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加强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供电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2;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286-01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主要是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人才战略科学的分析,创建高绩效的企业文化,培育企业优秀的核心团队,能够推动供电企业的发展。对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科学的研究,对确立供电企业远景规划和发展战略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信息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效率是当前供电企业所要面对和研究的课题。
1、加强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1 避免人事决策的盲目化,规避运作风险。
信息化在供电企业中的运用,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人事决策提供了更加详实和丰富的信息,而不单是凭借专业部门的只言片语或简单的就事论事进行决策,从而避免了决策的盲目性,使每一项决策都有据可循。
1.2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每月的工资计算与处理;员工的考勤休假处理;员工信息管理等业务内容。这些事务往往占据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例行性工作所用的时间,使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
1.3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
信息系统的投入,消除了手工作业分散、隔离、盲目等现象,实现了各管理功能的关联,保证了信息共享,促使流程规范化,为企业管理与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人力资源信息支持;
2、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系统功能方面的缺失。
现阶段,系统的功能还比较单调。主要表现为信息的记录、查询、分析与统计,还缺乏一个对数据库中人员的综合素质测评能力,因此,系统功能的设计还需更加多元化,从而对供电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最科学的资源优化配置。
2.2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能力不足。
目前,许多人力资源软件开发商处于不成熟阶段,所以,开发商设计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仅处于一般的系统,不能满足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有些系统安全性能不高,会造成机密泄露的风险。
2.3 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较低。
目前,供电企业管理人员对生产方面的改革过度重视,而对于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方面重视度却很低,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供电企业发展起到的作用。很多领导对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行漠视,在等待时间成熟时,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然后把精力都放在生产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安全性工作方面。领导在认知方面的不足,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起到阻碍的作用,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得不到大家的重视,甚至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消极应对工作。
2.4 缺乏风险意识。
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供电企业经营风险也在增大,但是,很多供电企业没有风险意识,经营范围随意,缺乏有效的风险预防和控制的管理策略,致使供电企业在遇到风险时,抵抗能力较差。
2.5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影响着信息化建设。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并且程序不规范,对目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影响,大多数企业只是把原来的行政人事部门换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没有明确、清晰,信息集成度也不高,致使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无法也管理畅通。信息化程度不高,使数据不能有效地对现状进行反映,从而影响企业高层做出准确的决策。
3、强化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运用能力。
①加强从业人员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是使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从而高效获取、正确评价、善于利用信息的能力。②要加强信息管理能力。即运用信息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和技巧。③提高管理信息服务能力。即围绕特定的管理业务进行信息的搜集服务、检索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数据资料提供和咨询服务的能力。④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使之掌握运用技巧。系统的运用实际上是熟能生巧的过程,供电企业可邀请系统的功能开发人员、系统咨询人员为从业人员讲解系统的使用方法与规范,从系统开发的角度理解系统的流程,加深对人力资源系统的认识。
3.2 加强数据库管理的科学化分工。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从供电企业的实际出发,进行修改与扩充。要注重信息的维护与更新及数据库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从而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在对数据库的管理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分工,责任到人,各尽其责。在数据的采集与录入中都有一人负责,避免出现数据源不一致的问题,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保密性。
3.3 强化风险控制体系。
供电企业管理人员要树立企业风险的预防意识,加强对企业风险的识别能力,在风险分析和管理中,主要任务就是要对企业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进行明确,找出致使产生风险出现的原因,为后面的风险预测和风险度量以及风险决策奠定基础。在风险识别后,供电企业要对风险进行度量,确定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运用一定方法来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发生产生的损失进行程度和范围的预测。同时,供电企业领导通过分析报告,做出准确的决策,有效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危害程度。
3.4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供电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以及配备合适的计算机,建立结构合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从而为推进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管理。①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办公自动化。使用人工手段进行对人力资源的收集、处理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办公的自动化模式,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关键。②开展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③开展网络建设,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并构建一个共享资源平台,提升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从而逐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3.5 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供电企业中,管理人员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个全新的认识。供电企业管理人员要意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它是促进企业经济增长的动力,能够加快企业建设步伐,能够提升企业产业水平,是生产力各要素的基本要素。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要循环渐进,积极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内部人员的知识的掌握和相关技能,提升内部人员的职业素养。
3.6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制度。
摒弃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符合人力资源信息化要求的规章制度,并对人力资源电子文件归档、网站建设以及管理方面制定规章制度,还要定制人力资源整合、采集等方面的标准,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激励约束机制,然后从法制、技术以及管理进行协调与规范,使人力资源信息化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健康运行与发展,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来源于信息化管理理念,为企业构建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能够提升供电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时时研究才能真正提高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效率,最终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立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
