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结构稳定性设计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nLoveR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钢结构设计的原则及钢结构稳定设计的主要特点,对钢结构主要构件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钢结构;稳定性设计
  钢结构稳定问题区别于强度问题。本文提出了刚结构主要构件的设计,随着新型结构的出现,设计人员对其性能认识的不足,从而导致构件的失稳,只有深入了解,与时俱进,才会使得钢结构稳定理论设计不断地完善。
  1 钢结构设计的原则
  根据稳定问题在实际设计中的特点提出了以下三项原则并具体阐明了这些原则,以更好地保证钢结构稳定设计中构件不会丧失稳定。
  1.1 结构整体布置必须考虑整个体系以及组成部分的稳定性要求
  目前结构大多数是按照平面体系来设计的,如桁架和框架都是如此。保证这些平面结构不致出平面失稳,需要从结构整体布置来解决,亦即设计必要的支撑构件。这就是说,平面结构构件的出平面稳定计算必须和结构布置相一致。
  1.2 结构计算简图和实用计算方法所依据的简图相一致
  目前设计单层和多层框架结构时,经常不作框架稳定分折而是代之以框架柱的稳定计算。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计算框架柱稳定时用到的柱计算长度系数,自应通过框架整体稳定分析得出,才能使柱稳定计算等效于框架稳定计算。然而,实际框架多种多样,而设计中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需要设定一些典型条件。在实际工程中,框架计算简图和实用方法所依据的简图不一致的情况还可举出以下两种,即附有摇摆拄的框架和横梁受有较大压力的框架。这种情况若按规范的系数计算,都会导致不安全的后果。所以所用的计算方法与前提假设和具体计算对象应该相一致。
  1.3 设计结构的细部构造和构件的稳定计算必须相互配合,使二者有一致性。
  结构计算和构造设计相符合,一直是结构设计中大家都注意的问题。对要求传递弯矩和不传递弯矩的节点连接,应分别赋与它足够的刚度和柔度,对桁架节点应尽量减少杆件偏心这些都是设计者处理构造细部时经常考虑到的。但是,当涉及稳定性能时,构造上时常有不同于强度的要求或特殊考虑。例如,简支梁就抗弯强度来说,对不动铰支座的要求仅仅是阻止位移,同时允许在平面内转动。然而在处理梁整体稳定时上述要求就不够了。支座还需能够阻止梁绕纵轴扭转,同时允许梁在水平平面内转动和梁端截面自由翘曲,以符合稳定分析所采取的边界条件。
  2 钢结构稳定设计的主要特点
  钢结构由于其高强度和良好的抗震性在建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钢结构不仅能够节省空间,而且还能降低工程成本,但是稳定性是钢结构的一个突出问题。钢结构中的稳定问题是钢结构设计中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旦出现了钢结构的失稳事故,不但对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且会造成人员的伤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1 失稳和整体刚度:现行规范通用的轴心压杆的稳定计算法是临界压力求解法和折减系数法。
  2.2 稳定性整体分析:杆件能否保持稳定牵涉到结构的整体稳定。稳定分析必须从整体着眼。
  2.3 稳定计算的其它特点:在弹性稳定计算中,除了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性外,还有一些其他特点需要引起重视。首先要做的就是二阶分析,这种分析对柔性构件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柔性构件的大变形量对结构内力产生了不能忽视的影响;其次,普遍用于应力问题的迭加原理,在弹性稳定计算中不能应用。这是因为迭加原理的应用应以满足材料变形服从虎克定律,应力和应变成正比,结构的变形很小等两个条件为前提。
  而弹性稳定计算一般均不能满足结构变形很小的条件,非弹性稳定计算则两个前提都不符合。
  了解了在钢结构设计中应该明确的一些基本概念,有助于我们在设计中更好地处理稳定方面的问题,随着新型钢结构体系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稳定问题的研究要求也必须不断地提高,之所以在设计中出现结构失稳问题,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新型结构稳定知之甚少,这也是目前钢结构稳定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 钢结构主要构件设计方法
  3.1 柱
  钢结构住宅一般为大开间,框架柱在两个方向都承受较大的弯矩,同时应该考虑强柱弱梁的 要求。而目前广泛使用的焊接H型钢或I字热轧钢截面,强弱轴惯性矩之比3~10,势必造成材料浪费。因 此对于轴压比较大,双向弯矩接近,梁截面较高的框架柱采用双轴等强的钢管柱或方钢管混凝土柱是适宜的。对于方钢管混凝土柱,不仅截面受力合理,同时可以提高框架的侧向刚度,防火性能好,而且结 构破坏时柱体不会迅速屈曲破坏。因此,尽管平面受力结构中,选用H型钢或I字钢在受力上还是合理的但总体上,箱形钢管柱尤其是方钢管混凝土柱应得到广泛应用。方钢管混凝土柱将是钢结构住宅发展的主要方向,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规程,目前在住宅中应用还很少。尤其钢管砼梁、柱的连接较为复杂,不利于工厂制作和现场施工,应加大力度开发研究。
  3.2 楼盖
  在多层轻钢房屋中,楼盖结构的选择至关重要,它除了将竖向荷载直接分配给墙柱外,更主要的作用是 保证与抗侧力结构的空间协调作用;另外从抗震角度来看,还应采用相应的技术和构造措施减轻楼板自重。常用的楼盖结构有:压型钢板-现浇混凝土组合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以及钢-混凝土叠合板,而以第一种最为常用。目前,在多层轻钢房屋整体分析时,还普遍不考虑楼盖与钢梁的组合作用,即使设置抗剪键,也偏保守地假设钢结构承受全部荷载,这样不仅增加材料用量和结构自重,反而会造成强 梁弱柱的不利情况。有一6层算例,考虑楼盖组合作用对梁刚度以及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算例表明,考虑组合作用后主梁的刚度大大增加,使得梁的挠度和地震作用下柱顶的侧移大为减少,此考虑组合作用应予关注。为使楼层高度减到最小,提供更大的空间,组合扁梁楼盖也成为一种趋势。
  3.3 支撑体系
  支撑分轴交支撑和近年发展起来的偏交支撑两种,前者耐震能力较差,后者在强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吸能 耗能性能,而且为门窗洞的布置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国内用的还很少,建议在高烈度区首选偏交支撑。常用的EBF偏交支撑形式此所示。剪切型耗能梁段,加劲肋按以下公式设计:a=29tw-d/5,(γp=±0.09rad)(1)a=38tw-d/5,(γp=±0.06rad)(2)a=56tw-d/5,(γp=±0.03rad)(3)式中,a―加劲肋间距,d―梁高,tw―腹板厚度,γp―塑性转角;弯曲型耗能梁段还需在 梁段端点外1.5bf处加设加劲肋。
  3.4 节点抗震计
  框架梁柱节点一般采用两种连接方法,根据“常用设计法”,即翼缘连接承受全部弯矩,梁腹板只承受全部剪力的假定进行设计。震害表明,这种设计不能有效满足"强节点弱杆件"的抗震要求,在高烈度区隐患很大。改进框架节点设计,在梁端上下翼缘加焊楔形盖板或者将梁端上下翼缘局部加宽盖板面积或加大的翼缘截面面积主要由大震下的验算公式确定:式中:为基于极限强度最小值的节点连接最大受弯承载力,全部由局部加大后的翼缘连接承担;为梁件的全塑性受弯承载力;为基于极限强度最小值的节点连接最大受剪承载力,仅由腹板的连接承担;为梁的净跨;为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参考文献:
  [1]龚海龙,侯舒兰.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研究与分析[J].科技传播,2010,(13).
