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宝玉(下)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上期)
  2、实用器:西周主要有玉簋、玉等盛食器,玉束发器、玉掏耳勺、玉、玉、玉搅拌器以及玉斧、玉铲、玉匕首等实用工具。但馆藏实用器较少。
  玉:《说文》释曰:“锐端可解结”,西周玉形似牙角状,也用于项饰中。长安县花园村出土的长尾玉鸟当为玉。
  玉铲、玉锛:玉铲直接脱胎于石铲,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齐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商代以后较少发现,1987年长安县出土的玉铲﹙图29﹚应是周代不多的遗存。玉锛似玉铲,但比玉铲小,1974年陕西长武农村公司工艺品门市部拣选的或是(图30)。一般较厚,如1982年西安征集的玉锛(图31)。
  玉斧:玉斧由石斧演变而来,是原始社会晚期部落联盟及酋长权威的标志之一。新石器时代玉斧出土相当普遍,主要见于男性墓中,多为扁平体。穿孔为单面或双面钻,单面钻孔的呈喇叭形,双面钻的孔有棱台。周代玉斧发现较少,多数无使用痕迹,很可能亦带有礼仪装饰性质。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1980年岐山出土玉斧,玉质坚硬,有使用痕迹,当为工具(图32)。
  3、装饰品:为西周玉器的大宗,这些装饰品既有美观作用,有些还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主要有玉组佩、玉璜、各种各样的玉佩、玉串饰等。
  玉组佩:由两件或两件以上玉器组合成的玉佩都可称之为“组佩”。西周组佩的结构共性是以玉璜为主体,间配以其他种小件玉饰。玉组佩中璜的数量和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地位关系密切,墓主人随葬玉组佩中璜的数量与陪葬的青铜簋的数量往往是相同的,因此,玉组佩应具等级制的装饰品作用。扶风县刘家村西周丰姬墓出土的玉组佩总长72厘米,重107克,此组玉佩由玉鹦鹉、玉兔、玉蝉、玉蚕和玉璜以及玛瑙管珠、绿松石珠等组成,色彩绚丽,装饰华美(图33)。
  玉璜:璜是一种弧形的玉器,汉儒都以半璧曰璜,一般为璧的三分之一。璜始于新石器时代,两端有孔,以便系绳佩戴。璜也有由璧环类改制而成的,石峁出土的三件璜就可拼合成璧,这些璜是作为复合璧环的一节,也可单独作为佩饰,一般可称为“佩璜”。西周玉璜除光素外,多以浅阴线刻划出龙纹,线条舒展流畅,龙身饰纹不像春秋玉璜呈左右对称的等距状,而是龙身尾呈相互交叉状,显得更加活泼生动。
  玉串饰:串饰多由玉管、玛瑙、玉佩等串连而成。
  各种佩饰:为装饰玉中的大宗,是西周玉器的精华,可分为玉神人形象、单独人物形象、玉神性动物形象、象生类动物形象、象器类几何形象等⑦。神性动物形象主要是神态各异的玉龙佩、玉凤佩、龙凤合雕玉佩。西周玉龙佩很有特点,作者擅长用椭圆形眼睛来区分它们的个体,根据器形的变化和要求,或单一出现,或二三个交错勾连在一起,虽然上下不定,大小不同,但构图巧妙、整体和谐对称。凤鸟多大喙弯钩,头拖长花冠,优美异常;神人形象有玉羽人、双神人首龙凤合雕佩、人龙鸟兽合雕玉佩等。扶风强家村1号墓出土玉佩主体纹饰为一屈膝蹲踞状的侧面神人形象,神人胸部为张口吐舌的龙纹,玉神人头部后侧又有一龙,龙之身躯作为神人头上的长发;单独人物形象有立式、蹲式等人形佩。扶风强家村1号墓出土的立体圆雕玉人,呈蹲踞状,形体很小,采用一块较厚的玉料先切割出玉人蹲踞状的外形轮廓,然后再用阴线勾勒人的发髻、五官、肢体、服饰等,形象生动⑧;象生类动物有玉牛、玉虎、玉龟、玉兔、玉鹿、玉鸟、玉鱼等,形象生动活泼,与商代相比,更强调写实性。馆藏国墓出土的蝉(图34),为白玉质,呈灰白色。腹部磨平,两侧缘各有2个穿孔,蝉头部隆起,双目外突,背部鼓起,尾部尖圆。头、双翼、尾均用阴线雕出纹饰,使轮廓和细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风格写实,雕琢技法娴熟。