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本文通过传统教学法和新课改教学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教学观点。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可谓高歌猛进。
一、新课改中突出的现象
1.不再“满堂灌”,课堂热闹非凡
在过去的课堂上,教师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话语权,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的份儿。新课改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互动、平等对话,一同体验文本,共同探求成绩。于是,我们经常在课改展示课上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教师解说少了,但发问多了;课堂上学生讨论得热热闹闹,却往往没有明确的主题;学生不管说什么,都会受表扬;乱答一气还说是有创意;甚至有些学生竟用教员给的讨论工夫拿去聊天。这样的课上上去,学生很轻松,但未免也有点浑浑噩噩。比照一下,反而不如传统的教学法。其实,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员在课堂上不必发挥引导作用,不需解说。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一味地让学生说话,而是师生之间智慧火花的碰撞,是心照不宣的进程。否则,“满堂问”又何尝不是变相的“满堂灌”呢?学生的求知进程,需要教师的引导,而教师的精辟阐述、优美言辞,振聋发聩的话语,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而,我们否认“满堂灌”的教学法,不是反对教员讲,只需讲得深入,有意义,对学生有益,在任何时候都是必需的。
2.公开课,课件课
新课改施行以来,每逢公开课,有关领导总要吩咐一句:“一定要备好课件!”(估计其他学校也是如此)所以如今去听课,没看到运用多媒体反倒稀罕了。可见,在课改的浪潮中,多媒体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以致于一定程度上成了新课改的代名词。
多媒体这一技术手段在扩展教学容量,创设教学情境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它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功用,使学习更形象直观生动。但有些教员却成了多媒体课件的奴隶,备课就备课件,缺乏对教材的深化研究,课堂虽不万马齐喑,但却在图片和音响中走向花哨。有的课一点儿板书都没有,教员就是站在讲台上忙着点鼠标,翻下页,甚至课文也全上了课件,学生连看课本的工夫都没有。
其实,多媒体不过是个工具,现代化教学之所以效果不明显,并不在于多媒体本身,而在于教员对多媒体设备的不恰当运用。不能由于有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就把传统的教学方法统统丢弃。比方黑板的板书,它有着多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当你想展现笔画或事理剖析进程,毫无疑问,黑板板书效果更佳;同时,教师工整的板书,甚至美观的书法,还能影响学生的书写,给学生留下极具魅力的印象。
3.协作学习,小组讨论
新课标提出了新型的学习方式——互助、协作、探求的学习方式,于是乎我们常看到课堂上,教师一声“大家讨论一下”,该转向的转向,该探身的探身,课堂叽叽喳喳,热闹非凡;教员再一声命令,讨论立马中止,学生纷纷举手,你一句“看法”我一句“意见”,教师一直颔首、微笑、认可。
可是当我们细细品味这类型的课时,却发现,热闹的面前往往是听任,是低效的学习。课堂上学习小组的学习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优势互补,培养协作精神的。但试问,我们教师在提倡协作学习方式时,可曾做了该做的预备任务了吗?实际情况更多的是教师往往没有精心组织、明白分工,只是教学到某一环节,随意地或习惯性地叫一声“讨论”,然后本人在教室里踱来踱去,估摸工夫差不多了,叫几个小组汇报一下,那么这样的协作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协作学习,这种所谓的自愿式的讨论,往往是成绩好的学生的见地替代了一切成员的看法,成绩差的学生几乎成了陪衬,不存在学生之间的对等交流,更谈不上什么思想火花的碰撞。既然谈协作,成员之间就要相互支持,团体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义务,发扬团体优势,补偿团体的缺乏。因而,协作学习中教员的引导作用要发扬,让小组有个共同的目的,共同探求,彼此尊重,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思想。对小组协作成果教员虽不能随便否认,但也应做出中肯的评价,不能滥用表扬。
此时,不由想到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先生提出的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我认为现在仍然适用。没有拿来,人就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承继,课改就不能真正到达新课标的要求。这次新课改虽然不管从课程目的、教材构造还是对学生的评价方面,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在提倡新的教学办法探究的同时,我们不该也不能丢弃传统的卓有成效的教法学法。
二、继承发扬的传统教法
1.多记诵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十分注重记诵,明白提出“诵读现代诗词和白话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记诵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办法。在朗诵和背诵中,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文章的神韵,培养语感。积聚了大量的文学名篇后,不必过多地剖析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学生自能了解文本,不再视白话文阅读为畏途。更重要的是,经过记诵,胸中积聚了经典诗文,进步了语文素养,加强了文化底蕴,弘扬了民族文明。
