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的先锋
当串起不同人对他的回忆片段时,仿佛他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西北大学原副校长刘舜康教授说:对大多数普通民众而言,侯老师致力一生所研究的领域很抽象,一般人听不懂。打比方说,科学研究如同奥运赛场一样有许多竞争激烈的项目,他研究的就是百米赛,关注度比较高,竞争更激烈。
学生们说,侯老师是从名人传记中走出来的人物,他用言行诠释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厚重内涵。他家里常年挂着提醒客人“闲谈请勿超过15分钟”的字条,字迹早已泛黄。他在西北大学从事理论物理和数学物理的教学研究工作40年,几乎全年都在工作,没有周末、不过节假日,只有大年初一上午休息。
身患癌症后,他对医生说:“能否再给我三五年时间,让我把手头的研究做出来?”住院期间,他一再请护士推车慢一点、轻一点,不要影响他在轮椅上读书、看文献。在生命的最后日子,他写下“以创新湮灭顽疾之痛苦,以创新来消灭死”的字句,向数学中的几何Langlands纲领如何在量子场论和弦(物理学中相当于数学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样的明珠)这一理论发起最后的冲击。
他叫侯伯宇,是当代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侯伯宇勤奋万分,以研究物理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一生致力于数学物理研究,在场论拓扑研究、二维可积场研究、规范场理论、共型场统计模型、量子群等领域,做出了很出色的创新工作。”
中国的骄傲
1986年,新华社以《中国的骄傲》为题,展示了世界上包括“侯氏理论”在内的20项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现代科技成果。
侯伯宇是“侯氏理论”的创建者,是当今世界数学物理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新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他曾四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是陕西省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最多的科学家。
杨振宁、李政道始终称侯伯宇为国际理论物理学科的带头人。上世纪80年代,侯伯宇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乔海玲博士合作,推导出一系列非定域守恒流的结果,运用对偶变换找到了给出所有无穷多个守恒流生成元的办法,这一研究结果被国际学术界冠以“侯氏理论”。
侯伯宇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科学研究就像水和空气,在他生命中静静流淌。他有一种紧迫感,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中,在科学道路上更进一步,为祖国的发展做一些事情。而科研成果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声望和利益,却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侯伯宇的弟弟侯伯文曾经和哥哥开玩笑问:“你的研究什么时候能带来经济效益?”侯伯宇淡淡地回答:“两百年以后吧。”两百年以后,无论那时他的研究将产生多么巨大的效益,侯伯宇都不可能享受到了——那是全人类的财富,是一位科学家留给人类文明的最珍贵的礼物。
立志科学报国
侯伯宇很多学术成果走在世界前沿,甚至高深得让人看不懂。但在同行眼中,侯伯宇最令人钦佩的,是他对于学问的专注和对科研的执著。
侯伯宇的父亲侯镜如将军早年投身革命,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在东征中经由周恩来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起,他深受父亲爱国思想和行为的影响,饱受国家贫困落后而遭受外敌入侵之苦,逐步树立了科学报国的理想。对科学的热爱和科学报国的理想,伴随了他的一生。
1930年9月,侯伯宇出生时正值战乱,他跟随早年投身革命的父亲四方辗转,先后在10所小学、3所中学上学。他的大学求学经历,更是极其曲折传奇,曾经三次考入清华大学,但三次都被迫中断学业。1956年,国家提倡“向科学进军”,侯伯宇响应号召,考入西北大学物理系,学校考虑到他仅两年已经自学了全部大学功课,就让他提前一年毕业。
毕业之后,分配到西安矿业学院物理系做教师的侯伯宇,更加把学习和科研看得比他的生命还重要。1963年,侯伯宇以数学和物理分别为100分、99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的研究生。国家号召开发大西北,侯伯宇1973年毅然离开北京去了西安,到西北大学工作。
不管外界如何,影响不了侯伯宇在数学物理方面研究和成果的产出,反而他对物理的喜爱和对科学的执著更加坚定。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生活极其困难,他仍潜心研究,在物理学报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局部坐标系中的算子及波函数》受到唐敖庆等科学家的高度评价。到西北大学工作后,由于资讯、交通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制约,科研条件、工作环境和可供利用的资源落后于发达地区和中科院。但是,他扎根西北,顽强拼搏,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全身心地投入了教学科研工作,并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创造出了国际一流的成果。“侯氏定律”“侯氏转换因子”等就是在那个时期取得初步成果的。
其间,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以优厚的条件邀请他去工作,他都一一谢绝。在他眼中,祖国的需要是他最高的选择。他积极创造条件,并利用自己在国际物理学界的影响,为学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使西北大学成为中国理论物理研究重镇。
面对一些人热衷的“位子”,侯伯宇不光主动辞去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职务,还多次婉谢了组织上让他担任行政职务的提议。他说:“我最适宜的岗位是科研第一线,我还有精力在难得的科学春天中继续与战友和学生们向国际舞台冲刺。”
太多人穷其一生追求的东西,其实毫无意义。思想上自由的人,追求着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和谐。这种人,不在乎功利,远离虚名,全心全意与真理对话,执著地向目标前行。侯伯宇就是这样的智者。
