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意义,分析了土木工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和特征,并提出了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产学结合实习等方法,以培养服务于整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技术保障。
【关键词】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
0.引言
应用型人才是指既具有大学层次的知识与智能水平,又具有从事某一专业的动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高等学校培养出在素质、能力、知识等诸多方面都适应工作需要的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在这类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结构性短缺。因此,发展应用型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是适应社会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就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探讨。
1.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1.1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应用型人才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变为实践或接近实践,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主要承担着转化应用、实际生产和创造实际价值的任务。综合应用知识、复合能力、开拓创业精神是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质素。应用型人才强调综合应用性知识,更强调复合能力(包括应用技能、实践能力、应用领域的革新能力等),更强调自信心及开拓创业精神的训练。土木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应在大学学习期间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项目的基本训练,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创新精神。一个优秀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只有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才具有与在现场发现问题的敏感力,能敏感地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发现潜在的问题,并熟练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2)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熟练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再创造;(3)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面对基层或一线工作中的设计、规划、决策及应用和运作,富有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是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与必备的品质;(4)全面素质发展与专长相结合。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因而,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对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需要全面素发展与专长结合。
1.2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随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形成了许多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一种强大动力,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所以,能够将科学理论或新发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等社会实践领域,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的应用型人才现阶段需求量很大。知识型、专家型的技术工程师成为各大企业高薪聘请的抢手人才,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我国对工程应用型人才急需的突出表现。所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又一个机遇与挑战,也为工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技术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工程现代化的需要,有利于更好的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有利于提高我国高校大众化教育的质量,有利于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和研发水平,与时俱进,有利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性与实战性综合技能
2.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探讨
2.1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是应用型人才教育的主导者,也是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实践者。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就必须要有具备工程背景和工程意识的教师,具有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必须要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把高学位高职称的教师派到企业单位去锻炼半年到一年,也可以从企业聘请高级工程师担任讲座教授。这样以项目带动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感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2教学方法改革。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采用各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把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因材施教,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参加实践创造条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产学研结合为主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改革创新。随着网络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数据视听资料已普及到在校的每位学生身上,他们的手机的吸引力远远超过课堂老师讲课的内容,加之理论内容的枯燥性,深度较大,使得课程上课效果远远比不上预期。当今课程中的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手机上,关于这点,本文认为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应多多避免枯燥性的知识的讲授,应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增加实践课时,适当减少理论的深度,减少理论课时,同时应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开发手机视频或者微信功能用于教学学习上,或者,为了保证上课效率,可以在教室内课堂时间内设置屏蔽无线信号等。
2.3实验室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围绕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延续,而且与理论教学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学生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在实验室里对相关材料有更近距离的接触,对其性能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实践工作打好基础。所以,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2.4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途径,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保证。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了专业实习、岗前培训的场所,是学生认识企业、了解社会的必要途径。本文认为实习基地建设可以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以及校内实训中心的模式。产学结合有利于实现学校与建设企业的对接,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主动收集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订和调整课程设置;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到生产一线实习,接触工程实际项目,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实践;学生也可以按照自身学习能力和实践计划,在大学期间充分利用假期自主进行实践实习,撰写相应的实习报告并对专业老师进行汇报。
3.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需要从教学体系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式到教学手段,从教学管理制度到运行机制,全方位进行改革,而且需要整个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建立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应对来自国际竞争的挑战,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
[2]蒋新华.应用型本科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5).
[3]许德仰,刘国买.台湾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产生、发展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二届个人会员学术年会交流,2008(8).
[4]孔繁敏.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
0.引言
应用型人才是指既具有大学层次的知识与智能水平,又具有从事某一专业的动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高等学校培养出在素质、能力、知识等诸多方面都适应工作需要的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在这类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结构性短缺。因此,发展应用型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是适应社会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就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探讨。
1.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1.1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应用型人才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变为实践或接近实践,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主要承担着转化应用、实际生产和创造实际价值的任务。综合应用知识、复合能力、开拓创业精神是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质素。应用型人才强调综合应用性知识,更强调复合能力(包括应用技能、实践能力、应用领域的革新能力等),更强调自信心及开拓创业精神的训练。土木工程应用型专门人才应在大学学习期间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项目的基本训练,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创新精神。一个优秀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只有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才具有与在现场发现问题的敏感力,能敏感地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发现潜在的问题,并熟练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2)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熟练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再创造;(3)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面对基层或一线工作中的设计、规划、决策及应用和运作,富有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是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与必备的品质;(4)全面素质发展与专长相结合。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因而,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对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需要全面素发展与专长结合。
1.2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随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形成了许多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一种强大动力,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所以,能够将科学理论或新发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等社会实践领域,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的应用型人才现阶段需求量很大。知识型、专家型的技术工程师成为各大企业高薪聘请的抢手人才,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是我国对工程应用型人才急需的突出表现。所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又一个机遇与挑战,也为工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技术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工程现代化的需要,有利于更好的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有利于提高我国高校大众化教育的质量,有利于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和研发水平,与时俱进,有利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性与实战性综合技能
2.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探讨
2.1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是应用型人才教育的主导者,也是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实践者。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就必须要有具备工程背景和工程意识的教师,具有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必须要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把高学位高职称的教师派到企业单位去锻炼半年到一年,也可以从企业聘请高级工程师担任讲座教授。这样以项目带动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感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2教学方法改革。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采用各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把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相结合,因材施教,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参加实践创造条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产学研结合为主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改革创新。随着网络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数据视听资料已普及到在校的每位学生身上,他们的手机的吸引力远远超过课堂老师讲课的内容,加之理论内容的枯燥性,深度较大,使得课程上课效果远远比不上预期。当今课程中的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手机上,关于这点,本文认为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应多多避免枯燥性的知识的讲授,应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增加实践课时,适当减少理论的深度,减少理论课时,同时应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开发手机视频或者微信功能用于教学学习上,或者,为了保证上课效率,可以在教室内课堂时间内设置屏蔽无线信号等。
2.3实验室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围绕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延续,而且与理论教学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学生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在实验室里对相关材料有更近距离的接触,对其性能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实践工作打好基础。所以,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2.4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途径,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保证。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了专业实习、岗前培训的场所,是学生认识企业、了解社会的必要途径。本文认为实习基地建设可以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以及校内实训中心的模式。产学结合有利于实现学校与建设企业的对接,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主动收集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订和调整课程设置;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到生产一线实习,接触工程实际项目,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实践;学生也可以按照自身学习能力和实践计划,在大学期间充分利用假期自主进行实践实习,撰写相应的实习报告并对专业老师进行汇报。
3.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需要从教学体系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式到教学手段,从教学管理制度到运行机制,全方位进行改革,而且需要整个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建立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应对来自国际竞争的挑战,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
[2]蒋新华.应用型本科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5).
[3]许德仰,刘国买.台湾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产生、发展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二届个人会员学术年会交流,2008(8).
[4]孔繁敏.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