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第2课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x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诵读文本,体会把握主、客情感的变化
  2.感悟乐观、旷达的“苏子情怀”,体会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全文感情线索,理解文本中景、情、理相结合的写法
  2.掌握文本中重点文言实、虚词及特殊句式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方法
  诵读、讲授、提问、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学生三分钟演讲点评导入)
  感谢王宇骁同学精彩的演讲。《赤壁赋》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今天就让我们再次穿越时空,来到那个秋夜下的赤壁,去聆听这位旷世奇才的人生感悟。
  二、新知学习
  1.预习检查:我们来做个回顾:(学生识记、老师拓展:暴虎冯河、不绝如缕、学生齐读成语,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语文学习要学会归纳、注重积累,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赤壁赋》和《兰亭集序》一样都是山水游记散文,两篇文章都有一条明晰的情感线索:《兰亭集序》是“乐——痛——悲”,而《赤壁赋》则是“乐——悲——乐(喜)”
  3.我们今天就来赏析课文第三段,看看苏子悲从何来?首先我们来看清人方苞曾经对本文的评价:(演示文稿6)(方苞的评价,注意文言词语:“邈”“更”“畅遂”)
  下面我們就借用方苞的“客三悲”“主二论”来分析文本第三、四段:
  4.师问:试从第三段中找出“客三悲”。
  (这个问题较难,教师可先启发学生大致看第三段有哪三层意思?可以先找出三个关键句。)学生思考后回答:“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知不可乎骤得”。教师就势分析到:“而今安在哉”是古今对比生悲;“哀吾生之须臾”是人生苦短生悲;“知不可乎骤得”是理想与现实矛盾生悲。(板书“客三悲”)
  5.师问:“客三悲”体现了苏轼在失意时怎样的思想?
  生答:消极的人生观,悲观厌世的思想。教师引导:很好。面对短暂的生命、面对无常的人生流露消极悲观的人生观。
  6.面对人生的短暂,仕途的不顺,此时的苏轼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如果就一直这么自甘沉沦,悲伤下去,他就不是苏轼了,也就不会有所谓的“苏子情怀”“东坡精神”了。我们平常月考中,有些同学考砸了,也十分悲伤,写给我的周记里充满了忧伤、悔恨,但我们说老是悲伤不是办法,我们也伤不起,因为学习需要一个快乐的好心情,我们要想办法走出悲伤,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苏轼做到了这一点,当代散文大家余秋雨先生写过一篇散文《苏东坡突围》,讲到东坡能在失意的时候突围出来,接下来我们就来赏析课文第四段,看看苏轼是如何从悲伤中走出来,如何消除其心中的块垒。(教师带有感情的背诵第四段,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听读并思考。)
  7.师问:听读第四段,说说“苏子二论”指的是什么?
  教师可先启发学生将第四段分为两层,该如何来分?学生回答:可分在“而又何羡乎”后。师:对了。第一层是针对上文的哪一句话展开驳斥,提出“何羡论”?生(齐声):羡长江之无穷。师:第二层在“不必羡慕”、一切随缘的基础上,提出“共适论”。命中如有终须有,命中若无莫强求。不属于你的莫强求,属于你的尽情享用。这里明显带有佛家思想,佛家讲求人的命运早就安排好的,就如《红楼梦》中说的“人都说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一样。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苏轼是一位旷世奇才,苏轼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影响,能把儒、释、道三家思想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前赤壁赋》可见一斑。”前面的“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是明显的儒家思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又具有道家思想。
  8.“苏子二论”体现了作者逆境中怎样的人生态度?
  生答:乐观、旷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板书)。苏轼由失意到超脱、由“羡”到“何羡”的转变,这个心路历程他在被贬黄州,整整走了四年。在这个超脱转变过程中,看问题的角度改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师问:大家看第四段“何羡论”,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哪两种看问题的角度?
  生答(齐声):“变”与“不变”。
  9.师问:客、主分别是从什么角度看问题?
