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做你的大树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min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引:热爱教育,曾在辽宁一所高校做了三年大学老师;热爱文学,又在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了三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热爱写作,目前在全国优秀少儿报刊《作文与考试》杂志社担任执行主编。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读书,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写作,用三分之一的时间陪伴孩子。前两样已得心应手,最后一样是长期的工作。始终向儿童学习,保持惊喜和天真,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套用2020年伊始发表的随笔:若问我《时间在哪儿》,请在光阴的罅隙里《轻嗅书香》,它会告诉你答案,亦能让你《遇见最好的自己》。生活不会一马平川,《人生处处是考场》,请积极面对,《每一步都没有白费》。让我们一起向阳生长,旖旎风光永远都在路上。
  亲子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中有这样几句歌词:
  “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宝贝、宝贝,我是你的大树,一生陪你看日出。这是第一次当你的老爸,我们的心情都有点儿复杂。你拼命发芽,我白了头发,一起写下一撇一捺……”
  这首歌写出了我所理解和认同的亲子关系,就是在相互陪伴的过程中,父母做孩子的榜样,在教会他做人做事的道路上,共同成长。
  (一)孩子不自信?请父母教会他欣赏优点。
  都说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父母最了解孩子,要善于发现和欣赏他的优点。小鹤是一个被“夸大”的孩子。他的记忆力非常好,我们就鼓励他多背诵,尤其是背诵古诗文。从《论语》到《诗经》,再到《尚书》,不管多长的文章,都是来者不拒。而且他很享受背诵的过程,因为每次背诵都会得到父母的夸奖。久而久之,他对自己擅長背诵古文这件事深信不疑,记忆力好成了他自信的一个标签。
  我一直不认为学习好是考察孩子的唯一标准。不管是哪个方面,只要他表现突出,我都很上心,总是第一时间给予表扬。他仰卧起坐得了班级第一,我夸他身体棒,随妈妈运动神经很发达;好朋友生病了,他主动去做值日生,我夸他很善良,是个“小暖男”;小组的女同学没完成作业,他自备糖果送给这个女生,鼓励她写作业,我夸他很有责任感,很会哄小女生……
  小鹤喜欢劳动,我们就在家里创造机会让他表现,每周日都是他固定的劳动日。有一次,他在作文中叙述清洁坐便的经历,从如何选择一款好用的洁厕灵,到清洁的具体步骤,再到如何处理坐便器的死角,他都写得非常细致。这篇作文作为范文在班级发表,也得到了我的夸奖。
  经常被夸奖的孩子,他能够欣赏别人的优点,同时也懂得自谦和低调。在小鹤的口中,从来听不到哪个同学不好,即使是谁有点儿小毛病,他都会说出这个同学身上的优点,而不是只看见缺点。同时,倘若别人夸他很棒,他会非常谦虚地说,还有谁谁也很棒。我认为这就是自信的孩子该有的模样。
  (二)孩子不知足?请父母教会他延迟快乐。
  小孩子也有虚荣心,他们在一起会比较家庭条件如何。我曾旁敲侧击地问过小鹤这些问题,他每次的答案都一样:“我啥都有,我啥都不缺。”
  小鹤很容易满足,他从来没有因为得不到某种东西而焦虑和抱怨,甚至撒泼打滚。在他很小的时候,我做过一个小测验,把一盒包装非常漂亮的糖果交给他保管,只让他每天吃一颗。他果真照做了,而且每天晚上都把糖果数一遍,和我汇报今天吃了一颗还剩几颗。这种延迟快乐的训练,让小鹤学会了克制和忍耐,更学会了欣赏,而不是占有。
