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的竹炭

来源 :商界·农村致富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12345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以来,竹炭这一新兴的时尚创业项目令众多投资者趋之若鹜。作为一个阅历丰富的浙商,钟竹却在经营竹炭的道路上铩羽而归。看上去炙手可热的项目,操作起来有时远非想像中那么轻松。
  
  冲动的加盟
  
  2004年4月的一天,钟竹在上网时浏览到一个网页,专门介绍了竹炭的作用与市场前景。以一个商人的眼光,他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商机。贵阳潮湿严重,居民消费能力也不错,于是他迅速做下决断:回一趟老家浙江考察网页上提到的那家竹炭公司。
  一番考察下来,钟竹发现厂家不像网页上描述的那么庞大,但也不是一个小作坊。他很清楚,竹炭这个行业才刚刚起步,不可能现在就出现了巨型企业。再说,在江浙这一带,本身就是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
  晚上回到宾馆里,钟竹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虽然厂家的实力确实不大,但自己本来也就是看准了这个新行业的前景。就这样,第二天钟竹便敲定了自己的盟主,成了该竹炭公司的一名加盟商。
  
  仓促的开店
  
  回到贵阳后,钟竹马上着手寻找开专卖店的门面。然而谈了10多家,好的门面房租、转让费高得吓人,便宜的又基本上都很偏僻。
  凭着自己多年经商的体验,钟竹分析了一下自己产品的目标客户,认为自己代理的竹炭制品多为家居用品,所以客户应该集中在居民区。于是,他决定把专卖店开在社区里。
  第二天,钟竹就在贵阳市永乐路上找到了合适的门面。月租金比较低,仅1200元。3天后,门面装修好了。店虽小,但还是达到了钟竹自己预想中的效果,充分体现出竹炭的风情。
  钟竹的竹炭店在几个朋友的祝福声中开业迎客了。然而除了几个朋友间的嬉笑闹骂外,一切都过于平静。虽然偶尔也会有行人往店里张望,但走进店里瞧的人实在太少。好不容易进来一个,钟竹热情似火地给人家讲解半天,最终还是一个东西也没卖。开业的第一天,钟竹在兴奋与忐忑中度过,偶尔想起将来时,心中竟有一丝隐约的恐慌。
  
  艰辛的经营
  
  开业的客流稀少,也许决定了钟竹竹炭店生意的惨淡。
  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店堂里,从早到晚,进来逛的人不到10位。运气好的话,生意还能做到一二百元,但更多的时候只是几十元,甚至是零。这样的销售状况,让钟竹极端烦躁。每天的房租开销就达40元,再加上电费、水费等一些杂费,如此惨淡的营业额让钟竹每开一天店门,就多亏损一天的费用。
  钟竹在焦灼、矛盾中度过了开张营业的第一个月。月末一统计,营业额才1000多元。不算前期投入,就当月而言,钟竹竟亏损2000多元。回想起选项目时的那种执着,那份激动,再想想开业后这一个月的艰辛经营,一种莫名的悲伤淹没了钟竹。
  钟竹毕竟是在商海里游弋了多年的浙江人。他没有完全被严酷的现实给打趴下,月结后的第二个晚上,钟竹开始检视自己,并做第二阶段的工作计划。
  钟竹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每天进店的人这么少?
  经过一个月的市场摸索,他清楚了原因,那就是自己当初定位偏差,从而导致选址出现错误。而竹炭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竹炭并没有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必须消费品。把店开在一个普通居民区内,店内客流量必然受到限制。
  钟竹想清楚第一个问题后,接着思考最困扰他的问题:为什么进店来的人只看不买呢? 他认为,竹炭对当地普通消费者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东西,很多消费者对自己口里介绍的竹炭知识心存怀疑。
  钟竹的头脑由此豁然开朗,要让自己的竹炭店扭亏为赢,就必须解决上面摆出的两个问题。第一个“店址问题”,他目前没有办法进行调整,思前想后,最终他决定选择“广告突围”。
  
