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侯墓出土玉器赏析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67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国是两周时期中原地区的一个姬姓诸侯国,有关它的历史,古代文献记载的很少。据史书记载,应国为周武王之子——应叔的封地,也就是古应国的所在地。及至春秋早中期之际,楚国消灭了应国,占据此地直至战国中期。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一带,应国墓地是专门埋葬应国贵族的公共墓地。应侯墓位于整个墓区的南端,据有关专家考证,应侯墓的时代在西周中期,此墓保存较为完整,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
  应侯墓出土随葬器物1277件(颗、枚、片)。依其质地的不同,可分为铜、金、玉、玛瑙、绿松石、陶、瓷、料、丝、麻、木、骨等十二大类。就其数量而言,铜器类占绝大多数,玉器类次之,金器类为一组,陶、瓷器各1件。若依随葬器物用途和功能的差别,可分为礼器(包括铜器、玉器)、兵器、工具、车器、马器、生活器皿、佩饰(含佩玉)、装饰品(即缀饰)、宗教物品、其他等十大类。现择其精美玉器介绍给大家。
  玉戚(图1),高17.3厘米,宽16.6厘米,孔径6.9厘米。破裂为四块。青玉。因受沁呈黄白色,有多处线型自然纹理,并有一处纯黑色斑块。微透明。上端呈弧形,两侧有齿牙状扉棱,下端刃部呈六边形,中部有一圆孔。
  玉戈(图2),长13.9厘米,援最宽2.8厘米,厚0.22厘米。青玉。豆青色,近于石青色,因受沁略泛灰白色。玉质细腻光滑,不透明。偏锋的一侧较长,一侧较短,锋、援、内部中部有一纵脊,刃部锐利。直内。援与内相接处有一圆形小穿孔。
  玉璧
  2件。皆破裂,均出土于墓主人胸部。从其玉质、玉色看,它们可能取材于同一块玉料。青玉。深豆青色,近于石青色,因受沁几近全部呈鸡骨白色与黄白色。不透明。
  玉璧(图3),破为4块。中部圆穿为单面施钻。外径9.3厘米,内径3.3厘米,厚0.4厘米。
  另一件破裂为3块,与图3尺寸相同。
  玉璋
  皆由窄长条形玉版加工而成。柄端平齐,或磨去双角;柄部略内束,正背面均刻出上下栏界线;末端形状各不相同,或切去双角,或凸出一短榫,或一角呈弧形,或一角磨出刃部。依其末端形制的不同,可分为五型,计有短榫型、双切角型、单切角型、角刃型、弧角型、残损型。所谓残损型是指那些末端残损而无法分型者。
  (1)柄形璋
  ① 短榫型:因其末端中部凸出一短榫,故名。
  图4,长11厘米,宽1.9厘米,厚0.3厘米。断为3截。下附条形缀饰。青玉。翠绿豆青色,杂有黄白色斑纹,其另一面受沁成黄白色。玉质较细腻,不透明。柄端轻微切去双角,榫端磨出双面薄刃。
  ② 双切角型:因其末端双角被磨成斜边,可视为双角被切去,故名。
  图5,长6.75厘米,宽1.7厘米,厚0.3厘米。青玉。近石青色略泛豆青色,有局部黄白色沁斑。半透明。与末端一样,柄端双角也被切去。与其他不同的是,末端双切角形成的斜边相交于一点,呈三角形。
  ③ 单切角型
  图6,残长9.5厘米,宽2.6厘米,厚0.3厘米。末端残。下附条形缀饰。青玉。深豆青色略泛石青,有大片黄白色沁斑。不透明。柄端磨得较薄,一角稍残,另一角磨出凹弧边;末端残断后继续使用,其一角因使用不慎或玉质较差而出现许多崩疤式小豁口。正面的一侧边棱,被磨出一条较长而宽的斜平面。推测柄端曾被作为末端使用,因触碰硬物而造成一角残缺。末端残断,其余断为2截。
  ④ 角刃型:因其末端一角磨得较薄,或形成刃部,故名。
  图7,长14.5厘米,宽3.35厘米,厚0.4厘米。器形较大而稍宽。青玉。局部呈豆青色,因受沁绝大部分的自然纹理处呈现出黄白色。微透明。末端双角与柄端一角均磨得较薄,正面右侧边缘被磨出一个窄长的斜平面。
  ⑤ 弧角型:因其末端一角被磨成圆弧形,故名。
  图8,长12.4厘米,宽2.7厘米,厚0.2厘米。破裂为8块。青玉。深豆青色略泛石青色,因受沁布满黄红色与黄白色小斑点。半透明。柄部自上而下有4道横向阴线,以示柄部位置。柄端一角有一个小豁口;末端平齐,但端面加工不甚规整。柄端与末端一角均各磨成圆弧形,且有使用时留下的小豁口式崩疤。
  ⑥ 残损型:或因使用不慎造成末端残断,致使无法分型,暂皆归之于残损型。
