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教育:用爱看见儿童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ki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与教育牵手的那段日子,我的理想是做儿童的造梦者,以最精湛的教艺,培养最优秀的学生。渐渐地,我发现,儿童有儿童的梦想,世界有世界的规则,我们要做的,不是为儿童描绘梦想,而是守望,在儿童通往梦想的路上,守护与陪伴。
  不是每一次教育都能开花结果,不是每一种梦想都会得到强者的善待,不是每一个儿童都能被大人看见。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总有许多儿童被忽略,总有许多细节被忽视,总有许多日子被虚度。从教15年来,随着自身的成长,我看到了很多,经历了很多,教育理想也一点点地改变:我不去想自己要成为怎样的名师,不去想世界将给我的期望以怎样的应答,而是惦记着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个儿童,那些值得关注的东西,我是否看见。
  教育是一种心智与情感的守望。心怀对儿童的爱,我们才能看见每一个儿童;心怀对儿童的爱,我们才能看清自己,看清自己的未来。对我来说,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因为爱,我们会教育自己,和儿童一起成长、改变。
  15年,世界在变,而守望不变。
  温柔,让小树融入森林
  喜欢翻看老照片,旧年的日子就像手中泛黄的线装书,拿起,放下,都是生活的味道。这张照片上的孩子,咧着嘴,在乐呵呵地笑,他的头发是一缕缕的,纠结得特别明显,而酸酸的汗味穿越了岁月,依然那么浓郁、厚重。
  好吧,我看到自己的鼻子情不自禁地微微一皱,又松弛开来。就是这个小家伙,他向我靠拢过来,哦不,那是依靠,让我作为教师,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可以把梦想托得多高、推到多远。
  其实,那时我还是师范生,正经历第一次实习。我没办法不注意到班上有一个孩子特别顽皮。可能因为孩子的过度任性足以磨灭所有的耐心,原班主任对这个小家伙似乎已经丧失了信心,把他归入空气、尘埃一类,上课时任他调皮。只有在课堂秩序实在无法维持时,才习惯性地愤怒着,把他拎出、罚站,也懒得废话,再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教育。应该是习以为常了,被罚站在众多同学的面前,这孩子没有丝毫的羞耻感。事过多年,我记不清自己在内心描绘此情此景时有没有用上一个“竟”字,可那种挥之不去的愤怒、悲凉和无力交杂的感觉,依然是那般苍茫。
  轮到我上数学课,珠算。也许是新鲜吧,他没有弄出什么动静。在新授内容完成后,我让学生在下面进行拨珠练习。巡视中,我特地走到他旁边,站定,看着他练。或许是因为我的关注,他显得特别紧张,也特别认真,那黑乎乎的小手每拨一个珠子,似乎都要用上千钧之力,小脑袋随着拨珠的动作而上下起伏。不多一会儿,他已是满头大汗,时不时用手抹一下脸,每抹一下脸上都要留下一道污痕。
  看着他可爱的样子,我心中再也没有先前的厌憎、警惕和同情,而是涌起一股疼爱。我拿出自己的手帕,帮他擦脸,他有些呆滞地低着头,任我抹擦。看到他的脸干净了,我收起手帕,把手轻轻地放在他小脑袋上,对他说:“慢慢练,你练得很好。”
  孩子猛然抬起头来,眼里闪烁的不再是以往小野马般桀骜不驯的光芒,而是一种有些受宠若惊,更多的是信赖和感激。我微笑着向他点了点头,用手势示意他继续练习。
  自从这一次短暂的交流后,每次我到教室,他都显得特别认真,数学作业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还是经常出现错误,但端端正正的字迹已经非常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态度。
  我没想到,他还把这件小事写进了作文,语言虽不如优等生那样优美,语句也不是那么流畅,但稚嫩的文字里流淌出的真诚,还是让我着实地感动了。我没想到,就我这一点小小的温柔,就我流露出的这一点点关爱,竟然会对一个孩子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在他小小的心里激起如此大的波澜、如此长久的震颤!
