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对康熙五彩瓷器沿革相关资料的整理,以广州市文物总店藏康熙五彩单骑救主图观音瓶为例,深入浅出地解析清康熙时期的刀马人纹饰,简单概括其成因及特点。
关键词:康熙五彩;刀马人图;单骑救主图
1 康熙五彩的承袭与创新
五彩源于金、元时期的红绿彩,五彩初创应为元代晚期至明早期,兴盛于明嘉靖、万历期间,是景德镇首创的釉上彩绘的一种传统瓷。明五彩器应属永乐始制,至正德时期多为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器。清康熙时期因工艺的进步和釉料的创新,烧制五彩瓷器已少用青花,加大了蓝彩、黑彩和金彩的使用,加上原有的红、绿、黄、赭等彩,使色彩组合变得更为多样,从此使用不同的色彩搭配组合以表现不同的画意和情景变为可能。虽然还是使用平涂法进行釉上施彩,但在平涂后,再使用墨彩密描细线,使着色更显层次分明、生动自然,其艺术效果比明嘉靖、万历有过之而无不及。据《饮流斋说瓷》载:“清代彩瓷变化繁迹,几乎不可方物,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敷其上,微微凸起也。”[1]康熙五彩因多用黑彩显得劲利而结实,故也称“硬彩”。
康熙时期,烧瓷的工艺已经很成熟,这时期的五彩器造型以古朴、凝重、挺拔见长,同时,绘画时注重色彩均匀布施,讲究画功与造型相结合。康熙五彩在继承大明五彩衍变和发展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市井文化的养分,特别是民间版画的艺术风格对其影响十分明显。康熙五彩的题材、纹饰更加丰富,线条刻画刚劲有力,大部分先用墨线勾勒出形象,墨色浓厚,而后再施彩,或淡或浓,但色不掩墨,勾线基本上已决定了形象的定型和画面的布局。精细的勾勒,再加上巧妙的布局,疏密对比使整幅画面构图严谨、不显呆滞,井然有序,具有浓郁的装饰性。质朴的装饰模式使康熙五彩犹具古拙、古雅之风,故亦称其为“古彩”。
2 康熙五彩刀马人纹饰的风格形成
大明五彩的纹饰主要有缠枝花、龙、凤、飞鹤、鱼藻、荷莲、花鸟、天马等,也有人物故事纹,其中嘉靖、万历时期道教色彩的鹤纹、璎珞纹别具一格。清康熙时期,人物故事题材的装饰比例大幅增加,成为康熙五彩纹饰的一个重要类别。康熙五彩中的人物题材主要有故事人物、神话人物、戏曲小说人物及仕女、婴戏和高仕等,而各类人物题材与当时繁荣发展的版画插图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明末清初也是版画插图艺术的大发展时期,大量的文人墨客加入到版画插图的艺术创作中,大量高品质的版画插图兴盛于此时,从而引领当时的审美情趣。明末清初陈老莲一派为历史故事和演义小说所绘插图的笔法,对康熙五彩的刀马人物图有一定的影响[2]。从另一角度,清康熙时期,满清入关主政时间不长,政局不稳,加上刚平定三藩之乱,康熙帝期望长治久安,十分重视学习、采纳汉文化,以儒学为治世经典,强调以德治国、以礼化民。但满族的民族特性以及马背上得天下的固有思维,也导致其秉承尚武的精神不变。故康熙时期,在统治阶级崇文尚武的政治意志下,倡导忠义尚武的精神影响着当时的社会风气。由此可见,当时的历史趋势和社会环境造就了康熙五彩大量出现儒家忠君思想的人物故事图。在这样的背景下,体现统治阶层意志、宣扬忠君、推崇武治思想的《三国演义》《杨家将》等主题的刀马人图纹饰,就大势所趋地成为康熙五彩的一个典型风格类别。
3 以康熙五彩单骑救主图观音瓶为例浅析刀马人纹饰特征
广州市文物总店收藏有一件康熙五彩单骑救主图观音瓶(图1),高43厘米,口径12.3厘米。瓶撇口,溜肩,下腹内收,圈足,瓶腹通景绘赵子龙单骑救主图,整体刚健挺拔。千百年来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故事家喻户晓,赵子龙已是中华文化中极具勇敢、忠诚和胆识的一个代表人物。《三国演义》中生动传神的描写,尤其是他匹马单枪闯入曹营救出幼主阿斗之举,颇使其勇猛忠义的形象深入人心。图中军旗招展,敌我双方人物刻画生动,线条流畅,赵子龙手持长戟,胯下一匹俊黑宝马,单人独骑,器宇轩昂,充分表現了画面的内在张力和人物气质。