另外西周玉器注重刻划动物的瞬间动态,长安县花园村、普渡村西周墓共出土玉鱼31件(图35、36),这是西周墓葬出土玉鱼较多的一例。其中花园村17号墓棺内即出土玉鱼24件,玉器表面大多有红色朱砂印染的痕迹(图37)。玉鱼或悠悠摆尾,或团身跳跃;相同的器物,在形制、工艺上却各不相同,如玉鱼在嘴部绝不雷同,嘴部有大的、小的、斜的、平的,有张嘴的、闭嘴的;鳃有圆的、有方的;尾部有平直的、圆弧的、侧摆的。形式多样,造型简洁而生动,是琢制者在掌握了各种鱼的形态特征之后,加以提炼概括,用简单的线条创造出来的艺术品。玉鱼在古代是很重要的玉佩饰,佩鱼之风始于商代,墓葬中出土应是棺饰玉。玉鸟也是较常见的玉饰,长安县花园村17号墓出土有5件。其一,长3.9厘米,高3.1厘米,厚0.35厘米,青玉泛黄,扁平片状。鸟身呈侧面剪影的形式,边缘均作了倒棱处理,光滑润泽。细部仅用阴线雕琢出鸟的大环眼,没有其他纹饰。尖嘴翘翅,腹下有爪,尾羽下垂,顶端分歧。在鸟身中部穿有一大圆孔,腹前还穿有一小孔。大孔边缘光滑,看来是经常穿系之用(图38);其二,长3.3厘米,高2.8厘米,厚0.35厘米,青玉质,扁平雕。形制与上一件玉鸟相似,但形体不如上一件美观。尖嘴长尾,腹下象征性雕出鸟爪,尾端分歧。用阴线雕出环眼,鸟身中部还有一弧线,腹前穿有一孔;其三,长5.2厘米,高2.3厘米,厚0.15厘米,青玉质,扁平片状,上刻阴线纹饰。嘴前端平直,上下突起,圆眼,用卷曲的阴线和长弧线雕琢出翅膀和尾羽,腹前穿有一孔(图39)。
  4、葬玉:是专指为丧葬特制的玉器,以殓尸为目的。周代葬玉主要有玉覆面、晗玉、敛尸玉璧、握玉、脚踏玉及饰棺用玉等。馆藏除敛尸玉璧外,其他葬玉都只是残件。
  敛尸玉璧:玉璧有敛尸功能,所以周代发现的玉璧常被垫于墓底、置于足下或人体四周,利用玉璧原有的“通天”功能,达到死者不朽,并使其灵魂与生前的富有和特权一同升入天国。
  玉覆面:覆面由较形象的人面五官,如眼、鼻、耳及各种小饰件等组成。多数构件有穿孔,在当时是缀饰于布丝品上,或用线连结到一起,殓葬时盖于死者头上。玉覆面多出土于西周贵族大墓中。
  晗玉:指含在死者口中的玉石。《周礼·春官·典瑞》:“大丧,共饭玉、含玉、赠玉。”《说文·玉部》释为:“送死者口中玉也”,兼指“饭玉”和“含玉”。   玉握:玉握是指死者手中所握的玉器。西周所握之玉,主要有柄形玉、玉管、玉圭、玉片等。
  脚踏玉:即墓主人脚下踩的玉器,一般为条状玉器。
  四、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商周玉器工艺特点和艺术风格
  商周玉器在前代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玉器创作兼容并蓄,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集南北各地玉器艺术之大成,在选料、造型、制作技术上都有长足的进步。
  商周玉器多用和阗玉,质地细腻,色彩温润。由于玉料珍稀,在选料、用料时,一般雕琢随形,利用玉料的自然形状,设计出比较切合的题材,在结构上注意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和谐对称。有时用一块玉料或玉色相近的料雕琢成对之物,如丰姬墓出土的一对玉鹦鹉大小、形状、纹饰相同,可以拼合在一起,内侧尚有切割时的锯线,当为中间对剖而成,一面平坦,另一面有立体的凹凸感(图40)。
  商周玉器在开料(图41)、钻孔、琢磨、抛光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1993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征集的玉戈,质地细腻,前锋峻峭尖锐,戈中部通体磨成一条脊线,援上下侧两面均开刃,通体抛磨,光滑锋利,属商代晚期的精美之作。长安县张家坡出土的商代锥形冠玉鸟佩,通体五个孔,规整圆润,表现出高超的钻孔技术⑨。西周国墓出土的一件玉鹿,高耸蟠曲的鹿角最细部的直径仅0.1厘米,并具有相当的弯度,在雕琢时稍有不慎,随时有残断的可能性。玉鹿边缘均被切割磨成弧形,使边缘柔和,从而使玉器轮廓和器表面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观者正视则会产生立体圆雕效果,这些充分显示了玉工高超的制玉技术⑩。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西周小玉戈,表面有三道极细的棱线,中部脊线两侧为凹形波槽,两侧刃部各有一条,这是平磨无法达到的,可以推想,研磨时可能使用了平面、凸面、斜面等能够转动的圆形研磨工具(图42)。