  我想,这同样也是很多老师已经模糊意识到却尚未仔细思考过的。因为,我们有很多、很充分的理由: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全班几十名学生,事务繁琐复杂、千头万绪,种种劳心费神,让我们无暇顾及太多,能赶着趟完成任务已经是幸福的追求。
  现在想来,认识这个孩子,真是我的幸运。初涉教坛,这个孩子就让我认识到,教师面对的不是钢筋水泥的建筑,不是僵硬冷漠的机器,而是活生生的学生。这些拥有生命活力与张力的可爱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情感,幼小敏感的心灵充满着对爱的渴望,如果教师用脸上的“冰霜”去笼罩一颗颗热切期盼的心,必然会使学生从希望走向失落,产生畏惧或逆反的心理,给教学造成障碍,从而使需要情感交流的教育更是难以进行。
  后来,我实习结束,这个孩子在大家微微惊异的眼神中走近我,请我与他合影。我闻到他头发的酸味,也瞥见周围老师、同学脸上漾起的微笑。我知道,昔日带刺的灌木,已经开始融入森林。
  蹲下,是别样的风景
  正式成为科任老师、班主任后,即使身处象牙塔中,我依然不断见识到生活的残酷。有一些孩子,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过着花朵的生活,而是小草般生长着。
  小浩是刚刚转来的,一脸倔强。这个家伙总喜欢折腾出动静,不,是很大的“浪头”。别人不小心碰了他的书本,他揪着人家的衣领就揍;老师上课正精彩,他会拿着自己制作的飞机之类,露出八颗大牙放肆地大叫大笑。如果有任课老师实在受不了他的种种言行,忍不住批评他几句,他会咆哮着虐待桌子、凳子……
  对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呵斥与训话显然无效,听之任之更可能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我开始试着了解。原来,他来自一个特殊的家庭,父母早就离异,他从小生活在保姆家里,由保姆一手带大。保姆一看就是个善良的女人,但终究不是小浩的母亲。小浩顽皮不听话,保姆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流泪,等小浩一阵脾气过后,再默默清理“战场”。母亲每年看望他的次数屈指可数,为了生计,太忙。父亲已经组建新的家庭,根本无暇也无心顾及他。
  这个小小的孩子,承受着怎样的无知无情、怎样的荒凉冷漠?他小小的心灵世界,又是怎样的孤寂与冰冷?别的孩子可以在父母温暖的怀中肆意地撒娇,可以在父母关切的目光中欢快地奔跑。同在这个年龄,他能拥有这些吗?   于是,小浩的外表变得强悍,全身长满尖刺,随时都能进入“战斗状态”。他的做法,经常让我烦恼;他的样子,总是让我暗暗心疼。此时,我已是一个小男孩的母亲,儿子的一些言行,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从正面理解小浩:他的乖戾,可不可以理解为缺少亲人的关爱,需要温暖?他的强悍,可不可以看做是渴盼心灵的温柔,期望呵护……
  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保卫儿童,为他们每一个人缔造无限美好的命运——这是我的头等大事,是我的职业义务,而最主要的——这是我的使命。”
  我不是教育家,也没有能力保卫每一个儿童。也许,我可以闭上眼睛,塞上耳朵,离开这个“战场”,获得暂时的宁静,直到下一次爆发,再继续离开。
  但我终究无法离开,因为我是他的老师。我有保卫他的权利和义务,必须让他远离挫败、自卑和阴郁的悬崖。总有一些孩子更需要帮助,老师能做的也应该做的,至少是微笑、倾听,伸出手拉上一把。
  以“我很可怜你”的语气与他对话吗?不,这个聪明得近乎敏感的孩子什么都懂。他的种种“嚣张”和“乖戾”,只不过是为了在全班同学中凸显自己,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孤独。
  如果我无法同时保卫所有孩子的童年,那么,就让我先来保卫他这一个吧。
  保卫童年,是一种走近和走进。走近,并肩携手;走进,荣辱与共。
  就这样,在盛满阳光的讲台边,我讲自己童年的故事:摇摇欲坠的鸟窝,断翅的飞蚂蚁,歇息的蜻蜓……甚至是沾满泥土的新鞋引来爸爸的呵斥。和他们一样的童年,一样的顽皮、欢笑与无知,引来他的阵阵笑声。就这样,我带着自己的童年,很快也很容易地成为他的“自己人”。走进他的今天,走到他的童年。他开始信任我、亲近我,凌厉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有事没事总在我身边转来转去,讲他有趣的故事,讲他最近创造的“神仙水”(一种各色颜料调出的浑浊的液体)的妙用……渐渐地,我仿佛听到了冰川开始消融的声音。
  就这么幸福,我用一颗母亲的心,静静期待一朵花的绽放。
  也许,就在期待萌生的那一刻,花朵已经开始绽放:上课前,踮起小脚拼命跳跃着擦黑板的身影;课堂上,微蹙的眉头和高举的小手;课后,与同学们一起玩耍欢蹦的笑声……
  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他慢慢挪了过来,手上还拿着一本书。我笑眯眯地看着他,他小小的脸涨得通红,鼻尖沁满细碎的汗珠。小小的手打开书本,里面是一片叶子——枫叶,校门口每天迎接第一缕阳光的枫树叶子。看得出,这片叶子住在书本里已经很久,生命的脉络清晰可见。
  凝视着手里的叶子,从这生命的脉络里,我无比切近地触及到他内心的温暖,就像枫叶渐渐浓郁的红。
  仿佛储存着太阳的颜色,仿佛对天空的向往,那片叶子上,分明藏着一个孩子的梦想。
  我蹲下来,看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孩子,我慢慢来,在大地之上,无论是花,是草,都是美丽的风景。 孩子,我蹲下来,让我们一起构成别样的风景,我看见,你看见,这世界多么亲近。
  我骄傲,我有快乐的童年
  到了今天,我依然珍惜那些来自高处的认可,比如荣誉,比如奖励,比如进步的机会;我依然重视那些源于社会的规范,比如分数,比如等第,比如发展的可能。但比起这些,起码,一个快乐的童年还有更加值得我为之付出努力。
  我觉得,教师应该甚至必须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拥有值得回味的童年,进而发现生活、热爱生活、建设生活。否则,教师职业还剩下什么呢?
