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子》开篇——魏武帝曹操注的本子称为“始计第一”,有这么一句:“兵者,诡道也。”
曹操的体会是:“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现代人更普遍觉得,孙子这寥寥五个字:“是对军事斗争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揭示,是对军事对抗中克敌制胜奥妙的高度抽象,是对军事斗争策略和手段的集中概括,对指导军事行动具有普遍意义。”(《孙子兵法辞典》)
写到这里想起一个笑话,古时《百家姓》第一句:“赵钱孙李”,直到今天仍有人不服。凭什么这四个字姓要放在第一呢,有人笑答:“赵姓,乃当时皇帝,理当排头名;钱姓,有钱十万可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古今一律,排第二不算越位吧?而李姓,到今天已经是华人第一大姓,加起来约摸有1.1亿之巨,排在第四难道不合适?至于孙姓,知道文圣是孔夫子吧?孙子是武圣人呵!二十四史砍来杀去,皇帝轮流做,大家口袋里当最高指示的,同是这一部有求必应的《孙子兵法》,就凭它成就的脏唐臭汉,直到二月河泛滥如洪水的‘大清盛世’三大帝,排在百家姓里头的第三位,未必还要听什么闲话?”
西方有个喜欢讲怪话的作家,编了一本辞典,其中对“和平”的解释是:“战争与战争之间的一段间隙。”可见孙子不单有资格排姓靠前,他的思想委实是三千年文明中的人类比狗还要凶残、暴虐的《战争圣经》,是名符其实的人间指南。
所以毫不奇怪,在孙子十三篇里面,你只能看见两次他用“和”字,从训诂意义上说,实际只用了一次,绝无仅有地使用“和平”“讲和”这一语意层面上,即:“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通读《孙子》,触目皆是“兵贵用”“上兵伐谋”,“攻其所必救”,“兵以诈立”之类你死我活的血腥词句,孙子的心目中,和平是乌有乡消息,是乌托邦城堡,他只知道再三再四强调:“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知可以战与不可与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自保而全胜。胜于易胜。多算胜,少算不胜。”
六十二万字的《孙子兵法辞典》,罗列介绍了《孙子》一书中引申的数十种思想,如哲学、心理学、美学,逻辑学、数学思想;军事经济、地理、管理、伦理、系统、预测、情报、战争动员、将帅人才等等等等……于和平思想则不置一辞,干脆点说,孙子相信和平不值得期待。所以,数千年,儒家对孙子没有好印象。明代大兵学家赵本学痛心疾首地说:“孙子十三篇,实权谋之万变也。儒者未尝一开其钥。”
明代理学嚣张,走火入魔,有两句诗概括说:“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虽说一死了之也并非喝蛋汤,然而有一部伟大的兵经,世界战争史上首屈一指的战略学著作近在咫尺,采用一死百了的态度就不对了!
回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白话译即:“敌人未受挫而来讲和的,是另有阴谋。”战争史上充满了诈降、诈盟、诈和的故事,从古希腊的木马计,直到塔利班的未战而“溃”,无不有符合孙子格言所寓的战略遗意。
有一次到韩国旅游。汉城的游览项目,我们擅自增加了参观战争博物馆一项。因为大东门购物,其实跟尖沙咀,王府井,南京路甚至株洲的芦淞大市场差不多。而战争博物馆非常值回票价。从“联合国军”的角度看待朝鲜战争,用大开眼界来形容并不为过。新闻中经常报道驻韩驻日美军惹是生非,《环球时报》记者参观两地美军基地,发现美国驻军日韩的根据,仍然是当年联合国决议。也就是说,时至今日,美朝之间,只是暂时休战而非终止了战争!
汉城战争博物馆小卖部有两种意味深长的纪念品。一种是“韩战”图片册,另一种是铜质圆形纪念牌,图案之上镌有八个汉字:“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据说是中国古籍《管子》里的话。近日电视里介绍各国地铁建设,提及平壤地铁有一世界之最,入地深达120米,它为什么要那么深呢?
