设服务型政府。大部制改革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实现政府职能结构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为改革目标。而一个整合了不同部门利益的强大部委,其职能也应该适应和体现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的需求。
(二)相关的法律问题。大部制改革事关政府体制创新和权力利益的调整,所以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和合法化。在法制较为健全的许多国家,先有法律依据,然后才设置行政机构。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转型时期,进行大部制改革的时候,应当在改革方案中明确行政机构设置的法律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具有合法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改革具有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三)决策与执行分开问题。在一个大部制内部,机构的功能要进行划分,有些机构专门行使决策权,有些机构专门行使执行权,使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分离。
(四)理顺关系问题。我国目前综合管理职能与专业管理职能配置不科学。综合管理部门权力过于集中,行业或产业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不到位,权力分割。诸多事项要经过综合管理部门层层审批,统筹协调困难,对一些问题难以及时出台有效政策,因此必须进一步理顺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调。
四、结论
大部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部门只能分散,政出多门,市政府不能有效实现其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行大部制改革,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提高行政效率,确保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能为公众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服务。
(二)大部制强调的是部门职能的有机统一和综合管理,对于加强政府应有的权威和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有利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创新和现代化的高度,从而进一步我国政府组织变革。
参考文献:
\[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5,(12).
\[2\]张康之.公共行政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