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研一体化是将课堂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教研活动融为一体的教师培训模式,其将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自主学习、教研组研讨、主题式培训等看成一个整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教育资源,打破条块分割的界限,使课堂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教研活动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呈螺旋式上升的形态,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提高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教学研一体化;综合素养;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2-0085-03
引 言
美国教育咨询委员会在《感知未来——改变教师培养途径》报告中指出,教师发展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钟启泉教授也指出,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在于教师。基层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才能真正将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上。如何促进教师的发展,培养有效能感的教师,让其从“工匠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这成为各所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被区教育局命名为“教师培训基地”,肩负着每年区内招聘的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笔者所在的学校近三年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拥有两个校区、学生数近5000人的集团校,从而引进了十几位体育新教师。笔者在引领新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发现,刚毕业的新教师普遍存在基本功不扎实、教学技能和教育智慧不足、理论修养与综合素养欠缺、没有实战经验等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立足教(课堂教学)、学(先进理念及专业知识学习)、研(教研活动)三个维度,谈谈学校在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养上的具体策略(见图1)。
教学研一体化就是课堂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教研活动三大环节独立运作,但又紧密相连、互相配合。课堂教学是基础,学习先进理念能促进教师课堂教学与教研活动;教师的设计能力、教学能力、反思能力、听评课等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基本功的提高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专家引领能促进课堂教学的进步,基本功的提高及理念的更新最终需要在课堂上加以实施和检验。因此,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呈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一、立足课堂教学,提升三大能力
教:教育、教导,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体育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按照计划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体能、形成品德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具备课前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后反思能力。
在课堂教学前,体育教师要先对课程有整体的规划,包括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计划,制订计划要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标准合理安排内容、分配学时。我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以体育教研组集体研究、集体制订学年和学期计划,备课组分年级制订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提出适合自己的教学修改方案。规范、详细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施行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保障。
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每天都要进行的最基础的教学活动,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教学包括组织教学、队列口令、示范讲解、适时评价、安全防范、教法学法的运用、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等。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体育教师将教案上的内容按流程在课堂上演示一遍,不能灵活把握课堂上的生成内容;有的体育教师因基本功不扎实,示范失败而影响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束手无策。因此,我校制订了青蓝工程实施方案,成立导师团队,一对一、多对一进行全方位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比如,导师随堂听课及时给予授课教师指导;徒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后,课后可以及时请教导师,并在后期的课堂教学中予以改进。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成名师,但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1]这说明了课后反思的重要性。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课堂实践的再回顾、再思考,即找出课中的不足之处,总结成功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校制订了教学“七认真”规范,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及课后反思做了详细的部署与要求,如对教龄在5年内、5~10年、10年以上及50周岁以上的教师做了阶梯式的定量要求,特别是要求教龄在5年内的教师每天上完课都要进行反思,每个月形成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稿件。
二、学习更新理念,提升专业知识
学:学习。教师通过阅读新课程标准、专业书籍,以及专家讲座、网络授课等多种途径,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先进理念、教育知识和专业知识。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更新理念,汲取新知识,深入而全面地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進而更好地把握教学的方向,制订合理的学年、学期教学计划,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有不少新体育教师虽然在校学习阶段积累了很多专业知识,但踏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远远不够。因此,体育教师要紧跟教育发展步伐,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
比如,我校每年订购《中国学校体育》《校园足球》等多种体育类专业期刊,供体育教师借阅,同时对其提出了具体要求:每月至少读完一本期刊,对重点内容做好笔记记录,及时进行总结。 教育常识为各学科的通用知识。这些教育常识对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管理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处理课上突发事件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我校创设了“博雅轩”读书会,利用每周三学生放学后的时间,组织教师共读一本书,如《像冠军一样教学》《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等书籍。各门学科教师一起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分享在教学中的成功、失败之举,寻求跨团队的帮助。
三、参加教研活动,提升专业能力
研:研究、研讨、研磨。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听课、评课,组织教师基本功比赛、聆听专家讲座、开展读书会等教研活动,使体育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同伴的帮助下进行对比和反思,从而促进自身的进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2]。
听课、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教师们通过听课,寻找亮点,发现问题;通过评课,集团队智慧,提出改进措施,精益求精。我校教导处联合教科室制订了四级听、评课指标:①随堂听课,主要评估体育教师平时的教学常规、教学习惯,课后及时进行点评;②组内互听教研课,评估体育教师的课堂综合水平,课后组内进行研讨,提出综合整改方案;③校内组织“尝试杯”课堂教学比赛,校际组织联合教研活动,聘请专家进校担任评委,由专家点评,许多教学问题得到了解决;④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或观摩线上优质课,多途径听课。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教学中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基本功训练和比赛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学校从时间、项目、人员、地点等方面入手,制订了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方案,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五集中训练,每年12月份进行校“尝试杯”基本功比赛,检验教师练习成效,在校级比赛中获一等奖的教师将有机会参加区级、市级的比赛。
聆听专家讲座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校有计划地邀请各类专家来校开展讲座,有教科研类、德育类、心理类的教育专家,还有针对各门学科专业类的教育专家。此外,学校还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区、市、省级的学科教研活动,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
我校在“教学研三位一体”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策略(见表1)。近几年,我校教师在省级获奖、展示课堂教学共5人次,苏州市级上课、获奖共6人次,苏州高新区级上课、获奖共8人次;被評为市级、区级骨干教师的各1名,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的有5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结 语
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除了学校等上级主管部门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之外,教师作为发展的主体,更需对自我发展有明确的目标,有提升自我综合素养的内驱力。这样才能合力承势、发展自己,才能立足课堂,更好地培育学生。
