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大公报》与河南之灾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yang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体对1942年发生在河南灾荒的披露,打破了蒋介石的全盘布局,他对三千万子民生命的漠视,最终失去了所有人民。
  1943年,在美国《时代》周刊驻华记者白修德看来,这是他人生中的转折之年,也是“所有记忆中最为刻骨铭心”的一年。
  此前,他是蒋介石忠实的拥趸,称其为“团结的象征,人民的偶像”,他认为“中国想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必须在极权统治下再坚持一段时期才能成熟地步入民主社会”,并为此不遗余力地高调赞扬中国军队,呼吁美国对华援助;此后,他对蒋介石的评价变为:“这畜生……牺牲了无数个中国生命,我为此痛惜不已。”
  这一年,心灵遭受重击,导致巨大转变的绝不止白修德一个人。这一切源于此年二月重庆《大公报》刊载的一篇报道。回忆起这篇报道,晚年白修德说:“1942年是大旱之年,我们在重庆得知,河南的农民正在濒临死亡。”
  
  “饥饿的河南”
  
  1942年冬,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4岁的天津小伙张高峰,刚从武汉大学政治系毕业,就被《大公报》派往河南担任战地记者。从陕西入河南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陇海路上河南灾民成千成万逃亡陕西……火车载着男男女女像人山一样,沿途遗弃子女者日有所闻,失足毙命,更为常事……”
  到了昔日繁华的洛阳街头,跃入张高峰眼帘的是更加悲惨的景象,到处都是“苍老而无生气的乞丐”,“他们伸出来的手,尽是一根根的血管;你再看他们全身,会误以为是一张生理骨干挂图”,这些苍老的乞丐“一个个迈着踉跄步子,叫不应,哭无泪,无声无响的饿毙街头”。
  离开洛阳继续南行,“一路上的村庄,十室九空了”,饿狗畏缩着尾巴,“在村口绕来绕去找不到食物……吃起了自己主人的饿殍”。
  在叶县,他看到当地老百姓吃的是花生皮、榆树皮、一种毒性很强的野草“霉花”、甚至是干柴……所有人的脸都是浮肿的,鼻孔与眼角发黑,手脚麻痛。物价已经涨到不可理喻的程度,许多人被迫卖掉自己的年轻妻子或女儿去做娼妓,而卖一口人,还换不回四斗粮食……
  “先生,官家什么时候放粮呢?”一个小孩子问张高峰。
  “月内就放”,张高峰只能用谎言安慰他。这谎言让灾民们“绝望了的眼睛又发出了希望的光”,但“希望究竟是希望,时间久了,他们那饿陷了的眼眶又埋葬了所有的希望。”
  如果说天灾带给张高峰的是无比悲痛,让他出离愤怒的则是随处可见的人祸:拿着柳条抽打灾民的警察、强逼纳粮的地方政府、不知所踪的赈灾款项、自欺欺人的官方说辞……
  于是他奋笔疾书,把此行所见所闻写成一篇6000字的报道,发表于1943年2月1日的《大公报》。这篇报道最初的题目叫《饥饿的河南》,张高峰愤怒地指出:“灾旱的河南,吃树皮的人民,直到今天还忙着纳粮!”
  
  “委员长不相信河南有灾”
  
  张高峰的报道,题目被谨慎的编辑改为不温不火的《豫灾实录》,但仍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次日,社长王芸生亲自撰写社评《看重庆,念中原!》,将矛头直指当政者。他将逼灾民纳粮的官员比作“石壕吏”,更提出质问:中央宣称的赈灾款项为何迟迟未能到位?政府既然可以“无条件征发一切物资来分配分售”,为何不征发既得利益集团资产用于救灾,却对灾民敲骨吸髓“照纳国课”?王芸生还引援了一条政府喉舌中央社发自河南的消息:“豫省三十一年度之征实征购,虽在灾情严重下,进行亦颇顺利……征购情形极为良好,各地人民均罄其所有,贡献国家。”对这冠冕堂皇的欺世之言,王芸生评论到:“罄其所有”四个字,实出诸血泪之笔!
  这前后一通讯一社评,惹得蒋介石勃然大怒。2月2日晚,他下令《大公报》停刊三天。不仅如此,3月初,尚在河南的张高峰被国民党豫西警备司令部逮捕,并遭刑讯。王芸生为此去找蒋介石秘书陈布雷询问究竟,陈布雷告诉他:“委员长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说是省政府虚报灾情……严令河南的征实不得延缓。”
  《大公报》被停刊激怒了一向为蒋介石说好话的美国记者白修德。白修德决定和他的朋友,《泰晤士报》记者哈里森•福尔曼一起奔赴河南,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和张高峰一样,这两个外国人被河南修罗地狱般的场面震呆了:无穷无尽的难民队伍,随时因寒冷、饥饿或精疲力竭而倒下;寻找一切可以吞咽的东西来吃的饥民,因此而失去生命;一群群恢复了狼性的野狗,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死尸……最触目惊心的,母亲将自己的孩子煮了吃,父亲将自己孩子煮了吃……有的家庭,把所有的东西卖完换得最后一顿饱饭吃,然后全家自杀……
  “没有人真正了解河南大灾的严重程度。官僚机构一层层掩盖着灾荒的真相……”和张高峰一样,白修德出离愤怒:这个政府非但不作为,而且变本加厉盘剥灾民。军队征走了农民的所有粮食,仓库里堆满了吃空额剩余的粮食,军官们便通过黑市倒卖这些粮食中饱私囊。教会和清廉的官员,却要花高价从黑市上买来粮食用于赈灾。当1942年秋收税粮征齐之后,政府才伪善地宣布免除河南1943年征税。
  1943年3月22日,白修德的报道《等待收成》刊发在美国《时代》周刊。
  