  生答:客是从“变”的角度看问题,主是从“不变”的角度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豪放、洒脱的苏轼泛舟赤壁,即事明理,信手拈来,以眼前的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而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即使在逆境中,我们也应该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赏析了第四段,我们感悟了苏轼在逆境中乐观、旷达、随缘自适的人生情怀,下面我们想再通过一首诗歌来再深入体会一下“苏子情怀”。
  三、训练反馈
  惠州一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注:岭南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苏轼被流放至此。
  请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明确: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依然乐观、旷达的情怀,还表达了作者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
  学过了《赤壁赋》,你从苏轼身上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请每个同学可以写上一两句,大家讨论。
  五、课堂小结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赤壁的灵秀抚慰着苏轼那颗伤痕累累的心,也孕育了他伟大的思想和灵魂。赤壁因苏轼而留下千古华章,苏轼因赤壁而屹立千古。感谢苏轼给我们带来的精神食粮。苏轼若有知也应感谢我们对他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把刚才从苏轼身上获得的人生启示扩展成一篇300字左右随笔。
  2.背诵并默写全文。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The words about balls: soccer ball, volleyball, basketball, ping-pong ball, tennis ball, baseball, bat.  (2)Target language: I have a/an…Do you have…? Yes, I do. /No, I don’t.  能运用
期刊
当我们抱怨自己苦口婆心学生仍置若罔闻,尽心竭力班级成绩仍不见起色时,当我们抱怨日复一日的备课上课乏味无聊,整天起早贪黑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疲惫时,你可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内心!心若无爱,万物苍白。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职业,更是爱的事业!  一、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  教育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是师生双方的“两情相悦”。若学生对我们紧闭心门,再好的教育理念都只是一个华丽的设想。然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复杂的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传统的教育教学只能利用挂图、图片等呆板无趣的方式为幼儿呈现所学的材料,使幼儿失去了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多媒体技术恰恰改变了传统教育的这种呆板的呈现方式,利用声音、图像、动画、视频、拖拉、聚光灯等方式为幼儿呈现了形象、生动的教育教学材料,这也很好的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一、多媒体技术在健康领域教育中的应用
期刊
美术课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美术课堂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有效合作的前提是对所教班级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分组合作学习指把学生从班别比例、兴趣指向、成绩情况、性
期刊
一、化学教学中课堂气氛的优化  1.优化之一:激趣引入,留下悬念,制造积极思考不断进取的课堂气氛  所谓万事开头难,一堂课的好坏,往往与教学环节中的新课引入关系密切。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学生对此往往抱着浓厚的兴趣,都想解剖大自然蕴藏的一切秘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掘和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素材,在课堂引入中创设情景,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2.优化之二:教学中
期刊
教学设计理念:  基于《普通高中英语新课标(2017年版)》的总目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具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本课在设计时,重在使学生理解书面语篇所表达的意义,识别其恰当表意所采用的手段。同时使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本课在设计时参考了新课标对理解性和表达性技能在选择性必修阶段的以下要求:  1.
期刊
“句读”本来是就文言阅读而言的。古人写文章都是不断句,没有标点符号,文章连在一起。后来人们(标点符号未发明之前的人)读这些文章很不方便,常常要自己用笔把文章的句子点断,从而便于更好的理解,这种方法就叫“句读”。古人常以能否正确句读作为是否理解文意的重要标准。在英语教学中,笔者借鉴汉语“句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培养朗读习惯,在朗读中学会“句读”,从而达到准确断句,正确理解文章的目的。  一
期刊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本章已经完成了部分与相交线与平行线有关的知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合情说理的能力。  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复习课,重点应从单纯地重视知识点的记忆、复习变为有意识的关注学习方法的掌握,数学思想的领悟。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本章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思考,将本章内容条理化,系统化  2.在丰富的情景中,抽象出平行线、相交线等基本几何模型,从而进一步熟悉和掌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理解文章大意,能够熟读并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停顿及重音,读出语气,并熟读成诵;  2.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品的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有清醒的认识,做有个对社会有  【教学重点】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5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