  商周玉器将线刻、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术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加了视觉立体感,开创了浅阴刻与剪影式裁割相结合的玉雕艺术领域,玉匠们用正面或侧面剪影的方法,按照表现对象的外轮廓线,先在玉片上裁出外形,然后用阴线或一面坡线(即在器表勾线的一侧,再进行斜磨,从而形成阴线一侧出现较宽的斜坡,突出了阴线的立体效果)简要勾勒出身体各部位的线条,于是动物形象就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动物的形象一般极为简洁、明快,不追求形体的细部刻画,而强调其具有代表性的某部位或器官的形象美。玉鹿的高鹿角,是夸张或突出的部位,甚至夸张得不合于形体比例,使动物的形体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形象灵动可爱。有些作品,尤其是西周的有些玉器则少有装饰,更加朴实无华。国墓出土的玉牛,线条简洁而概括,通体无纹饰,仅在眼鼻等处有简洁线条,比商代更为简练(图43)。
  这些动物形象的刻画,在商代多运用双线并列阴刻线条,有意识地形成一阳线,使阳线呈现在两条阴线中间,以使阴阳互衬。刚劲有力的线条,把图案勾画的各尽其妙,极富立体感。周代在继承商代双勾线的同时,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这与商代双勾线或阴勾线的视觉效果不同,粗细线配合巧妙,碾琢更为成熟,线条奔放,使西周玉器具有强烈的线条美、韵律美,给人以潇洒、飘逸的美感。
  商周玉器的纹饰均多仿青铜器,弦纹、涡纹等多琢在玉礼器及生肖玉器的边饰上。但两代又有所不同:商代礼器端庄、典雅、宏大,线条遒劲,纹饰装饰趣味浓厚,具有强直古拙的韵味。西周玉器在图案纹饰大量使用青铜器中常见的勾云纹、环带及鳞纹等,具有生动韵律,不似商代那种规矩严谨的抽象符号,西周玉器中鸟兽纹饰也与商人不同,如鸟纹,商代造型大多写实,勾嘴、曲肢,较僵硬;周代凤鸟构图巧妙,整体和谐对称,形体飘洒,流畅婉转的长条线纹,一扫过去呆滞沉闷的感觉。另外奇妙的人龙合体、人鸟合体也是周代玉器一大特色,这种造型不但反映了周代先民的创造性,同时体现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的思想,而“万物与我为一”是中国古代“物我一体”思维方式的展示。
  圆雕作品也是商周的一大特色,大都形象逼真,西安东郊毛西村出土的商代玉形佩,圆目长嘴,头上有高冠,卷翅,呈站立状,羽翅以双钩线雕琢,腿粗壮,造型夸张,是典型的商代圆雕作品⑾。西周圆雕作品多较小,虽有局部夸张,但比商代更为写实,国墓出土的玉蚕非常小巧,玉工仍将它们琢成弧曲状,蚕大张口,用阴线琢出蚕目及体节,形象生动逼真(图44)。
  商周时期,由于青铜工具的使用和社会的发展,玉雕艺术无论从数量、工艺技术、图案装饰等方面都有很大突破,并远远高于史前玉器的总体发展水平。商周两代玉器在体现宗教、神化、自然的审美特点的同时,两代也有所不同。商代在审美上体现出凝重繁复、刚劲有力的特点;周代在审美上则体现出生动活泼,形神美线的特点。长安县花园村17号墓棺出土的另外两件玉鸟,形状、纹饰基本相同,大小略有差别。一件长7.7厘米,宽1.7厘米,厚0.3厘米;另一件长8.5厘米,宽1.6厘米,厚0.3厘米。墨玉质,通体磨制成中间厚、边缘薄的长条形扁圆体,光滑细腻。玉鸟呈伏卧状,尖嘴短颈,全身用细腻阴线雕琢纹饰,环眼上雕出后垂的鸟冠,腹下穿有一孔。翅膀上有重环纹,其独特之处在于尾羽的纹饰,用长双阴线表现长尾的主干,旁边用短双阴线刻画细羽,这种纹饰是其他玉鸟上所未见过的,十分独特(图45)。商周两代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史上的一个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全文完)(责编:禹默)