  图9,长8.45厘米,宽1.7厘米,厚0.2厘米。残破为6截。下附条形缀饰。青玉。绝大部分沁成鸡骨白色,其一面略泛褐红色。玉质细腻,不透明。末端有一半圆形豁口,估计是用带穿孔的旧玉改制而成。
  (2)匕形璋
  ① 平刃兼双切角型
  图10,长8.4厘米,最宽1.9厘米,厚0.4厘米。出土时和玉戚一起置于墓主人头部。青玉。其一段呈浅豆青色,有红褐色沁斑;另一段呈石青色,因受沁布满黄白色条状斑纹。微透明。其首端双面磨薄,并切去双角;末端平齐,双面磨出锐刃。
  ② 角刃型
  图11,长11.8厘米,最宽1.9厘米,厚0.4厘米。破裂为5截。青玉。因受沁全部呈鸡骨白色,表面散布零星黑色颗粒状小斑点。不透明。首端较窄而厚,二角均残,可能因曾作为末端使用而致残;末端较宽,一角磨出单面薄刃;一侧边被磨出长条形斜面。可推测较窄的一端原来是作为末端使用的,后来由于出现较大的崩疤,故将较宽的首端磨薄,权作末端继续使用。
  ③ 双切角型
  图12,高7.1厘米,宽3.9厘米,厚0.36厘米。依其末端形制特征,属于双切角型玉璋;若依其纹样特征,则应称为龙凤纹玉璋,或统称之为华璋。青玉。浅冰青色略泛白。玉质细腻温润,近透明。由宽条形玉片雕琢而成。其末端稍窄而平齐,被磨出双面厚刃,且被切去双角;首端略宽,为斜边,并有浅齿状扉棱;两侧边均雕刻出齿牙形扉棱装饰。正背面纹样相同,均为一只勾喙、顾首、头顶戴胜、单足立地、尾部上卷罩于头顶的立式凤鸟纹。凤鸟纹足部两侧有装饰性纹样以作补白,因其中一侧纹样中部有一椭圆形眼睛,故而凤鸟纹下方有可能是一组简易龙纹。   鱼形佩
  2件。成对。1件残。出土于墓主人头部上方两侧。玉质、玉色、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可能取自同一块玉料。青玉。豆青色,内隐含线条式纹理型深青色瑕斑,因受沁表面分布许多细短条式黄白色斑块。半透明。双面片雕。依其形制特征,属于长条鱼形佩亚种。吻部平齐,嘴前端凿出二道近三角形浅槽;背部双面磨出薄刃,腹部双面磨出钝刃,腹下部凿出一个小豁口,豁口两侧凸出部位以示腹鳍所在,背鳍以一至二道细阴线表示;尾部斜尖,分出双鳍。嘴端一侧浅槽内透穿一圆形小孔,以备系绳佩戴。
  图13(上),长8.6厘米,宽1.3厘米,厚0.28厘米。
  图13(下),长8.4厘米,宽1.4厘米,厚0.3厘米。断为两截。吻部前端有一个穿孔因被钻成小豁口而没有成功,后又在其上部另行透穿一小孔。
  虎形佩
  图14,长5.7厘米,高2.6厘米,厚0.27厘米。尾部断裂,已粘接复原。出土时位于墓主人头部上方,与双尾鱼形佩一起叠压在玉戚之上。青玉。冰青色,内隐含呈弯曲平行的宽条带状黑色颗粒瑕点,因受沁头端与爪端呈浅土黄色。半透明。双面片雕。似猫以爪伏地奔跑状,张口喘气,耳部竖起,眼睛圆睁,背部下凹,粗尾后拖,尾尖上翘,后爪伏于地。眼部透穿一圆形孔,以备系佩。
  刀形佩
  出土时位于墓主人头部,应为发饰的一种。青玉。浅冰青色,因受沁表面散布不少黄白色小斑点。半透明。长条形,刀背平直,弧刃锐利,刃部有一单面钻小圆穿。
  图15,完整。长6厘米,宽1.9厘米,厚0.2厘米。
  双尾鱼形佩
  图16,三角形底边长5.8厘米,高2.9厘米,厚0.2厘米。破裂为2块。出土时位于墓主人头部。青玉。全部沁成鸡骨白色。不透明。大致呈等腰三角形,顶端突出一个菌状凸饰,似为鱼头,两侧边下部均各露出一个鱼尾形饰,整体应为一条单身双尾鱼。周边磨出刃部,下边缘刻有二处小豁口。近顶端有一个细小穿孔。
  五璜联珠组合玉佩
  一组,507件(颗)(图17)。出土时位于墓主人颈部与胸前。组佩中最上端的一行珠子被压在头骨下面,表明墓主人是佩戴着整组玉佩入葬的,在4件玉璜中有2件下垂于胸部,基本位置没变,另2件璜位置发生移动,滑向颈间而相互叠压。其中的1件玉管是充作玉璜使用的,加上其他4件玉璜,共计5件玉璜,故可称之为五璜组合玉佩。由4件玉璜、1件长圆玉管、1件璧形玉佩、1颗红玛瑙珠、100枚青玉珠、400颗圆球形小料珠相间穿联组合而成。这组玉佩的具体穿联方法大致是:将1枚长圆玉管与4件玉璜自上而下依次排列成一行,作为组合玉佩的主体;然后于其两侧分别联缀以单行玉珠、管,以及与之相间隔的双行圆球形小料珠;最后将这两串珠、管绕于颈项后面合而为一,以线绳的两端分别系结于1件璧形玉佩即总纲上面。其中青玉珠、管以2颗或4颗为一组,也有少数为1颗或3颗者,均以单行穿联其间;料珠则以l2颗或14颗为一组,等量分作并排的两行穿联于组合玉佩中间。复原后的总长度约为51厘米。
