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门多疾 人间有爱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yxs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和上海市卫计委联合策划拍摄的10集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近期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引起不小轰动。“人间世”这个标题源于《庄子》,可以理解为人间之事的世世变异,也可以理解为人间社会的各有所宜。[1]该纪录片通过观察医院这个社会矛盾集聚的场所,展现了当代社会“医门多疾”的纷争纠结,反映社会变革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艰难前行。短短10集的篇幅中,内容涉及医院重症抢救、120急救体系、公民器官捐献、生殖医学等各个方面,还涉及抗癌与生活质量选择、医疗与临终关怀等等。无论是救命还是团圆、坚持还是告别,纪录片创作团队从不忌言死亡,也不避谈失败,努力在医患者之间寻找平衡的“中位”,努力通过换位思考和善意表达,展现一个真实的医疗人间世态,让观众理性审视医疗与生命的辨正关系。
  一年多来,纪录片摄制团队坚持日日夜夜在上海各大医院蹲守采访拍摄,终于制作完成了这部影响力很大的深度纪实的医疗纪录片。与以往被称为医疗题材纪实节目或真人秀节目不同[2],《人间世》有很多拍摄内容既没有刻意选取急危重、疑难、曲折的案例,也没有蓄意展现患者及家属情绪激烈的画面,更没有费心制作花哨的后期,而是尽可能地非常客观地走进医患之间,以专业体验加冷静旁观的“沉浸式拍摄”,全景化记录医患双方在面临生死考验时对医疗行为的不同理解,既从微观角度捕捉到了医生和患者面临疾病时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又努力保持一种宏观层面上的“平衡与中立”,通过对一次次生老病死的“电视白描”,客观呈现现代医学的可为与不可为。
  一、 呈现微观视角中的医门“人间世”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医院就是救命的地方,所以纪录片《人间世》的第一集就命名为《救命》。这一集在医疗水平很高的上海瑞金医院拍摄,其中近切而真实地记录了一群以“救命”为己任、却常常不得不“直面死亡”的医生的真实故事。32岁的急性心衰病人、24岁的海鲜中毒病人,两个都是很年轻的生命,但是都没有能挽救回来。纪录片在拍摄这相关内容的时候,摄影师用镜头捕捉医生们额头沁出的大滴汗珠、带着医护人员体温的血袋、疲累时依墙而坐的特殊睡姿、抢救失败后黯然离去的背影和迎接新病人的乐观态度。医院如战场,血液、管子、手术刀填满了一线抢救医生的工作,还有令人窒息的疲乏、焦虑、恐惧以及生与死的抉择。跟病魔作斗争的不只是病人,还有医生,但医学总充满风险和未知,结果未必是大获全胜。因此,纪录片以下的画外音解说,就是非常耐人寻味的:“面对失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避而不谈,因为失败的背后,似乎总会夹杂着医患双方的矛盾、纠纷,甚至是冲突,很多医生因此也不再愿意选择重症医学、选择手术台了。那么留下来的是谁,他们愿意留下来的理由是——他们没有忘记,选择医生这个职业时内心最初的想法,那就是——救命。”
  在医疗工作中,与救命密切相关的一个医疗环节就是医疗急救,直观地说,就是与救护车密切相关。为了抢救生命,救护车穿梭在各个街区、街道、家庭。急救车本来应该是快去快回的,但片中却真实展现了它的种种慢。有些病人家属不愿就近送医,冒着病危的风险,坚持要去更远的三甲医院,他们更相信名医专家;每辆急救车只有一个担架床,如果医院满员,病人需要在担架上接受治疗,这样急救车就走不了,后面有需求的患者只能等待;在120急救中心,并不是很急的电话占据了大多数,救护车和人员就这么多,这就会耽误那些真正需要急救的病人……很多人抱怨急救车太慢,但急救人员的无奈更与谁说。为此,纪录片摄制组特地跟随急救车上的医生吴慧琼、司机王敏祥、担架员徐晓明走进他们自己的家庭和日常生活。他们本身都是普通人,每天除了要面对工作中遇到的误解,还要处理各自家庭生活中的琐碎。他们的工作生活并不轻松,经常非常困难,有时甚至自己都在否定自己……
  通过医疗救命的办法很多,但是需求更大,两者总是没办法平衡,其中器官移植的矛盾也许最为突出,尤其是供体的提供。在《团圆》一集中,24岁的焦俞患有脑肿瘤,转院不久便被宣告脑死亡,他的父母决定捐献他身上所有可用器官,但是作出这个决定的过程并不容易。其中有一个细节,捐献器官的家属必须在同意书上签署“放弃治疗”四个字,这对于焦俞的父亲而言几乎无异于亲手同意终止自己儿子的生命,因此迟迟无法下笔。“将心比心,我们希望别的家庭不要承受我们的痛苦!”最终,他们的善意善举救助了六位病人,摄影机记录下了华山医院OPO团队为焦俞完成捐献肝脏、肺脏、两个肾脏和两个角膜的整个过程。由于器官捐献严格实行供体和受体“双盲”制度,所以片中获救家庭并不知道谁救了他们,只能对着镜头,和医护人员对供体提供者一样深深鞠躬,表示感谢,他们有人等待肾源7年,等待肝源5年,现在,他们获救了,有了明天……在纪录片如此一个个微观的镜头里,病人及其家属和医生的真情实感汇聚成融合,构成了一个充满真实情感的“人间世”。
  二、 保持宏观视野上的平衡与理性