  注 释:
  ⑦刘云辉:《陕西出土的古代玉器·夏商周篇》,《四川文物》,2008年第5期。
  ⑧刘云辉:《周原玉器》,中华文物学会出版,1996年,台北。
  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家坡西周墓地》,中国大百科书出版社,1999年。
  ⑩卢连成、胡智生:《宝鸡国墓地》,文物出版社,1988年。
  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编著《西安文物精华·玉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
其他文献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源于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其弟叔虞到今山西境内的唐国故地。叔虞之子燮父因唐地有河名晋水,所以改唐为晋,自称晋侯,曾称雄中原百余年。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掘中,晋侯墓地遗址出土了大量有关晋文化的文物,其中以青铜器最为引人瞩目。  晋侯墓地出土的铜器类型众多,其中礼乐器占绝大多数,此外,还有食器、酒器、水器等。晋侯青铜器形制多样,纹饰繁缛与简朴并行,平面与立体交叉,别具一格
期刊
玩物从来非丧志,文章老去为抒情。聊借名人名句作话头。祖先玩石,猎食取火;苏东坡玩石,寄语九死一生之感悟;白居易玩石,排解官场愤懑;蒲松龄玩石,追求真善美;李四光玩石,破解地质奥秘;侯先光玩石,再现生命摇篮。大千世界,情趣纷呈。万众有万般梦境,千人有千种需求。每个人眼里都有一个世界,千万人眼里汇成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天下玩石者,乐趣各异:或玩石装饰显贵,或玩石牟利致富,或玩石寻求温饱,或玩石休闲自
期刊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上,有两位兄弟的作品很受藏家的青睐和追捧,哥哥的走兽和人物,弟弟的翎毛、花鸟都以独特的冲击力让观者和藏家记忆犹新。他们就是蔡鹤汀、蔡鹤洲兄弟。  然而,提起蔡鹤汀、蔡鹤洲兄弟,恐怕不少青年画家都比较陌生。蔡鹤汀(1910-1976年)是现代著名的画家,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北宋大书法家蔡襄第二十六世孙。字颐元,号枕石散人、荻芦主,与弟弟蔡鹤洲并称为“蔡氏兄弟”。福建福州人。
期刊
应国是两周时期中原地区的一个姬姓诸侯国,有关它的历史,古代文献记载的很少。据史书记载,应国为周武王之子——应叔的封地,也就是古应国的所在地。及至春秋早中期之际,楚国消灭了应国,占据此地直至战国中期。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一带,应国墓地是专门埋葬应国贵族的公共墓地。应侯墓位于整个墓区的南端,据有关专家考证,应侯墓的时代在西周中期,此墓保存较为完整,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  应侯墓出土随葬器物1
期刊
