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为什么是黄色的?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hu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意已执着逼近,即便是江南的暖阳也阻挡不了北风的寒肃。银杏树原本泛着绿意的黄色,渐渐变成鹅黄,金黄。一夜之间,“呼啦呼啦”地纷纷飘落凋零,铺就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好炫的鹅黄,金黄!”我感叹道。
  “鹅为什么是黄色的?”一起在公园散步的小侄女突然抬头问我。
  我愣住,不解地问:“鹅为什么不是黄色的?”
  上四年级的小侄女哈哈大笑:“‘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里面就说了鹅是白色,还有童话故事也是讲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你们大人难道不懂吗?”
  我哑然失笑,忙追问:“你见过真正的鹅吗?”
  小侄女连忙摇摇头,一脸正经地回答:“没有亲眼见过,但我吃过。妈妈说烧老鹅是我们当地的特色菜呢,她经常带我去饭店吃。”
  我若有所思。侄女是个优秀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涉猎;每个周末,兴趣班连轴上。小侄女还特爱阅读,《格列佛游记》《傲慢与偏见》《堂吉诃德》这类名著乐此不疲。她阅读面的广博,已经远远超过了同龄的孩子。如今,她却问了我一个问题:鹅为什么是黄色的?
  我叹了一口气,幽幽地应了一句:“因为鹅在很小的时候,绒毛就是黄色的。”
  侄女低着头,只顾用脚踩着松软的银杏落叶地毯,隔了好一会儿,才轻轻地回应了一个字:“哦!”
  我是扎根于农村的人,也许不该对城市里新生代的“无知”有任何意外,但我总有种隐隐的担忧。一个整天忙着弹钢琴,拉小提琴,做陶瓷,练书法的全能孩子,即便他们经常跟着父母游遍祖国名山大川,即便他们经常参加活动去国外家庭体验生活,但他们少了与乡村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少了全身心参与大自然的体验。
  没有与土地、自然的親密接触,我们现在的孩子写作文都靠编造,满眼看到的都是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的仿作。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曾经高度评价莫言的小说:“我们可在他的小说中读到很多声音、色彩、味道,以及各种幻化的感觉,充满生机,有趣、喧嚣、斑斓,就感官的丰富性而言,其他作家很难与莫言相比。”而莫言对此的解读很简单:“每天在山里,我与牛羊讲话,与鸟儿对歌,仔细观察植物生长。可以说,我小说中大量天、地、植物、动物,如神的描写,都是我童年记忆的沉淀。”
  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精神源泉,是我们醍醐生命之道的参照物。困顿的史铁生曾经绝望得想放弃生命,直到他在地坛里看到这样一幅图景: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那一刻,满园子窸窸窣窣的生命力让他豁然开朗: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也许我们并没有期望孩子成为作家,也根本不会设想孩子会遭遇困境,但作为成年人,我们必须懂得教育的真谛。一味地用形式主义方式灌输大量知识,严重缺乏直接印象和实践经验,只会造成孩子感受力的萎缩,造成精神情感力的退化。正如学者甄世田所说:“保存丰富孩子的感受力,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孩子置身于大自然中,让孩子关注他周围的世界。要带孩子冲破他生活的狭小圈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命的蓬勃与快乐。”
  只有当孩子学会关注春天枝头的第一束花朵,秋天树木的最后一片落叶;春天从南方飞来的燕子,秋天从北方飞来的雁阵;春天第一场雨,秋天第一次寒霜……我们的生命教育才真正开启,我们的引领与指导才有意义。大自然的洗礼,永远比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更厚重恒远,更隽永深邃。
  只有那些住在“空中楼阁”的城里孩子,能够从电视机、钢琴、书本前移开视线,来到大自然里,回到乡村,与大地亲热拥抱,像我侄女这样学业优秀的孩子才不会好奇地询问“鹅为什么是黄色的”这种令人尴尬的问题。只有历经自然洗礼的孩子才会精神饱满,感觉敏锐,情感充沛,我们也才算是真正完成了一场生命教育。
  编辑 若鱼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诗人,就是发现美好的人——  风轻轻地吹着,太阳暖暖地照着。月亮湖畔的草地上,小动物们正在听猫头鹰讲故事。  “从前有一位诗人,一位非常和善的老诗人。”  “什么是诗人呀?”小蜗牛落落睁大眼睛问。猫头鹰歪头想了下,说:“诗人,就是发现美好的人。”  “有一天,他坐在自己的院子里,看着院子里的玫瑰花。忽然,天上刮起了一阵大风,雨一滴一滴地下起来……”  猫头鹰话音刚落,不知從哪里飘来一大片乌云,雨点