从此瓶的展开图看(图2),其主题图案显然为刀马人图中常见的描绘战场类别,图中主元素有三种,即摇展的旗帜、纵横驰骋的战马、挥刀相持的战将人物。除此之外,画面中无论是飘扬的旗角、腾跃的马蹄,还是各式人物的面部表情,都相互牵扯充斥着画面的每一个空间,即使有零星的空间,也满是尽情招展的旗帜,进一步反映出曹营阵容强大的潜在意境,从而烘托出赵子龙身陷曹操大军包围之中的场景。画面严谨充实的构图方式,更是将战争时生死瞬间紧张逼人的战斗气息传达了出来。藉此,可以看出严谨充实的构图形式更能有效地展示刀马人纹饰的意境和特点。图中表现的人物是刚硬雄强的,是飞扬跃动的。图中赵子龙顶盔冠甲,两手各执长枪和宝剑,战甲中的阿斗顶绘祥云,一条龙隐于云中,象征阿斗乃真龙天子。小说中老谋深算传令一定要活捉赵子龙的曹操形象,在这幅图中却被作者设计为站在远离战斗中心的城墙上观战,城墙上密集招展的旗帜,谋士和副将对战场的注视也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紧张气氛。不仅人物如此,马的形象刻画也以追求动态为主。此图中的马是腾跃不止、昂首怒嘶的形象,恰与人物的形象和场景刻画相呼应。
4 结语
窥一斑而知全豹,综合上述几点可以总结出康熙五彩刀马人图纹饰的特征。首先,其注重画面的故事性,以严谨充实的构图形式,在篇幅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复杂的故事主题。特别像《三国演义》这种题材,就能充分、显著地体现出康熙五彩刀马人图纹饰的特点。其次,康熙五彩瓷上刀马人图纹饰不只具有表层的审美意义,还具有深层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对社会忠君尚武思想的倡导,这是大明五彩刀马人图所不具有或表达不明显的,这也是明清刀马人图纹饰的明显区别。刀马人图纹饰体现出了清康熙时期统治阶层崇文尚武的时代特征。最后,国内统治阶层出于对政治宣传的需要,从而引导百姓阶层对忠君尚武形象进行崇拜,以致百姓对五彩刀马人图纹饰产生喜好,使康熙五彩的主题构成变得更加丰富。在历史潮流的推动下,康熙五彩瓷器的工艺提升,使五彩瓷器进一步商品化和普及化,开创了五彩瓷器发展的再一次高峰。
参考文献
[1]许之衡.饮流斋说瓷[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
关键词:康熙五彩;刀马人图;单骑救主图
1 康熙五彩的承袭与创新
五彩源于金、元时期的红绿彩,五彩初创应为元代晚期至明早期,兴盛于明嘉靖、万历期间,是景德镇首创的釉上彩绘的一种传统瓷。明五彩器应属永乐始制,至正德时期多为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器。清康熙时期因工艺的进步和釉料的创新,烧制五彩瓷器已少用青花,加大了蓝彩、黑彩和金彩的使用,加上原有的红、绿、黄、赭等彩,使色彩组合变得更为多样,从此使用不同的色彩搭配组合以表现不同的画意和情景变为可能。虽然还是使用平涂法进行釉上施彩,但在平涂后,再使用墨彩密描细线,使着色更显层次分明、生动自然,其艺术效果比明嘉靖、万历有过之而无不及。据《饮流斋说瓷》载:“清代彩瓷变化繁迹,几乎不可方物,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敷其上,微微凸起也。”[1]康熙五彩因多用黑彩显得劲利而结实,故也称“硬彩”。
康熙时期,烧瓷的工艺已经很成熟,这时期的五彩器造型以古朴、凝重、挺拔见长,同时,绘画时注重色彩均匀布施,讲究画功与造型相结合。康熙五彩在继承大明五彩衍变和发展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市井文化的养分,特别是民间版画的艺术风格对其影响十分明显。康熙五彩的题材、纹饰更加丰富,线条刻画刚劲有力,大部分先用墨线勾勒出形象,墨色浓厚,而后再施彩,或淡或浓,但色不掩墨,勾线基本上已决定了形象的定型和画面的布局。精细的勾勒,再加上巧妙的布局,疏密对比使整幅画面构图严谨、不显呆滞,井然有序,具有浓郁的装饰性。质朴的装饰模式使康熙五彩犹具古拙、古雅之风,故亦称其为“古彩”。
2 康熙五彩刀马人纹饰的风格形成