  比如在商场里,如果看见漂亮的或者好吃的东西,他经常会停留一会儿,看一看、摸一摸就完事了,最多是让家长拍一张照片留念。他总是单纯地喜欢所有美好的东西,心里的喜悦远胜过口舌之欲带来的满足。
  懂得知足的孩子,更懂得分享和替别人着想。小鹤出门度假,一定会给家人和好朋友带礼物,而他自己却很少买喜欢的东西。他熟悉朋友们的喜好,谁喜欢乐高,谁喜欢机器人,谁喜欢恐龙,谁喜欢汽车,他都了如指掌。只要碰到好东西,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给朋友买回来。这种分享,让我看到了孩子很温暖、很贴心的一面。
  (三)孩子不专注?请父母教会他持之以恒。
  总有朋友问我,怎么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我的结论很简单,给孩子选择一项可以长期坚持的爱好。而且一旦和孩子约定好做某件事情,父母必须坚持到底,否则就不要开始。尤其是在孩子痛苦时,不要被孩子的眼泪吓倒,更不要轻言放弃,父母要陪他一起挺过去。
  如果父母在一件事情上败下阵来,以后再遇到困难的时候,孩子自然就会想方设法磨家长,逼他一起后退,就很难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比如天天练琴很痛苦,有不少孩子就以哭闹的方式拒绝练琴。小鹤也哭过,看着他淌着眼泪练琴,我心里也很不好受。但是我要和他讲道理:“任何一种学习都是很累、很艰难的,不要以为不学琴,改做其他功课就容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投入和专注,不耗费五六年的汗水,都是白搭。”所以,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父母不要半途而废,遇到瓶颈再撑一下,或许就会海阔天空。
  小鹤每个暑假都要加练钢琴,每天要弹四个多小时,他从来都是自己练习,不需要别人监督。专注力强让他做事很有耐心,面对困难时很淡定,因为他习惯“啃硬骨头”,能坐得住冷板凳。朋友们总说小鹤有一种超过同龄人的成熟,我想这就是吃过苦的孩子所具备一种气质吧。
  (四)孩子不守信?请父母教会他兑现承诺。
  信任是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它可以从家教中培养。一个关键的做法就是父母首先要在孩子面前信守承诺,打好信任的基础。如果父母兑现不了,决不要随口敷衍地向孩子许诺。只有说到做到,孩子才会信任父母,也会信任他人。
  有一次,一位同学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说是小鹤用欧元和她儿子交换折纸,她担心我不知情。其实,我早就知道了。小鹤说这位同学的折纸是从国外带回来的,非常珍贵,如果想要的话,需要东西交换。我当然支持他用欧元换折纸,理由很简单:“既然你觉得很值得,而且和朋友已经约定好了交换方式,那就必须说到做到。”父母给予孩子的信任与支持,无形中会鼓励孩子对他人的信任。
  其实还有一些方式可以增强亲子互信。比如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会给他几分钟思过,等到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作出道歉,我一定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这种仪式感很强的互动,会让他始终相信亲情,相信妈妈的爱。信任是一种隐形的力量,会令人心安。

结语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更多的是以身作则,用行动告诉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如果你想培养孩子勤劳,那就做一个不能偷懒的妈妈;如果你想要孩子热爱阅读,那就放下电子产品,和孩子开展阅读竞赛;如果你想让孩子写作不犯难,不妨你也挑战一下写作,记录亲子共同成长的点滴和收获;如果你想要孩子有恒心,不妨你也培养一项爱好,让孩子为你骄傲。
  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你怎样,孩子就怎样!