  (1)璧形玉佩
  图17-1,l件。直径4.05厘米,厚0.45厘米。位于组佩最上端,墓主人项后,是组合玉佩的总纲。青玉。浅冰青色略泛白,有少许黄白色斑点。玉质细腻,半透明。玉璧形中心穿孔很小。
  (2)长圆玉管
  图17-2,1件。长5.8厘米,断面直径0.9~1.1厘米。属于组佩上部第一件横向放置的玉佩,被作为玉璜使用,出土时位于墓主人颈下。青玉。因受沁呈鸡骨白色而略泛黄,玉质细腻。微透明。两端均磨成斜边,不平齐。
  (3)玉璜
  4件。纹样、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两端皆有穿孔。依其装饰纹样的不同,可分为龙纹玉璜与素面玉璜两个亚种。
  ①素面玉璜
  3件。玉质、玉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通体素面。据观察,皆用旧玉改制而成。
  图17-3,残长5.8厘米,宽2.14厘米,厚0.2厘米。属于组佩第二件玉璜。青玉。冰青色,有少许黄白色斑点。半透明。其一端较宽;另一端略窄,边缘稍残,致使旧有穿孔变成一个小豁口。
  图17-4,长7.3厘米,宽2.5厘米,厚0.31厘米。属于组佩第三件玉璜。青玉。浅冰青色,绝大部分受沁呈黄白色。微透明。其一角外边缘处残留有十分明显的锯切痕迹。
  图17-5,长7.6厘米,宽3.1厘米,厚0.2厘米。属于组佩第四件玉璜。青玉。冰青色,局部呈石青色。半透明。其一端较宽,有二个穿孔;另一端略窄,有一个小穿孔,且边缘处有一豁口,当因用旧玉改制所遗穿孔的局部。
  ②单龙纹玉璜
  图17-6,l件。长8.3厘米,宽2厘米,厚0.3厘米。位于组佩最下端,为第五件玉璜。青玉。深冰青色,局部有黄白色沁斑。半透明。单面片雕。两端外边缘各有一突齿,近突齿处有一穿孔。其正面中部饰一组有“臣”字目的卷尾龙纹,两端为装饰性卷云纹。
  应侯墓是由于其自作器应侯(图18)铭文而得名。器底内与器盖内各铸有一篇内容相同的铭文,均竖款四行28字,自右至左为:
  应侯(肇)乍(作)(厥)不(丕)
  显文考公尊彝,
  用妥(绥)(朋)友,用宁多
  福,其迈(万)年永宝。(责编:禹默)
其他文献
近些年由于书画热,书画高研班也遍地开花。日前,刚刚结束的“清华美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书画艺术创作高研班2014年夏季师生作品展”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此外,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等各大美术机构形形色色的高研班也办得如火如荼,短短数月的学制,高达几万元的学费,却吸引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学员,到底高研班有什么魅力?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画家热衷于此?  书画高研班鱼龙混杂  书画高研班到底有多少
期刊
早几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看上去遍地黄金,弹指间一进一出入账以百万元计的故事在坊间、在网络上不停地流传,一大批穷得只剩下钱的煤老板、企业家还不知道傅抱石、八大山人是何方神圣就杀入了拍卖会,原以为坐等数钱,没想到转眼就遭腰斩。在北京保利刚刚结束的春拍上,齐白石的《花鸟四屏》拍得5577.5万元,原以为成绩喜人,但不久就被发现该幅作品2011年的时候就已经拍出了9200万元,3年时间缩水3622.5万元。
期刊
四川邛窑在中国陶瓷史上以烧制彩绘瓷而著称。邛窑彩绘瓷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主要色彩有黑、绿、褐、黄等色,还发现有少量铜红彩,既有为单色彩绘,也有双色或三色同时应用的彩绘。纹饰题材丰富,有图案、斑块、花卉纹、草叶纹、花鸟、人物、文字等,器物造型丰富,是唐代彩绘瓷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四川邛窑彩绘瓷出现于隋代,虽然它的装饰题材不及长沙窑丰富,绘画水平也比长沙窑略低,但它出现的年代却比在唐代中晚期才出现的
期刊
