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课余体育活动一“松”二“紧”三“怕”

来源 :中学课程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也进入全面开展的新阶段,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目前,“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达到一定的力度和深度,而阳光课余体育活动就显得薄弱,不合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关键词:阳光课余体育 薄弱原因 解决办法
  前言
  “阳光课余体育”指的是体育课之外的一切学校体育与健康活动,主要包括课外体育锻炼、早操、大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以及课余的体育训练和竞赛。阳光课余体育活动既是“体育与健康”课的延续,又是确保每位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阳光运动的保障,并且在培养学生兴趣、社会适应能力、自觉意识和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等方面,有它独特的功能,深受学生欢迎,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就本人对本地区的了解,当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实行如火如荼,而应与之相呼应的阳光课余体育活动方面就很薄弱。本文试着从理论与实践上究其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薄弱原因
  1.应试教育的干扰
  由于各学校追求高考升学率,阳光课余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甚至被取消,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体育活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紧起来不要。以至于很多体育计划挂墙上,活动无组织,只抓运动队和体育考生训练。大家都明白阳光课余体育活动是“体育与健康课”的延续,是完成学校体育目标,实现“健康第一”的重要组织形式。据今年我校向上一级部门提供的高二年级材料表明,当前我校学生身高的增长已大于体重,多为瘦长型,学生(尤其是男生)的柔韧、耐力和力量素质越来越差,肺活量等指标有停滞和下降趋势。今年我校高一到高三男女生有30多人的坐位体前屈是0值以下,有20多位学生的肺活量没有过千。我校是生源较差的一所完全高中,据本人的调查,高二年级561名学生,有近150名学生近视,这些现象在其他学校也普遍存在。
  由此可见,中学生的体质状况有下降的趋势。阳光课余体育活动高一“松”高二“紧”高三“怕”的现象值得我们思考。所以阳光课余体育活动非抓不可。
  2.主观认识上的偏差
  重课内轻课外,论成绩淡过程,抓个别放集体。忽视阳光课余体育活动,忽视其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发展的多功能作用。阳光课余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身体素质、终身体育意识、兴趣爱好、运动能力以及现代人所具备的心理品质等,都可以通过阳光课余体育活动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它是学生在校参加活动时间最多、内容最丰富、形式最活泼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手段。更是确保每位学生每天都有1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最有力的保证。
  3.各职能部门的分工不明确
  阳光课余体育活动,涉及面广,内容也很多,它是涉及学校各职能机构、体育教研组、班主任、团委、学生会、各种体协等,需要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一项复杂工作。因此它的目标和计划必须动员各个职能部门,采取各种措施,才能得到有效施行,不能只是几位体育教师的工作。
  二、解决办法
  1.组织管理
  (1)建立阳光课余体育活动管理机构
  阳光课余体育活动参与学生多,工作量大,仅靠体育教师的努力很难长期有效地做好,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由领导及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管理的阳光课余体育活动管理机构,以加强阳光课余体育活动管理效能,使学校的阳光课余体育活动有章有序地开展。
  (2)学生组织的管理
  阳光课余体育活动应加强学生的组织,进行合理调控,除学校安排活动时间外,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和各种体协组织的协调作用,“延伸”合班选项教学的模式,成立各种兴趣小组“补充”那些因选项教学而不能尝试提升其他项目学习的要求。把“体育与健康”课的“教”与课外活动的“练”更好地结合起来。
  (3)目标管理
  根据“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结合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必须建立相应的课余体育活动管理目标、领导层的规划目标、管理层的监督目标、执行层的组织措施目标。例如,可制定一些具体制度,如阳光课余体育活动辅导制度,实施阳光体育合格标准制度,制定各种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参与者和组织者的积极性。
  2.制度管理
  阳光课余体育活动的改革要完善各种制度,制定制度要做到以下几点。
  (1)活动有计划
  各年级或班级要根据学校的安排,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成立各种不同的体育活动兴趣小组。团委成立各项目的俱乐部,学生会依据团委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辅导、咨询站。开学初,各部门及辅导教师一起制定各自的活动制度与计划,公示于全体师生,并定时按计划开展活动。这样做能充分调动那些有特长的学生,也能对其他学生进行较系统、有组织的训练。每次活动要做好记录,以便学期结束时对各部门进行考核和表彰。
  (2)活动有时间
  除保证学校每周一到两次规定的课外体育活动外,其他时间由各组织部门自行安排。同时应结合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和目前各高中学校住校生多的特点,提倡晨练10分钟计划。学生这样有组织、有规律、有节奏地锻炼,既能增强身体素质,又能在课外把注意力集中到体育活动上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延伸德育的内涵。
  (3)检查评比
  由德育处或教导处、体育组、学生会体育部共同组成考核和检查评比小组。对各班各协会组织参加活动的人数、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学生各协会的组织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利用校广播、板报等形式进行公布,并作为“先进班级”、“优胜协会”、“优秀组织”以及“优秀组织者”的评选依据。借以对活动进行调控,保证课外体育活动优质高效地开展。
  3.方法管理
  笔者认为课外体育活动在方法管理上应重视以下几点。
  (1)活动形式多样化
  在各种体协和俱乐部的配合下,扩大活动的范围,增加活动的内容,可根据体育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的特长,成立若干个同项或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学生和教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锻炼。
  (2)活动过程的规范性
  整个活动过程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学生在活动的同时,应用练习的手段、组织方法拓展和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提供保障。
  (3)活动竞赛有效性
  让学生参加活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参加的快感,而体育的各种竞赛是最好的途径。因此,参加竞赛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竞赛加强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热情,充分表现运动技巧。竞赛中学生可以了解和学习更多的知识并运用运动技术、战术等有关知识来指导竞赛。有些学生还成立了“体育运动知识咨询站”进行各种形式的讲座,这样能有效地普及体育知识,促进课外体育活动水平的提高,同时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4)活动结果的激励性
  每学期都应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评选出“体育锻炼先进班级”对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表现好的组织者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且纳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比条件。对组织活动有创意、效果好的组织和个人给予“活动组织优秀奖”奖励。
  综上所述,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意识、协作精神、拼搏精神、抗挫折能力以及勇敢顽强的意志等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在真正完成“体育与健康”的实施,在品德、体力、情绪、运动技能、认知变化等方面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姚蕾.学校体育学习题大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虚无、明觉为龙溪哲学的重要概念,它们具有紧密的思想关联,无论在龙溪对道德价值的界定上还是在其修养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多有人因此而批评龙溪入于禅。对这两个概念进
校园网是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依托的重要平台,对校园网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和维护是保障校园网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如何实现校园网络远程网管,同时能够满足校园网络对于安
能动司法是指发挥司法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为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动司法的关键是要回答面对疑难问题时司法是否可以突破既有法律的框架去寻求妥当的结论。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