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 用活教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另外,以往的教学只要求讲知识点,而现在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有了天壤之别。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让学生学有体会、学有发展。
  一、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调整教材内容
  由于考虑到教材的普遍适用性,所以教材内容在编排时总是循序渐进,一层一层地深入,或是每一单元课文以某一主题为主,以便学生的学习。但是我们教师绝对不能“唯教材独尊”,按部就班地教学。假如教材(特别是同一册教材)中有相互联系,能够互相映衬、对比的内容,虽不是前后紧连,但我们在教学时可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进行教学,则能相得益彰。如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中有篇课文《三顾茅庐》,写了刘备三次前往隆中邀请诸葛亮出山以助自己成就大业的故事;在“练习”部分的“熟记成语”中有这样八个成语:“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考虑到这八个成语恰巧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于是在教学《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时,就可把这八个成语也一同教完。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在读课文中思考:刘备为什么要三次去请诸葛亮?随后出示前四个成语,让学生读读、说说;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诸葛亮的了解,然后出示后四个成语来识记。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利于学生较快地记住这些成语。
  二、深入钻研教材,用好教材“空白”
  教材中有些课文为了突出中心或写作意蕴,在文中留下“空白”,这些“空白”正为我们提供了现成的创造点。教学中,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这些“空白”,设计“补白”训练,引导学生想象,发展其思维能力。
  情节是展开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间关系的一些事件。由于作者的创意需要,文中往往省略了一些情节。教学中,我们如能抓住这些“空白”,调动学生的思维,作合理的补充,就会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如苏教版第二册《咏华山》一文中:“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了山顶。”之后并没有写出先生和小孩登山后干了什么,而是直接介入景色的描写。此时,教师就可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先生和小孩登山后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
  三、选择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充实教材内容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说的就是语文学习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实践,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把学生从教材领入生活,一方面可以拓展教材时空;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可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八册《云雀的心愿》一文时,我提前一周让学生调查周围的生活环境,搜集相关的资料,先让学生从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具体情况说起:人类乱扔垃圾、乱排废气、乱砍滥伐,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后,导入课文:地球的现状又如何呢?在分析课文时,我让学生依据对资料的掌握,说出人类破坏资源的方式,使教材中的内容与课外的调查紧密联系起来,使教材学习与生活实践互为补充。
  四、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延伸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从课内到课外,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更何况,今天的教学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传统网络系统支撑的庞大的知识世界,为师生提供了无可限量的资源,所以说,学习内容远远大于教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把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教材上,而应把教材中的课文当成例子,通过课文的学习获得一种阅读方法,然后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课外的其他类似文章,进而拓展到课外阅读。一般所选文章可以与教材中的文章在写法上类似,也可与教材中的文章是同一位作者,还可与教材中的文章是同一主题(或题目),但内容不同。例如,在教完了苏教版第九册《黄鹤楼送别》后,就将准备好的一些送别诗:王维的《渭城曲》和《送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送友人》等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从中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读读、说说,比较它们的不同。
  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针对教材中的某一篇课文进行延伸。学完课文后,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超越别人,超越教材。在教学苏教版第三册《小动物过冬》一文时,教师用自制课件播放动画片给学生看,要求学生“配音”,以促进学生投入地读书、背课文。然后,指导学生按课文内容演演课本剧,或仿照课文的样子编童话故事,并配上插图。这些都使学生感到有趣,使学生想做,愿做,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要总认为教材是权威、经典,不可改动,而照搬照抄;不要总认为学生啃烂了教材就是达到了教学目标,而死死紧扣,一步不离。只有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敢于否定、精于选择、巧于设计,才能培养出善于合作探究、自主创新的学生。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课本中的古典诗词学习只是一种引导,课下还需要有大部分的时间进行诗词方面的学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只是引导孩子学习诗词,最好是让孩子们在引导的过程中能爱上诗词。下面我以两个典型的诗词教学的案例,分析古典诗词的教学策略,探寻诗词教学的内在规律。  一、教学案例  案例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静夜思》教学片段。  上课伊始,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
今天,一起试着将我们的身体变成一条小船吧.爸爸和宝宝挺直上半身,并排坐在地上.爸爸和宝宝双手放身后支撑,双腿并拢,慢慢抬起。
砖瓦行业NOx治理,重点是抑制NOx生成,做好燃煤过程中的NOx排放控制,其次是后处理(也称末端治理),目前砖瓦行业的末端治理的技术、工艺条件不具备,本文重点通过了解燃煤中NOx
跳跃式思维是指不依逻辑步骤,直接从命题跳到答案,或从命题推广到其他相关的可能的一种思考模式。在当前新课程大背景之下,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把语文课上得精彩成为众多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一个课题。跳跃式思维作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手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那么,具体该如何进行跳跃式思维?跳跃式思维又分成哪几种形式?  一、简化课堂的情感跳跃  许多语文教师抱怨:语文课上要讲的内容太多,要做的事太多,许多时候一节
宝宝,看到爸爸妈妈在键盘上打字,是不是很想尝试一下呢?机会来了,请你根据提示在“键盘”上点出相应的拼音吧!  加点料  1. 扫一扫二維码,欣赏儿歌《汉语拼音歌》。  2.游戏结束后,妈妈可将拼音写在纸上,注意写得大一点哦,请宝宝用超轻黏土描一描,帮助幼儿进入前书写阶段,了解拼音。
春,刚刚吐露新芽,记者便走进了湖南省株洲市幼儿园.这是一所有气质的幼儿园.这气质来源于孩子、教师,还有园长刘亮辉.干练的刘亮辉身上有着湖南人独有的蛮霸精神,做起事情来,
宝宝,今天谷雨,我国民间有饮茶的习俗。而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一碗盖碗茶就能喝出很多“暗语”。什么是茶阵暗语呢?从前,人们喜欢去茶馆喝茶,茶客们不用说话,只要做几个动作,茶馆小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我们对文本,不只考虑到对字、词、句、篇的理解和掌握,更大意义上是要通过这些语言文字材料体会文本中所寄托的情感。我们的阅读教学,让学生读的不只是文字,而且包括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只让学生会读会写,而且要让学生通过情感的沟通与融合,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是最重要的,
作品分析茶壶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在孩子们的眼中,茶壶是一种没有生命力的物品,歌曲《小茶壶》则以拟人的方式给予了小茶壶生命,为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歌词风趣、活泼,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