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行业在中国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行业,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就很年轻。我们知道,这个行业在世界上只存在了五十多年,在中国蓬勃发展更是只有大约十五六年的时间。随着行业发展的时间越来越久,体系日益庞杂,我们可以发现IT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和其从业时间是呈正相关的关系——随着从业时间的增加平均工资水平也会提高。
由于工资水平的高低,往往是一个人和一个单位最为敏感的数据,要得到比较确实的答案也比较难。而且各个公司的薪水政策不一样:有的公司是个别谈判模式,也就是说同样的工作,因为应聘者谈判水平不一样,会得到不一样的工资;有的公司是政策既定型的工资模式,与个人谈判水平无关,工资与职位和工作量是挂钩的,无论怎么谈,都会在一个很窄的区间内波动。根据与IT业内公司不同的人力资源负责人的访谈,我们大概可以知道一些市场上常规的模式。
不同地域“薪”情不同
不同地域的IT人才的平均工资水平状况有比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地区之间的生活成本差异、地区的分工特性差异,与劳动力供给水平和主要公司的情况也有关。
在国内,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薪资水平差异比较大,IT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也不例外。从平均工资排名在前10位的省市看,可以分为6个级别。第一级别是上海和北京,平均工资水平在5000~4000元之间;第二级别的是广东省,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第三级别的为辽宁省、浙江省和天津市,平均工资在3000~2500元之间;第四级为江苏省、福建省和湖北省,这里的IT人员的平均工资为2000元左右;第五级是四川省,平均工资水平为1883元。但是这个排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各地发展程度的不同,这个水平每年都会有变化。从就业环境来讲,东部地区的大型公司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企业数量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这些企业已经开始享受到了信息技术给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运营带来的好处,他们愿意花高薪聘请那些技术成熟的IT人员,来提升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时,一些大型的软件开发公司和网站也分布在这些区域,他们对信息化应用人才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
从业四年是薪资增长的跳跃机会
四年的从业时间是薪资水平增长的一个跳跃机会。IT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和其从业时间呈阶梯状上升,对于新入行的技术人员(从业时间小于1年,本科学历)来讲,工资水平在1200元左右;从业经验在1~3年,平均工资水平增长了60%以上;从业经验累积到4年后,平均工资水平增长到了3000元左右。当从业时间达到6~10年时,工资水平增长得最为明显,上升到了5500元左右。
对于从业10年以上的IT人员,基本上都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应用专家了,平均工资也达到了最高水平,6000元以上。对于IT人员的职业生涯和其它领域一样,也是经历一个学习期——实践期——成熟期——稳定期的过程。其平均工资水平也随着其技术运用能力的成熟,逐渐走向高峰。也就是说,如果刚毕业的学生没有找到一个薪水较高的工作,也不必急。立志于从事IT业的学生朋友从学校毕业后,绝大部分都进入了一些中小型公司。只要能够在本职岗位上,顺利地度过学习和实践阶段,下一份工作一定会更好。
不同岗位“薪”情差异较大
不同的企业内有不同的IT类岗位,不一样的岗位其工资也有差异。影响IT人员在企业中工资水平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职位的高低。
收入最高的自然是公司的CIO/CTO职位,当然要奋斗到这个职位大概需要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这个位置的平均工资可以超过万元。第二等级是高级顾问和软件架构师,平均工资水平在8000元左右。第三等级是项目经理,奋斗到这个位置平均需要四年以上的工作时间,这个职位的平均工资水平为5500元。第四等级是系统分析/设计师、咨询师和业务分析师,这三个职位的平均工资水平在5000元左右。第五等级是数据库管理员和高级程序员,这两个职位的平均工资分别为4000元左右。收入相对低的是测试工程师,其平均工资水平为2200元。而中国的城镇职工平均月收入水平,在2006年是1750元。
不同企业“薪”情也不同
除了上面几种模式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对个别公司的分析发现很多独特之处,比如IBM和微软的工资结构就有很大不同:IBM是低端岗位薪资定得高,而微软是中高端岗位薪资定得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IBM追求的是运营效能,希望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它的人才战略以公司培养为主,为吸引优秀毕业生来公司工作,薪金定得相对就高。但随着职位的上升,薪金与市场其他公司相比可能就不再是最高的。
而微软则不同,其采用的是产品领先战略。这对研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人才战略是以中高端“掠夺”为主,相应的,其薪金必须定得高一些才能吸引人才。这两家公司的薪金策略代表的正是当前众多公司薪金制定的一个法则——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决定薪酬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初涉职场的人有必要了解这些,才能更明确自身或者说所在岗位在公司的重要程度。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可以看出,IT从业人员对公司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薪水的多少。
难道不能从IBM入职,随着能力的提高,跳槽到微软吗?的确有人做出这样的选择。但是微软公司的文化又与IBM大相径庭,IBM更稳健,给人更多的安全感,而微软的文化更具有侵略性,竞争性更强,压力也就更大。
不同人的个性决定了其选择,而IBM转型服务之后,人员的稳定、更具安全感的工作状态也同样支持其业务发展,如果IBM的文化变得更具有侵略性的话,其服务质量就会产生一定的不稳定性,这对于IBM没有积极的意义。经过这种分析我们能够看到,任何人的薪水是与其能力、个性相匹配的。尽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个性从长期来看也是可以改变的,但是这并不是IT从业人员研究的重点。
如何取得事业薪水双丰收
那么作为立志于从事IT行业或者希望在IT行业内进一步发展的人,应该怎么做才能不断取得事业上的进步和薪水上的丰收呢?
