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分析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512名卫生技术人员平均年龄38.5岁,全科医师、社区护士比1:0.93;临床专业51.57%,护理专业占32.81%,公共卫生专业占1.76%;本科以上学历占35.15%,专科学历占42.58%、中专以下占22.27%;高级职称3.32%,中级职称占33.01%,初级职称占54.10%,无职称占9.57%。深山、浅山、平原地区占有卫生技术人员之比例分别为1:2.1:5.9;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总体结构不合理,预防保健人员数量不足,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缺乏,深山、浅山、平原地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疗卫生资源年龄、专业、职称、学历分布存在差异。乡村医生队伍老化,补充机制不健全。结论建议加强山区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完善区域人力资源规划,制定适合山区的卫生人才配备标准,优化人员队伍结构及构成,强化公共卫生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水平。
【关键词】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
卫生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质量和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能力。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员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有效性及服务的质量产生直接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本研究通过调查某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讨论建议,为优化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北京市某区11个平原、浅山区、深山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所有在岗人员。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执业基本现状;对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服务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人力资源状况。并通过电话回访、与管理部门核对等形式对调查信息进行核对、质控。采用Epidata4.0进行数据录入,根据11家机构按照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为平原地区、浅山区、深山区,并以此为区分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6社区卫生人力资源访谈评价山区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服务面积大,人口密度小,工作条件艰苦,虽然人员待遇较之平原地区有所倾斜,但并不足以吸引受过高等教育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工作,人员学历、职称总体偏低,人员流动性大。
较之有正式编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岗位,乡村医生队伍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2004年起,新进入乡村医生队伍的人必须考取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由于乡村医生福利待遇较之与其背景相同的乡村教师及岗位相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均有较大差距,受此影响,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证书的乡村医生和新毕业医学生多会选择到福利待遇较好的中心城区及有正式编制岗位的医疗机构执业,而不会以乡村医生的身份在村卫生室执业。乡村医生队伍老化,补充和发展机制不健全。
3讨论
3.1空白村落期待全覆盖全区尚有30个行政村既无村卫生室也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也没有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提供服务,仅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期巡诊提供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应统筹区域卫生资源分布,为空白村建设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配备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社区卫生服务。
3.2乡村医生老龄化严重从事村级网底服务的乡村医生老龄化严重,75.1%的乡村医生面临退休[3],113个村卫生室将无人继续提供服务。应建立和完善人员补充机制,加强网底建设经费投入,制定科学可行的山区卫生扶持政策及符合山区服务人员的职称晋升政策,破除社区卫生服务薪酬缺乏吸引力、竞争力,缺乏激励性等突出矛盾[4];科学合理应用绩效考核手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付费,提高村级网底的卫生服务人员待遇,吸引和促进本土化的执业(助理)医师向乡村医生岗位流动,满足居民的基本就医需求,同时帮助山区卫生专业人员合理进行职业规划和实现人生价值。
3.3山区社区人员配备标准需调整512名卫生技术人员中,全科医师115名,社区护士147名,每名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服务人口为582人,每名全科医生服务人口为2591人,每名社区护士服务人口为2027人。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配备基本达到北京市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标准要求,距离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发达国家1000-2000人配备1位全科医生[5-6]的比例还有一定差距。
虽然该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处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7],但由于该区山区面积大,人口又多集中在仅占1.5%面积的平原地区,山区地区人口密度低、居住分散,远山区占全区面积68%的土地人口密度仅为26人/平方公里,不足全区平均人口密度的1/7,是北京市平均人口密度的1/45[8],社区卫生半径加倍放大,在相同人员配备标准的前提下,服务难度加大,不能满足需求,建议制定适合山区需求的卫生人才配备标准。
3.4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缺乏有专职防保人员69名,每名专职防保人员服务人口为4318人,防保人员配备距离北京市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标准[9]要求有一定差距。按照1:2000的配置标准,至少应配备149名专职防保人员,目前119名预防保健工作人员中仅有69名专职防保人员,人员数量不足;同时,119人中,中级以上职称占38.65%,初级职称占36.98%,24.37%的人员无专业职称,防保人员总体职称水平偏低,需要调整增加专职防保人员。
