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社会资本的生成与运作分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资本是一种新资本形式,对分析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社会资本与高等学校发展的关系是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高校社会资本生成的前提条件、实践基础和必要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高等学校社会资本的生成依据,在对高等学校社会资本的构成要素解析基础上对运作高等学校社会资本的发展路径作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学校;社会资本;生成;运作
  作者简介:高健(1982-),男,江苏南京人,南京林业大学团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曾正德(1963-),男,四川资中人,南京林业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0037)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林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重点资助项目“高等学校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5-0001-02
  社会资本是不同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的新资本形式,大大拓展了资本的概念,揭示了人与人互动的社会现象的本质意义,揭示了个人之间、组织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的深层社会关系,对分析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社会资本与高等学校发展的关系是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众多的研究表明,除了办学设施、师资条件、教育经费等保障因素外,社会组织、社会传统、社会制度以及道德、规范等各种文化因素也是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无形资本形态。
  一、高等学校社会资本的生成依据
  作为一种社会关系资源,社会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资源,其主要形式是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它是一种存在于社会网络关系之中并能够被行动者投资和利用,以便实现自身目标的一种社会资源。而高等学校社会资本是指存在于社会网络或社会结构中的有益于高等学校发展的各种实际或者潜在的社会结构性资源,主要包括高等学校的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
  在当今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社会资本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高等学校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能够在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社会资本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动态意义上讲,高等学校的社会资本是在不断生成、发展和变化的,而这些都是与高校所处的社会关系变化同步生成的:优秀师生资源所组成的现实人际关系是前提,良好的社交环境是实践基础,同时能满足高校师生的就业、实践、科研水平的需要是必要条件,这三者共同构成高等学校社会资本的生成依据。
  1.优秀师生资源:高校社会资本生成的前提条件
  人作为社会资本的前提条件,重要性不言而喻,毫不夸张地讲,没有人就不可能有社会资本的存在。但在社会资本的概念中,“人”的概念更为具体,特指那些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也就是马克思指的“现实的人”,简而言之,社会资本中的“人”就类似“人力资本”的概念。
  当今高校,良好的师资和优质的生源无可争议地成为“人”的核心。优秀的师生资源会通过积极调整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方式,从内心动机改变以适应高校组织文化建设,从而推动高校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的原始积累。
  正是基于这一不争事实,越来越多的高校已将“人力资本”置于战略高度。通过提高办学效益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寻求方向。但高校要提高办学效益,吸引优秀人力资源,务必要在充分使用当前自身资源的前提下,依靠对自身潜力的充分挖掘才能真正为获取高校社会资本打好坚实基础。
  2.良好社交环境:高校社会资本生成的实践基础
  现实的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与周围的来往中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交往活动,而这种交往活动又往往推动着社会关系的发展。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关系资源,它的生成必然需要一个良好的实践基础,而融洽的高校社交环境正为高校社会资本的生成提供了这一契机。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高校自身的社交水平往往决定着自身生死存亡。社交水平在某种角度上影响着对人才的吸引,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维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成员与学校组织之间关系的纽带。和谐融洽的社交环境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基于强联系与持续互惠规范的信任,这种信任消除了成员心中固有的等级观念,公平的理念促使他们产生对分享资源、加强交流的更强烈的意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形成一种长效机制,进一步维系和支撑高校自身的社会资本。
  3.满足师生需要:高校社会资本生成的必要条件
  需要是指生物物体为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外部世界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而产生的一种社区状态,因此每个人都有需要,并且正是这些需要推动着人产生内在动机,实现自身价值。基于对这一观念的充分理解,高校若想赢取足够的社会资本,务必充分满足组织成员的内在需要,实现师生满意。
  在当今社会,高校师生的需要主要针对就业、实践、科研水平等几个方面,并且对这些需要的渴求程度日益加大。如果高校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加大对此方面的资金投入,实现专业化、实效化,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等学校社会资本的构成要素
  从高等学校的角度来看,资本是一所学校的总财富或总资产。分析高等学校的社会资本,首先得对高等学校资本的构成进行定位,其不仅包括有形的资产(物质资本),同时也包括无形的资产(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根据内容特点,可对高等学校资本分为:
  一是物质资本。物质资本是高等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用于学校教学和发展的具有物质形态的资本(如教室、仪器设备、图书馆及图书资源及其他一些基础设施等)和金融资本(货币资本)。
  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高等学校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的素质或质量,主要表现为凝聚在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身上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和道德的集合。
  三是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具有生产性的资源,包括各种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例如权力、保障、经济、合作、决策、信息、机会、劳动力、情感支持等,其核心要素是把社会资源、网络联系、信任与合作关系、社会规范与规则等潜藏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服务于行动者的目的。
  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办学效益,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校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并使其效益最大化。这就需要调动与高校密切相关的物力、人力、财力及其他无形资产的总和,这也需要得到法律政策、高校领导、社会责任、团体组织等多重保障,这必然需要高校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其社会融资、信息获取、合作创新等多项功能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办学效益。这是高等学校新时期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路径。分析高等学校社会资本的构成要素,实际上是在分析作用于高等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方面因素。
