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入,经济步伐的加快,经济发展中暴露出来的一些不良思想、意识对人们心灵的冲撞、污染,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毒害不断加剧;另一方面,社会转型时期,各民族素质的竞争也日益彰显,奋进的中国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崭新的精神面貌,塑造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就是塑造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这样的价值观必然是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政治课,更应重视青少年品德的形成教育。
一、现实教育的迫切性
从国家利益看,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思想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凝聚人心、团结集体、安定社会的中心环节,是推进依法建设进程,实践以德治国的基础工程。
从塑造人的角度看,生活在开放的全球化时代的青少年,应首先学会以德修身。特别是中学阶段,他们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对其成长至关重要,也是关系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加强意识形态的渗透。西方文化资本、文化产品、文化价值观与我国争夺市场、争夺群众的斗争日益激烈。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势、利益分配关系等多样化,造成人们思想意识的复杂化。
从凸现的问题看,为了利益,网络色情化,官场腐败堕落化,未成年人犯罪成高发趋势,大学生思想道德沦丧、家庭暴力事件司空见惯。
面对思想领域的多种挑战,学校思想教育面临新问题,就要采取新措施来解决。排除不良影响的干扰,使青少年对世界发展的趋势有明确的判断,对中国国情有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能很好地把握,使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兴衰荣辱联系起来,这就是现实给我们教育者的新课标,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一脉相承之要求。
二、传统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全新的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推动伟大事业的是德才兼备的数以万计的未来建设者。我国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艰苦之路。而当今有些学生遇有一丁点困难就摔碟子碰碗,面对学校的教育、批评,家长的规劝,反感叛逆。如此,建设重任如何承载呢?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世代相传。
应该用传统美德教育他们。知其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成《史记》中所蕴含的人生真谛。明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道理。
应该教育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宽以待人的优良作风。了解被誉为东方圣人的孔子奉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原则,郑板桥“吃亏是福”的内涵。让学生拿古人作鉴,照照自己,民族优秀美德不能丢。
应该教育学生把自己放在集体中,和集体命运、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雷锋说过:“一滴水只有放到大海中才不会干涸。”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爱祖国、爱集体的精神精髓。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的“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表现了一心为国家的价值观、生死观。
应该以中国的传统礼仪教育学生,知其仁、义、礼、智、信所含的真谛蕴意,懂得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的至理。
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发展学生道德主体为核心的思品教学观。现代教育意义上的学校德育,不仅是按既定的道德教育要求去培养学生相应的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德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促进人格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从而使其整体素质和谐主动地发展。而学生道德主体性和人格的发展,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在教育者指导下,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选择、去行动的结果。因此,我们应当树立一种以发展学生道德主体性为核心的思品教学观。即以促进学生道德和人格的整体主动发展为主线,把社会的道德要求、知识有机地纳入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之中,成为促进和指导学生道德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总之,泱泱中华大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跨越式发展,希望在青年,而青年人担当重任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一颗为祖国奉献的火热的心。因此民族精神、民族美德不能丢,面对复杂形势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具备。这样,现实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任务就愈显迫切、重要。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现实教育的迫切性
从国家利益看,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思想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凝聚人心、团结集体、安定社会的中心环节,是推进依法建设进程,实践以德治国的基础工程。
从塑造人的角度看,生活在开放的全球化时代的青少年,应首先学会以德修身。特别是中学阶段,他们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对其成长至关重要,也是关系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加强意识形态的渗透。西方文化资本、文化产品、文化价值观与我国争夺市场、争夺群众的斗争日益激烈。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势、利益分配关系等多样化,造成人们思想意识的复杂化。
从凸现的问题看,为了利益,网络色情化,官场腐败堕落化,未成年人犯罪成高发趋势,大学生思想道德沦丧、家庭暴力事件司空见惯。
面对思想领域的多种挑战,学校思想教育面临新问题,就要采取新措施来解决。排除不良影响的干扰,使青少年对世界发展的趋势有明确的判断,对中国国情有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能很好地把握,使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兴衰荣辱联系起来,这就是现实给我们教育者的新课标,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一脉相承之要求。
二、传统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全新的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推动伟大事业的是德才兼备的数以万计的未来建设者。我国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艰苦之路。而当今有些学生遇有一丁点困难就摔碟子碰碗,面对学校的教育、批评,家长的规劝,反感叛逆。如此,建设重任如何承载呢?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世代相传。
应该用传统美德教育他们。知其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成《史记》中所蕴含的人生真谛。明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道理。
应该教育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宽以待人的优良作风。了解被誉为东方圣人的孔子奉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原则,郑板桥“吃亏是福”的内涵。让学生拿古人作鉴,照照自己,民族优秀美德不能丢。
应该教育学生把自己放在集体中,和集体命运、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雷锋说过:“一滴水只有放到大海中才不会干涸。”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爱祖国、爱集体的精神精髓。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的“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表现了一心为国家的价值观、生死观。
应该以中国的传统礼仪教育学生,知其仁、义、礼、智、信所含的真谛蕴意,懂得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的至理。
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发展学生道德主体为核心的思品教学观。现代教育意义上的学校德育,不仅是按既定的道德教育要求去培养学生相应的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德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促进人格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从而使其整体素质和谐主动地发展。而学生道德主体性和人格的发展,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在教育者指导下,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选择、去行动的结果。因此,我们应当树立一种以发展学生道德主体性为核心的思品教学观。即以促进学生道德和人格的整体主动发展为主线,把社会的道德要求、知识有机地纳入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之中,成为促进和指导学生道德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总之,泱泱中华大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跨越式发展,希望在青年,而青年人担当重任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一颗为祖国奉献的火热的心。因此民族精神、民族美德不能丢,面对复杂形势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具备。这样,现实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任务就愈显迫切、重要。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