在玉器收藏品中有一个最值得收藏的类别——俏色玉器,它们是构成艺术精品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俏色玉器的主要特征:玉器造型的局部或整体所呈现出来的色彩,与它所表现的器物应有的色彩相同或比较相似;或者出现在玉器的某些特定部位上,使玉器产生某种特定的涵义。对这种玉器制作的要求原则是:俏色玉器上所出现的色彩必须是天然存在的,即便是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而让人视觉上产生色彩、光泽或质感的变化,也不存在任何人工添加色
期刊
砚,俗称砚台。《说文》:“砚,石滑也。”《释名》曰:“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它是古代人们用于书写和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然而把石砚和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则是汉代制砚艺人匠心独具的艺术杰作。这种把龙与石砚巧妙结合的设计,达到了艺术表现的高度和谐,它不再仅仅是书写和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还被当成工艺品和摆设的艺术品,充满着艺术魅力,使人观后回味无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目前我国发现的汉代盘龙
期刊
10月10日,2014年辛亥革命实物捐赠仪式在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海内外15家民间收藏团体的65位收藏家将163件(套)辛亥革命实物捐赠给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这是辛亥革命博物馆第三次集中接受民间收藏家的捐赠。  2012年以来,在湖北、广东两省省政府参事室的推动下,广东省收藏家协会联合全国民间收藏团体及个人已连续三年为辛亥革命博物馆捐赠辛亥革命实物共419件(套),而且捐赠规模越来越
期刊
2014年9月26日上午,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成立五周年暨西安雅观陶瓷艺术博物馆开馆庆典在西安晶海酒店隆重举行。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名誉会长、原陕西省政府副省长巩德顺,陕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长、陕西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云辉,西安市文物局邰亚秦巡视员,西安市文物局博物馆处郭治华处长,全国民办博物馆协作体主席、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会长、西安大唐西市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吕建中,西安大明宫实业集团董
期刊
珍珠地划花罐  珍珠地划花瓷器系模仿金银器錾胎工艺烧造而成,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这一品种在河北、河南、山西的一些瓷窑中可见。  这件珍珠地划花罐高30厘米,上施白釉,底胎外露,是北宋时期密县窑产品。内外满釉,光泽圆润,整体造型简洁,显示出古代瓷器装饰朴实的风格,但其图样不失精致。罐身图纹由两圈留白自然分成三部分:上端肩部有数朵并排周云纹,中部主饰三朵绽放缠枝菊花,姿态高贵,四周配以绵延枝叶,自
期刊
京城十月,适逢金秋,由今日美术馆主办、著名策展人杨建国先生策划、《诗书画》杂志提供学术支持的“三山——陈智安、方勇、徐钢山水画展”,于2014年10月11日在今日美术馆3号馆隆重开幕。  三位均为七零后的艺术家,同是出身于南派水墨重镇,又经受过系统的学院训练,三人的画风及面貌已非常清晰,而相异之处又总是更令人兴奋。  方勇的画,初略看去清淑雅正,但仔细审视,却是刚毅奇崛。说清雅,是就他的墨色而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