  1.网络
  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本的重要构成因素。社会网络在社会资本中主要是人际关系网络,它包括了多种多样的联系。高等学校的网络就是高等学校的人际关系网络,一方面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校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等高等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网络。另一方面是高等学校与上级政府部门特别是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高等学校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捐赠者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等外部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些多种多样的联系既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它们是高等学校开拓自身资源、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渠道。
  2.信任
  信任是社会资本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它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性信任或者说是人伦关系信任,如亲戚、老乡、朋友等,是在传统结构中以熟人社区为基本单位的信任,属于人格信任;二是现代性信任或者说法理契约信任,如生意伙伴等,是指走出熟人的范围建立在货币系统和专家系统的信任,属于制度信任。信任是一定社会中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认同、信任并进行真诚交往的现象,它存在于人们的共同活动中,支持着人们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发挥着提高交往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信任是社会资本累积的先决条件与结果。高等学校社会资本的信任既包括高等学校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的信任,也包括其与外部之间的信任。当高等学校内部以及高等学校与外部之间普遍存在信任感的时候,它就能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效率,同时也有利于高等学校与外界的合作,从而获取更多的稀缺资源。
  3.信念
  信念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事件)的责任与期望持有共同的观点或者说理念。这种共同的观点或理念主要是通过沟通和互动而达成的。可以说,透过沟通机制,促使人们的共同经验具有意义,并能激发他们的参与行为,进而形成社会资本。对于高等学校来说,信念主要是指学校成员对学校的认同感、学校成员之间存在的共有价值观念与期望。在社会资本的概念中,社群意识强调能与他人密切互动,而且有能力与愿意牺牲个人的利益,以利于集体目标的追求和实现。而当一个学校的成员具有能力且愿意配合学校整体追求的目标与行动时,那么学校实质上就建立起了一种“共同景愿”,它如同隐性的规范,可以引导个人与集体的行为,更有利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高等学校社会资本运作的发展路径
  社会资本的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贬值,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增值。高等教育发展日益迅猛,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中占得先机,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高校必须积极开拓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协调运作,主动推进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开发,从而实现良性发展。
  一是建构合理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包括结构安排和制度制定。结构安排往往涉及组织结构的增减、职能的变动及各组织机构间职责、权限、隶属关系的划分与界定;制度制定往往体现为职能部门运行的规章制度。伴随着高等教育蓬勃发展,高校组织自身规模扩大,结构也较以前复杂,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系、部)的积极性,可以改变原有管理模式,将管理重心下移,把权力下放到各二级学院(系、部),这有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内部活力。同时,要建设和谐校园,通过科研、教学、文体活动各种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主要是要促进学校各部门间沟通与协调,促进学校成员达成共识、增进和谐气氛,从而增强学校内部凝聚力和办学的效率。
  二是加强与政府的互动赢取外部支持。政府既是高等学校的管理者,也是高等学校的举办者,政府在为高等学校建构和培育社会资本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等学校通过与政府的互动可以获得资源、政策制度和信息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政府应该在建立社会资本方面做出积极努力,为高等学校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是社会资本意识和社会资本开发意识的积极倡导者和绝对重要的促进力量。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法律、法规保障高等学校积累并运作社会资本,通过规范办学提升高等学校社会资本的外部形象,通过信息来促成高校之间、高校与政府之间、高校与产业之间的政产学研联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明确提出,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高等教育要逐步形成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格局。这就是从政府层面通过以上这些互动,实现高校、企业、政府、个人四方面信任的形成,从而增强社会资本的流动性和开放性,提高网络的活力,促进效率的提高。
  三是实施高等学校品牌形象战略。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声誉是高等学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和评价,是高等学校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本,它对吸引优秀教师和学生、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办学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要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就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所谓学校品牌是指学校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凝聚在学校名称中的、体现学校教育服务水平的社会认可与美誉程度。高等学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确定自己的整体优势或特色,通过优秀人才、特色学科、教授等因素不断开拓教育市场,讲究教育效益、经济效益,使学校及其特色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同。我们知道,影响高等学校形象和声誉的因素很多,包括学校悠久的历史、现有的社会地位、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学校拥有的名师、社会关系的多少、毕业生日后对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等等,这些因素都对高等学校的声誉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实施品牌战略,就是在高等学校自身能力和内涵的不断建设中,积累和培育社会资本。
