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怎么写,还要教学生为谁写、为什么写、写什么内容以及用什么思想观写,如果我们脱离思想教育和儿童个性品质的培养而只教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不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的。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作文教学中学生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问题。
关键词:做人 作文 求真 用心 个性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教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作文教学,理应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实现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而叶圣陶老先生也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这些无一不提醒我们学知、习作与做人的密切联系及深刻意义。那么,教师教作文,亦要教做人;学生写作文,先要学做人。
一、做求真写实的“老实人”
从学生的作文现状看,不少学生的作文是用自己的笔写别人的话,“编、造、套、抄”,文理不通现象严重,学生作文没了情趣,没了个性,大同小异,千篇一律,这时与其去指导作文之法,不如好好帮学生认识做人之道。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本着“求真写实”的态度去作文,做到事真、情真、质真。
1.事真。小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强调好文章之所以能表现真情实感,是因为建立在事真的基础上的。要以写“我”为主要题材,以写实为根本原则。而写“我”就是记自己熟悉的人,叙自己经历过的事,写自己眼前的景,状自己身边的物。
2.情真。一篇好的文章主要体现在用规范、准确、朴实的语言文字表达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达到“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可见写文章有真实的素材还不够,还要懂得表达出真情实感。正如伟大诗人白居易所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到真处文自成”。
3.质真。现实生活中,常常在平凡之中蕴育着非凡,平淡之中包含着新奇。学生有时觉得无内容可写,或者说无法找到所谓的“典型事实”,其实,是他们缺少了发现。怎样才能发现生活的真谛,取决于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本质于平凡处见非凡的能力,以及选择、剪接和改造材料的能力,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为了典型自塑典型,而脱离现实、真实的拼凑、套用之嫌。
二、做学习实践的“有心人”
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真谛,它是人的思想、志趣、情感等的有形折射,它是多彩亮丽的生活世界的无声写照。只有当我们带着学生用心去感受这一切,使学生的思想受其默化,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积极的审美情趣时,学生才会发现真善美,留下真情真作。
1.用心学习。小语教材大都是名篇佳作,语言规范,作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材料。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认真解读,同时找好读写联系点,引领学生用心学习,把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2.做好实践。课文的素材毕竟有限,生活才是源泉。光去品味别人的情感,就如同没有断奶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要让学生真正成长起来,就得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感悟真情、丰富情感。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就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
三、做个性创作的“自由人”
其实人的精神世界常常依賴言语活动来展示。俗语说“文如其人”,孩子是最富有个性的,他们的精神世界千差万别,教师要以时代要求和创新观念,引导好孩子的感受,做到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同时提高孩子的思想觉悟,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感,把育人作为重要任务。
1.营造自由空间,鼓励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要让学生“为感到自由和欢乐”而写作,就应该让孩子们无拘无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畅快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实经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要从内容上、形式上、数量上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愿意随时把自己的心情写下来。
2.挖掘想象潜能,引导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感。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那么我们教师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就不要太过细致地去讲解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具体,往往在这样细致精心的指导下,出现的却是千人一面的文章。我们应把精力放在“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能力培养上。
3.尊重学生想法,成就自信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小学生受知识水平的限制,要求他们写出规范、合乎逻辑的语句要求过高。我们对学生的作文要做到多就少改,不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保留学生作文的原意。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到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使他们获得力量感和价值感,从而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这种信心将内化为积极的习作动机,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小学作文教学艺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2.《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88法》.中国商业出版社。
关键词:做人 作文 求真 用心 个性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教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作文教学,理应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实现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而叶圣陶老先生也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这些无一不提醒我们学知、习作与做人的密切联系及深刻意义。那么,教师教作文,亦要教做人;学生写作文,先要学做人。
一、做求真写实的“老实人”
从学生的作文现状看,不少学生的作文是用自己的笔写别人的话,“编、造、套、抄”,文理不通现象严重,学生作文没了情趣,没了个性,大同小异,千篇一律,这时与其去指导作文之法,不如好好帮学生认识做人之道。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本着“求真写实”的态度去作文,做到事真、情真、质真。
1.事真。小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强调好文章之所以能表现真情实感,是因为建立在事真的基础上的。要以写“我”为主要题材,以写实为根本原则。而写“我”就是记自己熟悉的人,叙自己经历过的事,写自己眼前的景,状自己身边的物。
2.情真。一篇好的文章主要体现在用规范、准确、朴实的语言文字表达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达到“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可见写文章有真实的素材还不够,还要懂得表达出真情实感。正如伟大诗人白居易所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到真处文自成”。
3.质真。现实生活中,常常在平凡之中蕴育着非凡,平淡之中包含着新奇。学生有时觉得无内容可写,或者说无法找到所谓的“典型事实”,其实,是他们缺少了发现。怎样才能发现生活的真谛,取决于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本质于平凡处见非凡的能力,以及选择、剪接和改造材料的能力,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为了典型自塑典型,而脱离现实、真实的拼凑、套用之嫌。
二、做学习实践的“有心人”
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真谛,它是人的思想、志趣、情感等的有形折射,它是多彩亮丽的生活世界的无声写照。只有当我们带着学生用心去感受这一切,使学生的思想受其默化,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积极的审美情趣时,学生才会发现真善美,留下真情真作。
1.用心学习。小语教材大都是名篇佳作,语言规范,作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材料。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认真解读,同时找好读写联系点,引领学生用心学习,把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2.做好实践。课文的素材毕竟有限,生活才是源泉。光去品味别人的情感,就如同没有断奶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要让学生真正成长起来,就得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感悟真情、丰富情感。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就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
三、做个性创作的“自由人”
其实人的精神世界常常依賴言语活动来展示。俗语说“文如其人”,孩子是最富有个性的,他们的精神世界千差万别,教师要以时代要求和创新观念,引导好孩子的感受,做到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同时提高孩子的思想觉悟,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感,把育人作为重要任务。
1.营造自由空间,鼓励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要让学生“为感到自由和欢乐”而写作,就应该让孩子们无拘无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畅快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实经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要从内容上、形式上、数量上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愿意随时把自己的心情写下来。
2.挖掘想象潜能,引导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感。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那么我们教师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就不要太过细致地去讲解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具体,往往在这样细致精心的指导下,出现的却是千人一面的文章。我们应把精力放在“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能力培养上。
3.尊重学生想法,成就自信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小学生受知识水平的限制,要求他们写出规范、合乎逻辑的语句要求过高。我们对学生的作文要做到多就少改,不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保留学生作文的原意。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到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使他们获得力量感和价值感,从而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这种信心将内化为积极的习作动机,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小学作文教学艺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2.《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88法》.中国商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