1.刚入行的专业人员必须打好技术基础,并证明自己有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俗话说“技不压身”,所以技术不会是新手今后职业发展的障碍。中国的高等教育持续扩招,导致各个专业劳动力供应很充分,即使拿到学位,也必须有实习经验,大学毕业生必须认识到:潜在的雇主对他们能否给公司创造价值持怀疑态度。
大型公司都会对刚入行的毕业生提供培训课程,专业性强的公司不分大小也都会提供此类培训。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职人员,要想在IT业内有所发展,外语是必须的,最好还要会二外。2008年,本专科毕业生要比2007年再增加约53万人,总数达到550 万,根据教育部的计划,到2020年,大学生宽口径毛入学率会达到40%以上,因此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将会是现在大学生和在职人员的首要挑战。
2.既然公司能够提供培训,公司也要求从业人员有相对丰富的经验,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再教育带来回报并参加最有价值的培训。那么哪些培训是值得的呢?现在从业人员认同率最高的是专业技术培训。列第二位的是证书培训,接下来是项目管理和商务技能培训。在美国,有12%的IT经理和14%的员工拥有MBA学位。18%的经理和17%的员工拥有其他专业的硕士学位。是不是从技术转型到管理,收入就会很好呢?是,但也不尽然。因为我们通过分析IBM和微软已经知道,个性与职业相匹配才是工作满意的最主要原因。
3.其实很多从事技术的人,其个性并不喜欢过多地与人打交道,那么留在技术领域稳步成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选择走技术发展道路,明智的做法是和非IT领域从事商业的同事建立关系。无论目标是员工还是管理人员,这种协调的技能你必须具备。这大概也是项目管理和商务技能培训能够位列培训需求第三位的原因。
通常来看,能够理解应用的技术人员才是最好的技术人员,而不是对某个工具应用得最好的人。如果能够深入地理解应用,技术才能发挥最大价值,这种价值的发挥也才能够给个人带来收入上的好处和提高。还是用沃尔玛的数据挖掘技术来看,如果一个分析人员不理解其进行数据挖掘的目的,不理解这个目的的实现能够给股东带来哪些好处,那么其设计就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又何谈收入呢?
4.抓住趋势。为什么美国的调查显示,IT类从业人员最认同的是“创新IT的能力”,而在中国却强调“执行力”呢?这与不同国家的信息技术产业形态有关。美国是信息技术的发源地和广泛应用的天地,市场会很快被新生的企业吃掉,而且美国的人工很昂贵, 有且只有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而中国IT行业更多的工作是加入到世界的外包潮流当中去,对中国创新的要求并不高(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正在从事自主创新),因此工作扎实、稳健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
另外一个趋势就是中国东部和西部工资差异很大,如果从西部跳槽到东部,薪水一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攀升——尽管生活成本也会上升。趋势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产生新的职业与职位,最近几年很热门的游戏类IT职位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与此类似的还有培训类IT职业等新技术与传统行业交叉而来的新职业,这类新的职业市场需求大,人才供给少,薪水自然就很好。
5.个人工作素质与习惯。步入高薪的领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的更新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绝大多数事业有成的高薪收入者在回答“未来五年你最需要什么”时,都选择了“充电”。那些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高薪收入者,更是把企业有无良好与完美的培训计划作为其加盟的理由和依据。
如果说内在因素是帮助你取得高薪的基本素质和首要条件,外在因素则可能包含更多大家向往的高薪捷径。这里,有一些高薪的窍门。通过学习掌握关键性技能。现在的企业竞争是人才之争,掌握关键技能的人是企业高薪聘请的对象。同时,除了强调要掌握关键技能,更强调要建立一套快速掌握关键才能的学习机制,一旦关键才能不再“关键”,立刻建立下一个关键才能,使个人价值在持续挑战中水涨船高。
总而言之,在IT行业,个人的薪水总是与“学习”、“沟通”、“目标”有关的,缺乏这些基本素质,现在拥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只能保证自己未来三年的优势,更多的优势必须依靠“学习”和“沟通”来实现“目标”。否则要么被这个行业抛弃,要么就会因个人兴趣的转变而离开了IT行业。
由于工资水平的高低,往往是一个人和一个单位最为敏感的数据,要得到比较确实的答案也比较难。而且各个公司的薪水政策不一样:有的公司是个别谈判模式,也就是说同样的工作,因为应聘者谈判水平不一样,会得到不一样的工资;有的公司是政策既定型的工资模式,与个人谈判水平无关,工资与职位和工作量是挂钩的,无论怎么谈,都会在一个很窄的区间内波动。根据与IT业内公司不同的人力资源负责人的访谈,我们大概可以知道一些市场上常规的模式。
不同地域“薪”情不同
不同地域的IT人才的平均工资水平状况有比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地区之间的生活成本差异、地区的分工特性差异,与劳动力供给水平和主要公司的情况也有关。