  四是加快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建设和发展。高等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必然与其他的社会机构发生各种联系。建立一个高等学校发展所需的良好社会环境、健全的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服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民间组织主要包括公民自发组织、志愿性社团、社区组织和利益集团等非政府组织,是公民社会的主体,可以衡量一个社会的社会资本水平。对于高等学校来说,那些非政府性的咨询研究机构、信息服务机构、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机构、经费拨发和审计机构、教育金融和信用机构、教育评估机构等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在协调政府与高校关系、推动教育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进程和创造社会资本方面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随时向政府提供各种信息,反映高校的具体要求,从而密切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为高等学校创造其他的社会资本服务。但就目前现实看,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发育还很不完全,这与受传统管理体制束缚,职能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充分,职能出现错位与缺位,公民的参与度不高,网络化程度不够等有直接关系。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燕继荣.投资社会资本——政治发展的一种新维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赵延东.社会资本理论的新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3,(3).
  [4]陈成文,谭日辉.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4).
  [5]蔡文伯.高校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评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4).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科技竞赛平台除了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教学平台。文章提出应把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强调人才培养过程的开放性,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些培养模式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科技竞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李淑琴(1963-),女,
期刊
摘要:教学督导工作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有着丰富内涵和外延的工程,在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改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构建完善、科学的教学督导体系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教育教学规律出发,以教学督导理论为基础,结合高校教学督导现状,提出一套构建多维教学督导体系的理论。  关键词:构建;多维;教学督导;体系  作者简介:朱玉琴(1972-
期刊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构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认为构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前提是要建立完整规范的教学质量标准,关键是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核心是建立高效持久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以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出发点,以制度约束与激励为推动力,以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为目标,逐渐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关键词:质量标准;保障体
期刊
摘要:在就业新形势下,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外国文学教学应与学生的通识教育和能力化训练结合起来,采取划分教学板块,保证教学和训练时间;整合教学资源,提供研究和训练材料;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和训练手段;完善考核机制,检验学习和训练效果等措施,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储备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也教给学生一些谋生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学生才会有好的
期刊
摘要:微格教学技能评价使用得当,可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调整和矫正教学行为。文章提出,可利用数字化校园网创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使微格教学技能评价发生了质的飞跃,极大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更好地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网;创新;微格教学技能评价  作者简介:石考泉(1971-),男,广东兴宁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助理实验师。(广东广州510640)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批青年教师充实到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去,使得民办高校专任教师队伍迅速趋于年轻化。开展青年教师授课竞赛活动,能让青年教师立足本职工作,展示讲课才华,以激励竞争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促使民办院校广大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作者简介:王蔷馨(1980-),女,江苏盐城人,三江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江苏南京
期刊
摘要:针对近年来职业中专与高等工科院校“电工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用科学思维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改研究。在教学体系方面,采用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整合教学内容,突出工程特色,系统地、科学地组织教材,引入前沿知识,增加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方面,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工程实例结合到相应内容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创新能力。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采用
期刊
摘要:“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公式多、内容枯燥,学生学习起来相当吃力。思维导图是一种树状结构图,作为思维辅助工具,具有形象、醒目、结构清晰的特点。结合教学案例,对思维导图引入教学的方法、过程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教学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案例;傅里叶变换  作者简介:高娜(1977-),女,河南洛
期刊
摘要:荣誉制度是美国大学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维护学术诚信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文章介绍了荣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列举了荣誉制度的主要内容,并以密歇根州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为例,说明了荣誉制度的具体实施,最后探讨了荣誉制度对我国高校诚信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荣誉制度;美国大学;学术诚信;诚信教育  作者简介:江捷(1965-),女,浙江奉化人,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
期刊
摘要:探讨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从教师角色的转变和项目教学法的运用两方面以真实的教学案例给出了CDIO教育理念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CDIO;教学改革;电力电子技术;项目教学法  作者简介:董冀媛(1976-),女,山西阳城人,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讲师;李晓理(1971-),男,满族,辽宁沈阳人,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