119人中,公共卫生专业医师占7.56%(9人),临床、护理、中医学专业占89.08%(106人),还有少数为药学专业(4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缺乏,距离每万名居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的指标[10]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需加大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配备。由于目前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多为临床及护理专业,缺乏系统的公共卫生理论学习和知识技能储备,建议从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两方面入手,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社会医学、社区康复等公共卫生专业培训,提高基层防保人员的专业素质。 3.5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①全区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检验学、康复学专业共计37人,仅占7.2%,且70.3%集中在平原区,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检验学、康复医学等专业人才缺乏。全区临床专业人员多于护理学专业人员,山区更为严重,提示医护专业人员配置比例不合理,护理人员不足。②山区人员平均年龄低,深山区较平原区平均年龄低5.7岁,人员队伍年轻化,高年资人员配备少。③男女性别比例为1:3.23,女性比例偏高,充分显示医疗行业特色,除护理专业外,防保人员男女比例差值较大,为1:8.15。④学历水平偏低,硕士学历全部集中在平原区,且全区本科以上学历占35.15%,专科学历所占比重最大42.58%,中专及以下占22.27%,学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⑤职称水平偏低,高级职称占3.32%,中级职称占33.1%,初级(师/士)职称占54.10%,且有9.57%(49人)的人员无专业职称。高、中、初级职称构成比为1:9.9:15.8,低于北京市1:5.5:8.5的平均水平[7]。平原地区人员职称总体水平较高,平原区、浅山区、深山区人员中级以上职称比例分别为43.03%、27.96%、14.04%,深山区人员职称总体水平偏低。高级职称人才短缺,初级职称人才过剩,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提供和居民就医的选择,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建议完善区域人力资源规划,科学调整和优化卫生人力资源专业结构配比;加强公共卫生、检验学、口腔医学、康复医学等社区服务重点专业的人员配备;加强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2011年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0.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Z].(国办发【2011】31号).
[3]首都医科大学“医改背景下的首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课题组.北京市村级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图信息兜底调查报告[R].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79-88.
[4]薛荃,陈跃庭.北京市某区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激励机制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1674-4152(2010)11-1425-02.
[5]Richard Saltman,Ana Rico,Wienke Boerma.Primary care in the driver’s seat?-Organizational reform in European primary care[M].England:Open University Press,2006.
[6]Australian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Welfare.Medical Labour Force2006[EB/OL].http://www.aihw.gov.au/publications/index.cfm/title/10620.2008.
[7]沈 沁,杨 珺,黄亚芳,魏晓明,张向东,冯志兰,郭爱民.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况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1007-9572(2009)12-2169-04.
[8]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bjstats.gov.cn/xwgb/tjgb/ndgb/201302/t20130207243837.htm.
[9]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Z].2006.
[10]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Z].中央编办发[2006]96号.
【关键词】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
卫生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质量和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能力。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员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有效性及服务的质量产生直接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本研究通过调查某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讨论建议,为优化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北京市某区11个平原、浅山区、深山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所有在岗人员。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执业基本现状;对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服务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人力资源状况。并通过电话回访、与管理部门核对等形式对调查信息进行核对、质控。采用Epidata4.0进行数据录入,根据11家机构按照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为平原地区、浅山区、深山区,并以此为区分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6社区卫生人力资源访谈评价山区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服务面积大,人口密度小,工作条件艰苦,虽然人员待遇较之平原地区有所倾斜,但并不足以吸引受过高等教育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工作,人员学历、职称总体偏低,人员流动性大。
较之有正式编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岗位,乡村医生队伍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2004年起,新进入乡村医生队伍的人必须考取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由于乡村医生福利待遇较之与其背景相同的乡村教师及岗位相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均有较大差距,受此影响,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证书的乡村医生和新毕业医学生多会选择到福利待遇较好的中心城区及有正式编制岗位的医疗机构执业,而不会以乡村医生的身份在村卫生室执业。乡村医生队伍老化,补充和发展机制不健全。
3讨论
3.1空白村落期待全覆盖全区尚有30个行政村既无村卫生室也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也没有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提供服务,仅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期巡诊提供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应统筹区域卫生资源分布,为空白村建设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配备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社区卫生服务。