  编辑/苗嘉琳
其他文献
最近,胡适先生的日记在微博上火了。  7月12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打牌。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打牌。  7月18日:打牌。  何煦就是我身边的“胡适
当我们在探讨“原生家庭”时,很多时候接收的信息都是“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但家庭关系里,远远不止有“原生家庭创伤”,那些温馨的、融洽的、动人的家庭环境,在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那些家人相受的温暖瞬间,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你日后的性格、观念与对事物的看法。不禁会想,成长在被爱包围着的环境中的孩子,长大后都是怎样的呢?  你的家庭关系里,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相爱的温暖瞬间?周阿
1  我要退学!  这个念头日日夜夜在我脑袋里疯狂生长,愈演愈烈。许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作祟,我拿着四处收集来的各界名人肄业的故事,站在父母面前慷慨激昂:“学校就是思想的囚笼,像这些成功人士一样,我的伟大抱负也同样不需要用华丽的学历来实现!”  父母当时看我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我已经忘了,我的发言实在是太过激情四溢,激动得满脸通红,却被母亲轻飘飘的一句“什么时候能考上清北,什么时候再来说这些话吧”瞬间
我从小皮肤就特别黑。小学一年级的美术课,老师教我们认颜色,她拿起一支黑色系颜料问我们这是什么颜色。因为在文具店见过,我脱口而出:“煤炭黑。”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从那之后,“煤炭黑”就成了我整个小学的外号。  我的黑皮肤遗传自母亲,每当有同学喊我“煤炭黑”时,我回家就会冲着母亲吼:“都怪你!”后来母亲开始特别注意我的防晒问题,一到夏天,她就把我裹得严严实实,长裤长袖,头戴大檐帽,整个脸上都围着纱巾,只
2019年4月28日,抵达日本成田机场。好友在朋友圈给我留言,你也算是经历了日本的两个时代。  晚上乘小巴到达酒店,推开门,床上的千纸鹤好像在跟我打招呼。打开电视,铺天盖地的新闻向我涌来,才知明仁天皇5月1日即将退位,即位的将会是德仁天皇。  漫漫长夜,一个人躺在床上开始期待。  天微亮,酒店老板在餐厅一一跟客人合影。闲聊得知,開酒店十几年,他坚持在床上摆放千纸鹤以及跟每个客人合影,大部分人这辈子
[1]  不知道为什么,我平时明明挺不爱喝水的,一到夏天,就像被太阳吸干了,浑身发烫,口干舌燥,变成了行走的热水袋。  小时候一热就偷偷吃冰棍,什么“可乐雪碧冰”“旺旺碎冰冰”,一听就很冰。可是后来市场被“可爱多”“巧乐兹”乃至根本买不起的“哈根达斯”占领,我就彻底放弃了这条冷饮之路,面对我妈煮的绿豆汤愁眉苦脸。  不是绿豆汤不好喝,是我不喜欢吃豆子。  于是我妈生气:“爱喝什么自己做!”正合我意
小测试 你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吗?  你的情绪会不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呢?  还是时时刻刻都能淡定从容地面对一切事情?  我们一起来测测吧。  ★只要和别人在一起,就完全无视自己的想法;  ★做某件事之前,很在乎别人会怎么看自己;  ★情绪很容易受别人影响,身边的人心情不好,就会感觉很压抑:  ★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伤心很久,会因为一件事而失落一天:  ★对自己还不够自信,会很在乎别人的意见;  ★做事
编辑部来新人啦!!!她就是貌美如花温婉贤淑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美得惊天地泣鬼神的语嫣姐姐!哈哈哈!最近总是有人冒出来求了解、求知情、求勾搭!今天就给你们发个福利,看看你们语嫣姐姐的私密小微博!  嘘——别说是我说滴!  昨天早上我往小区外面走,在七栋路口看见一个推自行车的老大爷,不远处站着一个扶墙腿脚不好的老奶奶。老大爷喊:“大姐我问一下10栋在哪儿?”老奶奶:“啊?”老大爷:“10栋怎么走?”老奶奶
我们学校的心理老师姓王,是位男老师,挺瘦挺高的。我总觉得心理老师应该是那种给人很温暖的感觉,才能让人放心地跟他聊心事,可每次看到王老师,我都觉得他像《狮子王》里的刀疤脸,很凶。  自从上了这所重点高中之后,我的焦虑就没有停止过。高一的时候还不觉得怎么样,现在高二了,每次考试之前,我都觉得自己是一个要被捏爆了的皮球。很多很多次,我都想找心理老师聊聊,但我不敢。  期末考试前,我受不了了。我失眠、控制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一些情绪爆发的瞬间,有时候也没什么特别大的事情,往往就是情绪沉淀在心里到了一定程度,在某个瞬间会因为一件足够小的事情瞬间爆炸。想象一下这个画面:情绪总是在崩溃和忍耐中无缝转换,就觉得崩溃得不行,哪怕过后事情解决了可你依然不会好起来,你就希望这些不好的事从没有发生过,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好。  你们有过这样的时候吗?  楷楷家的猫:情绪化太严重,就感觉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了就真的好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