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师都知道:“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但是,“正确解读文本,引领课堂”却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做到的。“慢慢走,欣赏啊!”是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所倡导的思想,笔者想和您一道带上这份心情,走进名师的课堂,感受他们解读文本的思想精髓,以便更好地优化教学策略。
批判地解读文本,巧妙地使用教材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强调思考、评析的阅读法,需要独立思考,通过批判与扬弃,逐步获得真知。黄全愈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写道:“美国‘神童’教育的‘童子功’入门第一招是‘培养批判性阅读能力’;第二招是培養‘批判性聆听能力’。在小学阶段还是作为一种行为习惯来培养,到了大学阶段就已经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了。”可见,批判性阅读的重要性。
多元地解读文本,辩证地使用教材
“多元解读”理念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只是作者创造的,而是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接受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作品的意义也不是客观的和固定的。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我们绝不可能客观完全地再现文学作品的最初意义。《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不同读者对其命意的理解就有所不同: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语文课程标准》第二条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窦桂梅《宋定伯卖鬼》课堂实录(节选)
教师:一个“乃去”到一千年后的“乃止”。但不管怎么说,虽然鬼没有抓到,足见宋定伯在当时封建社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有诗为证,评价宋定伯:“小马乍到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对宋定伯的评价真是高啊。不过,刚才,我可听到了有的同学说鬼的狡猾变成了——
学生1:狡猾。
教师:说谁?
学生1:宋定伯。
教师:那你是站在鬼的角度。还有人说鬼——
学生2:善良。
教师:看来要公平,咱们现在还真得花开两朵,再表一枝。谁呀?
学生:鬼。
……
(教师引导学生抓文中的关键语句,并联系上下文品读鬼的有礼貌、善良、多疑、诚实)
教师:我发现,读着读着,对鬼有了新的理解。好啊!
教师:原来宋定伯的行为,那叫——(学生:大善)突然发现鬼的心灵,那叫——(学生:大善)
教师:学到这已经矛盾了。闹了半天,读出了这么一个有礼貌、诚实、善良的鬼。刚才说宋定伯的机智、勇敢,当然有的同学站在鬼的角度有说宋定伯这样那样。难道说,宋定伯卖鬼错了吗?(生:错了,没有错)
教师:所以说,好的小说不仅读到文字,读到理解,而重要的应该将沉淀化为我们的思考。
教师:我们不急着回答,我们再看宋定伯卖鬼这则事件,你是赞成,还是中立,还是否定呢?前后讨论,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观点,也希望要谈得有理有据。当然理直气和会更好。(学生讨论后反馈)
……
《宋定伯卖鬼》是一篇文言文志怪小说,借助鬼隐喻社会上的人和事,体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窦桂梅老师尊重当时的背景,肯定宋定伯机智勇敢形象的同时,站在今天的角度,辩证地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围绕两个问题:“这是一个( )的宋定伯?”“这是一个( )的鬼?”引领学生辩证地解读小说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教师引得巧,学生答得妙。
“语化”地解读文本,灵动地使用教材
《金钱的魔力》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备受奉承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
虞大明老师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出发,关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系统地解读文本,抓住主线,灵动地使用教材,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他抓住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抓鬼(小说的人物)、抓鬼相(小说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找鬼话(小说人物的语言)、悟鬼品(小说人物的品质特点),引领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在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题的同时,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无论是提问,还是教师的小结语,虞老师都紧扣“鬼”字,用一句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抓住了文章的灵魂,精心设计了“抓鬼”过程。“找鬼话”“悟鬼品”这一系列的环节,使整堂课引人入胜,环环相扣,让人对这一小说塑造的“贪财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名师们的精彩课堂体现的不仅是个人教学的魅力,还是他们透过课堂折射出的教育理想、最前沿的教学理论,诠释着他们对文本解读的精髓。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做好解读文本的第一人。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上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
批判地解读文本,巧妙地使用教材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强调思考、评析的阅读法,需要独立思考,通过批判与扬弃,逐步获得真知。黄全愈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写道:“美国‘神童’教育的‘童子功’入门第一招是‘培养批判性阅读能力’;第二招是培養‘批判性聆听能力’。在小学阶段还是作为一种行为习惯来培养,到了大学阶段就已经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了。”可见,批判性阅读的重要性。
多元地解读文本,辩证地使用教材
“多元解读”理念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并不只是作者创造的,而是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接受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作品的意义也不是客观的和固定的。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我们绝不可能客观完全地再现文学作品的最初意义。《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不同读者对其命意的理解就有所不同: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语文课程标准》第二条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窦桂梅《宋定伯卖鬼》课堂实录(节选)
教师:一个“乃去”到一千年后的“乃止”。但不管怎么说,虽然鬼没有抓到,足见宋定伯在当时封建社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有诗为证,评价宋定伯:“小马乍到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对宋定伯的评价真是高啊。不过,刚才,我可听到了有的同学说鬼的狡猾变成了——
学生1:狡猾。
教师:说谁?
学生1:宋定伯。
教师:那你是站在鬼的角度。还有人说鬼——
学生2:善良。
教师:看来要公平,咱们现在还真得花开两朵,再表一枝。谁呀?
学生:鬼。
……
(教师引导学生抓文中的关键语句,并联系上下文品读鬼的有礼貌、善良、多疑、诚实)
教师:我发现,读着读着,对鬼有了新的理解。好啊!
教师:原来宋定伯的行为,那叫——(学生:大善)突然发现鬼的心灵,那叫——(学生:大善)
教师:学到这已经矛盾了。闹了半天,读出了这么一个有礼貌、诚实、善良的鬼。刚才说宋定伯的机智、勇敢,当然有的同学站在鬼的角度有说宋定伯这样那样。难道说,宋定伯卖鬼错了吗?(生:错了,没有错)
教师:所以说,好的小说不仅读到文字,读到理解,而重要的应该将沉淀化为我们的思考。
教师:我们不急着回答,我们再看宋定伯卖鬼这则事件,你是赞成,还是中立,还是否定呢?前后讨论,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观点,也希望要谈得有理有据。当然理直气和会更好。(学生讨论后反馈)
……
《宋定伯卖鬼》是一篇文言文志怪小说,借助鬼隐喻社会上的人和事,体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窦桂梅老师尊重当时的背景,肯定宋定伯机智勇敢形象的同时,站在今天的角度,辩证地解读小说中的人物,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围绕两个问题:“这是一个( )的宋定伯?”“这是一个( )的鬼?”引领学生辩证地解读小说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教师引得巧,学生答得妙。
“语化”地解读文本,灵动地使用教材
《金钱的魔力》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备受奉承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
虞大明老师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出发,关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系统地解读文本,抓住主线,灵动地使用教材,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他抓住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抓鬼(小说的人物)、抓鬼相(小说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找鬼话(小说人物的语言)、悟鬼品(小说人物的品质特点),引领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在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主题的同时,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无论是提问,还是教师的小结语,虞老师都紧扣“鬼”字,用一句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抓住了文章的灵魂,精心设计了“抓鬼”过程。“找鬼话”“悟鬼品”这一系列的环节,使整堂课引人入胜,环环相扣,让人对这一小说塑造的“贪财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名师们的精彩课堂体现的不仅是个人教学的魅力,还是他们透过课堂折射出的教育理想、最前沿的教学理论,诠释着他们对文本解读的精髓。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做好解读文本的第一人。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上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