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特别的消息面因素刺激,本周市场呈现缩量横盘走势。中证流通指数一周振幅只有2.96%,比上周3.89%的振幅更为沉闷,一周成交量只有1.93万亿元,比上周又缩减了100亿元,以这么大的成交量来看,市场不可能出现任何有持续性的板块行情,个股炒作也是乏善可陈。
缩量未必会筑底成功
市场缩量的态势十分明显,但缩量意味着股价未来是向下还是向上突破,投资者是存在明显分歧的。乐观的投资者认为,缩量表明惜售,说明抛压减轻了,随着抛售筹码的日益枯竭,市场很快会筑底成功,而一旦有外部利好消息刺激,市场就会展开绝地反击。悲观的投资人认为,成交萎缩说明人气消散,资金外泄,只要技术指标出现恶化,市场将会继续下行。屁股指挥脑袋,从不同的立场出发自然得出不同结论,博弈到这个份儿上,理性已经无法支配行动了。博弈的游戏什么情形都可能出现,我们暂且不做推断,只是要提醒一点,目前中证流通指数正运行在一个中期圆弧顶的颈线位置。这个圆弧顶运行了12周,前六周上涨,后六周下跌,按照对称性原理,下周极有可能出现方向性突破。既然是突破,就不会是小幅度波动,要么上证指数上涨100点,要么下跌100点,对技术比较敏感的投资者,本周并不是麻木不仁,而是憋足了劲,等候下周的决战。价值投资对大盘也许无所谓,但技术派人士对下周会非常敏感,到底博弈功底如何,未来一周高下立见。
美元指数是个敏感指标 争论还会持续
在资本国际化时代,汇率指标是资本市场的风向标。不是说汇率能决定经济行为,而是说汇率变化是经济行为的综合体现,至少它表明资本是流入还是流出某一经济体,当然,央行的可以操纵行为例外。尽管投资界对美联储六月份是否加息还存在争议,但认为可能加息的比例在逐渐升高,美国经济固然存在种种问题,但在世界范围内看,它的综合表现还是最好的,不管美国六月份是否加息,笔者认为美元指数上涨的中期趋势已经形成。初步判断,下周美元指数还会震荡走高,达到96点应该不算高估。如果美元指数走高,大宗商品和股票市场还会进一步震荡,至于向上还是向下,取决于你的屁股坐在什么位置,这跟理性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由于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关系纵横交错,每一种经济观点表面上看好像学术争论,实际上背后都有庞大的利益集团在博弈。有人主张政策应该强调供给侧改革,践行“三去一降一补”,有人主张应该强调“稳定”和“保增长”,刺激政策绝对不可松懈。对于一季度的货币政策,学者们大多认为过于宽松,而央行则认为是“不偏不倚刚刚好”,学者们认为政策过于宽松是因为不懂货币问题的细节,没把去年的基数效应考虑在内。诸如此类的争论不胜枚举,集中体现了西方的宏观经济理论已经进入困局,我国据此操作已经感到无所适从,大家都半梦半醒自说自话,所谓进行政策讲解更有点像是无罪和免责的申辩。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选择的困惑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只中国如此,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的脱节问题,谁都找不出一个完美的操作办法,只能不断试错。资本市场是个对宏观因素极其敏感的领域,只要预期剧烈变化,就会产生剧烈波动,如果在大政方略上出现巨大分歧又始终不能统一,就别怪市场出现超预期震荡。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再观察两周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是老祖宗的一种处世哲学。目前的股市价格,既可以说很便宜,也可以认为很贵,看你在什么样的宏观分析框架下解读。如果按照静态市盈率来解释,目前的股市整体估值水平处在历史低点,尤其是银行股,跟白送的差不多。但是,如果把银行的潜在不良资产算进去,你可能会认为银行股的价值很低,目前股价处在明显高估的位置,由此可以推断银行股又是极为昂贵的。市场关键的分歧点在于对银行真实的不良资产率的判断上。进一步分析,银行的不良资产也不一定都会成为坏账,还要看宏观经济能否否极泰来,企业能否绝处逢生。总之,我们进入股市,总有一种靠立危墙的感觉。