  灾难背后的真相
  
  《等待收成》在美国引起了轰动,也带给蒋介石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此时正值宋美龄在美国巡回作秀、讨要贷款最关键的时刻,这篇文章不啻一颗重磅炸弹,极有可能打碎蒋氏夫妇全盘计划。
  而另一方面,白修德迫不及待想要见蒋介石。在他看来,蒋介石是被手下的层层官员蒙蔽了。后来,他见到了蒋介石,但蒋介石“脸上带着明显的厌烦神情听我讲述”。他告诉蒋介石灾民纷纷饿死的惨状,官员们征税和敲诈勒索的丑行。蒋介石一开始对此矢口否认,但当白修德拿出大量现场照片后,“总司令的腿开始轻轻抖了一下,有点神经质地抽搐。”
  蒋介石问了照片的来历,又询问了很多官员的名字,还拿本子和毛笔记了下来,表现出要整顿这件事的决心。20分钟后,白修德被送出了总统官邸。但之后发生的事,让他彻底看透了蒋介石。“的确有人受到处分弹劾甚至掉脑袋了”,比如洛阳电报局那个将白修德的文章发往美国的发报员。
  蒋介石真的不知道灾区的事吗?张仲鲁,这位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时任国民政府河南省建设厅厅长的老人,在数年之后道出了实情。
  1942年夏,河南灾情初现,蒋介石便接到了军方密报。他于第一时间赶往西安,召开紧急“前方军粮会议”。在会议上,蒋介石宣布:本年河南军粮配额减为250万石——并没有免掉。河南省政府随即指派大员分头出发,一面督催军粮,一面视察灾情。在张仲鲁看来,他们真正的目的本就是催缴军粮,至于救灾,不过是“粉饰门面,欺骗百姓”。
  就在蒋介石宣布减低河南军粮配额后不久,粮食部长徐堪却把250万石改为了250万包。一石小麦约为140多斤,一包约为200斤,这一字之差,逼死了多少穷苦无告的农民!张仲鲁回忆说:“超额完成征收军粮任务的河南粮政局长卢郁文,却受到了蒋介石的记功褒奖。”
  抗战爆发以后,几十万军队驻扎在河南,军粮、草料、兵源全部“就地取材”。1937年到1942年,河南出兵出粮均列全国之首。异常沉重的兵役徭役和赋税,使得河南民力物力财力早已枯竭,即使是在风调雨顺的年头,农民交完赋税后也只能靠野菜杂粮勉强度日;遑论1942年全省遭灾,麦收只有一两成,秋粮完全绝收!。
  在蒋介石看来,河南是中日军队角逐的主要战场,而非相对稳定的大后方,他随时准备放弃河南。因此,他提出“不让粮食资敌”的口号,一面将河南农民搜刮殆尽,一面随时准备抛弃这三千万子民。正是沿着这样的逻辑,他才会在1938年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而这件事情,也是导致1942年河南大旱的根本原因之一。
  如此背景之下,当局严密的新闻封锁,《大公报》的停刊,张高峰的入狱,也就不足为奇了。
  
