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项目编号:12JGY36
基于创意产业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实现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国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规律要求,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理念。随着全国艺术设计学科的蓬勃发展,新兴的蕴藏巨大生产力的创意产业越来越需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为之输送更多的具有创新、创意能力的人才。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将思考今后办学如何顺应形势,走在时代前列,培养出具有创新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随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基于创意产业发展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将会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结合省委省政府 2011 年颁布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地方创意经济发展类型、各个高校办学特点、专业特点等等因素,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策略选择。为此,要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培养方案的方针策略
在创意经济浪潮的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已处在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动力结构之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适应这一不断变化的时代特征才行。在新的培养方案构建时,除了以“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趋势为导向,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坚持基础性与专业性并重的原则,坚持整体优化原则等等以外,我们认为还必须强调以下三个原则:
1.多元化的原则。在全球化背景下,鉴于创意产业设计类人才需要的多样化趋势,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也要多元化。多元化的原则,就是打破单一线性模式的培养,尽可能在专业模块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上多元化,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和谐发展,推动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弹性化的原则。是指围绕学生创造力这一核心目标出发,采取柔性的学分制与灵活的学年制,学生在校学习可根据自己能力即可延长学年也可缩短学年,学生毕业以修满学分为依据。弹性化原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人才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3.动态化的原则。是指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教学计划要有一定的随机性与灵动性,能够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与时俱进。该原则作为当今培养方案的指导原则提出,是与高科技、新技术引领下的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变化、升级有关。对一个在校学生来讲,4 年里教学计划是永远不变的,这与校外创意产业的变化更新很不协调。动态化原则的提出,就是将培养方案纳入一个不断适应、不断修订的过程之中,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科学辩证的发展观。
二、培养路线的选择策略
培养路线是指为实现培养目标旨在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而设计的一条发展路线,在培养方案中,培养路线由课程结构、课程平台组成,对人才素质结构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反观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史,教育理念影响下综合国内外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路线,归结为三条:“专识型”培养路线、“通识型”培养路线和“复合型”培养路线。
1.“专识型”培养路线:学科教育—专业教育—精英教育。“专识型”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的知识型教育发展路线。人才的培养过程一般是从学科教育到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强调专业的专、深、尖,培养出的人才谓之“精英”。
2.“通识型”培养路线:普通教育—专业教育—通才教育,普通教育在这里是指专业以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教育。与单一的学科教育相比,它的知识背景比较宽广,学生不但要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还要学习人文、自然、社会等方面知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就业面广。
3.“复合型”培养路线:普通教育—学科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复合型人才教育。“复合型”培养路线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应成为当下我省高校本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时确立的主线。
三、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根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的要求,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仍将是我国未来 10 年内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2011 年省委省政府颁布《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到 2020 年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可以预见创意产业将迎来大发展时期,在这一发展时期对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也将在质与量上全面升级。为此,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在采用“复合型”发展路线同时,应采用多元化策略,科学、规范、恰当搭建课程结构与知识平台,使培养路线具体化。
1.课程结构的多元化。即形成六个课程平台,包括公共知识、学科知识、专业基础、专业模块、集中实践、隐性教育六个模块。每个平台上由相应的课程群组成,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在课程性质、课程类型上多元化、多样化,使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三位一体和谐发展。
2.专业模块的多元化。专业模块上可根据当时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设置不同的模块方向,每个模块方向下有相关的课程组成;也可校企合作,设置“订单式”培养模块,学生在大二或大三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等选择喜爱的专业方向发展,学校进行分流培养,既符合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发展的教育规律与理念,又能最大限度进行人才多元化培养。作者所在学校本科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一以后采取动画设计、环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多元化的模块方向分流培养,极大程度满足产业与学生双向需求。以 2010、2011 两届毕业生就业为例,在全国普遍存在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客观情况下,我院两届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达到 96.43% 和 100%,最大程度实现与创意产业多元化人才需要的无缝对接。
3.集中实践内容多元化。“实践出真知”,集中实践从内容到形式要多样化。在内容上,把 4 年实践教学看作一个整体来设计,逐期逐年进行艺术实践、设计考察、产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在形式上,采用校内、校外、内外结合等多种方式,到企业、工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等地展开实践活动,不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实践知识面,还与校内课程实践形成互补。
4.课外隐性实践的多元化。隐性知识平台以课外实践为主,即不占用课时而达到对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目的,节假日、寒暑假是学生用来完成课外实践计划的时间,给予一定的学分。
四、动态化的人才培养策略
人才培养的动态化,是指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4 年里)围绕教师、学生和创意产业等因素,对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等环节所做的不断适应、不断调整、不断变化的过程。在专业模块方向上,我们可以根据创意产业在某一时段的需要,调整发展方向、变更模块课程群或变更课程内容,为企业或公司培养急需的人才,也为学生毕业就业找到新出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把显性课程变成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变成显性课程。如,把创意设计大赛项目拿到课堂上进行,老师围绕参赛要求,从设计分析—灵感捕捉—构思草图—计算机制作—修改调整—制作打印—最后完成等系列教学组织活动,完成一个课题的设计。显性课程学生也可以通过网路教学、多媒体课件、答疑、论文等形式完成。
实践证明,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采用以上策略乃是破解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保守僵化的最有力的杀手锏。
