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新理念,而讨论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经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相互间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可见,讨论式教学是转变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目前,这种教学方式越来越得到历史教师的重视,并广泛地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讨论式教学策略在新课改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传统的历史课几乎是“教师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台下当观众”,这种课堂模式令学生感到无比的乏味,也不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中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教学中如能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为他们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在讨论中,学生们相互倾听,交流看法,加深相互理解,提高思想认识。同时在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体验到与人交往获取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会促使学生产生再次追求这种情感体验的愿望,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中,因而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例如学习《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时,笔者设计问题——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很大好处的同时有没有产生不利于人类生活生产的一面?请举例说明。分组讨论、探究,各组派代表发言,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就好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根据自己所知,结合所讨论话题,畅所欲言,沉闷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为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课上要注意听讲,课后或课中要自己查找、阅读相关资料,做到深入思考,结合所论历史问题,整理、组织自己的发言思路,学生在讨论的准备和完成过程中,不断对历史知识加深认识、理解和掌握并开阔了视野,在广度和深度上把学习引向深入。例如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笔者就南宋和金战争中出现的民族英雄——岳飞设计问题展开讨论:
1.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
2.在宋朝廷下令班师回朝的情况下,如果你是岳飞,你会怎么办?
3.岳飞的事迹能够流传至今,你认为是为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自学教材,积极探究,热烈讨论和点评,学生能够认识到:由于岳飞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了中原地区较先进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他的行为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怀念,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讨论中,学生处于积极的认知状态,历史知识被多角度思考,对某些知识的模糊认识和不确定的疑问更易被弄清,因此学生的知识一旦被同化后,其形成的知识结构将更加清晰,在头脑中保持也就更长久。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讨论式教学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发出者。他们的思维不再受教师的限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去查找、准备历史材料,搜集论据,进行思考。教师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各抒己见。当面临一个问题时,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往往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不同的思路提出有价值的创见。这就大大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与深刻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自学、课堂讨论、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可以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学生感觉历史课不再是枯燥无味。同时对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有益处。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民主参与社会的各种技能
从历史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可以看出:历史课对学生掌握民主参与社会各种技能更有利,尤其是讨论式教学的适当应用,效果更明显。讨论法能较好地实现学生课内外知识、个人与社会经验、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有机结合。为参与讨论某些问题,往往要求学生不仅关注历史也关注现实,需要走到社会中去,到人群中去调查和了解相关的历史情况,因此把学生从教科书引向更广阔的社会天地,学生也从中学会了参与社会的各种技能。例如学习《改革开放》后设计问题:请你用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你们的家乡有什么变化?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了完成任务,学生需到社会中去调查或采访一些老人,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从中也得到锻炼。
总之,讨论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并不是说它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和任何课型。如何恰当而有效地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并使之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待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传统的历史课几乎是“教师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台下当观众”,这种课堂模式令学生感到无比的乏味,也不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中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教学中如能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为他们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在讨论中,学生们相互倾听,交流看法,加深相互理解,提高思想认识。同时在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体验到与人交往获取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会促使学生产生再次追求这种情感体验的愿望,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学习中,因而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例如学习《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时,笔者设计问题——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很大好处的同时有没有产生不利于人类生活生产的一面?请举例说明。分组讨论、探究,各组派代表发言,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就好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根据自己所知,结合所讨论话题,畅所欲言,沉闷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为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课上要注意听讲,课后或课中要自己查找、阅读相关资料,做到深入思考,结合所论历史问题,整理、组织自己的发言思路,学生在讨论的准备和完成过程中,不断对历史知识加深认识、理解和掌握并开阔了视野,在广度和深度上把学习引向深入。例如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笔者就南宋和金战争中出现的民族英雄——岳飞设计问题展开讨论:
1.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
2.在宋朝廷下令班师回朝的情况下,如果你是岳飞,你会怎么办?
3.岳飞的事迹能够流传至今,你认为是为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自学教材,积极探究,热烈讨论和点评,学生能够认识到:由于岳飞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了中原地区较先进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他的行为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怀念,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讨论中,学生处于积极的认知状态,历史知识被多角度思考,对某些知识的模糊认识和不确定的疑问更易被弄清,因此学生的知识一旦被同化后,其形成的知识结构将更加清晰,在头脑中保持也就更长久。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讨论式教学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发出者。他们的思维不再受教师的限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去查找、准备历史材料,搜集论据,进行思考。教师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各抒己见。当面临一个问题时,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往往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不同的思路提出有价值的创见。这就大大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与深刻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自学、课堂讨论、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可以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学生感觉历史课不再是枯燥无味。同时对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有益处。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民主参与社会的各种技能
从历史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可以看出:历史课对学生掌握民主参与社会各种技能更有利,尤其是讨论式教学的适当应用,效果更明显。讨论法能较好地实现学生课内外知识、个人与社会经验、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有机结合。为参与讨论某些问题,往往要求学生不仅关注历史也关注现实,需要走到社会中去,到人群中去调查和了解相关的历史情况,因此把学生从教科书引向更广阔的社会天地,学生也从中学会了参与社会的各种技能。例如学习《改革开放》后设计问题:请你用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你们的家乡有什么变化?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了完成任务,学生需到社会中去调查或采访一些老人,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从中也得到锻炼。
总之,讨论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并不是说它适用于任何教学内容和任何课型。如何恰当而有效地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并使之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待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