中学时期是一身中记忆力最强的时期,记诵一定量的诗文和其他优美篇章会让学生获益终生。我除了要求学生背诵教材和选修教材中要求背的篇章外,还运用黑板报、讲故事、知识竞赛、表演课本剧等方式鼓励学生多记诵。
2.多阅读
虽然新课改设置了学习范畴、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的课程构造,并开设了系列的选修课,添加了不少的阅读篇目,但这些远远不够,我们还需求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多阅读,能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文本,在阅读中感受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优劣,渐渐地改良,使学生的文章言语更流利,表现手法更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能在阅读中思索人生,感悟生活,提升成绩。因而,教师要注重阅读,积极经过多种途径来使学生多读。我从高一年级开端,就要求学生每周做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就是要求学生累积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不使阅读流于形式)选一篇称心的上交做交流,优秀的张贴,并作为学分评价的内容。学生从不得已为之到渐渐成为风气,虽然到高中毕业时,不至于个个文采飞扬,但至少完成一篇契合高中生要求的文章还是笔记轻松的。
3.多动笔
古人云:不动脑筋不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改要求高中生可以正确、纯熟地运用祖国的言语文字,要能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多写多练,而读书的效果最直观的评价就是言语表达。很难想象,一个平常不注重写作训练的人临到考试能写出出色的文章。可见,要使写作有进步,最关键的是多动笔。只有多动笔,才懂得自身的缺乏,才能够补偿自身的缺乏,不时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以上三种方法自古就有,并且是经无数次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推进新课程变革的今天仍然卓有成效,不容无视。
面对新课改,我们应该处置好继承与创新、借鉴与发展的关系,既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语文根底知识,又要留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应该树立在继承的基础上。无继承,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无创新,继承就是沿袭守旧食古不化。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在新课改施行进程中,要深入体会新课标目标,在实践中体悟,在体悟中成长,慎重看待这一关乎国运的教育變革,不赶潮流,冷静对待,既继承借鉴,又与时俱进,追求传统与现代教学的调和一致,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打下真正的基础。
诚然,在新课改一片大好的形势下,我们,不应只有鼓与呼。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可谓高歌猛进。
一、新课改中突出的现象
1.不再“满堂灌”,课堂热闹非凡
在过去的课堂上,教师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话语权,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的份儿。新课改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互动、平等对话,一同体验文本,共同探求成绩。于是,我们经常在课改展示课上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教师解说少了,但发问多了;课堂上学生讨论得热热闹闹,却往往没有明确的主题;学生不管说什么,都会受表扬;乱答一气还说是有创意;甚至有些学生竟用教员给的讨论工夫拿去聊天。这样的课上上去,学生很轻松,但未免也有点浑浑噩噩。比照一下,反而不如传统的教学法。其实,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员在课堂上不必发挥引导作用,不需解说。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一味地让学生说话,而是师生之间智慧火花的碰撞,是心照不宣的进程。否则,“满堂问”又何尝不是变相的“满堂灌”呢?学生的求知进程,需要教师的引导,而教师的精辟阐述、优美言辞,振聋发聩的话语,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而,我们否认“满堂灌”的教学法,不是反对教员讲,只需讲得深入,有意义,对学生有益,在任何时候都是必需的。
2.公开课,课件课
新课改施行以来,每逢公开课,有关领导总要吩咐一句:“一定要备好课件!”(估计其他学校也是如此)所以如今去听课,没看到运用多媒体反倒稀罕了。可见,在课改的浪潮中,多媒体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以致于一定程度上成了新课改的代名词。
多媒体这一技术手段在扩展教学容量,创设教学情境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它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功用,使学习更形象直观生动。但有些教员却成了多媒体课件的奴隶,备课就备课件,缺乏对教材的深化研究,课堂虽不万马齐喑,但却在图片和音响中走向花哨。有的课一点儿板书都没有,教员就是站在讲台上忙着点鼠标,翻下页,甚至课文也全上了课件,学生连看课本的工夫都没有。
其实,多媒体不过是个工具,现代化教学之所以效果不明显,并不在于多媒体本身,而在于教员对多媒体设备的不恰当运用。不能由于有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就把传统的教学方法统统丢弃。比方黑板的板书,它有着多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当你想展现笔画或事理剖析进程,毫无疑问,黑板板书效果更佳;同时,教师工整的板书,甚至美观的书法,还能影响学生的书写,给学生留下极具魅力的印象。
3.协作学习,小组讨论
