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人说,数学学习抽象、枯燥、乏味……其实不然,这只能说明我们作为数学老师研究和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将通过“玩转数学”融游戏、实验、操作、探究等一体,阐释一种别样的数学学习的思想理念和方法,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到数学不仅有趣更加有用,进而热爱数学、研究数学。
关键词:做中学;玩中学;教转向学;课堂转向课程;知识转向生活
一、 中外“玩转数学”理念对比
“从做中学”这是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的,在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只讲授最基本最核心的数学知识和相关技术,其应用性内容则是让学生通过的相应的课题自主领悟,引导学生“从做中学”。此教法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和独立性的意识。所以,在国外很多学校开设数学实验课程,创建数学实验室。“数学实验(Mathematics Experiment)”是指类似于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的科学实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实验是借助数学器材、教具等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实践课,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二、 “玩转数学”实施策略
(一) 玩数学,寻趣味——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科版教材每一章最后都是活动课,从2014年秋季开始初一教材配备了数学实验手册,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玩中寻找数学学习的乐趣,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传授,转向更多的学生探究。当然,受学科特点以及某些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限制,数学课不可能总是让学生在玩中度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备课,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适时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发现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更学会学习。满足学生的需求,开展活动“玩”数学固然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但我们必须明白,“玩”数学只是我们为了实现教学重心转移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本末倒置,片面地追求玩数学的趣味性,却忽视了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同样,在努力实现教与学的转变中,也不能矫枉过正,全盘交给学生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二) 做数学,觅思想——从数学课堂转向数学课程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数学学习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掌握一些数学知识,更不是为了中高考的甄别和选拔,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从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走向现代教学的“主动探究”,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课程的思想,领悟数学课程的真谛,发展数学思维的同时,更能够将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多学科的良性发展。
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数学的思想?首先是我们教师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从着眼课堂转向立足课程的本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开展数学活动和数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做数学”中学到知识,获得成就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对于一个初中学生,单纯的说教和讲授已经收效甚微,只能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实践去体会和感悟,才更能被学生接纳和认同。而我们的“做”数学,正是在“玩”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数学的元素,让学生在不失趣味的同时,又能更多的感悟数学的价值,从而实现从“数学课堂”到“数学课程”的提升。让学生去动手“做”数学固然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这种花费绝不是浪费,它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的老师一定要跳出课堂45分钟的时间束缚,放眼数学课程的宏观培养目标,放手让我们的学生去“做”数学,这样我们的数学教育才能走得更深、更远。
(三) 悟数学,溯本源——从教材知识转向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也要让它回归于生活,这才是我们数学课程的最终归宿。《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可见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是我们了解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因此,在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引导学生感悟做的过程,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的作用,挖掘其中的生活化元素,将学习数学的目的由掌握教材知识、应付考试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生活,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乐于学习。
其实苏科版新教材中已经有意识地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每节知识开始,都会尽可能地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来引入新知,但是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既要立足教材,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成长背景、心理特征等因素,适当的整合、改编、或替换情境问题,我们选擇的情境问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 “玩转数学”反思——教师理念先行
1. 积极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教学中的各种情况,设想下一步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学习。
2. 创设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适当方式的设计,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与空间,这样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全面、更深刻。这“玩”不仅包含字面‘玩耍’的意思,还体现了一种动手操作、实践探究以及快乐学数学的思想,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3. 培养合作精神,注意指导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在交往互动中共同发展。
总而言之,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的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从兴趣出发、经历过程、凝练思想直至能灵活应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参与活动过程中积极地学,快乐地学——真正“玩转数学”,寻觅最初的本源!
参考文献:
[1]马红.“玩转数学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9(14):84-85.
[2]张金传.数学游戏玩转数学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9(8):34-35 62.
作者简介:
王涵,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初中部。
关键词:做中学;玩中学;教转向学;课堂转向课程;知识转向生活
一、 中外“玩转数学”理念对比
“从做中学”这是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的,在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只讲授最基本最核心的数学知识和相关技术,其应用性内容则是让学生通过的相应的课题自主领悟,引导学生“从做中学”。此教法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利于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和独立性的意识。所以,在国外很多学校开设数学实验课程,创建数学实验室。“数学实验(Mathematics Experiment)”是指类似于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的科学实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实验是借助数学器材、教具等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实践课,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二、 “玩转数学”实施策略
(一) 玩数学,寻趣味——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科版教材每一章最后都是活动课,从2014年秋季开始初一教材配备了数学实验手册,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玩中寻找数学学习的乐趣,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传授,转向更多的学生探究。当然,受学科特点以及某些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限制,数学课不可能总是让学生在玩中度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备课,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适时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发现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更学会学习。满足学生的需求,开展活动“玩”数学固然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但我们必须明白,“玩”数学只是我们为了实现教学重心转移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本末倒置,片面地追求玩数学的趣味性,却忽视了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同样,在努力实现教与学的转变中,也不能矫枉过正,全盘交给学生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二) 做数学,觅思想——从数学课堂转向数学课程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数学学习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掌握一些数学知识,更不是为了中高考的甄别和选拔,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从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走向现代教学的“主动探究”,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课程的思想,领悟数学课程的真谛,发展数学思维的同时,更能够将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多学科的良性发展。
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数学的思想?首先是我们教师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从着眼课堂转向立足课程的本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开展数学活动和数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做数学”中学到知识,获得成就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对于一个初中学生,单纯的说教和讲授已经收效甚微,只能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实践去体会和感悟,才更能被学生接纳和认同。而我们的“做”数学,正是在“玩”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数学的元素,让学生在不失趣味的同时,又能更多的感悟数学的价值,从而实现从“数学课堂”到“数学课程”的提升。让学生去动手“做”数学固然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这种花费绝不是浪费,它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的老师一定要跳出课堂45分钟的时间束缚,放眼数学课程的宏观培养目标,放手让我们的学生去“做”数学,这样我们的数学教育才能走得更深、更远。
(三) 悟数学,溯本源——从教材知识转向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也要让它回归于生活,这才是我们数学课程的最终归宿。《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可见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是我们了解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因此,在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引导学生感悟做的过程,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的作用,挖掘其中的生活化元素,将学习数学的目的由掌握教材知识、应付考试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生活,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乐于学习。
其实苏科版新教材中已经有意识地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每节知识开始,都会尽可能地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来引入新知,但是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既要立足教材,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成长背景、心理特征等因素,适当的整合、改编、或替换情境问题,我们选擇的情境问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 “玩转数学”反思——教师理念先行
1. 积极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教学中的各种情况,设想下一步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学习。
2. 创设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适当方式的设计,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与空间,这样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全面、更深刻。这“玩”不仅包含字面‘玩耍’的意思,还体现了一种动手操作、实践探究以及快乐学数学的思想,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3. 培养合作精神,注意指导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在交往互动中共同发展。
总而言之,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的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从兴趣出发、经历过程、凝练思想直至能灵活应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参与活动过程中积极地学,快乐地学——真正“玩转数学”,寻觅最初的本源!
参考文献:
[1]马红.“玩转数学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9(14):84-85.
[2]张金传.数学游戏玩转数学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9(8):34-35 62.
作者简介:
王涵,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