期刊
大家好!我是一只快乐的小猴,我有许多的好朋友,有大象、小鸟、小松鼠、金丝猴、大熊猫、小兔子、河马、小猪······  我在树林里生活得自由自在,每天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有时,我跑到小松鼠家和他一起荡秋千;有时,我会和小鸟到一个山洞里去探险;有时,我会叫河马去河边玩水;有时,我还会和小猪一起去仿造《西游記》里的人,我当孙悟空,小猪当猪八戒。  可是有一天,我正和几个伙伴在玩老鹰抓小鸡,突然听见“
期刊
无数个冬夜,奶奶替我盖上被子;无数次发烧,奶奶悉心照顾我;无数次闯祸,奶奶不厌其烦地教育我。奶奶,您为我付出得太多太多。  初夏的夜晚,我睡着睡着,突然直打寒颤,不一会儿,全身像着了火似的特别难受。我小声的呻吟被心细如针的奶奶听到了,她摸了摸我的头:“呀,好烫!”奶奶一下子慌了神,忙穿好衣服,抱起我,骑着电动车朝医院驶去。  夜阑更深,路灯也懒洋洋的,映照出行人的影子,一会儿短,一会儿长。我侧靠在
期刊
苏州是一座有着近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以其人文厚重、经济富庶、风景秀丽名闻天下。其中,文化古城的好学之风更深入到苏州人的骨髓之中,这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范仲淹密不可分。作为苏州郡守,范仲淹创立了苏州府学。这不仅是苏州地区最早的一所官办学校,而且也是全国第一所州府级学校。它为苏州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蕴育了苏州人爱读书、好读书的文化基因。  7月13日-16日,《莫愁》等58家报刊单位齐聚这座溢
期刊
孩子们最常画的小动物就是小鸟了。那么,就让小鸟从平面中走出来,在我们的家中自由飞翔吧!  准备材料:  废旧纸盒剪出的硬纸板,彩色折纸(15cm×15cm)、笔、剪刀、胶水、美工刀、吸管、线  制作步骤:  1.在硬纸板上画出小鸟身体的模板。  2.在彩色折纸上,用小鸟模板临摹出两张小鸟图片。  3.将两张小鸟图片剪下后粘贴到硬纸板两侧,一只漂亮的小鸟身体完成了。  4.将一张彩色折纸按照正反折叠
期刊
上课铃响了,我一进教室,发现小博的座位上空着。班长告诉我:“李老师,小博在许老师那里。因为他躲在教室里,没去上体育课。”  “没去上体育课?”真是出乎我的预料,我们班的孩子都非常遵守常规,更何况是孩子们最爱的体育课。  快下课时,许老师拉着小博的手,将他送回教室,无奈地说:“这么长时间,一句话也不说。”许老师的话,让我想起入学后不久,小博妈妈与我提到的一些往事。  小博刚上小学时,差不多两个月没在
期刊
端午节到了,奶奶煮了好多粽子。  粽姑娘身着翠绿色的外衣,腰系长长的深绿色裙带,小巧玲珑,非常可爱。奶奶把粽子放进锅里,只一会儿工夫,粽叶的清香就溢满了整间屋子,馋得我直咽口水。  “太好了,粽子出锅喽!”我一蹦三尺高,耐着性子等待着。只见奶奶轻轻解开粽宝宝的“腰带”,一层层揭开它的外衣,哇!一个白花花的身体就露了出来,还热气腾腾的呢。我迫不及待地蘸上白糖,在粽子尖儿咬了一小口,丝滑的糯米伴着苇叶
期刊
星期天一大早,妈妈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思羽,该完成老师布置的体验作业——换角色了。”我乐得一蹦三尺高。我们用抽签分配角色——结果呢,爸爸是爸爸,妈妈是女儿,我变成了妈妈。  刚刚分配完角色,“女儿”居然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我忙跑到房间,学着妈妈的口吻说:“宝宝,该起床读书了。”  “不嘛,我想再睡一会儿。”“女儿”撒娇道。  “那可不行!”我一看“女儿”不听话,便厉声说道:“你再不听话,我就罚你到
期刊
垃圾桶旁的意外  午餐后,我在教室里转悠。  行至摆放劳动工具的角落,我不由蹙了眉头。眼前一只垃圾筒,筒外散落着垃圾若干。  按往常的习惯,我会立刻捡起来,一一投进垃圾筒。可是,这一日刚准备弯下腰身,我却又顿住。诸如此类的情况,开学以来一直屡见不鲜。身为班主任,我說过,自己也做过示范,可是收效甚微。  新学期新接班,为培养这帮三年级的娃儿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尝试过用“一句话美德故事”的方式,予
期刊
彭懿是国内最早研究和推广图画书的专家之一,也是儿童文学作家和翻译家。  因此,无论从儿童文学的创作经验,还是从图画书的专业素养而言,彭懿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然而,他的第一本原创图画书却晚至2014年年底才出版,他在沉淀与等待,等待能够创作出符合自己严格标准的图画书的时机。  从《妖怪山》到《不要和青蛙跳绳》《巴夭人的孩子》……仅仅两年多时间,他的作品销量即突破了30万册,几乎囊括了国内重要的图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