  你看那些正端坐在教室里琅琅读书的孩子们,他们的童年还剩下什么?我不禁要去想一想,我该给他们带去一些什么?
  又一个秋天来了。生长在钢筋水泥城市里的孩子们,当然并不缺少欢笑,可何曾享受过我们当年无拘无束的欢愉?春夏的脚步已悄悄溜走,无论如何,我一定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近秋天,走进秋天的热情与平静、丰足与淡然。要不,就让一节美妙的课,从校园开始?校园里的植物中间,藏着秋天的足迹,藏着自然的美好。
  我不知道对孩子们来说,教育算不算得上盛宴,不过于我而言,让孩子们吃上新鲜、温热的粗茶淡饭,开开心心地发现生活中、生命里的一处处小惊喜,是更为重要的。如今,有人叫它们“小确幸”,细微的、确实的幸福。
  这次的“小确幸”,内庭院见。教学楼下的内庭院里,树木虽然不多,却在激情演绎着秋的浪漫。我刚刚从外校调过来,这个班上65个孩子的叽叽喳喳声层层密密,像秋天的果实鲜丽地挂着。
  “真美啊!”“这叶子好厚实啊!”“我真想摘一片下来,做成最心爱的书签!”“这儿还有桂花开过的痕迹呢!瞧,还有一点点黄缀在枝干上,我都仿佛闻到桂花的香味了!”“一片叶子就像是一滴大大的雨点,好看。”……
  我喜欢听孩子们讲述,讲述世界,讲述童年。此刻,他们讲着秋天,其实,就是在讲着自己,仿佛秋天是最美的乐章,清澈的钢琴声在高高的蓝天下流淌着。
  孩子们的童年就在这一片片被秋风裁剪出的树叶中间,流淌出诗情与画意。
  我希望,我带着他们,有一天他们会为自己快乐的童年而骄傲。
  带孩子们放一次风筝。孩子亲手制作风筝时,让他们咧嘴而笑的,不只是手工制作成功的喜悦,而是游戏的体验、生活的经验。阳光下放飞风筝时,他们奔跑,他们欢叫。让他们愉悦的,不只是飞向天空的风筝,更是他们肆意飞扬的心。
  和孩子们去看学校围墙边满树的白玉兰。他们会很矫情地嚷嚷,要把这些白色的小精灵带回家,放到冰箱里,说是能保鲜,到明年春天,再把花儿放回树枝上。不管他们清不清楚花儿的荣枯盛衰就是生命的轮回,人为的保鲜意味着强迫与摧残。但此刻,整个春天已经珍藏在他们小小的心中。
  阿莫纳什维利在《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中高呼:“我所关心的事就在于,帮助儿童丰富童年生活的经验,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儿童的童年生活经验愈是丰富多彩,就愈能顺利地使他长上最丰富的人类经验的翅膀。”   儿童的成长是牢牢地根植于儿童的生活经验的。局限于教室和家庭的真空状态里,必将禁锢儿童的童真、童心、童趣。作为教师,我要做的,就是用母亲般的目光静静地看着他们,站在大地上,向着天空,生长。
  我要让他们看见,梦想可以长多高,能让他们到哪里去奔跑。
  回首,那是一片眷恋
  小学六年,一个大大的循环,在人生中很快就过去了。仿佛一眨眼,就从最初的陌生、试探、碰撞,快进到最后的不舍、眷恋与回望。
  这是我与每一个孩子的六年,每一个日子都成了彼此间快乐的诗行。其实,这些小家伙有时也并不是那么可爱,他们出了无数的幺蛾子,生生逼着我从一朵柔弱的花,长成了一棵树。
  毕业前夕,我在全班朗诵了席慕蓉的一首诗《选择》。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只为与你相聚一次/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和悲凄/那么就让一切该发生的/都在瞬间出现/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然后再缓缓地老去”
  我不想煽情,情感却总是扑扇着翅膀。那雀儿出笼的喧闹,一下子静了下来。流水般的吟诵声里,是孩子们不平静的心情在流淌。过往的那些日子,平凡得叫人无法记起,却静水深流,润物无声。经常,我把读到的好文章折叠在那儿,然后,在某个早晨或下午,抑或是即将放学的傍晚,给孩子们读一读。我动情得抑扬顿挫,孩子们沉静得起承转合,那种心与心的沟通、碰撞,就在倾诉与寂静中奇妙地发生了。这些小家伙该有多调皮啊,这一刻,他们凝神谛听,让我体会着老师的幸福、骄傲,感觉到这一切是多么值得。
  我不善于跟人谈话,更不擅长虚构,所以,从不刻意去讲故事给他们听,只是在语文课上,讲到李白,就说说李白喝酒的故事;讲到李清照,就谈谈她和丈夫赵明诚真实的传奇……我特别喜欢看人物传记,因为自己喜欢,就讲给他们了。我希望他们能够体会和喜欢我的喜欢,没想到很多孩子就因为这些不经意的只言片语,喜欢上了语文。
