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喇8-PS1801井是北北块一区的一口采油井,该井组注入井于2007年10月开始注聚,在2008年5月开始见效,见效后产液量大幅度下降,到2010年2月产油下降,含水开始回升,采出液浓度逐渐上升。通过对该井各沉积单元发育状况、动用状况及注采关系的分析,找出产液量下降,含水回升,采出液浓度上升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见效程度。
主题词:聚合物驱 含水回升
中图分类号:TL75+2.2
1、基本情况
喇8-PS1801井是北北块一区的采油井,于2006年10月24日投产,该井组注入井于2007年10月开始注聚,采用150m五点法面积井网,开采层位为萨Ⅲ4-10油层,射开砂岩厚度11.4m,有效厚度8.0m。有效渗透率为0.552μm2 ,地层系数为4.4160μm2·m。注聚前含油饱和度为51.5%,采出程度为33.3%,含油饱和度较高,采出程度低。投产方式为常规射孔,原始地层压力10.69MPa。投产初期日产液115 t,日产油1t.含水99%。2008年5月开始见效,见效时日产液99t,日产油11t,含水89.0%;目前,日产液104t,日产油14t,含水86.1%,流压3.36MPa,采出液浓度749mg/L。
2、问题的提出
喇8-PS1801井于2008年6月开始见效,2009年6月含水达到最低点(67.2%),与见效前相比,日产液下降74t,日增油7t,含水下降25.5个百分点。到2010年02月日产液41t,日产油8t,含水80.3%,与见效期相比,日产液基本保持不变,日产油下降3t,含水上升9.1个百分点。日产油量开始下降,含水开始回升。并且本井从见效开始,产液量大幅度下降,采出液浓度一直上升。针对该井产液量大幅度下降,含水回升,采出液浓度上升的问题,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实施措施治理。
3、原因分析
3.1产液量大幅度下降原因分析
从喇8-PS1801井沉积环境看,非均质严重,层间渗透率差异明显。该井萨III4+5沉积单元与萨III6+7沉积单元渗透率级差为3.1倍。萨III6+7沉积单元有效厚度占全井的40%,其中本单元有效厚度68.9%为中高水淹。因此,萨III6+7沉积单元高渗透层严重影响其他渗透层的驱油效果,使得产液量大幅度下降。该井组注入井于2007年10月开始注聚,2008年5月开始见效。注聚后流体的渗流阻力增大,使得产液量下降。另一方面,该区块的注入井在2008年6月改注高浓度聚合物,由于高浓度聚合物体系本身特性,其相对分子质量大,粘度高,使得推进速度缓慢,从而使得产液量大幅度下降。
3.2含水回升和采出液浓度上升原因分析
从砂体发育与连通上看,对于萨III4-7沉积单元,该井与周围其中3口注入井油层发育均以河流相为主,是主要产液层。并且喇8-PS1801井与周围注入井以一类连通为主。因此,对于萨II4-7沉积单元,本井的发育状况、与周围注入井的连通状况很好,确保了周围注入井对本井的有效注入。
从注入井吸水状况上看,发现在萨Ⅲ4-7底部,周围4口注入井的吸水量有很大变化。在萨III4-7底部,4口注入井均有突进现象,其中喇7-PS1812和喇8-PS1734有明显的突进现象。注入水沿着油层底部大孔道或高渗透层突进是导致采出井喇8-PS1801含水上升及采出液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4、潜力分析
4.1各个沉积单元潜力分析
喇8-PS1801井共发育了萨Ⅲ4+5、萨Ⅲ6+7、萨Ⅲ8、萨Ⅲ9+10四个沉积单元,通过对各沉积单元的发育状况、与周围注入井的连通状况以及注入井的注入狀况研究,对潜力层进行了分析:
⑴萨Ⅲ4+5沉积单元
