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发布博客称,受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会委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初步修订了《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正在向社会征求意见。为什么要规范家长的教育行为?《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又要传递怎样的教育理念?近日,记者采访了孙云晓。
记者:每个家庭都不同,家长的教育行为也存在差异,为什么要对其进行规范呢?
孙云晓:学校有办学资格证、教师有从业资格证,同样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却没有“上岗资格证”。我认为,为人父母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但目前,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动摇了家长的权威——孩子在一些方面比父母懂得多了,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就不灵了,家庭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制定《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就是给家长的教育行为提供一个参照标准。
记者:具体说来,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
孙云晓:问题比较多,目前最突出的有以下三个:
首先是养而不教问题。在城市,很多年轻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或不愿操心,把孩子送到老人处抚养,一星期最多只能见一次面;在农村,因为外出打工,许多父母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家乡,在几千万留守儿童中,很多孩子从幼年起就不在父母身边。
研究表明,12岁特别是6岁之前,是亲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孩子如果缺少父母陪伴,就會造成安全感和幸福感缺失,给日后的人生埋下隐患。
其次是一些父母不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孩子对父母是“听其言,观其行”的,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模仿,建立起自己的行为模式。遗憾的是,一些父母的言谈举止很难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对于这些父母来说,教育应从改变自己开始,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另外,许多家庭过分强调成功。比如,只告诉孩子考上大学是成功,却没有说,即使考不上大学,在街上摆个小摊,人生仍然可以是幸福快乐的。过分强调成功,对成功的认定标准又很单一,这导致孩子们都被赶到了独木桥上,竞争激烈,生活单调。这也许会让孩子“成功”,却不一定能给他们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更别谈建立在丰富精神世界基础上的高品质人生了。
记者:那么,《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要向家长传递怎样的教育观念?
孙云晓:从整体上,家庭教育要着眼于为孩子构建完整的人格,而非单纯促进知识增长。体现在细节上,比如说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要加强引导、要尊重孩子等。
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想强调两点。
一是要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我认为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只有尊重生命,一个人才会热爱生活,才会有人情味,他的人格才是完整的。
当然,尊重生命既包括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包括尊重别人的生命。要让孩子深刻意识到,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要努力让自己的生命美好,就像树上的果子一样,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芬芳。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与人为善,爱护环境。
二是要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审美是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只有懂得审美,一个人才会发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意义。一个懂得欣赏的孩子,经常会从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物,会时刻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恰恰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
记者:现在很多家长或忙于生计或受困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家庭教育上感觉力不从心。
孙云晓:我始终认为,工作再忙、文化水平再低都没关系,只要用心去爱,就可以成为好父母。
我知道一位新疆的长途货车司机。他只有小学文化,每次一出门就十多天,知道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吗?他利用寒暑假,带着孩子一起出车。在让孩子体验生活的同时,给他讲述种种人生道理。比如上坡时,他就说:“上坡再难,也要咬着牙冲过去,过去就是一片坦途,泄气就会回到原点。人生也是这样,关键时候就得咬紧牙冲过去。”
古往今来,许多普普通通的父母,为我们留下了无以计数的教育传奇。这说明,学历高低、时间多少不是问题,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是否用心,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感。
(来源:《半月谈》 记者 郑明达)
责任编辑 王世赋
记者:每个家庭都不同,家长的教育行为也存在差异,为什么要对其进行规范呢?
孙云晓:学校有办学资格证、教师有从业资格证,同样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却没有“上岗资格证”。我认为,为人父母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但目前,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动摇了家长的权威——孩子在一些方面比父母懂得多了,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就不灵了,家庭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制定《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就是给家长的教育行为提供一个参照标准。
记者:具体说来,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
孙云晓:问题比较多,目前最突出的有以下三个:
首先是养而不教问题。在城市,很多年轻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或不愿操心,把孩子送到老人处抚养,一星期最多只能见一次面;在农村,因为外出打工,许多父母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家乡,在几千万留守儿童中,很多孩子从幼年起就不在父母身边。
研究表明,12岁特别是6岁之前,是亲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孩子如果缺少父母陪伴,就會造成安全感和幸福感缺失,给日后的人生埋下隐患。
其次是一些父母不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孩子对父母是“听其言,观其行”的,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模仿,建立起自己的行为模式。遗憾的是,一些父母的言谈举止很难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对于这些父母来说,教育应从改变自己开始,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另外,许多家庭过分强调成功。比如,只告诉孩子考上大学是成功,却没有说,即使考不上大学,在街上摆个小摊,人生仍然可以是幸福快乐的。过分强调成功,对成功的认定标准又很单一,这导致孩子们都被赶到了独木桥上,竞争激烈,生活单调。这也许会让孩子“成功”,却不一定能给他们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更别谈建立在丰富精神世界基础上的高品质人生了。
记者:那么,《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要向家长传递怎样的教育观念?
孙云晓:从整体上,家庭教育要着眼于为孩子构建完整的人格,而非单纯促进知识增长。体现在细节上,比如说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要加强引导、要尊重孩子等。
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想强调两点。
一是要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我认为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只有尊重生命,一个人才会热爱生活,才会有人情味,他的人格才是完整的。
当然,尊重生命既包括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包括尊重别人的生命。要让孩子深刻意识到,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要努力让自己的生命美好,就像树上的果子一样,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芬芳。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与人为善,爱护环境。
二是要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审美是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只有懂得审美,一个人才会发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意义。一个懂得欣赏的孩子,经常会从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有趣的事物,会时刻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恰恰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
记者:现在很多家长或忙于生计或受困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家庭教育上感觉力不从心。
孙云晓:我始终认为,工作再忙、文化水平再低都没关系,只要用心去爱,就可以成为好父母。
我知道一位新疆的长途货车司机。他只有小学文化,每次一出门就十多天,知道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吗?他利用寒暑假,带着孩子一起出车。在让孩子体验生活的同时,给他讲述种种人生道理。比如上坡时,他就说:“上坡再难,也要咬着牙冲过去,过去就是一片坦途,泄气就会回到原点。人生也是这样,关键时候就得咬紧牙冲过去。”
古往今来,许多普普通通的父母,为我们留下了无以计数的教育传奇。这说明,学历高低、时间多少不是问题,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是否用心,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感。
(来源:《半月谈》 记者 郑明达)
责任编辑 王世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