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yigesh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日益发达、文化日益音像化的形势下,如何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当前阅读能力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的阅读教学大多照搬教参“法宝”,忽视阅读能力培养。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学生不能发挥主动性。2.由于课外阅读没有很好开展,学生知识面过窄,视野不开阔,鉴赏评价能力缺乏。3.电视音像网络等大众消费文化不仅消弱了学生对文章阅读兴趣,也使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日益退化,进而带来阅读能力的退化。
  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在阅读教学中逐渐形成的。而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基本能力,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观,还原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
  
  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应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阅读教学从知识传授的附庸地位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从阅读中培养语感,从阅读中感知作品进而理解作品,从阅读中培养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综合能力,即培养阅读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与鉴赏评价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1.采用新颖有趣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高效率阅读境界的良好开端。教师可以讲述与阅读材料有关的人物故事、成语典故等,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可以从讲述寓言、格言入手,让学生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进行阅读;可以选取歌曲、影视等特殊媒介,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注重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效率。朗读要做到发音准确、语调清楚、词句连贯,同时注意停顿、重音、语速等方面;默读则要注意眼动嘴不动,注重速度、理解、记忆和辨别;精读重在强调多读熟读,领会文章思想内容,钻研写作技巧,在深度上下功夫;略读则既要抓要点,又要有一定速度,大致理解即可,主要着眼于广度。
  
  三、善于利用教材,大胆取舍,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展多向交流
  
  教师要充分钻研大纲、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前提下对教材进行精心剪裁与取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下功夫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感受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读中疑,在疑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得,要开展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四、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与课外结合
  
  教师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充分发挥《语文》和《语文读本》的延伸拓展作用,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鼓励学生把阅读向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网络延伸,多读中外名著,每学期开办“名著览胜”专题板报,开展寒暑假读书征文比赛,做到课内外结合,为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坚持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的过程应是读懂作者、读出自己的过程。在阅读中真正读出“自己”,读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必然会生发出一种倾吐的欲望和冲动。此时此刻,提供时间,提供场合,让其尽情宣泄,说出来,写出来,发表出来。这应是最理想的阅读方法。
  
  (张寿龙,安徽省农垦职工中专学校、安徽长淮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汽车尾标语随私家车的普及在中国蔓延,汽车尾标语以其语言的简洁性和多样性,变异性和幽默性,时尚性和交往性等特点,把安全模式和个性化结合起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  [关键词] 简洁性和多样性 变异性和幽默性 时尚性和交往性    时至今日,私家车已成为中国最热门的年度消费品之一,车文化同汽车一同在我国普及开来。汽车行驶在路上,最怕的是后面的车出其不意的撞上自己,许多司机便在自己的汽车后
如今,对人工智能(AI)感到悲观或乐观的都大有人在。乐观者正在向人工智能领域投资数百万美元甚至数十亿美元,而悲观者则预测人工智能将终结很多事:工作、社会福利、甚至人类。无论
1月23日至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昆明举行。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把自己看作知识的传播者,把学生当作“被填的鸭子”,装什么,怎么装,主动权在教师而非学生。在高考指挥棒的驱赶下,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生吞活剥教师讲授的方法、技巧,而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语文素养却被淹没在日复一日的机械训练中,以至于许多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没有意思,学不学都一样。形成这样的局面,课堂教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艺术是使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活,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广泛推行,我校今年从高一开始试用新编苏教版语文教材,新的苏教版语文教材按模块编写,更注重人文性,一方面它要求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深入教材,研读文本,另一方面它又要求教师不拘泥于文本,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之间构建起多种多样的对话平台。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色语文”提倡的阅读教学方法能令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深刻品味文章内涵,增强语感和文化知识积累。文章针对“本色语文”要求下的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把“形成传统文化底蕴”确定为学习文言文的价值追求。同时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文化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一点也对古诗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文言文离我们时代久远,且语言简约、精深,学生读起来觉得佶屈聱牙,难以理解,因而产
如果说Alpha Go还让普通人仰之弥高,那/厶人人皆可“调戏”的Prisma可谓是第一款人工智能平民化应用,两者的共同特征是,都在让深度神经网络从幕后走到台前。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这样说:“出去买点东西”“这个东西挺好看的”等等,几乎每天都会用到或听到“东西”这个词,这里所说的“东西”不是指方向,而是泛指“物”,那么为何称“物”为“东西”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物”为“东西”的呢?  南朝·梁萧子显所著的《齐书·豫章王嶷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上谓嶷曰:百年亦何可得?只得东西一百,于事亦济。”这也许是较早称“物”为“东西”的一句话了。  称“物”为“东西”的
“又音”,有的称又读、又切、异读等,关于它的定义各家说法不一。本文指的是韵书或古书注释中同一字形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情况。对于《广韵》又音问题,学者都着重在考察又音的起源、性质、原因和分类等,对又音所反映的音韵关系进行研究的甚少,而且一般都从声韵调的某个大类或某一条语音演变规律入手,又音是否更全面细致地表现语音变化呢?本文试从《广韵》入声卷所有又音入手来探索这个问题,从而收到窥一斑而见全貌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