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学区管理优势 推进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研究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sb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的背景及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的课程领域,体现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载体之一。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学区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出发,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九五”期间课题研究就已经涉及了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十五”期间参与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研究时,承担了子课题《小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教育资源的开发》。
  2005年,我们一边总结回顾,完成“十五”课题的结题工作,一边着手制定“十一五”研究方向。通过对区域各校的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我们有很好的工作基础,有些工作已经走在了市区乃至全国的前头,但要想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必须解决好课程开发的持续延伸、课程资源的丰富建设、课程实施的规范有效等问题。
  
  二、研究的过程及内容
  
  1.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打造区域优质学科和品牌活动”为指导思想,我们制定了垂杨柳学区综合实践课程推进方案。方案中提出努力实现“五个一”的工作目标,即强化一个组织——学区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建设一支队伍——满足学区课程研发和学校课程有效开设的综合实践教师队伍;构建一个课程“资源包”——集区域特色形成的“菜单式”课程框架;建立一所区域教育辅助中心;形成一种基本实施模式——专家课程引领、学区资源支撑、学校自主实施。
  2.完善组织管理,加强统筹协调
  强化组织领导。 学区成立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组织与管理,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指导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的落实和有效开设,统筹考虑,整体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建设和课程研发。
  建立相关制度。 我们认为,课程管理、课程服务和课程指导是学区在课程改革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履行好区域教学管理的责任,首先要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和促进新课程深化发展的基本制度框架。为此,我们先后出台了学习培训制度,课程研发、审批、选用制度,课程研发奖励制度,教师管理制度,课程实施监控制度,资源建设管理办法和课程评价制度等相应的课程管理制度。
  加强队伍建设。 由学区统一制定培训方案,聘请课程设计专家、市区教研专家、优秀同行,分层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职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全体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和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培训,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不断提高认识;学区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大组,选派骨干教师任组长,各校必须选定1名教师参与活动,参与教研大组活动的教师要在学校发挥引领作用,引导更多的教师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者和实践者;学区积极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例征集,主题活动设计大赛,杨柳杯课堂大赛等教学活动。
  3.丰富、共享的区域课程“资源包”
  从区域各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瓶颈在于缺少课程资源,建立必要的“资源包”是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多年的课题研究中,我学区成长起一批由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区级骨干教师组成的综合实践教师群体,他们自然成为“资源包”建设的核心力量,也为有组织地发挥他们的学科引领作用找到一条捷径。每一位骨干教师结合他们擅长的领域,筛选主题,撰写活动方案文本,再将活动文本转化成课例,方便不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尽快掌握活动课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课程专家的指导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领下,有更多的教师逐渐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之中,使“资源包”不断丰富。
  研发小组根据课程研发的进展情况,不断调整课程建设方向,加强监管,突出服务,积极搭设展示平台;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对“资源包”中的每一门课给予必要的指导;听取各方面对“资源包”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了课程建设的良性发展。
  经过我们持续的研发努力,积累了大量适合不同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大、小主题方案,形成了一个以综合实践四大指定领域为主的较完整的体系。我们对这些已有成果进行梳理和完善,初步形成“资源包”的“主菜单”:即性学习课程、德育活动课程、九大学科课程的综合拓展课程、学校校本课程。
  “资源包”集德育活动、研究性学习、学科拓展活动、特色校本课程为一有机整体,为各校开齐、开全、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保障。2005年,作为“十五”课题研究成果,垂杨柳学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初步形成,2006年开始在试点校运行,2007年开始在全学区推广。目前已经形成四大“主菜单”下若干“子菜单”,共63项活动内容的课程框架体系,可供小学1至6年级(以3至6年级为主)使用。各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从“资源包”中选择学生喜欢的课程作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一部分,并进行丰富完善,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推向更深的层次。
  4.依托“教辅中心”打造课程实施平台
  朝阳区在《朝阳区教育系统校外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全区范围内建立10个左右的地区教育辅助中心,以满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从区域特色出发,定位教辅中心建设,把学区多年建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培养的骨干师资力量和积累的管理工作经验通过教辅中心这一新的载体得到进一步整合,再依托教辅中心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展。
  2006年初,在制定垂杨柳学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年度推进计划时,我们全面启动了朝阳区第一所教辅中心的建设,得到了教委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与支持,被摆在全区重点工程的位置。地区教辅中心在继承传统校外教育机构功能的同时,要突显教辅职能,即能够为区域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辅助支撑。与其他社会资源相比,这种教育内部资源的建设利用,更贴近学校实际。因此,我学区把教辅中心资源建设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对于教辅中心资源,学校可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虽然单项投入大,但总体投入小,资源利用率高,实现了集约化,符合朝阳区小学学区管理的实际。
  依托教辅中心,可以更好地发挥学区组织管理、统筹协调的作用,依靠资源优势可以更好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教辅中心组织对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培训,发挥了综合实践教师群体的自主性、创造性、协同研究与指导的作用,形成了交叉的、开放的、合作的组织系统。
  依托教辅中心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试点校取得很大成功。从2007年9月开始,每学期学区各校根据课程计划,向教辅中心提出资源需求,教辅中心根据学校申请统一安排学生到“中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各校利用教辅中心的资源优势,使综合实践课程落实到位,充满生机活力,形成鲜明特色。教辅中心的建设丰富了校本课程,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提升了教师落实课程计划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丰富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渠道,深化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
  学生到教辅中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始主要由本校教师承担指导任务,教辅中心提供资源支撑和必要的服务工作。在发展过程中,教辅中心逐渐拥有了一支专职教师队伍,承担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指导任务。此外,依靠教辅中心的组织功能,学区推出骨干教师跨校兼课制度,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技能,让更多学校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帮助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尽快带出队伍,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整合。
  