项目编号:12JGY36
基于创意产业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实现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国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规律要求,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理念。随着全国艺术设计学科的蓬勃发展,新兴的蕴藏巨大生产力的创意产业越来越需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为之输送更多的具有创新、创意能力的人才。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将思考今后办学如何顺应形势,走在时代前列,培养出具有创新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随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基于创意产业发展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将会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学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结合省委省政府 2011 年颁布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地方创意经济发展类型、各个高校办学特点、专业特点等等因素,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策略选择。为此,要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培养方案的方针策略
在创意经济浪潮的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已处在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动力结构之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适应这一不断变化的时代特征才行。在新的培养方案构建时,除了以“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趋势为导向,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坚持基础性与专业性并重的原则,坚持整体优化原则等等以外,我们认为还必须强调以下三个原则:
1.多元化的原则。在全球化背景下,鉴于创意产业设计类人才需要的多样化趋势,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也要多元化。多元化的原则,就是打破单一线性模式的培养,尽可能在专业模块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上多元化,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和谐发展,推动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弹性化的原则。是指围绕学生创造力这一核心目标出发,采取柔性的学分制与灵活的学年制,学生在校学习可根据自己能力即可延长学年也可缩短学年,学生毕业以修满学分为依据。弹性化原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人才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3.动态化的原则。是指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教学计划要有一定的随机性与灵动性,能够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与时俱进。该原则作为当今培养方案的指导原则提出,是与高科技、新技术引领下的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变化、升级有关。对一个在校学生来讲,4 年里教学计划是永远不变的,这与校外创意产业的变化更新很不协调。动态化原则的提出,就是将培养方案纳入一个不断适应、不断修订的过程之中,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科学辩证的发展观。
二、培养路线的选择策略
培养路线是指为实现培养目标旨在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而设计的一条发展路线,在培养方案中,培养路线由课程结构、课程平台组成,对人才素质结构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反观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史,教育理念影响下综合国内外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路线,归结为三条:“专识型”培养路线、“通识型”培养路线和“复合型”培养路线。
1.“专识型”培养路线:学科教育—专业教育—精英教育。“专识型”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的知识型教育发展路线。人才的培养过程一般是从学科教育到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强调专业的专、深、尖,培养出的人才谓之“精英”。
2.“通识型”培养路线:普通教育—专业教育—通才教育,普通教育在这里是指专业以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教育。与单一的学科教育相比,它的知识背景比较宽广,学生不但要进行专业知识学习,还要学习人文、自然、社会等方面知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就业面广。
3.“复合型”培养路线:普通教育—学科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复合型人才教育。“复合型”培养路线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应成为当下我省高校本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时确立的主线。
三、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根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的要求,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仍将是我国未来 10 年内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2011 年省委省政府颁布《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到 2020 年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可以预见创意产业将迎来大发展时期,在这一发展时期对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也将在质与量上全面升级。为此,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在采用“复合型”发展路线同时,应采用多元化策略,科学、规范、恰当搭建课程结构与知识平台,使培养路线具体化。
1.课程结构的多元化。即形成六个课程平台,包括公共知识、学科知识、专业基础、专业模块、集中实践、隐性教育六个模块。每个平台上由相应的课程群组成,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在课程性质、课程类型上多元化、多样化,使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三位一体和谐发展。
2.专业模块的多元化。专业模块上可根据当时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设置不同的模块方向,每个模块方向下有相关的课程组成;也可校企合作,设置“订单式”培养模块,学生在大二或大三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等选择喜爱的专业方向发展,学校进行分流培养,既符合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发展的教育规律与理念,又能最大限度进行人才多元化培养。作者所在学校本科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一以后采取动画设计、环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多元化的模块方向分流培养,极大程度满足产业与学生双向需求。以 2010、2011 两届毕业生就业为例,在全国普遍存在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客观情况下,我院两届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达到 96.43% 和 100%,最大程度实现与创意产业多元化人才需要的无缝对接。
3.集中实践内容多元化。“实践出真知”,集中实践从内容到形式要多样化。在内容上,把 4 年实践教学看作一个整体来设计,逐期逐年进行艺术实践、设计考察、产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在形式上,采用校内、校外、内外结合等多种方式,到企业、工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等地展开实践活动,不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实践知识面,还与校内课程实践形成互补。
4.课外隐性实践的多元化。隐性知识平台以课外实践为主,即不占用课时而达到对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目的,节假日、寒暑假是学生用来完成课外实践计划的时间,给予一定的学分。
四、动态化的人才培养策略
人才培养的动态化,是指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4 年里)围绕教师、学生和创意产业等因素,对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等环节所做的不断适应、不断调整、不断变化的过程。在专业模块方向上,我们可以根据创意产业在某一时段的需要,调整发展方向、变更模块课程群或变更课程内容,为企业或公司培养急需的人才,也为学生毕业就业找到新出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把显性课程变成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变成显性课程。如,把创意设计大赛项目拿到课堂上进行,老师围绕参赛要求,从设计分析—灵感捕捉—构思草图—计算机制作—修改调整—制作打印—最后完成等系列教学组织活动,完成一个课题的设计。显性课程学生也可以通过网路教学、多媒体课件、答疑、论文等形式完成。
实践证明,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采用以上策略乃是破解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保守僵化的最有力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