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信息计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x1978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研究结合《信息计量学》教学实践,构建基于形成性评价的《信息计量学》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互为评价对象,形成以学生学习评价和反馈为核心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学习态度、互动参与和行为结果3个一级指标,及其对应的6个二级指标。把形成性评价引入课程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有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为其他相关课程实施形成性评价提供评价参考依据。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课程评价  信息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c)-0114-03
  形成性评价指一种动态的全过程评价。其最早应用于教学中,评价者根据所制定的教学计划,针对学生进行多次、动态、及时的评价,并利用其反馈环节对学员进行指导,使学员能获得最优的学习成果,并可根据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其对学员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多数学习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即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效果评价,常见的如期末考试。终结性评价在较长学习阶段后进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重视学习结果,检测学生学业最终是否达到课程目标要求,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指导、互动、交流和反馈,不具有“金课”教学的功能[1],因此以过程和反馈为核心的形成性评价逐步引入课程评价中,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助教师不断反思与改进教学。
  据文献调研理解,形成性评价在国内最早应用于中小学教育,后来慢慢引入大学教育,其中以英语教学应用居多。目前,在医学教育领域在基础、护理[2]、临床专业等课程评价中使用,并体现出良好的学习评价效果。
  信息计量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信息计量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方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同时2018—2019(1)学期新开设的新课程,是采用定量的方法,以各类文献为对象,研究文献信息交流过程中存在的数学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以培养学生信息计量分析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为主,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计量学三大定律、两大规律等基本理论,以及信息计量学主要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等。由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教学内容多、丰富多样,传统的终结评价不能全面、综合、及时地评价与考量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因此,如何有效、巧妙地结合教学与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嵌入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探索、设计和实践了一套可操作性强的课程评价方案成为该课程教学的一大挑战和必要工作。
  1  课程评价体系
  该课程评价由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组成,其中形成性评价的核心内容是过程评价和反馈,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学习评价是核心。通过学生学习特点、课程性质,拟定学生形成性评价指标,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学习态度、互动参与和行为结果3个层面。对教师的评价采取学生评教与教师自评两种方式[3]。终结性评价的核心是检测学生学业结果是否达到课程目标,因此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该课程只由试卷笔试一部分组成)。
  1.1 对学生评价
  根据信息计量学课程教学内容,该课程共设置19个过程评价点和1个期末评价点。过程评价点涉及课堂互动、小组作业汇报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终期评价包括期末笔试。 过程评价中,采取教师点评和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评价与即时反馈学生学习情況,以促进学生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的改进(见图1)。
  1.2 对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通过学生评教和教师自评的方式进行。学生评教方式包括中期考核(每学期中期举行,学生代表收集学生教学意见反馈给任教老师)、所有章节内容讲授后反馈和期末评教。教师自评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过程评价中的表现、效果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自我评价,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形成性评价指标
  对学生的过程评价是该课程评价的重点内容,根据形成性评价特性和教学内容设置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6 个(见表1)。
  3  过程评价与记录
  过程评价的记录是形成性评价中的重要环节,体现形成性评价的可操作性和价值。该课程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过程记录表,共包括3个部分:课堂纪律,任务或作业完成与质量,课堂互动、讨论和分享[3]。课堂纪律和互动由指定同学监督记录;任务或作业完成与质量、无领导小组讨论和小组汇报均由老师观察记录(见表2至表4)。
  4  课程评价结果
  4.1 教学内容与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引入“翻转课堂”理念,对“三大定律”和“两大规律”等重点内容实行分组讲解、老师点评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查阅相关信息,组织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学习积极性,增加自信,同时理论贯穿到实践中去,大大提高教学效果[1]。实践证明,这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纠错、规范化的功能。
  4.2 学生学习评价结果
  学生学习总评成绩作为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值,其中过程评价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评价占50%,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总评成绩=(课堂纪律得分+任务完成率得分+作业质量得分+提问与回答得分+讨论参与度得分+学习分享得分)×50%+期末考试×50%”。   信息计量学2016级2班级学生过程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可见,其中考试平均成绩低于总评平均成绩,但标准差却大于总评成绩,过程评价成绩的总评成绩分布变异度小于单纯终期考试(见表5)。
  5  讨论
  5.1 形成性评价在课程评价中发挥优势
  形成性评价指一种动态的全过程评价。评价者根据所制定的教学计划,针对学生进行多次、动态、及时的评价,并利用其反馈环节对学员进行指导,使学员能获得最优的学习成果,并可根据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其对学员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4]。形成性评价可以从教学过程中把握,改进教学与学习,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考虑,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实践证明,形成性评价不仅有利于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因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评价与反馈,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促进学习改进。从教学实践结果可见,期末考试成绩较低(成绩为 69.76),但一次性的终结性评价仅从结果角度考核,并不能完全显示课程目标达成度,且还受题型难易程度影响。在引入过程评价成绩后,学生平均学习成绩提高,变异度减少,形成更趋于稳定的成绩分布规律。
  5.2 信息反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虽然该课程评价体系针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设置了反馈环节,但目前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反馈机制,如固定的意见反馈频率、反馈形式等。在后期的实践过程中,将逐步探索、优化评价反馈机制,以最大效果地发挥形成性评价的功能,改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5.3 严格按照评价标准客观地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本质是评价,评价就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定评价标准,标准是准确评价的前提条件。但评价过程的很多环节以分组讨论或者分组汇报的形式进行,按照学生提供的分工内容来给每组成员打分,导致形成性评价过程中代课老师避免不了容易疏忽标准,被流于形式、随意评价,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的主观偏爱,加上对形成性评价激励机制的误解不健全等,导致形成性评价成绩普遍偏高,评价成绩无明显差异。导致无法真正辨别学生学习情况、掌握程度,不能正确地做出学习反馈,从而不能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改进效果。因此,在形成性评价的教学实践中,评价者(代课老师)应该尽量严格按照评价标准客观地进行评价,让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客观反映教学的情况。