喇8-PS1801井萨Ⅲ4+5沉积单元以河道沉积为主。射开砂岩厚度3.4m ,有效厚度为3.1m,有效渗透率为0.07~0.58μm2,原始含油饱和度为77.24%,目前含油饱和度为55.02%,。因此萨Ⅲ4+5沉积单元渗透率较低,含油饱和度高。从原井网注采关系上看,喇8-PS1801井在原注采井喇8-173和喇8-18的主流线上附近,靠近采出井喇8-18,动用程度主要受采出井喇8-18影响。但喇8-18和喇8-173的萨Ⅲ4+5沉积单元没有发育物性夹层,受重力影响导致萨Ⅲ4+5动用程度差。
⑵萨Ⅲ6+7沉积单元
萨Ⅲ6+7单元是喇8-PS1801井的主要产液层,主要以河道沉积为主,射开砂岩厚度为3.7m,有效厚度为3.2m,有效渗透率为0.540~1.320μm2。原始含油饱和度为80.68%,目前含油饱和度为48.79%,。因此萨Ⅲ6+7沉积单元属于动用程度较好的高渗透层。从原井网注采关系上看,注入井喇8-173井与采出井喇8-18井在萨Ⅲ6+7层位发育都比较好,吸水量大,剩余油动用程度较好。但喇8-18和喇8-183的萨Ⅲ6+7沉积单元没有发育物性夹层,受重力影响导致萨Ⅲ6+7下部动用程度好。
⑶萨Ⅲ8、9+10沉积单元
喇8-PS1801井萨Ⅲ8沉积单元发育为非主体席状砂,属于薄差层,在这里不做研究。与周围注入井均不连通。萨Ⅲ9+10沉积单元射开砂岩厚度为2.4m,有效厚度为1.7m,有效渗透率为0.070~0.300μm2。从原井网注采关系上看,注入井喇8-173井与采出井喇8-18井在萨Ⅲ9+10沉积单元不连通,萨Ⅲ9+10沉积单元剩余油未得到动用。
综上分析,喇8-PS1801井萨Ⅲ4+5、萨Ⅲ6+7沉积单元上部和萨Ⅲ9+10沉积单元含油饱和度较高,动用程度相对低,是压裂的主要目的层。
5.方案编制及效果分析
5.1方案编制
为了改善油层的渗流能力,提高中低渗透层的油层动用状况,提高单井产液量,我们对采出井喇8-PS1801井采取了压裂改造措施。 从萨Ⅲ4-7油层水淹解释成果来看,低、中、高水淹交错分布,动用不均匀,为此采取选择性压裂,保障压裂低水淹层位,避免压开中高含水层;萨Ⅲ4-7油层厚6.3m,高中水淹所占比例为60%,中高水淹厚度为4m,投4m蜡球封堵;由于萨Ⅲ4-7油层厚度较大(6.3m)为保障压裂后液量充足,采用多裂缝压裂技术。萨Ⅲ8-9+103油层厚1.7m,均为中低水淹,选用多裂缝压裂技術。
5.2效果分析
喇8-PS1801井于2010年8月20日实施压裂。压裂前日产液41t,日产油6t,含水85.4%,采出液浓度644mg/L。压裂初期增液57t,日增油7t,含水下降4.8个百分点,采出液浓度下降85mg/L。从生产曲线上看出,压裂初期产液量上升,产油上升,采出液浓度下降,表明已经压开了中低渗透层。随后,采出液浓度逐渐上升,说明形成了有效驱动。
6、措施后跟踪调整
为了保证措施效果应考虑与周围注入井的配套调整。建议周围注入井的相应层段进行如下调整:
⑴对于萨Ⅲ4+5沉积单元和萨Ⅲ6+7沉积单元,油层发育好,底部水淹解释为中高水淹,建议对周围注入井喇8-PS1812的该层进行测调,增加萨Ⅲ4+5层段的注入量,控制萨Ⅲ6+7层段的注入量。从而防止在高渗层形成突破,影响中低渗透层的驱油效果。编制方案萨Ⅲ4+5沉积单元配注增加10 m3,萨Ⅲ6+7沉积单元配注减少10 m3。
⑵对于萨Ⅲ9+10沉积单元,喇7-PS1812井不发育,喇8-PS1801缺少了这个注入方向,这是该层段剩余油动用差的一个原因。为了弥补这一点,根据注入井的注入压力和吸水状况建议将加大喇8-PS1734和喇8-PS1802的萨Ⅲ9+10沉积单元的配注量,均由原来配注15m3增加为25m3。
7、几点认识
⑴结合油水注采关系,利用水淹层解释成果及动态监测资料可较为准确分析油层动用状况[1]。
⑵注聚后沉积单元上部低渗透层仍然存在剩余油,是挖潜调整的主要对象。
⑶注聚见效后及时对中低渗透层采取压裂改造措施,可以提高单井产能。
参考文献:
[1] 黄伏生,胡广斌,刘连福等.喇嘛甸油田聚合物驱油研究与时间.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5):28~29.