[参考文献]
叶澜,白益民,王枬,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李士文.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师培训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陈瑜(1981.11-),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关键词:教学研一体化;综合素养;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2-0085-03
引 言
美国教育咨询委员会在《感知未来——改变教师培养途径》报告中指出,教师发展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钟启泉教授也指出,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在于教师。基层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才能真正将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上。如何促进教师的发展,培养有效能感的教师,让其从“工匠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这成为各所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被区教育局命名为“教师培训基地”,肩负着每年区内招聘的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笔者所在的学校近三年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拥有两个校区、学生数近5000人的集团校,从而引进了十几位体育新教师。笔者在引领新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发现,刚毕业的新教师普遍存在基本功不扎实、教学技能和教育智慧不足、理论修养与综合素养欠缺、没有实战经验等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立足教(课堂教学)、学(先进理念及专业知识学习)、研(教研活动)三个维度,谈谈学校在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养上的具体策略(见图1)。
教学研一体化就是课堂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教研活动三大环节独立运作,但又紧密相连、互相配合。课堂教学是基础,学习先进理念能促进教师课堂教学与教研活动;教师的设计能力、教学能力、反思能力、听评课等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基本功的提高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专家引领能促进课堂教学的进步,基本功的提高及理念的更新最终需要在课堂上加以实施和检验。因此,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呈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一、立足课堂教学,提升三大能力
教:教育、教导,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体育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按照计划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体能、形成品德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具备课前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后反思能力。
在课堂教学前,体育教师要先对课程有整体的规划,包括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计划,制订计划要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标准合理安排内容、分配学时。我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以体育教研组集体研究、集体制订学年和学期计划,备课组分年级制订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提出适合自己的教学修改方案。规范、详细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施行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保障。
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每天都要进行的最基础的教学活动,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教学包括组织教学、队列口令、示范讲解、适时评价、安全防范、教法学法的运用、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等。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体育教师将教案上的内容按流程在课堂上演示一遍,不能灵活把握课堂上的生成内容;有的体育教师因基本功不扎实,示范失败而影响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束手无策。因此,我校制订了青蓝工程实施方案,成立导师团队,一对一、多对一进行全方位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比如,导师随堂听课及时给予授课教师指导;徒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后,课后可以及时请教导师,并在后期的课堂教学中予以改进。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成名师,但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1]这说明了课后反思的重要性。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课堂实践的再回顾、再思考,即找出课中的不足之处,总结成功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校制订了教学“七认真”规范,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及课后反思做了详细的部署与要求,如对教龄在5年内、5~10年、10年以上及50周岁以上的教师做了阶梯式的定量要求,特别是要求教龄在5年内的教师每天上完课都要进行反思,每个月形成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稿件。
二、学习更新理念,提升专业知识
学:学习。教师通过阅读新课程标准、专业书籍,以及专家讲座、网络授课等多种途径,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先进理念、教育知识和专业知识。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更新理念,汲取新知识,深入而全面地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進而更好地把握教学的方向,制订合理的学年、学期教学计划,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有不少新体育教师虽然在校学习阶段积累了很多专业知识,但踏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远远不够。因此,体育教师要紧跟教育发展步伐,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
比如,我校每年订购《中国学校体育》《校园足球》等多种体育类专业期刊,供体育教师借阅,同时对其提出了具体要求:每月至少读完一本期刊,对重点内容做好笔记记录,及时进行总结。 教育常识为各学科的通用知识。这些教育常识对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管理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处理课上突发事件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我校创设了“博雅轩”读书会,利用每周三学生放学后的时间,组织教师共读一本书,如《像冠军一样教学》《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等书籍。各门学科教师一起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分享在教学中的成功、失败之举,寻求跨团队的帮助。
三、参加教研活动,提升专业能力
研:研究、研讨、研磨。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听课、评课,组织教师基本功比赛、聆听专家讲座、开展读书会等教研活动,使体育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同伴的帮助下进行对比和反思,从而促进自身的进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2]。
听课、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教师们通过听课,寻找亮点,发现问题;通过评课,集团队智慧,提出改进措施,精益求精。我校教导处联合教科室制订了四级听、评课指标:①随堂听课,主要评估体育教师平时的教学常规、教学习惯,课后及时进行点评;②组内互听教研课,评估体育教师的课堂综合水平,课后组内进行研讨,提出综合整改方案;③校内组织“尝试杯”课堂教学比赛,校际组织联合教研活动,聘请专家进校担任评委,由专家点评,许多教学问题得到了解决;④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或观摩线上优质课,多途径听课。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教学中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基本功训练和比赛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学校从时间、项目、人员、地点等方面入手,制订了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方案,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五集中训练,每年12月份进行校“尝试杯”基本功比赛,检验教师练习成效,在校级比赛中获一等奖的教师将有机会参加区级、市级的比赛。
聆听专家讲座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校有计划地邀请各类专家来校开展讲座,有教科研类、德育类、心理类的教育专家,还有针对各门学科专业类的教育专家。此外,学校还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区、市、省级的学科教研活动,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
我校在“教学研三位一体”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策略(见表1)。近几年,我校教师在省级获奖、展示课堂教学共5人次,苏州市级上课、获奖共6人次,苏州高新区级上课、获奖共8人次;被評为市级、区级骨干教师的各1名,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的有5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结 语
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除了学校等上级主管部门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之外,教师作为发展的主体,更需对自我发展有明确的目标,有提升自我综合素养的内驱力。这样才能合力承势、发展自己,才能立足课堂,更好地培育学生。
[参考文献]
叶澜,白益民,王枬,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李士文.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师培训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陈瑜(1981.11-),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