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校的教学改革也继续深入,而且社会对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强化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高职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关键,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本文从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目前高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高职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人才需求;高职教学;教学改革
一、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趋于专业化,因此培养专业化的高级能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成为如今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出发点。根据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期教学任务决定了高职教学改革必须基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同时,基于人才需求的教学也是衡量高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近年来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对人才培养仍然呈现单一化,这不仅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大学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工作岗位的要求,所以,基于人才需求下的高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如今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二、高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落后
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中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高职教学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完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课程体系逐步改革,但是仍然有部分院校依然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难以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这种落后的课程体系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某些高职院校对新设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明确的目标,严重影响了对新兴专业学生的培养进度和培养效果,容易造成学生在毕业之后与社会需求脱节,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就业压力增大。
2.教学手段的单一化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性质的高等院校,与一般的本科高校不同,主要是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在目前的高职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的现象,主要依靠教师的理论教学,在教学方式上缺乏创新精神,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缺乏专业的技能实践训练,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技能缺乏。而且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授和骨干教师比较匮乏,教学研讨能力较低,这也是影响高职院校教学手段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3.顶岗实习专业性差
如今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 在大三期间一般会安排学生到相关的单位进行定岗实习,然而就目前的定岗实习现状来看,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专业课程知识的运用以及专业技能的提高并不注重,而是更加看重实习过程中的福利待遇,影响了实践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定岗实习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缺乏严厉有效的评价考核制度,对很多学生在定岗实习中的实践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约束机制。
三、基于人才需求下的高职教学改革策略
1.树立以人才需求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首先,高职院要树立以人才需求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课程体系中,改变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性提高,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动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其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加大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培养力度,并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并引导学生的职业教育规划,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职业知识,
2.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高职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课堂为主题、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而是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首先要优化高职课程的教学方式,引入开放式教学、微课等新型的教学手段,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其次,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高职院校的职业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的教學特色,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但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成为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者,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要加强校企合作,努力拓展学生在校外的实训学习,在实训单位的选择上要突出学生的专业性。
3.完善教学队伍和教学设施建设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高职院校要引入一批专业化的人才来丰富教学队伍,并加强现有教师的再教育计划,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以及到优秀院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此外,完善教学设施建设,建立以课程为前提的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供专业的场地。
4.规范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制度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学中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但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顶岗实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并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工作之前的学习和缓冲。为了改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中学生顶岗实习不规范的现象,高职院校要进一步规范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制度,一方面加强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实习反馈,加强对学生实习行为的监督;另一方面,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纳为毕业的考核标准之一,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
四、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基地,必须坚持以人才需求为基础的培养方向,及时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基于人才需求的高职教学改革,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并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华.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2007(09).
[2]陈尤丽.高职学生是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J]. 河南教育(下旬),2010(04)
[3]罗纪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我见[J]. 中国成人教育,2010(04)
[4]吴家礼,许芳奎.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0(32)
关键词:人才需求;高职教学;教学改革
一、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趋于专业化,因此培养专业化的高级能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成为如今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出发点。根据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期教学任务决定了高职教学改革必须基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同时,基于人才需求的教学也是衡量高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近年来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对人才培养仍然呈现单一化,这不仅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大学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工作岗位的要求,所以,基于人才需求下的高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如今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二、高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落后
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中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高职教学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完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课程体系逐步改革,但是仍然有部分院校依然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难以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这种落后的课程体系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某些高职院校对新设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明确的目标,严重影响了对新兴专业学生的培养进度和培养效果,容易造成学生在毕业之后与社会需求脱节,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就业压力增大。
2.教学手段的单一化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性质的高等院校,与一般的本科高校不同,主要是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在目前的高职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的现象,主要依靠教师的理论教学,在教学方式上缺乏创新精神,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缺乏专业的技能实践训练,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技能缺乏。而且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授和骨干教师比较匮乏,教学研讨能力较低,这也是影响高职院校教学手段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3.顶岗实习专业性差
如今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 在大三期间一般会安排学生到相关的单位进行定岗实习,然而就目前的定岗实习现状来看,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专业课程知识的运用以及专业技能的提高并不注重,而是更加看重实习过程中的福利待遇,影响了实践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定岗实习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缺乏严厉有效的评价考核制度,对很多学生在定岗实习中的实践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约束机制。
三、基于人才需求下的高职教学改革策略
1.树立以人才需求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首先,高职院要树立以人才需求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课程体系中,改变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性提高,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动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其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加大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培养力度,并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并引导学生的职业教育规划,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职业知识,
2.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高职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课堂为主题、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而是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首先要优化高职课程的教学方式,引入开放式教学、微课等新型的教学手段,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其次,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高职院校的职业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的教學特色,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但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成为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者,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要加强校企合作,努力拓展学生在校外的实训学习,在实训单位的选择上要突出学生的专业性。
3.完善教学队伍和教学设施建设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高职院校要引入一批专业化的人才来丰富教学队伍,并加强现有教师的再教育计划,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以及到优秀院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此外,完善教学设施建设,建立以课程为前提的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供专业的场地。
4.规范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制度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学中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但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顶岗实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并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工作之前的学习和缓冲。为了改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中学生顶岗实习不规范的现象,高职院校要进一步规范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制度,一方面加强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实习反馈,加强对学生实习行为的监督;另一方面,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纳为毕业的考核标准之一,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
四、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基地,必须坚持以人才需求为基础的培养方向,及时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基于人才需求的高职教学改革,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并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华.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2007(09).
[2]陈尤丽.高职学生是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J]. 河南教育(下旬),2010(04)
[3]罗纪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我见[J]. 中国成人教育,2010(04)
[4]吴家礼,许芳奎.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