主题词:聚合物驱 含水回升
中图分类号:TL75+2.2
1、基本情况
喇8-PS1801井是北北块一区的采油井,于2006年10月24日投产,该井组注入井于2007年10月开始注聚,采用150m五点法面积井网,开采层位为萨Ⅲ4-10油层,射开砂岩厚度11.4m,有效厚度8.0m。有效渗透率为0.552μm2 ,地层系数为4.4160μm2·m。注聚前含油饱和度为51.5%,采出程度为33.3%,含油饱和度较高,采出程度低。投产方式为常规射孔,原始地层压力10.69MPa。投产初期日产液115 t,日产油1t.含水99%。2008年5月开始见效,见效时日产液99t,日产油11t,含水89.0%;目前,日产液104t,日产油14t,含水86.1%,流压3.36MPa,采出液浓度749mg/L。
2、问题的提出
喇8-PS1801井于2008年6月开始见效,2009年6月含水达到最低点(67.2%),与见效前相比,日产液下降74t,日增油7t,含水下降25.5个百分点。到2010年02月日产液41t,日产油8t,含水80.3%,与见效期相比,日产液基本保持不变,日产油下降3t,含水上升9.1个百分点。日产油量开始下降,含水开始回升。并且本井从见效开始,产液量大幅度下降,采出液浓度一直上升。针对该井产液量大幅度下降,含水回升,采出液浓度上升的问题,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实施措施治理。
3、原因分析
3.1产液量大幅度下降原因分析
从喇8-PS1801井沉积环境看,非均质严重,层间渗透率差异明显。该井萨III4+5沉积单元与萨III6+7沉积单元渗透率级差为3.1倍。萨III6+7沉积单元有效厚度占全井的40%,其中本单元有效厚度68.9%为中高水淹。因此,萨III6+7沉积单元高渗透层严重影响其他渗透层的驱油效果,使得产液量大幅度下降。该井组注入井于2007年10月开始注聚,2008年5月开始见效。注聚后流体的渗流阻力增大,使得产液量下降。另一方面,该区块的注入井在2008年6月改注高浓度聚合物,由于高浓度聚合物体系本身特性,其相对分子质量大,粘度高,使得推进速度缓慢,从而使得产液量大幅度下降。
3.2含水回升和采出液浓度上升原因分析
从砂体发育与连通上看,对于萨III4-7沉积单元,该井与周围其中3口注入井油层发育均以河流相为主,是主要产液层。并且喇8-PS1801井与周围注入井以一类连通为主。因此,对于萨II4-7沉积单元,本井的发育状况、与周围注入井的连通状况很好,确保了周围注入井对本井的有效注入。
从注入井吸水状况上看,发现在萨Ⅲ4-7底部,周围4口注入井的吸水量有很大变化。在萨III4-7底部,4口注入井均有突进现象,其中喇7-PS1812和喇8-PS1734有明显的突进现象。注入水沿着油层底部大孔道或高渗透层突进是导致采出井喇8-PS1801含水上升及采出液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4、潜力分析
4.1各个沉积单元潜力分析
喇8-PS1801井共发育了萨Ⅲ4+5、萨Ⅲ6+7、萨Ⅲ8、萨Ⅲ9+10四个沉积单元,通过对各沉积单元的发育状况、与周围注入井的连通状况以及注入井的注入狀况研究,对潜力层进行了分析:
⑴萨Ⅲ4+5沉积单元
喇8-PS1801井萨Ⅲ4+5沉积单元以河道沉积为主。射开砂岩厚度3.4m ,有效厚度为3.1m,有效渗透率为0.07~0.58μm2,原始含油饱和度为77.24%,目前含油饱和度为55.02%,。因此萨Ⅲ4+5沉积单元渗透率较低,含油饱和度高。从原井网注采关系上看,喇8-PS1801井在原注采井喇8-173和喇8-18的主流线上附近,靠近采出井喇8-18,动用程度主要受采出井喇8-18影响。但喇8-18和喇8-173的萨Ⅲ4+5沉积单元没有发育物性夹层,受重力影响导致萨Ⅲ4+5动用程度差。
