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的理想教育看似有点老生常谈,实质不然。随着我们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青少年的理想教育问题已经摆到人们非常突出的地位。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广大青少年无疑即将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力推动者和实践者。因此,加强青少年的理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已经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现实的状况则告诉我们,青少年的理想教育正面临着“滑坡和缺失”,那么我们如何开展青少年的理想道德教育呢?
一、 目前青少年理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社会缺乏“好榜样”已经太久了,随之而来的是“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超级女生”等选秀节目席卷全国,成就了“平民造星”运动这样特殊的社会现象,这给青少年思想、道德、理想等多方面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在看到这一社会现象积极的一面的同时(自强不息、积极向上、追求梦想等),更应当理性地看到它消极的一面呀!即一夜成名、急功近利等消极的价值取向的产生。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好榜样”,往往是考上名牌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的“好同学”,“坏榜样”往往就是“差一分”就要交一万元的“坏孩子”,如此这般势利的“榜样教育”,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不产生“金钱的多少”、“权力的大小”、“社会名望的高低”、“生活是否舒适、潇洒”等多元的价值取向吗?如果说学校里的功利理想教育只是对孩子们误导的一个开始的话,那么他们走向社会,回到家中,看到听到、接触到的理想教育,更是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的现实。所以,在他们中理想便成了做一名花花公子,开名车,抱美女,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们应当看到,在青少年中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物质至上思潮的一种具体反映,也是近年来真正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有所丧失的一种反映!可以概括为如下几方面:(一)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青少年的理想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大部分能够结合现实,有较强的社会化意识。(二)具有多样化的趋向。青少年的成长期正是社会转型的剧烈时期,社会层面对他们个体成长的影响和渗透是深刻的。(三)自我中心倾向明显。青少年总体上是追求自我需要的满足,这已经成为许多学生价值观的基点。(四)崇尚实用主义的倾向。
目前青少年的市场经济观念日益增强,经济头脑、实惠观念愈来愈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理想受个人阅历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理想总是与现实相适应。同时,任何一个人总是由幼稚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的社会经历和个人阅历的不同,可能会对他们理想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二)理想随时间和年龄的变化而波动 。正是因为随着时间和现实环境的变化;也正是因为随着年龄,思想角度的变化,理想会产生一些变化,或大或小的波动,而这种波动是不可预料的,但它却对理想价值观产生影响。(三)性格、心理素质对理想的影响。青少年的性格以及心理素质对他们理想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四)理想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家长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但一些家长素质低下,或教育方法不当,或亲身经历了社会的竞争,以急功近利的心态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造成未成年人精神压力过大,一些孩子出现自责心理,对抗心理,宣泄心理,甚至于出现过激行为,从而使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家庭方面出现缺失或者偏差。(五)理想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及价值规律的支配下,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引起了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比如说,高考扩招,虽然分数一样,但家里有钱的孩子就可能升入大学,而家境贫寒的孩子却被拒在门外,造成了事实上的“教育面前不平等”、“分数面前不平等”。亲身经历过类似事情的孩子,他们心灵的创伤不是短时期内可以治愈的,他们的人生观及理想、信念的树立必然会发生偏差。(六)理想受学校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理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学校、教师都不由得把目光瞄向了分数,素质教育及德育教育课程总是放在主文化课程之后,师资力量的配备也向文化课程偏移。有的学校按照学习成绩分了快班、慢班,这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造成了很大伤害。理应有的理想、信念被“升官发财”所取代,在许多孩子们的头脑里横行其道。如何引导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 加强青少年理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青少年就好比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青少年时代的思想印记,是最重要、最深刻的人生印记。因此,我们要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植于青少年的思想之中。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由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的价值体系。
我们深知一个人从自然的人转变成一个社会的人,离不开和谐教育的环境。有人曾经将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形象地归结为四位老师:一是父母,二是老师,三是团学组织,四是网络。这四位老师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首先,家长自身应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为孩子理想的形成创造条件。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家长要帮助孩子,教育孩子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加强孩子的社会实践,体验、观察与领悟,来增强理想价值观的实际性。要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让他们懂得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知,这些对理想价值观塑造很有必要。我们大家对“孟母三迁”、“断杼教子”的典故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也都明白其“教子典范”的意义。可是当今社会一些家长却拙于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而是只限于满足孩子眼前需求。父母对孩子“成才”的理解有失偏颇,父母只希望孩子学习好就可以成为有用之人了,忽视了青少年成长中的理想教育。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因而,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除了在学校时间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这期间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特别是父母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我们调查发现存在道德品质问题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存在问题。