军队才能保卫和平,武器才能保证安宁,看似悖论,而事实并不与其冲突。既然和平难得,那就时刻做好准备,只能这么办?对不对?所以,《孙子》只提到一次“和”,还是在不信任的情况下,就不难理解了。
曹操的体会是:“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现代人更普遍觉得,孙子这寥寥五个字:“是对军事斗争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揭示,是对军事对抗中克敌制胜奥妙的高度抽象,是对军事斗争策略和手段的集中概括,对指导军事行动具有普遍意义。”(《孙子兵法辞典》)
写到这里想起一个笑话,古时《百家姓》第一句:“赵钱孙李”,直到今天仍有人不服。凭什么这四个字姓要放在第一呢,有人笑答:“赵姓,乃当时皇帝,理当排头名;钱姓,有钱十万可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古今一律,排第二不算越位吧?而李姓,到今天已经是华人第一大姓,加起来约摸有1.1亿之巨,排在第四难道不合适?至于孙姓,知道文圣是孔夫子吧?孙子是武圣人呵!二十四史砍来杀去,皇帝轮流做,大家口袋里当最高指示的,同是这一部有求必应的《孙子兵法》,就凭它成就的脏唐臭汉,直到二月河泛滥如洪水的‘大清盛世’三大帝,排在百家姓里头的第三位,未必还要听什么闲话?”
西方有个喜欢讲怪话的作家,编了一本辞典,其中对“和平”的解释是:“战争与战争之间的一段间隙。”可见孙子不单有资格排姓靠前,他的思想委实是三千年文明中的人类比狗还要凶残、暴虐的《战争圣经》,是名符其实的人间指南。
所以毫不奇怪,在孙子十三篇里面,你只能看见两次他用“和”字,从训诂意义上说,实际只用了一次,绝无仅有地使用“和平”“讲和”这一语意层面上,即:“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通读《孙子》,触目皆是“兵贵用”“上兵伐谋”,“攻其所必救”,“兵以诈立”之类你死我活的血腥词句,孙子的心目中,和平是乌有乡消息,是乌托邦城堡,他只知道再三再四强调:“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知可以战与不可与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自保而全胜。胜于易胜。多算胜,少算不胜。”
六十二万字的《孙子兵法辞典》,罗列介绍了《孙子》一书中引申的数十种思想,如哲学、心理学、美学,逻辑学、数学思想;军事经济、地理、管理、伦理、系统、预测、情报、战争动员、将帅人才等等等等……于和平思想则不置一辞,干脆点说,孙子相信和平不值得期待。所以,数千年,儒家对孙子没有好印象。明代大兵学家赵本学痛心疾首地说:“孙子十三篇,实权谋之万变也。儒者未尝一开其钥。”
明代理学嚣张,走火入魔,有两句诗概括说:“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虽说一死了之也并非喝蛋汤,然而有一部伟大的兵经,世界战争史上首屈一指的战略学著作近在咫尺,采用一死百了的态度就不对了!
回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白话译即:“敌人未受挫而来讲和的,是另有阴谋。”战争史上充满了诈降、诈盟、诈和的故事,从古希腊的木马计,直到塔利班的未战而“溃”,无不有符合孙子格言所寓的战略遗意。
有一次到韩国旅游。汉城的游览项目,我们擅自增加了参观战争博物馆一项。因为大东门购物,其实跟尖沙咀,王府井,南京路甚至株洲的芦淞大市场差不多。而战争博物馆非常值回票价。从“联合国军”的角度看待朝鲜战争,用大开眼界来形容并不为过。新闻中经常报道驻韩驻日美军惹是生非,《环球时报》记者参观两地美军基地,发现美国驻军日韩的根据,仍然是当年联合国决议。也就是说,时至今日,美朝之间,只是暂时休战而非终止了战争!
汉城战争博物馆小卖部有两种意味深长的纪念品。一种是“韩战”图片册,另一种是铜质圆形纪念牌,图案之上镌有八个汉字:“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据说是中国古籍《管子》里的话。近日电视里介绍各国地铁建设,提及平壤地铁有一世界之最,入地深达120米,它为什么要那么深呢?
军队才能保卫和平,武器才能保证安宁,看似悖论,而事实并不与其冲突。既然和平难得,那就时刻做好准备,只能这么办?对不对?所以,《孙子》只提到一次“和”,还是在不信任的情况下,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