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5月163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有24例患者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2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均展开规范化治疗,即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种类,同时在一系列对症支持治疗中开展护理工作。结果:2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经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以及护理后,21例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已恢复正常,达到出院标准,1例患者救治无效宣布死亡,2例患者家属自愿放弃治疗,总治疗恢复率为87.50%(21/24)。结论:采取规范化的护理措施在提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会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健康恢复质量中有着十分积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护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临床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主要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最大限度地杀死肿瘤细胞,之后再移植正常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阻挡病原体的侵入。但是受移植预处理相关并发症、供受体人白细胞抗原之间差异等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易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这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等,致死率高,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医学界缺乏治疗该病症的有效方法,造成了不少患者的死亡。我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有163例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其中24例患者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經有效治疗和护理后,21例患者各项身体指标均已恢复正常,达到出院标准,现将护理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5月163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有24例患者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19~57岁(符合本研究的年龄限制范围),病程10~95 d,平均病程(40.0±0.4) d,少数患者的腹泻症状较为严重,存在排泄物变成暗红色的情况[1]。
  1.2  药物治疗及护理
  1.2.1  药物治疗    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腹泻的患者来说,腹泻的类型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分泌型腹泻。对腹泻患者给予苯乙哌啶以及盐酸洛哌丁胺治疗,苯乙哌啶主要通过恢复肠张力、加强肠蠕动来达到止泻目的,盐酸洛哌丁胺可作用于肠道壁上的阿片受体,阻止释放乙酰胆碱,阻断肠道壁细胞之间信号的传播或者延长信号传播时间,达到止泻目的[2]。
  1.2.2    护理方法    (1)严格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以免患者由于用药不当而出现不良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2)根据患者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例如减少药量或者中止用药,然后记录患者的各项数据,将情况报告给主治医师。(3)改善患者的饮食结构,最好将一日三餐更改为一日五餐,以少食多餐为原则,注意做好饮食消毒工作。避免患者摄入会对肠道产生刺激的食物,可摄入容易消化、无进食残渣以及蛋白质含量适当的流食,尽量少摄入较易出现排气量增长的食物,在进食肉食时,要做好剔骨、除刺等工作,最大化避免食物残留骨刺刺伤患者口腔黏膜。对于出现口腔、食道溃疡的患者,尽量减少刺激口腔黏膜食物的摄入。患者食用的水果,选择优质、可以去皮的水果,将水果切成小块缓慢食用,或水果切块煮水后进食,以减少口腔溃疡的发生。对严重腹泻的患者,在禁食禁饮的情况下,开展肠外静脉高营养治疗,保证能量供给。
  2    结果
  2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经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以及护理后,21例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已恢复正常,达到出院标准,1例患者救治无效宣布死亡,2例患者家属自愿放弃治疗,总治疗恢复率为87.50%(21/24)。
  3    讨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患者容易在术后出现不同类型的并发症,如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这种并发症的死亡率较高,如果患者未能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将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临床需要完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工作内容,争取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莉,孙爱华,黎智,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850-851.
  [2]宁新,邹晓燕,田雅文,等.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心肌梗死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3):82-84.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CT及磁共振成像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经骨髓穿刺术以及相关病理检查或术后5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及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方式诊断结果。结果:CT检查漏诊7例,误诊4例,准确率78%,磁共振检查漏诊2例,误诊6例,准确率84%。结论:CT及磁共振检查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各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可针对高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留置针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 ~2020年9月本科接诊的需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持续质量改进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显著,P<0.05;試验组留置时间为(6.92±1.06)d,明显
期刊
【摘要】在医院急诊科加强对医护人员仪器设备使用的管理,可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让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焦点管理循环模式通过循环不断地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使医护人员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意识,熟练掌握操作流程。急诊科要制定高效的管理措施及制度,让医护人员认识到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焦点管理循环;急诊科;医护人员;仪器设备  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为抢救危急重病患者的重要科室,也是急重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急性组和慢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检查情况。结果:慢性组胆囊长径、胆囊后径高于急性组,胆囊壁厚度低于急性组(P<0.05);慢性组脾静脉、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速度均低于急性组(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有效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细节护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 ~2020年3月60例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检测HIV抗体中采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免疫法的可行性。方法:将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免疫法检测血清HIV抗体。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酶免疫法(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免疫法检测HIV抗体,均有不同的优缺点,前者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细节护理在疾控中心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7月~2020年5月在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的124例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2例。对照组儿童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儿童接受细节护理。评估两组儿童恐惧度,对比两组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儿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一级恐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三级恐惧率低于对照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急性创伤的护理风险管理及其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急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管理效果,分析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用于骨科急性创伤患者护理中,效果突出,能够减少风险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核医学科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对医护患健康的作用。方法:选取核医学科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5例接受常规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5例给予综合放射防护与管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患者治疗期间两组各纳入医护人员25例作为观察对象。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核医学检验虽然在现代医学中应用广泛,且在某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发生院内跌倒的原因,探讨其安全性护理对策。方法:对2016年3月~2020年5月18例发生院内跌倒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跌倒的原因,并制定护理措施。结果:65~79岁患者院内跌倒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无家庭陪护的患者院内跌倒发生率高于有家庭陪护的患者,在洗手间跌倒的发生率高于其它地点,夜间跌倒的发生率高于白天,心脑血管病、骨科疾病、皮肤科疾病患者院内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