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为”这一思想是由道家创始人老子以“道法自然”为理论基础首次提出的,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无为而治”是道家管理思想的精髓,是通过“无为”的途径去达到“治”的目的。学习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对于我们青年人修身养性、平衡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实质
一、“无为”的实质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春秋时期,亲眼目睹了百姓的民不聊生,社会的战乱纷起,国家的渐趋衰落。他思考这些问题,最后认为根源在于统治者的“有为”,为此,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以此来减轻社会矛盾,挽救统治阶级的统治。
老子完成了古代思想从鬼神观念到“道”的飞跃。“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始基,是天下万物的根源,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但“道”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道”又可以理解为“无”。
“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无为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不人为造作,达到无为而无不为。它与“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是基本一致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干,认为“无为”即什么都不干的看法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一种误解,而是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2]
“无为而治”,“治”是目的,是对社会组织的有条不紊的成功的管理,“无为”则是手段和途径,即要通过“无为”的途径去达到“治”的目的。有人对老子的这句话觉得奇怪,觉得不理解,既然要达到“治”的目的,那就应该去努力,去有所作为才对,为什么反叫人“无为”呢?无所作为怎么能达到管理的效果呢?这实际上是对老子所说的“无为”两字的含义没有搞清楚。[3]
二、无为而治的应用范围及实践
教育无为而治用在教育领域,要求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即道家的自化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甚至去破坏,哪怕他会失败会犯错误也不要紧,因为他会从这些失败和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工作。孔子赞叹道:“无为而治,说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静静坐着而已。”(“無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4]
三、“无为而治”政治伦理思想的现代性反思
老子认为,作为自我,只有顺应宇宙的动态平衡、一体和谐的法则,自然无为,无私无欲,才能发挥个体生命的创造天赋,对人类事业有所建树。行政管理是对人的管理,更要遵循规律,同时与行政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建立合理的机制,达到“无不为”。管理者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容易做到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其次,现代管理中要重视领导者自身的素质提高,强化管理艺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政治伦理思想为治政者设计了一套治国之术。“无为”的原则是希望统治者减少政事活动以尊重人民的个性,发展人民的自由和维护人民的权益。现代领导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领导者不仅要掌握领导科学的一般原理,而且要掌握高超的领导艺术。[5]
老子将“道无为而无不为”的道论渐渐落实到政治层面,提出了君道“无为”的政治学说。第一,君道无为,臣道有为。人生而有欲,饮食男女,物质与精神的需要,无不要用“有为”去谋取,那么怎样才能够“无为”?道家首先明确将“无为”界定在君道上,上下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者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那么君与臣又如何“异道”?《管子?君臣上》:“道也者,上之所以导民也,是故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事业程于官。[6]
参考文献:
【1】《试析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周薇薇,刘宾,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文章编号:1006-7833(2010) 01-347-01
【2】梁海明《老子心译》远方出版社.2002
【3】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1
【4】百度百科
【5】魏玉昆.老子道德通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6】陆钦.庄子通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实质
一、“无为”的实质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春秋时期,亲眼目睹了百姓的民不聊生,社会的战乱纷起,国家的渐趋衰落。他思考这些问题,最后认为根源在于统治者的“有为”,为此,提出“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以此来减轻社会矛盾,挽救统治阶级的统治。
老子完成了古代思想从鬼神观念到“道”的飞跃。“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始基,是天下万物的根源,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但“道”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道”又可以理解为“无”。
“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无为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不人为造作,达到无为而无不为。它与“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是基本一致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干,认为“无为”即什么都不干的看法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一种误解,而是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2]
“无为而治”,“治”是目的,是对社会组织的有条不紊的成功的管理,“无为”则是手段和途径,即要通过“无为”的途径去达到“治”的目的。有人对老子的这句话觉得奇怪,觉得不理解,既然要达到“治”的目的,那就应该去努力,去有所作为才对,为什么反叫人“无为”呢?无所作为怎么能达到管理的效果呢?这实际上是对老子所说的“无为”两字的含义没有搞清楚。[3]
二、无为而治的应用范围及实践
教育无为而治用在教育领域,要求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即道家的自化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甚至去破坏,哪怕他会失败会犯错误也不要紧,因为他会从这些失败和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工作。孔子赞叹道:“无为而治,说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静静坐着而已。”(“無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4]
三、“无为而治”政治伦理思想的现代性反思
老子认为,作为自我,只有顺应宇宙的动态平衡、一体和谐的法则,自然无为,无私无欲,才能发挥个体生命的创造天赋,对人类事业有所建树。行政管理是对人的管理,更要遵循规律,同时与行政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建立合理的机制,达到“无不为”。管理者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容易做到为人民服务,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其次,现代管理中要重视领导者自身的素质提高,强化管理艺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政治伦理思想为治政者设计了一套治国之术。“无为”的原则是希望统治者减少政事活动以尊重人民的个性,发展人民的自由和维护人民的权益。现代领导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领导者不仅要掌握领导科学的一般原理,而且要掌握高超的领导艺术。[5]
老子将“道无为而无不为”的道论渐渐落实到政治层面,提出了君道“无为”的政治学说。第一,君道无为,臣道有为。人生而有欲,饮食男女,物质与精神的需要,无不要用“有为”去谋取,那么怎样才能够“无为”?道家首先明确将“无为”界定在君道上,上下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者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那么君与臣又如何“异道”?《管子?君臣上》:“道也者,上之所以导民也,是故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事业程于官。[6]
参考文献:
【1】《试析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周薇薇,刘宾,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文章编号:1006-7833(2010) 01-347-01
【2】梁海明《老子心译》远方出版社.2002
【3】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1
【4】百度百科
【5】魏玉昆.老子道德通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6】陆钦.庄子通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