[关键词]供电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2;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286-01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主要是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人才战略科学的分析,创建高绩效的企业文化,培育企业优秀的核心团队,能够推动供电企业的发展。对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科学的研究,对确立供电企业远景规划和发展战略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信息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效率是当前供电企业所要面对和研究的课题。
1、加强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1 避免人事决策的盲目化,规避运作风险。
信息化在供电企业中的运用,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人事决策提供了更加详实和丰富的信息,而不单是凭借专业部门的只言片语或简单的就事论事进行决策,从而避免了决策的盲目性,使每一项决策都有据可循。
1.2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每月的工资计算与处理;员工的考勤休假处理;员工信息管理等业务内容。这些事务往往占据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例行性工作所用的时间,使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
1.3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
信息系统的投入,消除了手工作业分散、隔离、盲目等现象,实现了各管理功能的关联,保证了信息共享,促使流程规范化,为企业管理与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人力资源信息支持;
2、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系统功能方面的缺失。
现阶段,系统的功能还比较单调。主要表现为信息的记录、查询、分析与统计,还缺乏一个对数据库中人员的综合素质测评能力,因此,系统功能的设计还需更加多元化,从而对供电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最科学的资源优化配置。
2.2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能力不足。
目前,许多人力资源软件开发商处于不成熟阶段,所以,开发商设计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仅处于一般的系统,不能满足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有些系统安全性能不高,会造成机密泄露的风险。
2.3 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较低。
目前,供电企业管理人员对生产方面的改革过度重视,而对于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方面重视度却很低,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供电企业发展起到的作用。很多领导对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行漠视,在等待时间成熟时,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然后把精力都放在生产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安全性工作方面。领导在认知方面的不足,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起到阻碍的作用,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得不到大家的重视,甚至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消极应对工作。
2.4 缺乏风险意识。
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供电企业经营风险也在增大,但是,很多供电企业没有风险意识,经营范围随意,缺乏有效的风险预防和控制的管理策略,致使供电企业在遇到风险时,抵抗能力较差。
2.5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影响着信息化建设。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并且程序不规范,对目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影响,大多数企业只是把原来的行政人事部门换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没有明确、清晰,信息集成度也不高,致使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无法也管理畅通。信息化程度不高,使数据不能有效地对现状进行反映,从而影响企业高层做出准确的决策。
3、强化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运用能力。
①加强从业人员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是使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从而高效获取、正确评价、善于利用信息的能力。②要加强信息管理能力。即运用信息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和技巧。③提高管理信息服务能力。即围绕特定的管理业务进行信息的搜集服务、检索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数据资料提供和咨询服务的能力。④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使之掌握运用技巧。系统的运用实际上是熟能生巧的过程,供电企业可邀请系统的功能开发人员、系统咨询人员为从业人员讲解系统的使用方法与规范,从系统开发的角度理解系统的流程,加深对人力资源系统的认识。
3.2 加强数据库管理的科学化分工。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从供电企业的实际出发,进行修改与扩充。要注重信息的维护与更新及数据库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从而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在对数据库的管理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分工,责任到人,各尽其责。在数据的采集与录入中都有一人负责,避免出现数据源不一致的问题,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保密性。
3.3 强化风险控制体系。
供电企业管理人员要树立企业风险的预防意识,加强对企业风险的识别能力,在风险分析和管理中,主要任务就是要对企业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进行明确,找出致使产生风险出现的原因,为后面的风险预测和风险度量以及风险决策奠定基础。在风险识别后,供电企业要对风险进行度量,确定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运用一定方法来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发生产生的损失进行程度和范围的预测。同时,供电企业领导通过分析报告,做出准确的决策,有效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危害程度。
3.4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供电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以及配备合适的计算机,建立结构合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从而为推进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管理。①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办公自动化。使用人工手段进行对人力资源的收集、处理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办公的自动化模式,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关键。②开展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③开展网络建设,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并构建一个共享资源平台,提升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从而逐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3.5 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供电企业中,管理人员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个全新的认识。供电企业管理人员要意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它是促进企业经济增长的动力,能够加快企业建设步伐,能够提升企业产业水平,是生产力各要素的基本要素。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要循环渐进,积极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内部人员的知识的掌握和相关技能,提升内部人员的职业素养。
3.6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制度。
摒弃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符合人力资源信息化要求的规章制度,并对人力资源电子文件归档、网站建设以及管理方面制定规章制度,还要定制人力资源整合、采集等方面的标准,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激励约束机制,然后从法制、技术以及管理进行协调与规范,使人力资源信息化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健康运行与发展,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来源于信息化管理理念,为企业构建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能够提升供电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时时研究才能真正提高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效率,最终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立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