  5.4 借助网络学习评价方式,辅助记录过程
  该课程评价体系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了详细的评价记录,提高了形成性评价的可操作性。记录过程记录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环节,也是难点。过程记录也是考验教师对教学的观察与思考,有助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进的关键环节。但过程评价、过程记录工作比较繁琐,代课老师精力又有限,因此该评价体系目前仅在小班教学中实践应用(该次使用班级人数为35人),对于规模过大班级(如临床專业)实施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在该课程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将探索引入网络学习评价方式,形成可持续的动态评价系统,真正实现全过程评价与监督,促进教与学的改进。
  5.5 加强评价的多样性原则
  过程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包括学生互相的评价和学生自身的评价。有多重评价模式才能更加公开、公正地体现评价结果,真正达到教和学的评价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如采取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时,引导学生进行公正公平的客观评价,避免个人矛盾而带有强烈主观性,影响评价结果。此外,还要坚持导向性原则,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现有的学习结果进行判断,还要为今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服务;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具有合理性,科学可行;评价指标应具有直接可测性或可操作性[3]。
  参考文献
  [1] 乔宇琪,郑青,陈芳源,等.浅析中外医学教育评价模式[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5):454-456.
  [2] 胡艳琼,陈先华.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赋值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19):1804-1806.
  [3] 吕亚兰,浦科学.基于形成性评价的课程评价体系设计:以《医学信息分析》为例[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17(8):774-777.
  [4] 易雨旸.形成性评价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一直是国家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社区教育作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该文以越秀区少年宫为例,剖析并列举其所实施的青少年社区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社区教育 课程建设 少年宫  中图分类号:G7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
期刊
摘 要: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辅导员积极干预学生心理上的失衡状态,为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校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在危机事件处理中,辅导员却存在诸多的困扰。该文主要通过一则大学生短暂性精神病性危机事件的处理为例,进行深入探析,提高辅导员处理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的实效性。  关键词:辅导员 心理危机事件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1
期刊
摘 要:该文研究了在齐次边界条件下活化—抑制扩散系统的空间动力学。对于常微分方程系统,分析了在平衡点附近稳定性和Hopf分支。对于偏微分方程系统,给出了系统失稳的条件。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该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活化—抑制系统的生物学意义。  关键词:空间斑图 扩散系统 图灵模式  中图分类号:O175.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古代文学教学中,对于经典作品的阅读和鉴赏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课堂上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会从情感、思想、艺术等多个角度进行鉴赏。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高屋建瓴对学生做正确合理的引导,另一方面又要适当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合作共同交流,多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师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古典文学 情感 思
期刊
摘 要: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的办学定位于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且办学特色是以产教融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发展为理念,故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要切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现代教育与市场人才的需求。当前,高职院校应以应用型人才为定位,形成具有高职院校特色教学理念,提高人才质量的培养,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改模式 反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期刊
摘 要:该文以辽宁跨校修读与学分共认课程《口译理论与实践》为例,探索完善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学习评价体系的路径和策略,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混合学习模式下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网络课程 学习评价 跨校修读 口译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c)-0164
期刊
摘 要:76省道复线南延楚门至大麦屿疏港公路工程芦浦特大桥属海湾滩地区域桥梁,受季风及海潮影响较大,地质多变。通过搭设固定式钻孔灌注桩工作平台和采取多项措施,保证了风暴潮影响时工作平台的稳定性,同时加强对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试桩试验、泥浆指标试验和工程管理,桩基检测结果A类桩达到99%,为工程建成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海湾滩地 钻孔灌注桩 工作平台 成桩 施工  中图分类号:U445.4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学会使用计算机,已成为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而计算机技能作为工作和学习新知识的基本技能,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该文主要以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和探讨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目前取得的成绩以及基于模块化考核方式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总体情况及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职教育 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以赛代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期刊
摘 要:针对传统的专业认证调查纸质问卷发放、回收困难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款基于移动端的专业认证调查系统。系统采用Apache+PHP+MySQL组合方式进行开发,调查对象和系统管理员通过移动客户端访问调查系统,通过线上调查获取毕业生能力信息,并储存在后台MySQL数据库,管理员通过访问调查系统得到调查结果汇总,使调查过程更加简洁高效。  关键词:专业认证 调查系统 Apache PHP MySQL
期刊
摘 要:该文在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支撑下,探讨初中作业的优化布置,丰富家庭作业内容,优化家庭作业形式以及改进家庭作业的评价过程,以期通过优化家庭作业设计和实施过程,促进师生合作学习,加强师生交流互动,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而内容有趣的家庭作业发现学习英语的乐趣。  关键词:初中英语 作业布置 优化策略  中圖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