当串起不同人对他的回忆片段时,仿佛他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西北大学原副校长刘舜康教授说:对大多数普通民众而言,侯老师致力一生所研究的领域很抽象,一般人听不懂。打比方说,科学研究如同奥运赛场一样有许多竞争激烈的项目,他研究的就是百米赛,关注度比较高,竞争更激烈。
学生们说,侯老师是从名人传记中走出来的人物,他用言行诠释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厚重内涵。他家里常年挂着提醒客人“闲谈请勿超过15分钟”的字条,字迹早已泛黄。他在西北大学从事理论物理和数学物理的教学研究工作40年,几乎全年都在工作,没有周末、不过节假日,只有大年初一上午休息。
身患癌症后,他对医生说:“能否再给我三五年时间,让我把手头的研究做出来?”住院期间,他一再请护士推车慢一点、轻一点,不要影响他在轮椅上读书、看文献。在生命的最后日子,他写下“以创新湮灭顽疾之痛苦,以创新来消灭死”的字句,向数学中的几何Langlands纲领如何在量子场论和弦(物理学中相当于数学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样的明珠)这一理论发起最后的冲击。
他叫侯伯宇,是当代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侯伯宇勤奋万分,以研究物理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一生致力于数学物理研究,在场论拓扑研究、二维可积场研究、规范场理论、共型场统计模型、量子群等领域,做出了很出色的创新工作。”
中国的骄傲
1986年,新华社以《中国的骄傲》为题,展示了世界上包括“侯氏理论”在内的20项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现代科技成果。
侯伯宇是“侯氏理论”的创建者,是当今世界数学物理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新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他曾四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是陕西省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最多的科学家。
杨振宁、李政道始终称侯伯宇为国际理论物理学科的带头人。上世纪80年代,侯伯宇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乔海玲博士合作,推导出一系列非定域守恒流的结果,运用对偶变换找到了给出所有无穷多个守恒流生成元的办法,这一研究结果被国际学术界冠以“侯氏理论”。
侯伯宇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科学研究就像水和空气,在他生命中静静流淌。他有一种紧迫感,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中,在科学道路上更进一步,为祖国的发展做一些事情。而科研成果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声望和利益,却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侯伯宇的弟弟侯伯文曾经和哥哥开玩笑问:“你的研究什么时候能带来经济效益?”侯伯宇淡淡地回答:“两百年以后吧。”两百年以后,无论那时他的研究将产生多么巨大的效益,侯伯宇都不可能享受到了——那是全人类的财富,是一位科学家留给人类文明的最珍贵的礼物。
立志科学报国
侯伯宇很多学术成果走在世界前沿,甚至高深得让人看不懂。但在同行眼中,侯伯宇最令人钦佩的,是他对于学问的专注和对科研的执著。
侯伯宇的父亲侯镜如将军早年投身革命,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在东征中经由周恩来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起,他深受父亲爱国思想和行为的影响,饱受国家贫困落后而遭受外敌入侵之苦,逐步树立了科学报国的理想。对科学的热爱和科学报国的理想,伴随了他的一生。
1930年9月,侯伯宇出生时正值战乱,他跟随早年投身革命的父亲四方辗转,先后在10所小学、3所中学上学。他的大学求学经历,更是极其曲折传奇,曾经三次考入清华大学,但三次都被迫中断学业。1956年,国家提倡“向科学进军”,侯伯宇响应号召,考入西北大学物理系,学校考虑到他仅两年已经自学了全部大学功课,就让他提前一年毕业。
毕业之后,分配到西安矿业学院物理系做教师的侯伯宇,更加把学习和科研看得比他的生命还重要。1963年,侯伯宇以数学和物理分别为100分、99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的研究生。国家号召开发大西北,侯伯宇1973年毅然离开北京去了西安,到西北大学工作。
不管外界如何,影响不了侯伯宇在数学物理方面研究和成果的产出,反而他对物理的喜爱和对科学的执著更加坚定。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生活极其困难,他仍潜心研究,在物理学报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局部坐标系中的算子及波函数》受到唐敖庆等科学家的高度评价。到西北大学工作后,由于资讯、交通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制约,科研条件、工作环境和可供利用的资源落后于发达地区和中科院。但是,他扎根西北,顽强拼搏,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全身心地投入了教学科研工作,并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创造出了国际一流的成果。“侯氏定律”“侯氏转换因子”等就是在那个时期取得初步成果的。
其间,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以优厚的条件邀请他去工作,他都一一谢绝。在他眼中,祖国的需要是他最高的选择。他积极创造条件,并利用自己在国际物理学界的影响,为学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使西北大学成为中国理论物理研究重镇。
面对一些人热衷的“位子”,侯伯宇不光主动辞去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职务,还多次婉谢了组织上让他担任行政职务的提议。他说:“我最适宜的岗位是科研第一线,我还有精力在难得的科学春天中继续与战友和学生们向国际舞台冲刺。”
太多人穷其一生追求的东西,其实毫无意义。思想上自由的人,追求着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和谐。这种人,不在乎功利,远离虚名,全心全意与真理对话,执著地向目标前行。侯伯宇就是这样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