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雷特:纽约街头60年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h_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于1923年的索尔·雷特是上世纪摄影界的一颗遗珠。直到他晚年,人们才注意到这位摄影师的作品,为其成就正名。作为率先开始尝试彩色摄影的艺术家之一,他忠实记录了纽约街头最真实的一面。
  [左图]Bus,New York,1954
  [上图]Harlem,1960
  [右图]Snow,1960
  雷特拥有一种将复杂的场景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的不可思议的能力,这些图像呼应了绘画的抽象性,与此同时,它们也清晰地描绘了世界。
  —Alex Webb

被忽视的彩色摄影


  现在,彩色摄影已成摄影创作的主流。无论创作类型如何,它都无比重要。然而,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彩色摄影被认为是肤浅的,并且让人心生疑窦。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就是其中竭力反对的摄影师之一,因为他认为颜色干扰了严肃的优先事项。在时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主任约翰·萨考斯基(John Szarkowski)于20世纪70年代成为威廉·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的坚定支持者之前,彩色摄影几乎被人忽视。索尔·雷特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虽谈不上水火不容,但也不鼓励彩色摄影——创作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甚至堪称奇迹的照片。他使用柯达彩色底片拍摄,许多底片直到数十年之后才冲洗、印刷、刊登。
  索尔·雷特作品的特色之一,即大面积几近相同的黑色、白色或者光线。比如,悬于空中的遮挡物,或被色彩分割的积雪。他反复地拍摄一系列主题:镜子与窗户、阴影与轮廓、反射物、模糊物、雾、雨、雪、门、公共汽车、轿车以及帽子。他是一位擅长运用浅景深的大师:一些照片的某些部分看起來似乎是用画笔快速地勾画而成。你无需对此感到惊讶,因为雷特曾是一位画家,他的偶像是德加(Degas)、维亚尔(Vuillard)、博纳尔(Bonnard)等。当然,在雷特的作品与其他摄影师之间,存在着某些关联,比如路易斯·富勒(Louis Faurer)与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他们被称为“纽约学派”。然而,雷特与众不同:他追逐美。迫于生计,他曾为《时尚芭莎》(Harper’s Bazaar)与《时尚》(Vogue)拍摄光鲜夺目的时尚片,商业作品的轻浮渗入他的个人作品。
  但在他的作品中,流露的主要情感是缄默、温柔和优雅,这与纽约街头的狂热大不相同。2012年,在电影制作人托马斯·利奇(Tomas Leach)录制的电影《归隐田园》(In No Great Hurry)中,有一段触及雷特创作核心的交流。在电影中,雷特娓娓道来,“有些事情一目了然,有些事情隐匿其中,生活中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可能真正的世界更需要探索隐藏的事情。是这样吗?”利奇在镜头外答道,“可能如此。”随后,雷特问他,“你认为这对吗?”“或许,”利奇答。“事实就是这样。”雷特以一副并不完全认可的神态说道,“我们总是喜欢假装承认公布即真正世界的一切。”