新课标提出了新型的学习方式——互助、协作、探求的学习方式,于是乎我们常看到课堂上,教师一声“大家讨论一下”,该转向的转向,该探身的探身,课堂叽叽喳喳,热闹非凡;教员再一声命令,讨论立马中止,学生纷纷举手,你一句“看法”我一句“意见”,教师一直颔首、微笑、认可。
可是当我们细细品味这类型的课时,却发现,热闹的面前往往是听任,是低效的学习。课堂上学习小组的学习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优势互补,培养协作精神的。但试问,我们教师在提倡协作学习方式时,可曾做了该做的预备任务了吗?实际情况更多的是教师往往没有精心组织、明白分工,只是教学到某一环节,随意地或习惯性地叫一声“讨论”,然后本人在教室里踱来踱去,估摸工夫差不多了,叫几个小组汇报一下,那么这样的协作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协作学习,这种所谓的自愿式的讨论,往往是成绩好的学生的见地替代了一切成员的看法,成绩差的学生几乎成了陪衬,不存在学生之间的对等交流,更谈不上什么思想火花的碰撞。既然谈协作,成员之间就要相互支持,团体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义务,发扬团体优势,补偿团体的缺乏。因而,协作学习中教员的引导作用要发扬,让小组有个共同的目的,共同探求,彼此尊重,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思想。对小组协作成果教员虽不能随便否认,但也应做出中肯的评价,不能滥用表扬。
此时,不由想到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先生提出的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我认为现在仍然适用。没有拿来,人就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承继,课改就不能真正到达新课标的要求。这次新课改虽然不管从课程目的、教材构造还是对学生的评价方面,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在提倡新的教学办法探究的同时,我们不该也不能丢弃传统的卓有成效的教法学法。
二、继承发扬的传统教法
1.多记诵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十分注重记诵,明白提出“诵读现代诗词和白话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记诵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办法。在朗诵和背诵中,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文章的神韵,培养语感。积聚了大量的文学名篇后,不必过多地剖析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学生自能了解文本,不再视白话文阅读为畏途。更重要的是,经过记诵,胸中积聚了经典诗文,进步了语文素养,加强了文化底蕴,弘扬了民族文明。
中学时期是一身中记忆力最强的时期,记诵一定量的诗文和其他优美篇章会让学生获益终生。我除了要求学生背诵教材和选修教材中要求背的篇章外,还运用黑板报、讲故事、知识竞赛、表演课本剧等方式鼓励学生多记诵。
2.多阅读
虽然新课改设置了学习范畴、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的课程构造,并开设了系列的选修课,添加了不少的阅读篇目,但这些远远不够,我们还需求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多阅读,能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文本,在阅读中感受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优劣,渐渐地改良,使学生的文章言语更流利,表现手法更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能在阅读中思索人生,感悟生活,提升成绩。因而,教师要注重阅读,积极经过多种途径来使学生多读。我从高一年级开端,就要求学生每周做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就是要求学生累积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不使阅读流于形式)选一篇称心的上交做交流,优秀的张贴,并作为学分评价的内容。学生从不得已为之到渐渐成为风气,虽然到高中毕业时,不至于个个文采飞扬,但至少完成一篇契合高中生要求的文章还是笔记轻松的。
3.多动笔
古人云:不动脑筋不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改要求高中生可以正确、纯熟地运用祖国的言语文字,要能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多写多练,而读书的效果最直观的评价就是言语表达。很难想象,一个平常不注重写作训练的人临到考试能写出出色的文章。可见,要使写作有进步,最关键的是多动笔。只有多动笔,才懂得自身的缺乏,才能够补偿自身的缺乏,不时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以上三种方法自古就有,并且是经无数次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推进新课程变革的今天仍然卓有成效,不容无视。
面对新课改,我们应该处置好继承与创新、借鉴与发展的关系,既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语文根底知识,又要留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应该树立在继承的基础上。无继承,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无创新,继承就是沿袭守旧食古不化。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在新课改施行进程中,要深入体会新课标目标,在实践中体悟,在体悟中成长,慎重看待这一关乎国运的教育變革,不赶潮流,冷静对待,既继承借鉴,又与时俱进,追求传统与现代教学的调和一致,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打下真正的基础。
诚然,在新课改一片大好的形势下,我们,不应只有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