在国内,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薪资水平差异比较大,IT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也不例外。从平均工资排名在前10位的省市看,可以分为6个级别。第一级别是上海和北京,平均工资水平在5000~4000元之间;第二级别的是广东省,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第三级别的为辽宁省、浙江省和天津市,平均工资在3000~2500元之间;第四级为江苏省、福建省和湖北省,这里的IT人员的平均工资为2000元左右;第五级是四川省,平均工资水平为1883元。但是这个排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各地发展程度的不同,这个水平每年都会有变化。从就业环境来讲,东部地区的大型公司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企业数量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这些企业已经开始享受到了信息技术给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运营带来的好处,他们愿意花高薪聘请那些技术成熟的IT人员,来提升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时,一些大型的软件开发公司和网站也分布在这些区域,他们对信息化应用人才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
从业四年是薪资增长的跳跃机会
四年的从业时间是薪资水平增长的一个跳跃机会。IT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和其从业时间呈阶梯状上升,对于新入行的技术人员(从业时间小于1年,本科学历)来讲,工资水平在1200元左右;从业经验在1~3年,平均工资水平增长了60%以上;从业经验累积到4年后,平均工资水平增长到了3000元左右。当从业时间达到6~10年时,工资水平增长得最为明显,上升到了5500元左右。
对于从业10年以上的IT人员,基本上都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应用专家了,平均工资也达到了最高水平,6000元以上。对于IT人员的职业生涯和其它领域一样,也是经历一个学习期——实践期——成熟期——稳定期的过程。其平均工资水平也随着其技术运用能力的成熟,逐渐走向高峰。也就是说,如果刚毕业的学生没有找到一个薪水较高的工作,也不必急。立志于从事IT业的学生朋友从学校毕业后,绝大部分都进入了一些中小型公司。只要能够在本职岗位上,顺利地度过学习和实践阶段,下一份工作一定会更好。
不同岗位“薪”情差异较大
不同的企业内有不同的IT类岗位,不一样的岗位其工资也有差异。影响IT人员在企业中工资水平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职位的高低。
收入最高的自然是公司的CIO/CTO职位,当然要奋斗到这个职位大概需要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这个位置的平均工资可以超过万元。第二等级是高级顾问和软件架构师,平均工资水平在8000元左右。第三等级是项目经理,奋斗到这个位置平均需要四年以上的工作时间,这个职位的平均工资水平为5500元。第四等级是系统分析/设计师、咨询师和业务分析师,这三个职位的平均工资水平在5000元左右。第五等级是数据库管理员和高级程序员,这两个职位的平均工资分别为4000元左右。收入相对低的是测试工程师,其平均工资水平为2200元。而中国的城镇职工平均月收入水平,在2006年是1750元。
不同企业“薪”情也不同
除了上面几种模式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对个别公司的分析发现很多独特之处,比如IBM和微软的工资结构就有很大不同:IBM是低端岗位薪资定得高,而微软是中高端岗位薪资定得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IBM追求的是运营效能,希望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它的人才战略以公司培养为主,为吸引优秀毕业生来公司工作,薪金定得相对就高。但随着职位的上升,薪金与市场其他公司相比可能就不再是最高的。
而微软则不同,其采用的是产品领先战略。这对研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人才战略是以中高端“掠夺”为主,相应的,其薪金必须定得高一些才能吸引人才。这两家公司的薪金策略代表的正是当前众多公司薪金制定的一个法则——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决定薪酬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初涉职场的人有必要了解这些,才能更明确自身或者说所在岗位在公司的重要程度。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可以看出,IT从业人员对公司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薪水的多少。
难道不能从IBM入职,随着能力的提高,跳槽到微软吗?的确有人做出这样的选择。但是微软公司的文化又与IBM大相径庭,IBM更稳健,给人更多的安全感,而微软的文化更具有侵略性,竞争性更强,压力也就更大。
不同人的个性决定了其选择,而IBM转型服务之后,人员的稳定、更具安全感的工作状态也同样支持其业务发展,如果IBM的文化变得更具有侵略性的话,其服务质量就会产生一定的不稳定性,这对于IBM没有积极的意义。经过这种分析我们能够看到,任何人的薪水是与其能力、个性相匹配的。尽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个性从长期来看也是可以改变的,但是这并不是IT从业人员研究的重点。
如何取得事业薪水双丰收
那么作为立志于从事IT行业或者希望在IT行业内进一步发展的人,应该怎么做才能不断取得事业上的进步和薪水上的丰收呢?