  民心的反噬
  
  《大公报》和《时代》对于河南灾情的披露,让蒋介石陷入国际舆论压力之下。为堵人非议,蒋介石派中央勘灾大员张继、张厉生二人前往灾区视察。
  根据张仲鲁回忆,此二人来到河南,先召开一个小会宣示“中央德意”:一方面,救灾、军粮是两件事情,灾要救,但不能为救灾减免军粮;另一方面,不应对灾荒夸大其词、过分宣传,以免影响抗战士气、混乱国际试听……总之就是赋税一个子都不能少,舆论上正面文章要正面做、反面文章也要正面做。二张告诫河南官场:诸君受党和领袖抚育栽培提拔才有今日,一定要“实事求是”。
  “二张回去后,把缩小了的情形报告蒋介石后,蒋介石才决定拨给河南法币1.2亿的救灾贷款”。即使是这点杯水车薪的钱,也被河南省政府秘书长马国琳和省银行行长李汉珍扣下用来做投机倒把买卖,一直拖到1943年麦快熟时才买了一批发霉的麦子发给灾民,而截至彼时,河南至少已经饿死了三百万人。这个数字,被当时的河南官方统计为:1602人。
  “我们知道,在河南农民的心底,有一种暴怒,要比死亡本身更酷烈;我们也明白,政府的勒索,已使农民的忠诚化为乌有”。从河南回到重庆的白修德,看着重庆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内心涌起无限悲哀:“重庆谁也不相信我们,直到一年后日军在这全部的插曲内,最后加上历史性的一幕。”
  “历史性一幕”发生在1944年春夏之交。这一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受到重创后,孤注一掷在中国发动空前规模的“一号作战”,意欲打通直通南方的大走廊。历时38天的战斗中,日军5万余人的兵力,打垮了40万人的国军,豫中30多个县城被日军占领。
  汤恩伯部向豫西撤退时,“历史性一幕”发生了:豫西山地的农民举着猎枪、菜刀、铁耙,到处截击这些散兵游勇,后来甚至整连整连的解除他们的武装,缴获他们的枪支、弹药、高射炮、无线电台,甚至枪杀、活埋部队官兵。5万多国军士兵,就这样束手就擒。
  “中原王”汤恩伯恼羞成怒,这位河南民众口中的“四害”(水、旱、蝗、汤)之一,把中原会战失败的罪责推到河南百姓身上,破口大骂河南人都是卖国贼。其实何止一个河南,其他地方这样的事情也不新鲜。《剑桥中国史》还记载:“1943年在湖北,一位中国司令官抱怨说:‘乡民……偷偷地穿越战线,把猪、牛肉、大米和酒送给敌人。乡民情愿让敌人统治,却不想在自己政府下当自由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守卫洛阳的第四集团军却受到了民众的大力支持,其总司令孙蔚如回忆说:“在阵地十八日之激战中,输送军食、伤兵,皆人民自动为之。”原因很简单,大灾之中,这支军队曾在驻地汜水县节省军粮大力救灾,在民间广为传颂。
  日军攻克的汤恩伯部仓库中,仅面粉便存有100万袋,足够20万军队一年之用。为什么不分出一些来赈灾呢?早在白修德还在河南时,他便提出了这个疑问。一个官员告诉他:“如果人民死了,土地还会是中国的;但如果士兵饿死了,日本人就会占领这些土地。”
  这恐怕也是蒋介石的心声,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日本人竟然在灾区拿出军粮赈起了灾,这也导致了河南民众对国民政府的唾弃。对此,白修德说:“他们是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文化之一的民族的后代,即使是文盲,也都在珍视传统节日和伦常礼仪的文化背景中熏陶和成长。这种文化把社会秩序看得高于一切,如果他们不能从自己这里获得秩序,就会接受不论什么人提供的秩序。如果我是一个河南农民,我也会被迫像他们一年后所做的那样,站在日本人一边并且帮助日本人对付他们自己的中国军队。我也会像他们在1948年所做的那样,站在不断获胜的共产党一边。”
其他文献
五年前《记忆碎片》刚出来那会儿,我正在努力学习深刻、深度,沉迷于学术阅读,着迷于施特劳斯、施密特、伯林等政治哲学牛人的天书,在当时的我看来,这些人讨论的问题、写的书才有点意思——当然,后来这些人的书我也没读几本。至于其他书,多半不入法眼。一哥们跟我推荐《记忆碎片》时,我瞟了一眼封面和作者,极为鄙视地用鼻子哼了一句:垃圾。  再碰见这本书的时候,它已经升级成了2.0版,还换了个极度煽情的名字:《闪开
期刊
1894年12月1日,美国著名杂志《哈泼斯周刊》(Harper’s Weekly)发表记者拉尔夫(Julian Ralph)的长篇报道《美国在华的袖手旁观》(American Helplessness in China),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巨大震动,《纽约时报》等主流报纸也纷纷转载。  这篇文章尖锐地攻击了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软弱,起因就是美国政府居然将跑入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寻求避难的两名日本间谍交给了
