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感悟生活,提升精神境界,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为了让初中语文因“生活”而精彩有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
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让语文最大限度地回归生活,达到陶行知说的“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的目的。它不僅是在课堂教学中寻求课文与生活的某种联系,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回归到生活状态。可以说,语文生活化教学几乎涵盖着整个语文教学,而不是教学的某一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五彩斑斓的生活为学生亲近语文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资源。人际间的言语交谈、思想交流、书信交往,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还有形形色色的标语、广告、题联、题诗以及小品、相声磁带、VCD等,无不与语文息息相关。尤其是大自然的美景更能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如春天去寻找春姑娘的笑脸;夏天去河边.观察嬉戏的小鱼;秋夜看明月从天边升起;下雪了,去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共同欣赏红妆素裹的雪里江山……孩子们置身于此情此景中,情绪热烈,思维活跃,语文便逐渐丰富而生动。比如有的学生看到蒲公英四面展开的绿叶说:“那是二月的春风剪裁的”;看到新开河夕照,有学生说:“河水披着金色的鳞片在为太阳公公载歌载舞”。
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活动,可以沟通课堂内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后,我就设计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课后实践练习,组织学生利用星期天开展环保考察活动。看一看周围有哪些污染源,污染程度怎样,还有哪些人为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想一想,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或改善环境,并要求学生联手写出考察报告。通过调查走访,学生写出了真实的报告并纷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二、贴近实际生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与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情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方面能够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其智力活动达到有效的激活状态,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可沟通生活和语文学习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当中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想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就势开展教学,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浓郁的学习氛围之中。
三、练习生活,自主设计提问
除了课后练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结合学生生活体验的实际问题。 如教学《促织》《变形记》《阿房宫赋》等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与社会生活整合,设计讨论或提问,从而引导学生积极热情地探究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激发学习兴趣,并获得关于言语智慧、生命关怀和美学意义的某种启示。
例1.这个故事是假的?人绝对不会变成蟋蟀,但却有很多人认为这个故事也不完全是“假”的,你怎么看?(《促织》)
例2.本文中有很多描写似乎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你感觉到了吗?(《变形记》)
例3.阿房宫让杜牧产生了深刻的思考,现代社会也有一些成功或失败的建筑,它们或许没有阿房宫出名,但也让人们有所感,有所思,请你和大家分享一下?(《阿房宫赋》)通过这些问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审美表达。把语文学习融入生活,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把给学生“造点压力”变为给学生“添点动力”,由“牵着学生走”变为“推着学生走”,并使他们能“自己走”。
四、关注社会实践,给语文教学觅取源头活水
写作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改革就应该想方设法把生活活水引人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唤醒生活的热情,感悟生活的意义,使作文语言生活化,作文内容体现生命的特征。比如在练习写作地方风景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次出游活动,布置学生用相机、摄像机等积累该地方大量的风景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课件,再则是课件欣赏,评比。
这样完成作文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其作用是把抽象的语言转化成了具体的形象,把静态的文字变成了动态的画面,把理性的描述变成了充满激情的观赏,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作文教学便获得了丰富的源头活水。长此以往,学生写起作文必会左右逢源、言如波涛,学生的作文语言也必会焕发出生活的光彩。
五、抓住契机,及时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课内外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前段时间我们班的一个男生便因为一个同学随口叫了他一声“大头”,他就把那位同学的头给打破了。针对这件事,在语文课上,我给学生念了《读者》上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以德报怨的文章。读罢,我组织学生讨论并联系生活谈体会。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应该学习文中主人公行为,而且打架的同学也主动进行了自我反省,我趁此机会教育学生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要和班上的同学和睦相处。这种以身边切实的事例来开导学生的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努力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语文教学也只有扎根于生活的沃土,才会让“语文”这棵大树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1]王晓张.返璞归真——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下),2011(07) .
[2]徐丹.语文课,爱你没商量[J].阅读与鉴赏(中旬) ,2011(10).