  惨淡的落幕
  
  钟竹也知道,投放广告的风险有多大,但是对于他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第二天,钟竹就联系了报社,谈好了广告投放日期。这一次广告费他花了近一万元。
  广告在报纸上刊登后,进店参观的人确实增加了不少,买东西的人也明显增多了,但最终盘算下来,亏损却更多了。因为广告费用太高,但回报太低。一二期的广告想扭转整个局面根本不可能,但是两次的广告投入已经让钟竹的经营更加陷入被动,因为资金链马上会出现问题。
  应了很多生意人的那句话:“不做广告等死,做广告找死!” 竹炭店经营到第三个月时,面对巨大的亏损,钟竹不得不选择放弃。
  再次见到记者的时候,钟竹已经再没有刚做竹炭店时那种充满火花、思维跳跃的眼神,取而代之的是经历过更多世事磨砺、摔打后的平静。他告诉记者:竹炭生意最主要的要靠宣传。竹炭是一个充满着机会的新兴行业。但是行业发展之初,作为小投资者,没有相关经验的指导与支持,也必然面对着很大的风险。对于创业者而言,从事一个新兴的行业,如果没有一整套完整而成熟的宣传方案,独自开拓市场的道路必然比传统生意更加艰难。
其他文献
投入6000元,6个月后返还全本金,还有25%~60%的利润。  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以合作养殖分虹为诱饵,从大约5(10名受害者手中收取“投资”款逾1000万元。    董事长“蒸发”    2006年3月8口,是合肥鼎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亳州分公司(以下简称“鼎明公司”)返利的日子,投资者朱女士一大早匆匆赶到公司。和往日红火的返利场面相比,当日的气氛有些异样:公司员工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不知小声谈
期刊
在亲情与金钱面前,孰轻孰重生活中因金钱而导致亲人反目成仇者不计其敷,周云和周梅姐妹就是如此,白手起家时,同心协力;小有财富后,姐妹间却你争我夺,成为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    手足情深 姐妹携手创业    穷人的孩子早懂事,家住湖南涟源的周梅就是懂事很早的女孩子。由于家庭贫穷,再加上兄妹7人,生活十分拮据,别说送孩子上学,就连一家人吃饱肚子都成了大难题。为了缓解家里的困难,周梅从,6岁就出去打工
期刊
李四领到工资时发现少了10块钱,便气冲冲地跑去责问出纳员。  出纳员说:“上月多给10块钱,你着急了吗?”  李四说:“偶而一次错误可以谅解,第二次却不能容忍。”    人工呼吸    医院的树阴下,一对情人在拥抱接吻。一个医生看见了,过去对那男的说:“你真糊涂,施行人工呼吸,应该把她平放在地上才行,你走开让我来。”    飞机马上就开    一群刚上飞机的乘客被工作人员请了下来,原固是飞机部件坏
期刊
国庆大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我们接到省新闻出版局通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将《江西农业科技》更名为《城乡致富》(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848号文件)。  这份短短的通知足以让我们激动万分,对杂志的历史而言,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华丽篇章的开始!  《江西农业科技》走过了整整32年的历史,它有过曾经的辉煌:团结了一大帮农业科技工作者,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展示了江西农科院人的科技智慧,也凝聚
期刊
成功案例    最近全国热播的电视剧《行走的鸡毛掸子》,让天津南开的“蔡氏贡掸”火了起来:游客将其当作纪念品头回去,工艺品店纷纷要求代销。而早在该剧开拍之前,靠为剧组提供道具,蔡成浩已轻松收入了3万元。    市场分析  鸡毛掸子不仅仅是皇宫里的玩意儿,在民间更有着深厚的土壤。普通家庭都备有那么一曲把插在墙上,既可装点房间,还可拂灰尘、除蛛网;在北方某些乡村,它甚至是姑娘出嫁时必不可少的随行嫁妆。
期刊
宠物公厕现街头    前不久,在天津富裕广场社区出现了宠物公厕。这个公厕是一个木质的小屋子,占地面积仅1.2m2,里面铺有黄沙,两边有拱形小门相通,屋顶上写着“宠物公厕”四个红字。居民王女士说,她家的宠物已经习惯来这里“方便”,以后遛狗再不用带报纸了。 据社区的物业人员介绍,这个宠物公厕每天由专人清扫。目前,有些宠物对公厕还有点儿陌生,他们将进行相关改进,让更多的宠物在此入厕,净化小区环境。  山
期刊
拥挤的行业让所有人都感觉无生意可做。但矛盾却在于,似乎每个正在做的人都做得有声有色。我们不能说他们都有经商的天赋,成都卖蛋糕的王苡玉说,勤奋和用心让我得到了不一样的收获。    有则笑话说,飞行在成都上空,眼里看到的是青山碧水,耳中听到的是满城麻将声。这是一个休闲的城市,在这样一种氛围下,稍许的打拼都需要积聚极大的激情。  天天挽着篮子跑菜市场的王苡玉,发现在入口处有一个小摊在加工蛋卷、蛋糕,生意
期刊
家住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泰安路永康北巷28号的下岗女工杜玉梅,利用自己家中的闲置房屋加工出售台湾爽脆肉丸,1年时间便赚了13万元。   杜玉梅原是一名国营汽车站的职工,下岗后,为寻求创业之路,她订阅了10多种科技信息报刊,从中吸取“营养”,并先后从事过种植食用菌、生产铅笔等项目,但均未获得很好的收益。一次偶然的机会,杜玉梅从一家信息报上得知加工台湾爽脆肉丸前景看好的信息后,便多次登门向一位回乡探亲的
期刊
  
期刊
五一长假期间,在大家都放松心情或是外出旅游,或星与家人团聚时,河南省郑州市的于辰飞却格外忙碌。他奔走在市内务大商场和电器销售商之间,看款式,比价格。终于,在长假的最后一天里,一批家用电器送到了全市各区的近百名消黄者手中,于辰飞擦了擦头上的汗水,从经销商手里接过了一个2000元的红包。  组织消费者参加团购,以优惠价格购买所需的产品,再从经销商手中获得闭购奖金,这就是于辰飞每大从事的工作。  于辰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