期刊
无论是作为艰深的学术研究,还是欧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游戏占卜,塔罗牌在走过千年之后,不仅没有消亡,还继续在流传、完善,这本身已经是一则奇迹,一如最古老的塔罗出土时扉页上那句铭文:伴神恩来,岁月流转,我必为传奇!    1981年3月30日,担任总统仅69天的罗纳德威尔森里根,在希尔顿饭店前为劳工集会发表演说,当满怀激动的总统返回自己轿车时,埋伏在围观人群中的精神病人欣克利,迅速冲出向里根连开6枪,
期刊
十年前,南亚次大陆突然升起核爆的蘑菇云。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继加入世界“核俱乐部”。自此以后,亚洲乃至世界战略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时至今日,人们对1998年印巴“核竞赛”内情知之甚少。最近,巴基斯坦《防务月刊》披露了本国核试验的来龙去脉,称巴方核试验完全是被印度逼迫的结果,“在国家最高安全利益面前,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即便吃草,也要搞核弹    1947年8月15日,午夜钟声响后,印度脱离了英
期刊
1935年5月7日《大公报》【北平通信】北平自昨晨起厉行取缔奇装异服,全市各要口及公共娱乐场所,均加派警察,随时劝导。惟妇女露肘、烫发、新式旗袍等装束,穿着由来已久,风气殊难立时转变。故昨日各处摩登妇女因之被警察阻拦而加以劝导者,几不可以数计,且大多数面红耳赤,间有与警察理论者。劝导最得力者以内四区管界西四牌楼一带。该处因学校林立,女学生甚多,各市场则由女警察驻守劝导。公安局长余晋上午出席党政联合
期刊
1968年5月3日,下午五点半,一个头发肮脏、“脚穿克拉克牌皮鞋”、“衣领皱巴巴”的青年,捡起一块铺路石向不远处的一部雪铁龙警车掷去。瞬间之后,车窗玻璃碎片横飞,警察队长克-布律内应声倒下。这一块石头,点燃了“红五月”。  这一年,整个世界被首次几乎染上了同一种颜色:红色。  从北京到巴黎,从芝加哥到西贡,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年轻人,都在狂躁和不安,激情与恐慌中燃烧着自己。  重庆,重庆大学电机系四
期刊
《地理杂志》  2008年03月    在埃及首都开罗市中心默科坦地区,生活着特殊的一群人——捡垃圾者,他们被当地人称为扎巴林。过去,扎巴林们社会地位低下,生活没有保障,被世人轻视。不过,在环境保护协会的帮助下,这种“卑下”劳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行业,他们的生活得到了可喜的变化,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  环境保护协会专门成立了一个垃圾回收中心,把垃圾回收利用变成了一个流水操作过程。在这个中心的帮助下,
期刊
为谋求在华利益,意大利从最初派出53人侵华“远征军”,发展成上千人的海陆军。但在二战中,随着战争态势的转变,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是死在盟军或中国军队之手,倒成为盟友日军屠刀下的“异乡鬼”。    公元前36年,西汉副校尉陈汤讨伐北匈奴郅支单于,抓获一批相貌奇特、战法怪异的战俘,并把他们安顿在今天中国甘肃省的骊轩地区。两千多年后,中外学者就骊轩居民是不是“古罗马军团后裔”而争论不休,毕竟一旦证明古罗马军
期刊
从去年摘取金棕榈大奖的《我在伊朗长大开始》,动画所能触及的领域已经不仅仅是《白雪公主》、《变形金刚》了。《和巴什尔跳华尔兹》和《我在伊朗长大开始》的共同点是,都以动画形式来完成对现实的批判。不同的在于,它还是一部记录片,通过九个访谈对象对真实经历的讲述,来重现1982年的黎巴嫩贝特鲁南部难民营大屠杀事件。  这场残酷的大屠杀发生在1982年 6月,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大规模武装入侵,占领黎三分之一的
期刊
在这世界上,但凡叫个塔,能在地上戳得住,都得下面大来上面小,否则就立不住,即使勉强立住了,也久不了,金字塔尤其如此,上尖下方,堂堂正正。想把塔倒过来的人不是没有,比如狗肉将军张宗昌的《效坤诗抄》里,就有这样的大胆设想。好在,即便是张宗昌,也只是想想而已,并没有动真格地把塔倒过来,过一把下面细上面粗的眼瘾。  人的社会等级也像是塔,但是,这种塔,跟人间石砌砖垒的塔不一样。跟金字塔一样,由上至下人数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