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日本文化语境中的南昌文化风貌

来源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236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昌城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末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南昌城相关的记述,随着中国史书的东传而被传至日本,从而为日本提供了南昌城相关的知识.在这之后,那些以南昌城的历史古迹、历史典故为题材的诗文、字画,也成为向日本传递南昌相关信息的重要载体.所有这些,共同构建起了古代日本人有关南昌城的基础认知.但是,这种认知还是较为碎片化的,并且具有非现实性的特征.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观察视角便逐渐由历史的、文化的层面转移到现实层面上来.
其他文献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虚拟现实技术等词条充斥在社会中的各个角落。在文博行业,信息化建设同样重要,博物馆需要突破现存的限制把自身的资源传播出去。文章以苏州博物馆为例介绍当下中国博物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概况,旨在和同行以及对博物馆发展关心的人士共同探讨、查漏补缺,一道为中国博物馆教育信息化建设做贡献。
寿山石雕作为第一批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福建非遗项目,人们关注的重点更多是寿山石雕的艺术品价值,而忽略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寿山石雕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方面的相关法律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文章结合寿山石雕自身的特点及其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寿山石雕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所遇到的困境。
舞蹈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舞蹈本身具有的非物质性特征,也由于传统博物馆学的认识和布展条件的限制,导致舞蹈艺术和历史的重要性在大多数地方博物馆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文章对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进行研究,对舞蹈对于地方文化、历史承载的意义,博物馆在发掘、整理、保护、传承地方舞种、舞蹈文化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归纳了地方性舞蹈在博物馆学方面的研究原则以及如何利用馆藏和现代技术更好地进行舞蹈文化和历史的布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博物馆是重要的社会公共文化机构之一,长期以来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的时代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逐步提升,各类博物馆在展览教育活动、观众接待、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方面面临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入探寻博物馆运营管理中的不足,寻找科学的博物馆运营管理方式,实现博物馆的发展与壮大,逐渐成为新形势下各类博物馆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
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近期出土一件青铜神树。该神树于今年3月被发现,提取工作耗时4个月,直到7月15日才被提取出土。这棵青铜神树于今年3月在3号祭祀坑约中心位置露出一角,随着考古发掘的推进,神树树干和其上的太阳轮装饰物完全显露出来,树枝和花蕾等构件也在周围相继被发现。由于神树的树干和两根象牙紧贴在一起,象牙又和坑内其他文物叠压着,提取工作较为复杂,直到今年7月15日,才终于被提取出土。
奉国寺又名七佛寺、大佛寺,作为“辽代木构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奉国寺主殿山墙内壁绘有大幅通顶元代壁画,画面内容为须弥山座佛像。该壁画规模宏大、艺术水准高,是研究元代绘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胶料是壁画彩绘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壁画的安全保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胶料种类的鉴别也是壁画保护修复的基础。对奉国寺壁画彩绘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颜料分析,对其胶料种类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奉国寺元代彩绘壁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
除了数的认识与运算,几何也是小学数学中比较稳定的一项内容,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主题。应当指出的是,尽管这是《手册》中《几何学习与几何教学》[1]这篇文章的直接主题,但笔者所希望的不只是对国外相关研究的综合介绍,而是能够很好地体现这样一个立场:在积极学习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围绕问题开展分析和研究,包括努力实现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必要互补和适当整合。
保管、研究、展示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责,根据主题有效展示馆藏文物,使文物的信息充分向公众传达,使公众深入了解文物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知识点。因此,我国博物馆目前有必要重视文物藏品的合理利用手段措施,结合博物馆的公益服务职能作用来探索文物藏品的优化利用对策。
自“互联网+”引领时代风尚以来,博物馆行业也经历了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等发展的多个阶段。文章第一部分从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实际工作出发,分别从藏品管理、展陈设计、行政办公等多个角度,总结近年来利用到的数字信息成果,为全国市县级博物馆提供一个参考和范本。第二部分则是对未来信息化发展成果的一个展望,就作者的些许思考提出相应意见。全文立足实际,从实际工作中来,希望也能回归到实际工作中去。
文章首先将中国现有两个版本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了对比,总结了两个版本中田野考古方法上的不同,进一步分析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然后介绍了英国田野考古的相关文件—IfA Codes,Standards and Guidance,将其中的田野考古理念和方法同中国田野考古相比较,分析二者的利弊。最后,通过以上的对比,反观中国田野考古做出总结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