清晨,推开窗户,迎面袭来阵阵凉意,不禁打了个寒颤、紧了紧衣服。一眼望去,满院的地上已铺了薄薄一层黄叶,草地上稀稀落落结了白白的霜冻,远处的景物在薄雾中朦朦胧胧……北方的秋天走了,冬天来了,使喜爱秋天的我只能在浓浓的寒意中怀念那苍山翠岭间的红叶、黄果、松柏……绚丽缤纷的秋色似乎如一幅五彩斑斓的锦屏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使心头别有一番滋味。然而,安徽博物院藏明清画家笔下一幅幅迷人的秋景作品,更为令人喜爱、
期刊
笔者藏有一青花瓷盘(见图),花口,口径25.5厘米。内底绘三仙弈棋,树木花草;三仙面目不甚清晰,但神态栩栩如生。内壁被带状图案分隔成八等分,分别绘牡丹、菊花等纹饰。青花微微泛紫。盘底内凸。外底涂釉,釉下见明显的跳刀痕。外壁折腰。从以上特征判断,此盘应为明万历民窑青花瓷器。只是此盘款识与众不同,为四字款“大明国造”。在古代瓷器款识中称“国”的,从未见过。难道此盘是赝品?但作伪者应极力仿真才对,为什么
期刊
2010年9月,安徽省淮北市博物馆(暨淮北市文物管理所)在新火车站广场工地,对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桓君山藏书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当考古发掘进入汉代文化层后,遗址现场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汉代子母扣砖、筒瓦、板瓦、彩绘云纹瓦当、陶器残片、汉代成熟青瓷片等。经过清理,发现了一处用石块和汉砖垒砌的三进六开间的庭院遗址。淮北市博物馆随之邀请了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及江苏省徐州市博物馆的专家,莅临发掘现场会
期刊
历代历朝的宫廷中都汇聚了许多专业的画家为皇亲贵族作画,他们创作的绘画作品主要表现皇家的政治纪实、军事记事、文化娱乐等宫廷活动,其创作的绘画精品及由此形成的流派与风格,被称为宫廷画。这些保存下来的精美画作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和艺术价值。现介绍几幅江西博物馆收藏的精美宫廷画作与大家共同品赏。  清 高其佩《指画鱼乐图》 绢本 立轴 268×66厘米  此幅作品为作者指头指甲并用而绘,画有大小鲤鱼、鳜
期刊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源于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其弟叔虞到今山西境内的唐国故地。叔虞之子燮父因唐地有河名晋水,所以改唐为晋,自称晋侯,曾称雄中原百余年。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掘中,晋侯墓地遗址出土了大量有关晋文化的文物,其中以青铜器最为引人瞩目。  晋侯墓地出土的铜器类型众多,其中礼乐器占绝大多数,此外,还有食器、酒器、水器等。晋侯青铜器形制多样,纹饰繁缛与简朴并行,平面与立体交叉,别具一格
期刊
玩物从来非丧志,文章老去为抒情。聊借名人名句作话头。祖先玩石,猎食取火;苏东坡玩石,寄语九死一生之感悟;白居易玩石,排解官场愤懑;蒲松龄玩石,追求真善美;李四光玩石,破解地质奥秘;侯先光玩石,再现生命摇篮。大千世界,情趣纷呈。万众有万般梦境,千人有千种需求。每个人眼里都有一个世界,千万人眼里汇成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天下玩石者,乐趣各异:或玩石装饰显贵,或玩石牟利致富,或玩石寻求温饱,或玩石休闲自
期刊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上,有两位兄弟的作品很受藏家的青睐和追捧,哥哥的走兽和人物,弟弟的翎毛、花鸟都以独特的冲击力让观者和藏家记忆犹新。他们就是蔡鹤汀、蔡鹤洲兄弟。  然而,提起蔡鹤汀、蔡鹤洲兄弟,恐怕不少青年画家都比较陌生。蔡鹤汀(1910-1976年)是现代著名的画家,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北宋大书法家蔡襄第二十六世孙。字颐元,号枕石散人、荻芦主,与弟弟蔡鹤洲并称为“蔡氏兄弟”。福建福州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