目前远离股市的,可能是智者。由于很多数据的滞后性,我们对房地产及宏观经济的很多东西还不能下最后的结论,股市会跌到哪里也不甚清楚,还需要冷静观察一两周。到那个时候,心中的疑虑或许被打消,再谈市场策略也还来得及。
缩量未必会筑底成功
市场缩量的态势十分明显,但缩量意味着股价未来是向下还是向上突破,投资者是存在明显分歧的。乐观的投资者认为,缩量表明惜售,说明抛压减轻了,随着抛售筹码的日益枯竭,市场很快会筑底成功,而一旦有外部利好消息刺激,市场就会展开绝地反击。悲观的投资人认为,成交萎缩说明人气消散,资金外泄,只要技术指标出现恶化,市场将会继续下行。屁股指挥脑袋,从不同的立场出发自然得出不同结论,博弈到这个份儿上,理性已经无法支配行动了。博弈的游戏什么情形都可能出现,我们暂且不做推断,只是要提醒一点,目前中证流通指数正运行在一个中期圆弧顶的颈线位置。这个圆弧顶运行了12周,前六周上涨,后六周下跌,按照对称性原理,下周极有可能出现方向性突破。既然是突破,就不会是小幅度波动,要么上证指数上涨100点,要么下跌100点,对技术比较敏感的投资者,本周并不是麻木不仁,而是憋足了劲,等候下周的决战。价值投资对大盘也许无所谓,但技术派人士对下周会非常敏感,到底博弈功底如何,未来一周高下立见。
美元指数是个敏感指标 争论还会持续
在资本国际化时代,汇率指标是资本市场的风向标。不是说汇率能决定经济行为,而是说汇率变化是经济行为的综合体现,至少它表明资本是流入还是流出某一经济体,当然,央行的可以操纵行为例外。尽管投资界对美联储六月份是否加息还存在争议,但认为可能加息的比例在逐渐升高,美国经济固然存在种种问题,但在世界范围内看,它的综合表现还是最好的,不管美国六月份是否加息,笔者认为美元指数上涨的中期趋势已经形成。初步判断,下周美元指数还会震荡走高,达到96点应该不算高估。如果美元指数走高,大宗商品和股票市场还会进一步震荡,至于向上还是向下,取决于你的屁股坐在什么位置,这跟理性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由于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关系纵横交错,每一种经济观点表面上看好像学术争论,实际上背后都有庞大的利益集团在博弈。有人主张政策应该强调供给侧改革,践行“三去一降一补”,有人主张应该强调“稳定”和“保增长”,刺激政策绝对不可松懈。对于一季度的货币政策,学者们大多认为过于宽松,而央行则认为是“不偏不倚刚刚好”,学者们认为政策过于宽松是因为不懂货币问题的细节,没把去年的基数效应考虑在内。诸如此类的争论不胜枚举,集中体现了西方的宏观经济理论已经进入困局,我国据此操作已经感到无所适从,大家都半梦半醒自说自话,所谓进行政策讲解更有点像是无罪和免责的申辩。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选择的困惑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只中国如此,普遍存在理论和实践的脱节问题,谁都找不出一个完美的操作办法,只能不断试错。资本市场是个对宏观因素极其敏感的领域,只要预期剧烈变化,就会产生剧烈波动,如果在大政方略上出现巨大分歧又始终不能统一,就别怪市场出现超预期震荡。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再观察两周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是老祖宗的一种处世哲学。目前的股市价格,既可以说很便宜,也可以认为很贵,看你在什么样的宏观分析框架下解读。如果按照静态市盈率来解释,目前的股市整体估值水平处在历史低点,尤其是银行股,跟白送的差不多。但是,如果把银行的潜在不良资产算进去,你可能会认为银行股的价值很低,目前股价处在明显高估的位置,由此可以推断银行股又是极为昂贵的。市场关键的分歧点在于对银行真实的不良资产率的判断上。进一步分析,银行的不良资产也不一定都会成为坏账,还要看宏观经济能否否极泰来,企业能否绝处逢生。总之,我们进入股市,总有一种靠立危墙的感觉。
目前远离股市的,可能是智者。由于很多数据的滞后性,我们对房地产及宏观经济的很多东西还不能下最后的结论,股市会跌到哪里也不甚清楚,还需要冷静观察一两周。到那个时候,心中的疑虑或许被打消,再谈市场策略也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