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是小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主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57-01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是学生受到教益的主要渠道,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一、教学氛围要活泼
有的老师在教学中非常死板严肃,使课堂氛围特别沉闷,把老师变成课堂教学过程的独角戏。学生即使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也不能畅所欲言,极大地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我对于自己的定位从来不是一个严于说教的教学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引导者,是孩子们的朋友而不是老师。对于某个课堂问题我经常假装自己不理解,目的是使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得以激发。比如,在《曹冲称象》一课中读完课文之后,我会一脸惆怅地对学生说:“这个太难了,老师都没有读懂,曹冲到底是怎么把那么重的大象称出来的呢?哪位同学能回答老师这个问题。”这样轻松活泼的课堂给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制造了良好氛围。
二、小学生兴趣与基础知识的整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小学语文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在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不是很长,怎样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要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小学语文教学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办法。例如,在学习《鸟岛》一课时,首先提问“大家见到过哪些鸟类呀?可以描绘一下吗?”学生们发言都很踊跃。然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同学们跟这些小鸟生活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景观呢?”有个学生回答“会乱成一团!”老师就可以相继提出“如何与鸟儿和谐相处”的问题。通过小学生莫名其妙的回答,恰当的进行鼓励、引导,可以大大地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模式要灵活
在教学中,尽可能增加自己语言的感染力,并且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具体创新的教学环境。例如,在《乌鸦喝水》一课中,我会拿来水杯和小石子,让学生表演并体验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使同学在体验这一过程中将老师的枯燥讲授转化为自身理解,有利于学生自我思考和动手能力的提升,从而走出从知识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换的第一步。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在课堂教学内容之余要尽量将内容进行延伸扩展。例如,在学习《曹冲称象》这一课时,在同学们完成了对课文的透彻理解后,我会问:“如果哪位同学能想出其他称象的方法,那他可就成为比曹冲还聪明的小天才了。”学生们果真就想出多种办法;在《狐狸和乌鸦》这一课中,我会让同学们续写他们的故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发散思维。
四、教学中开发求异思维
教学方法要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通过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老师可以巧妙设置疑问,并鼓励学生多质疑。只有常思考多发问、勤动脑勤发问才有产生创新。要鼓励学生针对现成的教材大胆的提出疑问。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智者事竟成”等观念,可以逆向思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让学生标新立异敢于打破常规。即便分析错误了也应该适时加以鼓励和引导,增强学生的求异思维的积极性,不要使其受挫伤。另外要让学生们敢于异想天开大胆想象。要对名人名作敢于表达自己的新见解新主张。例如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穷人》的结局进行设想,让学生勤动脑筋多思考。老师还须引导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加以重视和引导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这样才能很好的发展求异思维。
五、善用寓言教学
寓言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体裁,通常它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启发学生明白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在课文中的寓言故事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如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先让学生通过初读理解课文:主人公能找到自己的剑吗?然后问:“怎样才能帮助他找到自己的剑呢? ”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这样扩大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思维活跃,讨论激烈,踊跃发言,很快地就说了一些有创意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六、适时引入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一方面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还可通过声、色两大特点给学生带去良好的视听享受,提高其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新途径。比如,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课文中的《送元二使归西》这一课时,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利用精美的课件来授课,并在课件中设置有趣的动画,让这些动画、图片、文字、声音等元素在课件播放时一一展现出来,给学生惊奇的感觉。这样对学生对课文的关注度便可成功提高,使学生用课文的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结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定式,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广度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愉悦中牢记知识。
参考文献:
[1]姚秀玉.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新教育,2012
[2]史见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57-01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是学生受到教益的主要渠道,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么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一、教学氛围要活泼
有的老师在教学中非常死板严肃,使课堂氛围特别沉闷,把老师变成课堂教学过程的独角戏。学生即使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也不能畅所欲言,极大地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我对于自己的定位从来不是一个严于说教的教学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引导者,是孩子们的朋友而不是老师。对于某个课堂问题我经常假装自己不理解,目的是使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得以激发。比如,在《曹冲称象》一课中读完课文之后,我会一脸惆怅地对学生说:“这个太难了,老师都没有读懂,曹冲到底是怎么把那么重的大象称出来的呢?哪位同学能回答老师这个问题。”这样轻松活泼的课堂给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制造了良好氛围。
二、小学生兴趣与基础知识的整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小学语文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的传授之外还在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不是很长,怎样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要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小学语文教学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办法。例如,在学习《鸟岛》一课时,首先提问“大家见到过哪些鸟类呀?可以描绘一下吗?”学生们发言都很踊跃。然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同学们跟这些小鸟生活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景观呢?”有个学生回答“会乱成一团!”老师就可以相继提出“如何与鸟儿和谐相处”的问题。通过小学生莫名其妙的回答,恰当的进行鼓励、引导,可以大大地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模式要灵活
在教学中,尽可能增加自己语言的感染力,并且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具体创新的教学环境。例如,在《乌鸦喝水》一课中,我会拿来水杯和小石子,让学生表演并体验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使同学在体验这一过程中将老师的枯燥讲授转化为自身理解,有利于学生自我思考和动手能力的提升,从而走出从知识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换的第一步。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在课堂教学内容之余要尽量将内容进行延伸扩展。例如,在学习《曹冲称象》这一课时,在同学们完成了对课文的透彻理解后,我会问:“如果哪位同学能想出其他称象的方法,那他可就成为比曹冲还聪明的小天才了。”学生们果真就想出多种办法;在《狐狸和乌鸦》这一课中,我会让同学们续写他们的故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发散思维。
四、教学中开发求异思维
教学方法要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通过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老师可以巧妙设置疑问,并鼓励学生多质疑。只有常思考多发问、勤动脑勤发问才有产生创新。要鼓励学生针对现成的教材大胆的提出疑问。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智者事竟成”等观念,可以逆向思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让学生标新立异敢于打破常规。即便分析错误了也应该适时加以鼓励和引导,增强学生的求异思维的积极性,不要使其受挫伤。另外要让学生们敢于异想天开大胆想象。要对名人名作敢于表达自己的新见解新主张。例如对《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穷人》的结局进行设想,让学生勤动脑筋多思考。老师还须引导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加以重视和引导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这样才能很好的发展求异思维。
五、善用寓言教学
寓言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体裁,通常它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启发学生明白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在课文中的寓言故事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如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先让学生通过初读理解课文:主人公能找到自己的剑吗?然后问:“怎样才能帮助他找到自己的剑呢? ”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这样扩大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思维活跃,讨论激烈,踊跃发言,很快地就说了一些有创意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六、适时引入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一方面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还可通过声、色两大特点给学生带去良好的视听享受,提高其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新途径。比如,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课文中的《送元二使归西》这一课时,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利用精美的课件来授课,并在课件中设置有趣的动画,让这些动画、图片、文字、声音等元素在课件播放时一一展现出来,给学生惊奇的感觉。这样对学生对课文的关注度便可成功提高,使学生用课文的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结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定式,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广度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愉悦中牢记知识。
参考文献:
[1]姚秀玉.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新教育,2012
[2]史见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