其次,发挥校园文化功能作用 。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能够弥补正面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在创建具有文化积淀的校园环境上下足功夫,重点抓好校园文化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以及全校性文化艺术综合活动的开展,充实与坚强校园这块精神文明之阵地,唱响主旋律,抵御消极、颓废文化对校园的侵袭,从而弥补思想政治工作正面教育的不足。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正面教育的引领和疏导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学校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确立适合学生成长的新的德育目标,不断调整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不断构建新的德育管理模式,不断开辟新的德育渠道,逐步使学生的理想道德教育与青少年的成长需求相一致。即:在学校教育中建立一整套较全面、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学校的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道德素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道德观、荣辱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方面的基本内容。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面对当前青少年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国家利益至上的民族精神导向,为人民服务与乐于奉献的社会精神导向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导向融为一体,对广大青少年予以正确引导,加强正面教育。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社会、集体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品质,使他们理想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基础。
再次,在青少年成长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影响最大,也是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网络。目前的网络恶搞、网络垃圾、网络色情等都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有时父母,老师,学校好不容易进行的理想道德教育,被网络一夜给颠覆了。大有“3+1=0”的感觉!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有关网络教育技术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人们这方面的行为,加强对网络的监管,防止网络色情、网络暴力、有害游戏等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尽量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能够在规范的的网络空间里自由翱翔。当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制作一些青少年最容易接受的反映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动漫和游戏,让广大青少年在网络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当然,对青少年的理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仅靠哪个单位或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 目前青少年理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社会缺乏“好榜样”已经太久了,随之而来的是“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超级女生”等选秀节目席卷全国,成就了“平民造星”运动这样特殊的社会现象,这给青少年思想、道德、理想等多方面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在看到这一社会现象积极的一面的同时(自强不息、积极向上、追求梦想等),更应当理性地看到它消极的一面呀!即一夜成名、急功近利等消极的价值取向的产生。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好榜样”,往往是考上名牌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的“好同学”,“坏榜样”往往就是“差一分”就要交一万元的“坏孩子”,如此这般势利的“榜样教育”,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不产生“金钱的多少”、“权力的大小”、“社会名望的高低”、“生活是否舒适、潇洒”等多元的价值取向吗?如果说学校里的功利理想教育只是对孩子们误导的一个开始的话,那么他们走向社会,回到家中,看到听到、接触到的理想教育,更是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的现实。所以,在他们中理想便成了做一名花花公子,开名车,抱美女,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们应当看到,在青少年中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物质至上思潮的一种具体反映,也是近年来真正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有所丧失的一种反映!可以概括为如下几方面:(一)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青少年的理想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大部分能够结合现实,有较强的社会化意识。(二)具有多样化的趋向。青少年的成长期正是社会转型的剧烈时期,社会层面对他们个体成长的影响和渗透是深刻的。(三)自我中心倾向明显。青少年总体上是追求自我需要的满足,这已经成为许多学生价值观的基点。(四)崇尚实用主义的倾向。
目前青少年的市场经济观念日益增强,经济头脑、实惠观念愈来愈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理想受个人阅历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理想总是与现实相适应。同时,任何一个人总是由幼稚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的社会经历和个人阅历的不同,可能会对他们理想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二)理想随时间和年龄的变化而波动 。正是因为随着时间和现实环境的变化;也正是因为随着年龄,思想角度的变化,理想会产生一些变化,或大或小的波动,而这种波动是不可预料的,但它却对理想价值观产生影响。(三)性格、心理素质对理想的影响。青少年的性格以及心理素质对他们理想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四)理想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家长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但一些家长素质低下,或教育方法不当,或亲身经历了社会的竞争,以急功近利的心态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造成未成年人精神压力过大,一些孩子出现自责心理,对抗心理,宣泄心理,甚至于出现过激行为,从而使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家庭方面出现缺失或者偏差。