  三、研究的成效
  
  垂杨柳学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地区实际,能更好地推进区域课程改革,落实综合实践课程纲要,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全区、全市课程建设和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1.学区管理优势在课程建设中得到发挥
  学区以建设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目标,规范了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要求,很好地发挥了学区在课程建设中的组织管理及统筹协调作用,培养了一支由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多名市、区级骨干教师组成的综合实践教师队伍。
  2.“资源包”凸显了区域课程设置的特点
  在课程内容的编写上,“资源包”内容体现“四兼顾”,即兼顾动手操作与知识传授;兼顾兴趣培养与知识拓展;兼顾主题教育与课程拓展;兼顾系统构建与课程独立。
  “资源包”课程体现丰富性。“资源包”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社会服务水平、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同时对学生某一兴趣的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资源包”活动体现多功能。课程推出后,提供学校、学生自主选择,引导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实践,体现了自主性和参与性;打开校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注重知与行的统一,体现了开放性;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增强活动吸引力和感染力,体现了实效性,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实施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经验。
  3.教辅中心的创建体现科学发展观
  教辅中心对资源的融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使学校和社会资源集中再利用,降低了人、财、物、时等的投入成本,有利于获取更大效益,符合科学发展观。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体现了我们为区域课程改革服务的基本思路。
  地区学生的活动中心——借助校外教育机构优势,教辅中心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认知社会打开一扇全新的窗,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
  地区教育的资源中心——借助教辅中心先进的硬件设备条件,发挥学区各学科优秀师资队伍在课程研发中的作用,通过学区的组织、管理、统筹、协调职能,为各校开齐、开全、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各种资源服务。
  地区教育的研究中心——总结、继承、推广“九五”、“十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对于存在的资源相对贫乏,缺少专业师资,校际间发展不均衡,课程的科学管理与评估,校本课程的研发与推广等问题,依托教辅中心,聘请专家指导,组建校长、教学干部、骨干教师等多层次的研究、开发活动。
  地区教育的交流中心——发挥教辅中心功能优势,为地区内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提供舞台。为推进课程改革,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给与学校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服务。
  4.依托教辅中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南磨房中心小学为例,他们在积极利用教辅中心的资源优势,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校本课程方面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他们丰富了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形成,学校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多达几十种,这些课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已有部分成为校本特色,学校初步形成综合实践课程体系。课程的多样性,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提升了教师落实课程计划的能力,培养了他们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丰富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渠道,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习,增强了探究和创新意识,掌握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了综合实践基本素养。
  截止到2008年7月,已有万余人次的学生参与了课程学习。2008年4月,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在教辅中心召开了市级现场会,展示我学区自主研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会上,学区主任和南磨房中心小学校长分别就我学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情况作了汇报,我们同时推出了19节课供各级领导和教师观摩,内容涵盖了学科拓展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德育活动课、校本课程等多个门类。课程观摩结束后,与会的各区县代表及专家领导一致给予肯定,并分别对我学区研发的相关课程体系进行了评价。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领导指出:教辅中心活动内容是课程化开发的一个典范,在北京市应该具有示范作用。与会的综合实践课程专家认为:学区依托教辅中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发的模式值得借鉴,课程研发学区的教师共同参与,社会资源同步利用,实现了优质资源整合。
  