真实地描绘纽约人


  雷特的最佳照片丝毫不加伪饰,它们是希望能够找到解决办法的质疑。雷特为人幽默、才华横溢、目光敏锐。“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也十分顽皮,”以构图复杂的彩色作品闻名的马格南摄影师亚历克斯·韦伯(Alex Webb)说道:“雷特拥有一种将复杂的场景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的不可思议的能力,这些图像呼应了绘画的抽象性,与此同时,它们也清晰地描绘了世界。”
  毋庸置疑,雷特照片的部分魅力在于,它们真实地描绘了20世纪50年代的街道、汽车、纽约人(我们现在难以如此体面地着装),而且,他的照片中的红色、绿色远比我们现在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更引人入胜,比如左图这张《走过甲板》(Through Boards),无论放在任何时代,都难以超越。雷特的作品是抒情摄影的巅峰,它们与我们曾经看过的最好的照片、诗歌与绘画一起成为我们生活中永恒的一部分。
  亚力克斯·韦伯的妻子丽贝卡·诺丽什·韦伯(Rebecca Norris Webb)也是一名街头摄影师,她的作品与雷特一样美妙。她曾称赞雷特那些静谧、通过窗户或某类玻璃拍下的图像:“一些照片映射了让人愉悦的困惑,其他的照片在暴风雨的微弱光线下粼粼闪烁,它们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让纽约人放慢脚步的自然力量,并且,让我们浮想联翩。”
  索尔·雷特的照片的内容需要人们花时间思考:初看之后,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发现这张照片与何有关。与其说你看到了这张照片,倒不如说它们慢慢融入你的意识,犹如一颗药片融于水中。他的作品中的催眠与梦幻究竟是如何实现的,我们始终不得而知,甚至对于它们的创作者,亦是一个谜团。正如他在《归隐田园》中笑着说道,“如果我知道哪些事情会非常好、会受人欢迎,那么,我就不会重复成千上万次了。”
  SAUL LEITER索尔·雷特
  出生于1923年,在纽约街头拍摄了长达60年之久,于2013年逝世,享年89岁。上图为索尔于20世纪50年代的自拍像。
  本文所有图片版权来源(c)Saul Leiter Foundation,courtesy Howard Greenberg Gallery
其他文献
TIPS俱樂部介绍  重庆丹灵影像俱乐部  丹灵企业—重庆灵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专注于数码摄影器材销售,秉承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一定卓越的经营理念,诚信为本,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负责人:余继宏 13983028070  地址:重庆石杨路13号佰腾数码广场2F-D2D3
在攝影生涯里,每个影友几乎都存在印象深刻的体验,或是在精神层面上久久难忘,或是在拍摄操作上赞叹不止。本期就这些各式各样的摄影体验,我们在微博上与影友们聊了聊,从上百条留言中挑选了以下几十条,看看其中有哪些深度体验也勾起了你当年的回忆?
M-Lock旋锁与XPRO三维云台  M-Lock旋锁是曼富图近期推出的新型脚管锁止机制,旋转90°(1/4圈)即可分离两节脚管。不少摄影师更偏爱使用旋锁三脚架,他们应该会对这款脚架很满意。得益于M-Lock旋锁,锁定的三节脚管可以得到一步到位的释放,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脚管设置。两种材料满足不同需求  全新190 go!M系列拥有铝合金、碳纤维两种脚管材质,其中铝合金产品采用了增强的D形铝合金
拉杆系统轻松出行  不管是要携带很多数码产品旅行,还是要携带摄影器材去一些比较极端的环境,乐摄宝旅行摄影拉杆箱RL400AW一定能给你提供绝佳的使用体验。这款威斯乐摄影包的设计别出心裁,精益求精,正是创始人GregLowe的探险经历引导他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打造出这款绝佳的旅行产品。摄影包采用坚固耐用的全天候材料,背拉两用,便于你随时携带摄影器材去往任何目的地。  玩摄影的时间越久,使用的器材数量和种
光线复杂的现场,人群涌动在镜头前,作为一名公关摄影师,现场任何一点变化都有可能影响拍摄效果。面对多变的环境,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完成工作呢?特邀摄影师  豆桑  视觉中国VCG签约摄影师,常年活跃在全球各地拍摄品牌活动、人物专访与体育赛事等。  张一鸣  PRphofo摄影师,至今已有8年公关摄影从业经验。  李小博  PRphoto摄影师,至今已有8年从业经验。擅长拍摄车展及汽车发布活动。01必备
东芝全新推出极致瞬速microSD存储卡彩色版,最高读取速度达到48MB/s,可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更快速度地享受拍照存储、全高清视频和应用性能。高达IPX7的防水等级和防震特点也能够让用户在极端的环境中使用。  能选择色彩的存储卡  存储卡也能选择颜色?是的,极至瞬速microSD存储卡有蓝、红、紫三种颜色选择,即便是小小的存储设备也具备了个性化的一面,让存储体验更加精彩。不同颜色的存储卡还可以从
高仕源是一名商业摄影师,熟悉他的人都叫他阿高。1996年阿高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两年后成立了自己的广告摄影工作室一直到现在。这二十多年来阿高收获了无数的荣誉,也见证了胶片到数码的更迭。  三年前他偶然在冰箱角落里发现几卷过期的135胶卷,外观精美色彩艳丽的外壳,拿在手上像极了“摄影师的药丸”。“胶卷壳,能不能收藏呢?”让阿高没想到的是,国内收藏胶卷壳的玩家还不少,小小的胶卷壳竟然这么受追捧,让他
101年意味着什么?这时间足以让一个新生儿变成白发老人,足以让一棵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也足以让一个品牌成为传奇。尼康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日本相机制造厂商,101年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引领着影像行业不断发展。如今,当尼康再次革新,决心要开启新纪元的时刻,让我们一同回首,看看这位影像行业巨人所走过的辉煌之路。盘点百年经典器材 Madder  百年以来,尼康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相机,这些相机有的是里程
对拍摄内容安排到何种程度,会变成摆拍?将新司图片修改到何种地步,可称作造假?新闻摄影中的摆拍与造假仅仅是摄影记者的、司题吗?新司部门“无中生有”的要求施加的压力日益增加,摄影记者难道无力反抗吗?本期圆桌讨论我们请到五位业内专家共同讨论新司摄影中摆拍与造假的现象。  我们先明确一下:提到“摆拍”时,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  保罗·桑德斯:这要取决于拍摄内容。如果是给媒体拍摄研究案例,让拍摄对象摆出一些
台湾摄影师林文汉,用二次曝光的手法将不同时空的街头重叠融合在16:9的宽画幅照片中,幻境一般的浓烈色彩背后,是他追求“不期而遇”的摄影哲学。  当21岁的林文汉看到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的《美国人》时,他惊讶于街头摄影竟能如此真实地展现出底层小人物的贫穷和种族之间的冲突。而这种透过特殊的角度、构图来挑动人们情感的拍摄手法,也深深地吸引着他。奔赴美国学习摄影6年之后,他却并未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