  [2]郭明明,付永峰.关于钢结构稳定设计的探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
  [3]魏震南,宝金良.浅谈钢结构设计的步骤[J].民营科技,2011,(02).
  [4]陈绍蕃.钢结构设计原理[M].科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大国,具有五十六个特色各异的民族。加强民族融合与少数民族居民的保护是当代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广西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的保护,有利于落实相关国策,增加社会和谐与稳定程度,共同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因此,本文以浅谈广西少数民族居民保护为题,对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的保
期刊
摘要:建筑幕墙是一种悬挂在建筑物结构框架外侧的外围护构件,因其在防风、遮雨、采光、装饰等方面的特殊功效而受到广大业主和建筑师的青睐,但建筑幕墙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质量问题,通过工程实践及调查,提出了目前框架幕墙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在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的原因并针对玻璃幕墙、铝板幕墙、石材幕墙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玻璃幕墙;铝板幕墙;石材幕墙;分析对策  一、玻璃幕墙存
期刊
摘要:对于现代企业来讲,为了实现对企业信息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已经开始致力于建立企业内部的ERP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国内的大中型企业,很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ERP是企业实现管理信息集成共享,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辅助工具,但目前许多制造业企业对于ERP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实施中的问题,因此客观正确认识ERP,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系统,合理实施,是实
期刊
摘要:历史街区是城市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完整体现某一历史时期城市的传统风貌,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社区,历史街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历史风貌,保存有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反映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风貌,实施对历史街区的有效保护,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传递历史信息,展现历史风貌,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街区居民的生活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建筑;
期刊
摘要:经济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类社会面对着一对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都是稀缺的;另一方面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不会停留在某一水平上,因此,经济的本质就是作出选择,来恰当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出产品,并分配给社会集团和成员,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欲望,从这样的思路出发来看管理,我们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所谓管理,就是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有效地配置和
期刊
摘要:高层建筑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论文从高层建筑特点及发展趋势,在介绍了当前高层建筑施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层建筑绿色施工相关理论,最后重点探讨了高层建筑绿色施工成本控制的实施的重点。  关键词:成本控制;高层建筑;绿色施工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都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快,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在资源紧缺的现代生活中,完善并加强高层建筑的
期刊
摘要:张掖路步行街是兰州市的著名的商业街,但现有规划模式已经逐渐落后,不能满足自身形象提升要求和市民舒适使用要求,所以针对不完善和不合理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造方案。  关键词:步行街;空间;改造  兰州市张掖路是一条百年老街,旧时位于兰州老城中心---镇远门与来煦门之间,清代陕甘总督署(现为省政府)、甘肃布政使署(现为警备区)均坐落于这条街上。此路原称“中华路”,上世纪中期更名为“张掖路”。张掖路
期刊
摘要: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其前提条件就是使之拥有稳固的地基。本文与实际相结合,仔细分析了地基稳固的重要性,地基基础缺陷形式和与之相对应的处理原则以及措施,并且强调了地基加固的原则与方法。希望可以对广大建筑领域的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进一步保证建筑的安全,为社会提供更多安全放心的建筑。  关键词:地基基础;缺陷处理;地基加固;安全  一、地基稳固的重要性  地基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大规模的使用,推动了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发展,由于建筑施工的复杂性和工程技术的严格要求,导致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怎样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这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提出一些有效地方法,为以后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式下,建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正愈来愈受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困扰。一是传统的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加速了自然资源的耗竭,使发展难以持久;二是以末端治理为主的工业污染控制,忽视了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解决的方法只有改变发展模式,从源头全过程考虑,清洁生产审核应运而生。本文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供大家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