  我带他们去春游、秋游。每次带他们出去,走进大自然的时候,他们像什么呢,冲出笼子的小鸟?挣脱缰绳的野马?蓬勃生长的野草?都像,又都不像。那一刻,他们是真正的孩子,属于春天的孩子。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特别幸福,置身于一群孩子中间,我感觉自己也成了一个让沧桑岁月无奈的儿童。
  日子望起来太远,走起来太快。终究,到了离别的时刻。孩子走时,一声“再见!”也许觉得声音太低,他回转身来又道一声。转身的瞬间,眼角隐隐的泪光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不舍,那是一片深深的眷恋。
  眷恋什么呢?仿佛就在昨天,我是那么恼怒小家伙的调皮,他们是那么郁闷于我的批评。
  真的,我清楚得很,我的嗓音很好,因此有时的训斥颇为高亢;我缺少变脸的特长,所以不耐烦时也显得特别真诚。这些,难道不是令人刺眼、刺耳和惊心的吗?
  很多时候,如果我压抑恼怒,个别孩子是不是能放胆在课上打一个盹儿?也许,一个知识点并没有孩子的健康重要。如果我让自己平和下来,是不是能和学生一起徜徉在静好的城堡?
  其实,我更知道,自己是不能完全做到的。我仍将难以完全抛掉训斥,那些瑕疵就像墨水沾在我的脸上,我无法视而不见。我仍将难以习惯强颜欢笑,恼怒会向学生传递真实的信息,我无意隐藏自己的想法。我仍将难以保持阳光灿烂,内心的云彩并不总是白色,乌云的涌动,可以不孕育雷霆,我只希望它能暴露在阳光下,它过后,阳光更加明媚。
  我是教师,无意在学生面前把自己刻意装扮得庄严而慈祥、深刻而幽默,无可挑剔,无可指责。但我心中始终怀有他们,始终惦记着他们。
  与每一个学生的六年,他们又何尝不是每天迎接我的新的教育生活的65只号角,催促我,激励我奋勇向前。他们时刻提醒我,在教育的原野上,我来过,我爱过,我培育过,我幸福过……
  心怀对儿童的爱,我们才能看见每一个儿童;心怀对儿童的爱,我们才能看清自己,看清自己参与的教育未来。
  在爱里,我们会看见教育,看见整个世界。
  这世界,因爱而改变。
  包括我。
  我不知道,从开始到结束,每一次回首,都是源于关切,源于眷恋……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小学)
其他文献
路桥工程建设的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工程质量,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以某跨河桥工程为例,重点分析了该项工程桩基施工、承
简介是旅游景点除图片外的第一感官印象,它不仅对景点进行了概括介绍,也反映了该国人民的文化价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景点的网络简介也成为游客旅行的
来到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校门口,一条长长的宣传画廊马上吸引了你的眼球。驻足停留,看着橱窗里那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图片.你会自然地感受到学校勃勃的生机。特别是“名师风采”栏里
我出过几次国。一些发达国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纽约、东京、悉尼的繁华,因为我们国家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与之相比毫不逊色;也不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等美丽的自然环境,因为类似的地方我们国家也有,而且我坚信,经过持续不断地治理,我们的自然环境也会山清水秀、风光无限。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们国民的淡定从容、友善谦卑、彬彬有礼。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舒适!可以想见,在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