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保险问题探讨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专业化、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保险不仅与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而且还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保险业务于1982年正式恢复,由于缺乏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主要走商业化的道路,在经历了几年运行之后,不断萎缩。2004年保监会颁布了发展农业保险的指导性意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全面铺开,上海安信、吉林安华和黑龙江阳光等农业保险公司相继获批成立,江苏、浙江、四川、内蒙古等省份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开始启动。2006年,全国多数省市区采取多种模式和渠道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2007年,中央财政注入10亿元资金于首批被列为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的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南、新疆、四川六个省区。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60.5亿元健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这一数字比2007年增加近两倍。尽管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是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险种不足、覆盖面不广的问题突出,正式制度的创建问题并没有解决。
  
  二、部分省市农业保险试点的经验与问题
  
  (一)农业保险试点模式及经验
  1、“以险养险”的大农险模式
  保险公司不但经营农业保险,而且经营农民健康保险、农民财产保险、农村住房保险等一系列事关“三农”问题的保险业务,在扩大农业保险业务的同时,实现以赔付率较低的险种(如住房险)养赔付率较高的险种(如种植业险)。这种模式以上海、吉林为代表。
  上海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是:政府财政补贴推动、商业化运作、以险养险,即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和商业险种的收益来弥补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可能产生的亏损。上海模式是目前运行较好的农业保险模式,但这种模式其它地区很难复制。
  2、黑龙江“互助制模式”
  黑龙江省的阳光农业保险公司是一家“相互制”性质的保险公司。该公司在日常运营中较重视投保人的利益,且名义上不通过公司的对外经营获取利润,所以保险公司的规模和资金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一旦出现灾年,保险公司需赔付的资金较多,而且需要得到赔付通常都是参保的农民。只靠参保农民之间筹措的资金,明显不足以满足高赔付资金的要求。资金受限是相互制保险模式的保障能力比其他类型的农业保险弱的原因。
  3、以“共保”为主的浙江模式
  2006年,浙江省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农民自愿”为原则,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采取“互助合作”和“共保经营”两种模式。共保经营是主体模式,由省内10家商业保险公司组建成立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以“独立建账、独立核算、利润共享、风险共担”为管理核算制度共同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
   “共保”模式是国内外保险界应对罕见巨灾和损失概率不确定的重大项目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农业保险制度模式,可以降低独家公司承保的风险,提高应对巨灾风险时的承受能力。但存在试点的区域过小,无法在空间上分散风险的问题。
  4、四川省的商业保险公司代办模式
  四川省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是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的商业保险公司自办的代办模式。试点地区政府均采取以财政奖励代替补贴的政策,即农户可在投保后可持相关证明到有关部门领取保费补贴,为保费补贴的及时到位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种模式实施中,保险公司的商业化意识较浓。保险公司一方面愿意积极参与试点,把试点作为抢滩农村巨大市场的契机;但另一方面又想把试点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客观上造成了保险产品单一、条款不尽科学合理。
  (二)农业保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补贴问题
  从长期来看,要发展农业保险,无论采取上述何种农险模式,如果没有充足的财政补贴,只能起到有限的保障作用。在浙江、上海等少数经济发达地区,政府财政资金雄厚,而农业占地区GDP的比重较小,无论采用“共保体”模式,还是实行“大农险”模式,政府补贴充足,能够为农业保险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低、政府补贴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2、农民购买力与购买愿望较低的问题
  我国农户家庭生产规模小、收入水平低、保费支付能力不足,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主要从事小规模种植业的农户,大多缺乏为其农牧业生产项目投保的支付能力。
  3、农业风险无法分散的问题
  保险的大数法则,即投保主体越多,则保费越低,保障的风险也越低。农业风险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相关性,一旦发生就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跨区域的保险对象同时受灾。因此,要想分散农业风险,就必须在更大地域甚至全国范围内建立农业保险制度。然而由于国家扶持力度有限,我国农业保险试点尚未大面积铺开。
  4、农业保险法和有效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缺失
  农业保险虽然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但仍缺少专门的农业保险法规或相关的保险的实施条例。农业保险体制相关规定的缺失,使得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主导地位不明确,即使政府积极参与和推动,也缺乏法律依据,导致了在实际运营中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过于集中,很难实现农业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
  各试点地区的农业保险公司都面临着农业再保险缺失的问题。一旦巨灾发生,农业保险公司由于面临巨额索赔而存在破产的风险。国家在农业再保险领域和农业风险基金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与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三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不相称。
  
  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保险的发展之路
  
  (一)建立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运行模式
  农业产品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决定发展农业保险应遵循“国家财政支持、商业化运作,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分散风险,并逐步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和市场监督机制,建立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运行模式,即:政府对保险机构经营的政策性农险业务给予财政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商业保险公司依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经营农业保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农业保险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发展农业保险应遵循大数法则,通过各种方式扩大承保面,以分散农业保险经营的风险。在各地农业保险试点的基础上,全国建立相对统一的农业保险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运行模式。
  (三)发展农业保险必须走多元化的道路
  当前,发展农业保险应当多元化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可以以省市为单位,从本地区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农业保险模式,逐步建立多主体经营、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的农业保险制度。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信息化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网络来说,网络舆情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其不仅关系到了高校的管理问题,同时也高校评价与稳定发展的重要表现。由于网络中的人群复杂,使得很多不怀好意的人利用网络散播不良舆情,因此,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合理处理这些舆情,引导学生能够了解正确的思想观念与社会观念。本文对高校
周遭的环境越是紧张嘈杂,人们越是想要追求到平淡恬静。当酒店千篇一律使用现代豪华的硬件设施却不能给都市人放松下紧张的神经时,以佛禅为主题的酒店开始在全国各地涌现,并日益
企业创新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根本途径,而管理创新则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从全球范围来看,动态环境中制造业企业生存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迫切地需要运用创新理念指导企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构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衡量优秀护理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中职院校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层级,加强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具有积
编者按:今年1月15—16日,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出席会议。农村经济司司长高俊才同志在会上做了工作报告。国家部委有关同志,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分管农经工作的委领导和农经处处长参加了会议。  会议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大
期刊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国家发改委在我省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推进我省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我省发展情况汇报交流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克服困难保持平稳发展势头    2009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宏观调控一揽子政策措施,按照“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总体要求,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