[3]肖涛,段羽.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06).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
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让语文最大限度地回归生活,达到陶行知说的“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的目的。它不僅是在课堂教学中寻求课文与生活的某种联系,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回归到生活状态。可以说,语文生活化教学几乎涵盖着整个语文教学,而不是教学的某一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五彩斑斓的生活为学生亲近语文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资源。人际间的言语交谈、思想交流、书信交往,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还有形形色色的标语、广告、题联、题诗以及小品、相声磁带、VCD等,无不与语文息息相关。尤其是大自然的美景更能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如春天去寻找春姑娘的笑脸;夏天去河边.观察嬉戏的小鱼;秋夜看明月从天边升起;下雪了,去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共同欣赏红妆素裹的雪里江山……孩子们置身于此情此景中,情绪热烈,思维活跃,语文便逐渐丰富而生动。比如有的学生看到蒲公英四面展开的绿叶说:“那是二月的春风剪裁的”;看到新开河夕照,有学生说:“河水披着金色的鳞片在为太阳公公载歌载舞”。
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活动,可以沟通课堂内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后,我就设计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课后实践练习,组织学生利用星期天开展环保考察活动。看一看周围有哪些污染源,污染程度怎样,还有哪些人为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想一想,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或改善环境,并要求学生联手写出考察报告。通过调查走访,学生写出了真实的报告并纷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二、贴近实际生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与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情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方面能够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其智力活动达到有效的激活状态,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可沟通生活和语文学习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当中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想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就势开展教学,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浓郁的学习氛围之中。
三、练习生活,自主设计提问
除了课后练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结合学生生活体验的实际问题。 如教学《促织》《变形记》《阿房宫赋》等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与社会生活整合,设计讨论或提问,从而引导学生积极热情地探究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激发学习兴趣,并获得关于言语智慧、生命关怀和美学意义的某种启示。
例1.这个故事是假的?人绝对不会变成蟋蟀,但却有很多人认为这个故事也不完全是“假”的,你怎么看?(《促织》)
例2.本文中有很多描写似乎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你感觉到了吗?(《变形记》)
例3.阿房宫让杜牧产生了深刻的思考,现代社会也有一些成功或失败的建筑,它们或许没有阿房宫出名,但也让人们有所感,有所思,请你和大家分享一下?(《阿房宫赋》)通过这些问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审美表达。把语文学习融入生活,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把给学生“造点压力”变为给学生“添点动力”,由“牵着学生走”变为“推着学生走”,并使他们能“自己走”。
四、关注社会实践,给语文教学觅取源头活水
写作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改革就应该想方设法把生活活水引人课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唤醒生活的热情,感悟生活的意义,使作文语言生活化,作文内容体现生命的特征。比如在练习写作地方风景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次出游活动,布置学生用相机、摄像机等积累该地方大量的风景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课件,再则是课件欣赏,评比。
这样完成作文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其作用是把抽象的语言转化成了具体的形象,把静态的文字变成了动态的画面,把理性的描述变成了充满激情的观赏,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作文教学便获得了丰富的源头活水。长此以往,学生写起作文必会左右逢源、言如波涛,学生的作文语言也必会焕发出生活的光彩。
五、抓住契机,及时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课内外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前段时间我们班的一个男生便因为一个同学随口叫了他一声“大头”,他就把那位同学的头给打破了。针对这件事,在语文课上,我给学生念了《读者》上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以德报怨的文章。读罢,我组织学生讨论并联系生活谈体会。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应该学习文中主人公行为,而且打架的同学也主动进行了自我反省,我趁此机会教育学生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要和班上的同学和睦相处。这种以身边切实的事例来开导学生的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努力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语文教学也只有扎根于生活的沃土,才会让“语文”这棵大树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1]王晓张.返璞归真——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下),2011(07) .
[2]徐丹.语文课,爱你没商量[J].阅读与鉴赏(中旬) ,2011(10).
[3]肖涛,段羽.谈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