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阑尾憩室病与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A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避免误诊。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切除的20例阑尾憩室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与同期诊断的44例LAMN进行比较,并进行随访。
结果20例阑尾憩室病患者中,上皮黏液分泌旺盛10例(50.0%),纤细绒毛状或波浪状上皮4例(20.0%),黏膜萎缩14例(70.0%),仅1例局灶固有层缺失(5.0%),4例局灶黏膜肌/黏膜下层纤维化(20.0%);11例伴阑尾壁外黏液(55.0%),但黏液池内均未见上皮;12例伴黏膜施万细胞增生(60.0%),9例合并急性憩室炎(45.0%),5例合并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25.0%)。LAMN组中,上皮黏液分泌旺盛(42/44,95.5%)、纤细的绒毛或波浪状上皮(43/44,97.7%)、固有层缺失(43/44,97.7%)和阑尾壁纤维化/玻璃样变(44/44,100.0%)的发生率均高于阑尾憩室病组,而黏膜萎缩(4/44,9.1%)和固有层施万细胞增生(11/44,25.0%)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阑尾憩室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憩室病组10例获得随访信息,LAMN组27例获得随访信息,两组获得随访信息的患者均无病生存。
结论阑尾憩室病可出现局灶黏膜上皮增生、固有层消失、阑尾壁纤维化和壁外黏液,需要与LAMN鉴别,注意阑尾憩室病黏膜正常结构保留,缺乏真正的肿瘤性上皮和广泛的阑尾壁纤维化、玻璃样变有助于避免过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