(五)理想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及价值规律的支配下,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引起了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比如说,高考扩招,虽然分数一样,但家里有钱的孩子就可能升入大学,而家境贫寒的孩子却被拒在门外,造成了事实上的“教育面前不平等”、“分数面前不平等”。亲身经历过类似事情的孩子,他们心灵的创伤不是短时期内可以治愈的,他们的人生观及理想、信念的树立必然会发生偏差。(六)理想受学校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理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学校、教师都不由得把目光瞄向了分数,素质教育及德育教育课程总是放在主文化课程之后,师资力量的配备也向文化课程偏移。有的学校按照学习成绩分了快班、慢班,这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造成了很大伤害。理应有的理想、信念被“升官发财”所取代,在许多孩子们的头脑里横行其道。如何引导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 加强青少年理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青少年就好比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青少年时代的思想印记,是最重要、最深刻的人生印记。因此,我们要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植于青少年的思想之中。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由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的价值体系。
我们深知一个人从自然的人转变成一个社会的人,离不开和谐教育的环境。有人曾经将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形象地归结为四位老师:一是父母,二是老师,三是团学组织,四是网络。这四位老师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首先,家长自身应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为孩子理想的形成创造条件。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家长要帮助孩子,教育孩子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加强孩子的社会实践,体验、观察与领悟,来增强理想价值观的实际性。要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让他们懂得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知,这些对理想价值观塑造很有必要。我们大家对“孟母三迁”、“断杼教子”的典故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也都明白其“教子典范”的意义。可是当今社会一些家长却拙于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而是只限于满足孩子眼前需求。父母对孩子“成才”的理解有失偏颇,父母只希望孩子学习好就可以成为有用之人了,忽视了青少年成长中的理想教育。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因而,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除了在学校时间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这期间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特别是父母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我们调查发现存在道德品质问题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存在问题。
其次,发挥校园文化功能作用 。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能够弥补正面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在创建具有文化积淀的校园环境上下足功夫,重点抓好校园文化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以及全校性文化艺术综合活动的开展,充实与坚强校园这块精神文明之阵地,唱响主旋律,抵御消极、颓废文化对校园的侵袭,从而弥补思想政治工作正面教育的不足。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正面教育的引领和疏导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学校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确立适合学生成长的新的德育目标,不断调整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不断构建新的德育管理模式,不断开辟新的德育渠道,逐步使学生的理想道德教育与青少年的成长需求相一致。即:在学校教育中建立一整套较全面、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学校的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道德素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道德观、荣辱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方面的基本内容。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面对当前青少年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国家利益至上的民族精神导向,为人民服务与乐于奉献的社会精神导向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导向融为一体,对广大青少年予以正确引导,加强正面教育。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社会、集体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品质,使他们理想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基础。
再次,在青少年成长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影响最大,也是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网络。目前的网络恶搞、网络垃圾、网络色情等都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有时父母,老师,学校好不容易进行的理想道德教育,被网络一夜给颠覆了。大有“3+1=0”的感觉!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有关网络教育技术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人们这方面的行为,加强对网络的监管,防止网络色情、网络暴力、有害游戏等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尽量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能够在规范的的网络空间里自由翱翔。当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制作一些青少年最容易接受的反映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动漫和游戏,让广大青少年在网络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当然,对青少年的理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仅靠哪个单位或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