  四、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提升。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有工作的勇气和热情,但对于课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有着先天不足,需要得到更多来自课程专家的智力支持。
  其次,教师的全员培训和专业师资培养还需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与传统学科课程实现有效对接,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学区成长起一批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区级骨干教师,但是面对课程的多样性和学生发展需求的不断提高,呼唤有更多的教师适应活动课程的需要,不同于传统学科的专业教师亟待培养。
  再次,课程资源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加强。多年来,我们围绕课程资源的建设从硬件到软件,从校内到校外,从分散到整合,思考不断深入,视野不断开阔。然而社会在发展,人才培养的规格在细化、深化,广大教师课程选择、设计的意识和能力也在提高,因此,我们推动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路需要不断拓宽。
  2.展望
  首先,进一步加强区域课程基地建设。以教辅中心为核心,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其他课程基地建设的论证和实施。把劲松三小“千米农家活动体验园”,沙板庄小学“巧巧手乐园”,垡头二小“机器人探秘”,劲松四小“艺术天地”,部分学校的体育、科技场馆等,建设成可供区域各校共享的课程基地。
  其次,进一步发挥课程研发小组的作用,巩固区域课程资源开发基本模式。综合实践专家顾问团、学区领导小组、课程研发团队将在常态下开展工作,研发活动项目,丰富课程内容,指导教辅中心科普活动室、组培室、中草药培植室等新资源和课程建设。
  再次,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确保课程有效实施。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效果的有效评价。引导学生积累参与实践活动的体验与收获,从中使学校和教师了解课程实施的效果,形成课程调整、改进机制。引导教师挖掘课程蕴涵的德育价值,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行为能力。构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管理、评价机制,通过学区指导与监控、学校组织实施与自评、教辅中心课程资源提供与评估,整体推进课程的有效落实和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将继续发扬“务实、拼搏、创新”的杨柳精神,坚定信念,在实践中思考,在探索中完善,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不断前进!
  
  作者单位 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学区
  (责任编辑 田欣欣)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创建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基层组
【关键词】 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意义;作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9—0052—01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理念,一种学习素质的培养要求,一种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不仅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语文新课标”中被反复提及,而且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种要求,一种规定,一种基本精神。下面,笔者结合工
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时空压缩,在给人类带来新时空观的同时,也把人类推向了高风险与多危机的社会情景境中。风险与危机本身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加之人们的风险意识和危机应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蛋白Ezrin在胃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Hp感染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及16例正常胃黏膜标本
2007年6—12月,我们对73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RAEB)是一组异质性的造血干细胞疾病,是白血病发生前表现的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的阶段。以老年患者居多。化疗是RAEB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老年患者常不耐受常规化疗
【关键词】 教研文化;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议课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67—01  新型和谐的教研文化是一种平等对话的、相互沟通的、彼此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参与者在教研活动时抱着一种民主、积极、合作、学习的态度,这样就会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  一、主题式互动
<正>为了进一步深入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的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突出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