⑵萨Ⅲ6+7沉积单元
萨Ⅲ6+7单元是喇8-PS1801井的主要产液层,主要以河道沉积为主,射开砂岩厚度为3.7m,有效厚度为3.2m,有效渗透率为0.540~1.320μm2。原始含油饱和度为80.68%,目前含油饱和度为48.79%,。因此萨Ⅲ6+7沉积单元属于动用程度较好的高渗透层。从原井网注采关系上看,注入井喇8-173井与采出井喇8-18井在萨Ⅲ6+7层位发育都比较好,吸水量大,剩余油动用程度较好。但喇8-18和喇8-183的萨Ⅲ6+7沉积单元没有发育物性夹层,受重力影响导致萨Ⅲ6+7下部动用程度好。
⑶萨Ⅲ8、9+10沉积单元
喇8-PS1801井萨Ⅲ8沉积单元发育为非主体席状砂,属于薄差层,在这里不做研究。与周围注入井均不连通。萨Ⅲ9+10沉积单元射开砂岩厚度为2.4m,有效厚度为1.7m,有效渗透率为0.070~0.300μm2。从原井网注采关系上看,注入井喇8-173井与采出井喇8-18井在萨Ⅲ9+10沉积单元不连通,萨Ⅲ9+10沉积单元剩余油未得到动用。
综上分析,喇8-PS1801井萨Ⅲ4+5、萨Ⅲ6+7沉积单元上部和萨Ⅲ9+10沉积单元含油饱和度较高,动用程度相对低,是压裂的主要目的层。
5.方案编制及效果分析
5.1方案编制
为了改善油层的渗流能力,提高中低渗透层的油层动用状况,提高单井产液量,我们对采出井喇8-PS1801井采取了压裂改造措施。 从萨Ⅲ4-7油层水淹解释成果来看,低、中、高水淹交错分布,动用不均匀,为此采取选择性压裂,保障压裂低水淹层位,避免压开中高含水层;萨Ⅲ4-7油层厚6.3m,高中水淹所占比例为60%,中高水淹厚度为4m,投4m蜡球封堵;由于萨Ⅲ4-7油层厚度较大(6.3m)为保障压裂后液量充足,采用多裂缝压裂技术。萨Ⅲ8-9+103油层厚1.7m,均为中低水淹,选用多裂缝压裂技術。
5.2效果分析
喇8-PS1801井于2010年8月20日实施压裂。压裂前日产液41t,日产油6t,含水85.4%,采出液浓度644mg/L。压裂初期增液57t,日增油7t,含水下降4.8个百分点,采出液浓度下降85mg/L。从生产曲线上看出,压裂初期产液量上升,产油上升,采出液浓度下降,表明已经压开了中低渗透层。随后,采出液浓度逐渐上升,说明形成了有效驱动。
6、措施后跟踪调整
为了保证措施效果应考虑与周围注入井的配套调整。建议周围注入井的相应层段进行如下调整:
⑴对于萨Ⅲ4+5沉积单元和萨Ⅲ6+7沉积单元,油层发育好,底部水淹解释为中高水淹,建议对周围注入井喇8-PS1812的该层进行测调,增加萨Ⅲ4+5层段的注入量,控制萨Ⅲ6+7层段的注入量。从而防止在高渗层形成突破,影响中低渗透层的驱油效果。编制方案萨Ⅲ4+5沉积单元配注增加10 m3,萨Ⅲ6+7沉积单元配注减少10 m3。
⑵对于萨Ⅲ9+10沉积单元,喇7-PS1812井不发育,喇8-PS1801缺少了这个注入方向,这是该层段剩余油动用差的一个原因。为了弥补这一点,根据注入井的注入压力和吸水状况建议将加大喇8-PS1734和喇8-PS1802的萨Ⅲ9+10沉积单元的配注量,均由原来配注15m3增加为25m3。
7、几点认识
⑴结合油水注采关系,利用水淹层解释成果及动态监测资料可较为准确分析油层动用状况[1]。
⑵注聚后沉积单元上部低渗透层仍然存在剩余油,是挖潜调整的主要对象。
⑶注聚见效后及时对中低渗透层采取压裂改造措施,可以提高单井产能。
参考文献:
[1] 黄伏生,胡广斌,刘连福等.喇嘛甸油田聚合物驱油研究与时间.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