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把握阅读教学的精魂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kyo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把对话理论引进了语文教学领域,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话的过程就是倾听的过程,师生倾听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率。正如王尚文教授所说:“书面语的阅读只有还文字以声音,才能在倾听中找回生命的气息,找到心灵的感觉。”因而,倾听,可谓是阅读教学的精魂,学会了倾听,可谓是把握了阅读教学的精魂。语文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倾听。
  
  一、学会倾听文本的声音
  
  作家左拉曾经说:“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束印着黑字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着的人。”阅读就是与这个活生生的人对话,实质上也就是倾听作者用笔说的话,倾听文中人物和作者的心声。语文教师,作为“对话中的首席”,担负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家内心的重任。因此自己必须首先学会倾听文本的声音,倾听文本背后作家的声音。因此,语文教师备课时最重要、最根本的一件事应该是认真研读文本,琢磨语言,调动全身心的能量,领会言语的意义或意味,透过文字符号倾听文本中人物及文本背后作者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走进文本、把握文本,倾听到那些值得回味的、令我们终身难忘的声音:安妮祈祷和平的声音;陈奂生心疼住一夜旅馆花五块钱的声音;史铁生独坐地坛参悟生命的声音;余秋雨想到文物被损被盗时悲愤欲绝的声音……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使自己在阅读的感知、理解、鉴赏方面优于学生。带着自己倾听来的激荡着我们内心的声音和自己独到的见解走进课堂,我们是何等的有底气和信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时,又是何等的得心应手!
  
  二、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首先,要学会等待,让学生把话说完。
  听语文课时,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问题提出后,学生站起来回答,刚开了个头或者还没有说完就被教师打断。教师这样做大都是急于给学生以提示,想引导他答出教师预先设定的答案。且不说对文本的解读本就没有唯一的答案,单就教师的这种态度来说,就是对学生不够尊重,没有以平等的姿态来对待学生。长期这样下去,学生也就失去了说话的兴趣和回答问题的信心。因此,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是流畅是吞吐,教师都应该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倾听时要把自己的意愿暂时搁置一边,包括急于想说给学生的建议、劝告等,先让学生把话说完,在学生说不下去时可作提示,但千万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这不仅是给学生充分的尊重,也是为自己能对学生的发言作出适当评价留有余地。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说,只有学生愿意说,教师才能倾听到学生的心声,了解到学生与文本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点拨与引导,把对话引向深入。
  其次,要倾听学生整体的声音,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声音。
  新课标提倡合作学习,于是,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从表面看,这种学习活动热热闹闹,学生发言踊跃,可是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这热闹的背后总有一些学生像无事人一样缄默不语,或者说的很少。这些学生往往是语文基础比较薄弱而平时又不太活泼的学生(姑且称之为“弱势群体”)。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学生,教师必须投以更多的关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创造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为强烈。表现在语文学习上,学生主观上是希望把自己的阅读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的。“弱势群体”的学生之所以弱,之所以不愿说,与教师长期不注意倾听他们的声音是分不开的。反思一下,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否对那些语文成绩好的、活泼的学生关注较多,倾听较多?我想,很多老师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在新课程改革蓬勃兴起的今天,在弘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今天,这种只关注、只倾听部分学生的现象是不应该存在的。作为教师,我们理应倾听学生整体的声音,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
  最后,要耐心倾听与众不同的、唯一的声音。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对话的中心。学生个体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而在语文学习中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对同一文本的解读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但是,由于学生在年龄、阅历、学习经历、语文基础等诸多方面又存在一些共性,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同一文本的解读又大同小异。这就造成在课堂上对同一个问题,很多学生的观点近乎一致,而经常又有个别独特的观点出现的现象。对这一个个与众不同的、唯一的声音,教师应给予全然的注意,微笑着耐心地倾听。因为,“没有耐心去倾听,就不可能有慧心去发现那一颗颗独特、鲜明、美丽的心”。课堂上唯一不同的声音,往往闪耀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体现着学生的创造个性。新课程强调尊重、保护学生的创造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倾听课堂上那一个个唯一的声音并及时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学生话语中的理性,肯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成绩,对发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激励;对其他学生,也是个学习的榜样。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三、学会叩问心灵,倾听自己心底的声音
  