3.2乡村医生老龄化严重从事村级网底服务的乡村医生老龄化严重,75.1%的乡村医生面临退休[3],113个村卫生室将无人继续提供服务。应建立和完善人员补充机制,加强网底建设经费投入,制定科学可行的山区卫生扶持政策及符合山区服务人员的职称晋升政策,破除社区卫生服务薪酬缺乏吸引力、竞争力,缺乏激励性等突出矛盾[4];科学合理应用绩效考核手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付费,提高村级网底的卫生服务人员待遇,吸引和促进本土化的执业(助理)医师向乡村医生岗位流动,满足居民的基本就医需求,同时帮助山区卫生专业人员合理进行职业规划和实现人生价值。
3.3山区社区人员配备标准需调整512名卫生技术人员中,全科医师115名,社区护士147名,每名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服务人口为582人,每名全科医生服务人口为2591人,每名社区护士服务人口为2027人。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配备基本达到北京市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标准要求,距离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发达国家1000-2000人配备1位全科医生[5-6]的比例还有一定差距。
虽然该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处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7],但由于该区山区面积大,人口又多集中在仅占1.5%面积的平原地区,山区地区人口密度低、居住分散,远山区占全区面积68%的土地人口密度仅为26人/平方公里,不足全区平均人口密度的1/7,是北京市平均人口密度的1/45[8],社区卫生半径加倍放大,在相同人员配备标准的前提下,服务难度加大,不能满足需求,建议制定适合山区需求的卫生人才配备标准。
3.4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缺乏有专职防保人员69名,每名专职防保人员服务人口为4318人,防保人员配备距离北京市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标准[9]要求有一定差距。按照1:2000的配置标准,至少应配备149名专职防保人员,目前119名预防保健工作人员中仅有69名专职防保人员,人员数量不足;同时,119人中,中级以上职称占38.65%,初级职称占36.98%,24.37%的人员无专业职称,防保人员总体职称水平偏低,需要调整增加专职防保人员。
119人中,公共卫生专业医师占7.56%(9人),临床、护理、中医学专业占89.08%(106人),还有少数为药学专业(4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缺乏,距离每万名居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的指标[10]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需加大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配备。由于目前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多为临床及护理专业,缺乏系统的公共卫生理论学习和知识技能储备,建议从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两方面入手,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社会医学、社区康复等公共卫生专业培训,提高基层防保人员的专业素质。 3.5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①全区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检验学、康复学专业共计37人,仅占7.2%,且70.3%集中在平原区,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检验学、康复医学等专业人才缺乏。全区临床专业人员多于护理学专业人员,山区更为严重,提示医护专业人员配置比例不合理,护理人员不足。②山区人员平均年龄低,深山区较平原区平均年龄低5.7岁,人员队伍年轻化,高年资人员配备少。③男女性别比例为1:3.23,女性比例偏高,充分显示医疗行业特色,除护理专业外,防保人员男女比例差值较大,为1:8.15。④学历水平偏低,硕士学历全部集中在平原区,且全区本科以上学历占35.15%,专科学历所占比重最大42.58%,中专及以下占22.27%,学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⑤职称水平偏低,高级职称占3.32%,中级职称占33.1%,初级(师/士)职称占54.10%,且有9.57%(49人)的人员无专业职称。高、中、初级职称构成比为1:9.9:15.8,低于北京市1:5.5:8.5的平均水平[7]。平原地区人员职称总体水平较高,平原区、浅山区、深山区人员中级以上职称比例分别为43.03%、27.96%、14.04%,深山区人员职称总体水平偏低。高级职称人才短缺,初级职称人才过剩,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提供和居民就医的选择,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建议完善区域人力资源规划,科学调整和优化卫生人力资源专业结构配比;加强公共卫生、检验学、口腔医学、康复医学等社区服务重点专业的人员配备;加强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2011年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0.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Z].(国办发【2011】31号).
[3]首都医科大学“医改背景下的首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课题组.北京市村级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图信息兜底调查报告[R].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79-88.
[4]薛荃,陈跃庭.北京市某区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激励机制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1674-4152(2010)11-1425-02.
[5]Richard Saltman,Ana Rico,Wienke Boerma.Primary care in the driver’s seat?-Organizational reform in European primary care[M].England:Open University Press,2006.
[6]Australian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Welfare.Medical Labour Force2006[EB/OL].http://www.aihw.gov.au/publications/index.cfm/title/10620.2008.
[7]沈 沁,杨 珺,黄亚芳,魏晓明,张向东,冯志兰,郭爱民.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况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1007-9572(2009)12-2169-04.
[8]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bjstats.gov.cn/xwgb/tjgb/ndgb/201302/t20130207243837.htm.
[9]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Z].2006.
[10]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Z].中央编办发[2006]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