1.刚入行的专业人员必须打好技术基础,并证明自己有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俗话说“技不压身”,所以技术不会是新手今后职业发展的障碍。中国的高等教育持续扩招,导致各个专业劳动力供应很充分,即使拿到学位,也必须有实习经验,大学毕业生必须认识到:潜在的雇主对他们能否给公司创造价值持怀疑态度。
大型公司都会对刚入行的毕业生提供培训课程,专业性强的公司不分大小也都会提供此类培训。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职人员,要想在IT业内有所发展,外语是必须的,最好还要会二外。2008年,本专科毕业生要比2007年再增加约53万人,总数达到550 万,根据教育部的计划,到2020年,大学生宽口径毛入学率会达到40%以上,因此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将会是现在大学生和在职人员的首要挑战。
2.既然公司能够提供培训,公司也要求从业人员有相对丰富的经验,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再教育带来回报并参加最有价值的培训。那么哪些培训是值得的呢?现在从业人员认同率最高的是专业技术培训。列第二位的是证书培训,接下来是项目管理和商务技能培训。在美国,有12%的IT经理和14%的员工拥有MBA学位。18%的经理和17%的员工拥有其他专业的硕士学位。是不是从技术转型到管理,收入就会很好呢?是,但也不尽然。因为我们通过分析IBM和微软已经知道,个性与职业相匹配才是工作满意的最主要原因。
3.其实很多从事技术的人,其个性并不喜欢过多地与人打交道,那么留在技术领域稳步成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选择走技术发展道路,明智的做法是和非IT领域从事商业的同事建立关系。无论目标是员工还是管理人员,这种协调的技能你必须具备。这大概也是项目管理和商务技能培训能够位列培训需求第三位的原因。
通常来看,能够理解应用的技术人员才是最好的技术人员,而不是对某个工具应用得最好的人。如果能够深入地理解应用,技术才能发挥最大价值,这种价值的发挥也才能够给个人带来收入上的好处和提高。还是用沃尔玛的数据挖掘技术来看,如果一个分析人员不理解其进行数据挖掘的目的,不理解这个目的的实现能够给股东带来哪些好处,那么其设计就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又何谈收入呢?
4.抓住趋势。为什么美国的调查显示,IT类从业人员最认同的是“创新IT的能力”,而在中国却强调“执行力”呢?这与不同国家的信息技术产业形态有关。美国是信息技术的发源地和广泛应用的天地,市场会很快被新生的企业吃掉,而且美国的人工很昂贵, 有且只有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而中国IT行业更多的工作是加入到世界的外包潮流当中去,对中国创新的要求并不高(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正在从事自主创新),因此工作扎实、稳健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
另外一个趋势就是中国东部和西部工资差异很大,如果从西部跳槽到东部,薪水一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攀升——尽管生活成本也会上升。趋势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产生新的职业与职位,最近几年很热门的游戏类IT职位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与此类似的还有培训类IT职业等新技术与传统行业交叉而来的新职业,这类新的职业市场需求大,人才供给少,薪水自然就很好。
5.个人工作素质与习惯。步入高薪的领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的更新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绝大多数事业有成的高薪收入者在回答“未来五年你最需要什么”时,都选择了“充电”。那些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高薪收入者,更是把企业有无良好与完美的培训计划作为其加盟的理由和依据。
如果说内在因素是帮助你取得高薪的基本素质和首要条件,外在因素则可能包含更多大家向往的高薪捷径。这里,有一些高薪的窍门。通过学习掌握关键性技能。现在的企业竞争是人才之争,掌握关键技能的人是企业高薪聘请的对象。同时,除了强调要掌握关键技能,更强调要建立一套快速掌握关键才能的学习机制,一旦关键才能不再“关键”,立刻建立下一个关键才能,使个人价值在持续挑战中水涨船高。
总而言之,在IT行业,个人的薪水总是与“学习”、“沟通”、“目标”有关的,缺乏这些基本素质,现在拥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只能保证自己未来三年的优势,更多的优势必须依靠“学习”和“沟通”来实现“目标”。否则要么被这个行业抛弃,要么就会因个人兴趣的转变而离开了IT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