  叶澜教授有这样一个观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也许成不了好教师,而坚持写教育反思,不出一年就会成为好教师。我认为,写教育反思就是在解剖自己,叩问心灵,倾听自己心底的声音。上完一节课,感觉不好,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这节课没有预想的好?是预设方案不好导致课堂沉闷,没有生成新问题?还是有了生成,自己没处理好?是对学生了解不够,还是自己的课堂语言不佳?是没有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未能调动学生,还是自己情绪不好影响了学生……反之,如果一节课上下来,感觉非常好,也得好好反思一下:这节课好在哪里?还可不可以更完美一些?这是教学后对自己心灵的叩问。事实上,倾听自己心底的声音并不局限于教学后的反思,在教学前、教学中,甚至平时与同事闲聊时都可以进行。
  教学前,预设好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后可以问问自己:这样预设是否切合文本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太满、太细,有没有给课堂生成留下空白?是否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中,面对着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个体的活跃的思维,可以利用学生自读文本的间隙,不断地问问自己:原先的预设是否需要修改,甚至放弃一部分?学生的见解有没有独特的地方,可不可以深入下去?自己的点拨是否贴切、到位……平时与同事闲聊时,听着别人的讨论、感慨及别人的经验、教训,也可以问问自己:同事提到的教学中的问题自己有没有注意到?他们的经验、教训对自己有没有借鉴意义?自己有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今后该怎么做……
  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叩问自己的心灵,倾听自己心泉发出的声音,并且不浮躁、有耐心地深入思考,对这些声音进行归纳、总结,将所得付诸文字,像叶澜教授说的那样坚持写教育反思,那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扬长避短,少走弯路,而且可以让自己不断地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浮躁走向从容,从肤浅走向深刻。
  
  注释:
  ①《语文教学对话论》 王尚文主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②转引自《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 段宝林编 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第592页
  ③《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 肖川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第173页
其他文献
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高峰会开幕式暨主题报告会》上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开出了四付“药方”:
当前课标理念告诉我们:学生通过阅读要能够把握文本语言蕴含的丰富魅力和浓郁的感情色彩,实现对文本客观理性的分析;要能够完成个人体悟与文本之间的动态构建,达到主观感情的强烈投入。只有如此,才真正实现了对文本的有效解读。  把艺术体肢解是愚蠢的。然而,正像对人体进行解剖一样,对人体的把握又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阅读开始和持续的动力,同时基于对课标理念下转变语文学习方式的认识,我们提出把“问题探讨”作为实现
跨进课改的门槛后,听了很多语文课改课,其中有些是省市级的课改示范课,更多的是平常的课改交流课。虽然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但确实也发现我们目前一些美丽的课改课背后其实隐藏着诸多虚伪。    一、创新的背后是语文课的自我迷失    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打个简单的比方,你进餐厅点了一道“青椒炒肉丝”,结果上来一盘几乎全是青椒的菜,虽然味道不错,但你能夸奖厨师的手艺吗?语文课改课教什么?怎么教?大家一定
2011年9月15—16日,“天津市铸造学会五十周年庆典暨新技术交流会”在天津市召开,来自全国铸造学会、中国铸造协会、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等有关单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地
本文就梳棉机锡林道夫直径的大小与针布规格参数间的关系的问题做了讨论.通过分析认为,针布规格参数与锡林道夫直径大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讨论锡林道夫直径大小时,这种关系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纤维在纺纱过程中形成结粒情况的比较分析,得出了纤维在纺纱过程中形成结粒的共同机理.同时也指出,因纤纤性质差异,各种纤维形成结粒时也各有其特殊性:
语文作业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使学生在做作业中不但能获得乐趣,而且还能提高能力发展自己?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一、作业内容的丰富性。1.课内应与课外相结合。开放的语文作业内容资源应模糊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界限。书刊、影视、展览等等都可以作为作业内容的资源,使语文学习训练贯穿学生生活。2.作业内容的丰富性体现在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知识是一张网,各学科
缺铁性贫血(IDA)经铁剂治疗后,临床上一般通过观察患者外周血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红细胞参数的恢复情况来进行疗效的判断。近年来,随着网织红细胞(R
试验研究了微量元素Sc对ZA27合金铸态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添加合金元素Sc,在Sc的加入量为0.5%时,ZA27合金铸态显微组织细化效果较好,粗大的树枝晶组织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以往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解决我国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保证发展循着科学的轨道健康运行而提出的重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