大明五彩的纹饰主要有缠枝花、龙、凤、飞鹤、鱼藻、荷莲、花鸟、天马等,也有人物故事纹,其中嘉靖、万历时期道教色彩的鹤纹、璎珞纹别具一格。清康熙时期,人物故事题材的装饰比例大幅增加,成为康熙五彩纹饰的一个重要类别。康熙五彩中的人物题材主要有故事人物、神话人物、戏曲小说人物及仕女、婴戏和高仕等,而各类人物题材与当时繁荣发展的版画插图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明末清初也是版画插图艺术的大发展时期,大量的文人墨客加入到版画插图的艺术创作中,大量高品质的版画插图兴盛于此时,从而引领当时的审美情趣。明末清初陈老莲一派为历史故事和演义小说所绘插图的笔法,对康熙五彩的刀马人物图有一定的影响[2]。从另一角度,清康熙时期,满清入关主政时间不长,政局不稳,加上刚平定三藩之乱,康熙帝期望长治久安,十分重视学习、采纳汉文化,以儒学为治世经典,强调以德治国、以礼化民。但满族的民族特性以及马背上得天下的固有思维,也导致其秉承尚武的精神不变。故康熙时期,在统治阶级崇文尚武的政治意志下,倡导忠义尚武的精神影响着当时的社会风气。由此可见,当时的历史趋势和社会环境造就了康熙五彩大量出现儒家忠君思想的人物故事图。在这样的背景下,体现统治阶层意志、宣扬忠君、推崇武治思想的《三国演义》《杨家将》等主题的刀马人图纹饰,就大势所趋地成为康熙五彩的一个典型风格类别。
3 以康熙五彩单骑救主图观音瓶为例浅析刀马人纹饰特征
广州市文物总店收藏有一件康熙五彩单骑救主图观音瓶(图1),高43厘米,口径12.3厘米。瓶撇口,溜肩,下腹内收,圈足,瓶腹通景绘赵子龙单骑救主图,整体刚健挺拔。千百年来赵子龙单骑救主的故事家喻户晓,赵子龙已是中华文化中极具勇敢、忠诚和胆识的一个代表人物。《三国演义》中生动传神的描写,尤其是他匹马单枪闯入曹营救出幼主阿斗之举,颇使其勇猛忠义的形象深入人心。图中军旗招展,敌我双方人物刻画生动,线条流畅,赵子龙手持长戟,胯下一匹俊黑宝马,单人独骑,器宇轩昂,充分表現了画面的内在张力和人物气质。
从此瓶的展开图看(图2),其主题图案显然为刀马人图中常见的描绘战场类别,图中主元素有三种,即摇展的旗帜、纵横驰骋的战马、挥刀相持的战将人物。除此之外,画面中无论是飘扬的旗角、腾跃的马蹄,还是各式人物的面部表情,都相互牵扯充斥着画面的每一个空间,即使有零星的空间,也满是尽情招展的旗帜,进一步反映出曹营阵容强大的潜在意境,从而烘托出赵子龙身陷曹操大军包围之中的场景。画面严谨充实的构图方式,更是将战争时生死瞬间紧张逼人的战斗气息传达了出来。藉此,可以看出严谨充实的构图形式更能有效地展示刀马人纹饰的意境和特点。图中表现的人物是刚硬雄强的,是飞扬跃动的。图中赵子龙顶盔冠甲,两手各执长枪和宝剑,战甲中的阿斗顶绘祥云,一条龙隐于云中,象征阿斗乃真龙天子。小说中老谋深算传令一定要活捉赵子龙的曹操形象,在这幅图中却被作者设计为站在远离战斗中心的城墙上观战,城墙上密集招展的旗帜,谋士和副将对战场的注视也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紧张气氛。不仅人物如此,马的形象刻画也以追求动态为主。此图中的马是腾跃不止、昂首怒嘶的形象,恰与人物的形象和场景刻画相呼应。
4 结语
窥一斑而知全豹,综合上述几点可以总结出康熙五彩刀马人图纹饰的特征。首先,其注重画面的故事性,以严谨充实的构图形式,在篇幅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复杂的故事主题。特别像《三国演义》这种题材,就能充分、显著地体现出康熙五彩刀马人图纹饰的特点。其次,康熙五彩瓷上刀马人图纹饰不只具有表层的审美意义,还具有深层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对社会忠君尚武思想的倡导,这是大明五彩刀马人图所不具有或表达不明显的,这也是明清刀马人图纹饰的明显区别。刀马人图纹饰体现出了清康熙时期统治阶层崇文尚武的时代特征。最后,国内统治阶层出于对政治宣传的需要,从而引导百姓阶层对忠君尚武形象进行崇拜,以致百姓对五彩刀马人图纹饰产生喜好,使康熙五彩的主题构成变得更加丰富。在历史潮流的推动下,康熙五彩瓷器的工艺提升,使五彩瓷器进一步商品化和普及化,开创了五彩瓷器发展的再一次高峰。
参考文献
[1]许之衡.饮流斋说瓷[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