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之路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治理领域变革发展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坚持在改革开放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政治优势,正确把握社会运行和变革规律,妥善处理和协调各方面关系,有领导有秩序地不断推进中国社会治理领域的变革发展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启了当代中国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期。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沧桑巨变,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也极大地推动和加快了社会全面发展,社会治理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纵观40年的历史进程,中国社会治理变革不仅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初步研究,以下七个方面尤为宝贵。

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推动社会治理理论创新


  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进展,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从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直至习近平同志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治理变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得益于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推进党的社会治理理论创新,特别是摆脱了许多不合时宜的传统思想和理念的禁锢,包括不断纠正以往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经济建设“一手硬”、社会建设“一手软”的问题;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思想和进行社会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社会治理相关理论经历了逐步深化和推进的过程,即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中国共产党勇于用世界眼光和时代发展要求审视社会领域现状,不断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坚持用新理论、新思路、新办法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问题,努力使社会治理变革体现时代性、符合规律性、富有创新性。这是最根本的经验。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开拓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之路


  改革朝着什么方向前进,关乎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乎国家命运、人民幸福。“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举什么样的旗帜,就决定了要朝着什么方向前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从本国国情出发,守正创新,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从根本上讲,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改革同经济建设和经济治理改革等其他方面改革一样,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要以宽广胸怀研究与借鉴外国在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中一切有益的做法,但是,绝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必须把外国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确保社会治理变革发展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群众创新社会治理


  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变革的动力源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既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体,也是进行社会治理变革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愿望、意志和力量决定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根本上决定着历史发展的走向。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取得社会治理变革的一系列成就,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同时,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坚持走群众路线,社会治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只有切实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加強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于不断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以往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传统的政府包办的“大一统模式”,不仅给政府带来沉重负担,而且限制了社会领域的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解决社会领域中的问题,就必须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改革开放40年以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工作,就是紧紧抓住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这个“牛鼻子”。
  包括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基层自治制度,创新社区治理体制,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发挥市场、社会力量的作用,不断推进就业、分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体制制度改革创新。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进政府社会管理,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社会治理水平。通过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优化事业单位构成,强化公益类事业单位基本公共服务属性;通过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撬动和激活了公共服务市场。只有通过不断深化社会领域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坚持运用多种手段,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不仅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方面,而且是转变社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社会治理要讲究辩证法,既要管理又不能管得太死,要做到刚柔相济、宽严适度,使社会活跃起来并且有序运行。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由单一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并用转变。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中国已经形成了规模巨大、构成复杂、形态多元的网络社会,其复杂性、风险性前所未有,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难以完全预料,这使得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必须高度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把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专业化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把体制机制变革与现代科技应用深度融合起来,有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质量、效率和效能。

坚持统筹协调推进,构筑社会治理创新坚实基础


  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是国家建设与治理的一部分。社会治理创新,离不开基本的社会条件、基础设施、文化建设等的支撑。只有推进经济建设,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和物质条件,才能为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才使得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变革事业不断深入发展。从近些年来许多地方的实践看,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必须具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单项推进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其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生态治理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整体性提升。社会和谐稳定、主体多元、活力充沛,也会为其他方面治理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这就要求在推进社会治理变革中牢固树立整体观、系统观、协同观。

坚持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0年来,包括社会治理领域变革的全部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从根本上说,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结果。社会治理改革是一项纷繁复杂、艰巨繁重的历史任务。要顺利推进这一重大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把握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也决定了深化社会治理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同时,要始终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自觉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并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这也是最为重要的经验。
  以上七条,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治理领域变革发展基本经验的认识。归结起来说,就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坚持在改革开放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政治优势,正确把握社会运行和变革规律,妥善处理和协调各方面关系,有领导有秩序地把中国社会治理领域的变革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为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党组书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院长。本文选自其在第八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其他文献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这显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不同的改革路径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中国政府所推进的改革就与前苏联有很大区别。  关于产业政策,我个人不太理解美国的产业政策,美国过去也尝试过运用产业政策来振兴经济,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产业政策的基本假设是,政府里的人要比市场中的人更聪明,能够更好地识别下一个可能会成功的产业是什么。
期刊
【摘 要】中国发展步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伴随时代步伐,中国人的梦想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又涌现出哪些新时代特征和新梦想诉求?中国人梦想的核心价值又增添了哪些新内涵?不同代际和不同群体的梦想又有哪些共性和差异的变化,追逐梦想的机会、路径和难易程度又有何不同?梦想的实现让中国人不断实现了自我及后代的向上流动。生活状况改善使中国人对美
期刊
【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显示,结构性、体制性的改革能够产生大量的改革红利,为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提供巨大动力。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结构性、体制性改革,依然能起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增长质量、促进结构转型的作用,仍是决定中国经济潜力能否得到充分释放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放松落户限制和大病抵扣改革为例,对改革所能带来的红利进行
期刊
【提要】本文借鉴国内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学术研究成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度量了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变化,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相关政策。最新测算结果表明,2019年上半年中国宏观层面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较2018年水平大幅下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但微观层面指标仍然高企。2018年年中以来的政策转向是近期宏观经济企稳的主要原因,民营企业融资等问题得到部分缓解。但经济周期的滞后效应以及支
期刊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自2018年6月29日在中国人大网公布,迄7月28日为止,面向社会公众征得意见达十几万条。  个税改革理应受到广大国民的高度关注,因为,此项改革关乎国民的切身利益,关乎国民收入分配的公正,而收入分配的公正当然是整个社会公正的一个不可或缺、至为重要的方面。一个包括财产权利在内的整个公民权利配置达致大体公正的社会才是一个可欲的良善社会。  综合社会公众和各界专家的意见,中
期刊
【摘 要】金融市场渴望获得有关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任何信号。随着中国持续推进金融体系自由化和经济开放,有效货币政策沟通的重要性只会增加。本文讨论了中国独特的制度安排,实证分析了人民银行的主要政策沟通渠道(包括一种新的沟通渠道)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银行的政策沟通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在向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沟通水平迈进。本文提出了中期以及可迅速推进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政
期刊
【摘 要】房地产税是当前政策热点。本文从产权经济理论出发,对房地产税的经济含义及其影响进行辨析。本文认为房地产税本质是土地租金的一种表现形式,征收房地产税相当于将土地的部分产业进行重新界定。由于土地价值中外部性问题,这种做法相当于将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土地价值分离出来,符合正常市场环境下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本文认为,房地产税征收对完善财税机制、遏制房地产投机、优化城市格局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政府
期刊
中国在制造业、服务业和政府采购领域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对补贴、投资对等原则的改革,有利于中国优化贸易格局和完善制度规范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局部试点到全国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过去40年改革开放有哪些成功经验?如何转变增长
期刊
全面高效的宏观政策国际协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逐渐从中国的主权货币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过程。在当前“一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下,人民币想要打破国际市场对美元、欧元的使用惯性、路径依赖,获得广泛使用的网络效应,最终实现与中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仍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现状  1.人民币国际化调整巩固,RII触底后强势反弹。201
期刊
网约车已进入规范运营阶段,但企业反映合规成本高,群众反映打车难、打车贵等。建议重新认识网约车属性,重构监管制度体系,树立“政府监管平台,平台和市场约束车辆和司机”的新理念  近年来,“互联网+”交通出行成为创新热点,以网约车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新模式快速成长,受到了公众青睐,同时也对监管制度提出了新需求。本文从网约车特点出发,归纳欧美监管实践,分析中国监管现状及问题,提出下一步深化监管制度改革的相关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