  医疗总是难圆满,医患沟通也不能非常理想,因此,纪录片如何讲述医疗故事方面,特别注重平衡好各种关系和保持客观理性态度方面,确实很不容易。
  目前,很多观众都比较习惯接受“病人命悬一线、手术惊心动魄、最后大获成功”这样的故事套路。所以,当《人间世》第一集《救命》中医生们在说“才三十几岁啊”,“帮帮忙,兄弟,才24岁啊”的时候,很多观众会习惯性地等待情节反转,故事完满结局。可是在这短短的45分钟里,《救命》却先后描述了3个失败的手术案例,将人们最不愿意面对的失败过程及结局接二连三地加以呈现。纪录片就是这样再清楚不过地告诉观众,这就医疗真实,这个不美好的真实是医生、尤其是重症和急救科医生每天都可能面对的现实。这一集纪录片总共呈现了5场手术,失败率高达60%。通过不完美的现实让观众看到了医生们直面失败的不易和信念。医学充满变数,病患或生或死。如何看待医院、如何看待生死,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编导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破以往惯例的大团圆结局,让观众直面医疗真实。但是,在这第一集的结尾,有一系列的字幕数据告诉观众,医疗在救死扶伤方面还是卓有成效的:“2015年,瑞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了1803名病人,其中70%为危重病人,死亡率为1.5%。急诊室收治病人7412人,死亡474人。急诊抢救室入院人数266人,231人抢救成功。”   这些年国内医患关系显得比较紧张,医生与病人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纪录片深入医患之间,客观呈现现代医学的“可为”和“不可为”,展现医患双方对医疗行为的不同理解,直面由此产生的信任危机和探讨比较好的解决之道。第一集《救命》中,瑞金医院急诊科的车在前医生和他的同事奋斗了数十个小时,依然没能救下海鲜中毒的年轻人,在镜头前留下了黯然离去的背影。纪录片并没有满足于展现这样一个单薄的背影,而是通过旁白告诉观众——“他48小时没合眼,做了三台手术,救回了1名80多岁的男性和1名70多岁的女性,两人都活了下来”,唯独没能救回24岁的年轻男孩。如此一来,车医生痛苦的背影变得更加厚重。中秋节的时候,车医生收到了年轻男孩父母发来的祝福短信,病人抢救失败,却收到了感谢信,这让他感动万分。要知道,同样是这位车医生,曾经在不久前抢救病人的过程中被病人家属掐过脖子。所以,纪录片的相关解说词确实体现了非常深刻的理解:“医生,最困难的不是面对失败,最困难的是,面对失败带来的种种挫折、却不丢失最初的那份热情。”记者从多个角度展示了一位奋斗在急诊一线的普通医生,个人乃至整个医生群体的全面认知,从而引导受众更加理性和宽容地看待医患关系。第四集《告别》的主要内容在上海市第一家临终关怀社区医院里进行的采访拍摄。纪录片将镜头对准那些即将离世的生命与感动,直面死亡,学着告别。在人生的尽头,面对又一位病友的离世,已在这里度过5个年头的王学文说:“你们体会不到病人的痛苦,他们最后阶段,是活在非常、最痛苦的阶段。如果你让他多活过一天,他其实在忍受世界上最痛苦煎熬的一天。”临终关怀,并不是医疗的无能,而是更多表达一种人文情怀。向死而生,镜头直击生命的脆弱,让观众理性审视医学,反省生命。纪录片《人间世》就是如此表达了包含医生在内的普通百姓的现实生活和真实心境。
  三、 坚守“直接电影”的客观与真实
  纪录片《人间世》从策划到蹲守拍摄,再到制作完成,耗时近两年。为了很好地完成这部纪录片,摄制组成员参加了医院组织的医疗规范培训,并给拍摄器材量身定制了符合手术室要求的防菌服,以此来确保纪录片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进入医院,给人提供非常真切的直观感受。除此之外,纪录片以第一人称进行的观察讲述也为纪录片增色不少:“外科医生的手会有多快呢?我的几个同事看到这段视频的时候,都以为是快进了。”类似旁白将“我”在手术室体验到的一般人无法感受到的各种真实场景一一呈现。比如在医生抢救危重病人之时,“我”受病人家属委托,亲手将一盆代表希望的“绿植”摆放在病人的床头。然而,病人却没有能够醒来,伤心的不只是患者家属和医生,还有意识到生命无常的“我”和“我”身后的观众。第一人称的善意参与,耐心的询问与倾听,富有亲和力的旁白,沉浸式的体验与拍摄,引发观众对医生的理解和认同。
  当然,作为纪录片,除了有对“我”的主观感受表达,更多还是“电视白描”的客观记录手法。纪录片开篇,摄像机从病区外推移进入病房,以摇镜头方式全景展现瑞金医院心外科和抢救室,再以中近景镜头展现在各种抢救仪器的包围中,躺着的一个个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该片没有像现在多数节目流行的做法那样,依靠设置层层疑问和悬念来吸引观众的注意,也没有制作花哨炫目的后期特效刺激观众的视听快感,只是客观地记录医生和病患及其家属共同经历完整治病过程本身的发展节奏。如拯救心脏移植病人王建辉的过程中,为了赢取心脏移植黄金时间,瑞金医院的医生亲自开车前往常州第一人民医院迎取捐赠心脏。19:49心脏在常州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取出;20:06心脏距离王建辉还有223公里;21:00心脏距离王建辉还有125公里;22:05心脏距离王建辉还有40公里……心脏距离王建辉还有不到100米;心脏距离王建辉不到2米;1:40 心脏距离王建辉还有最为关键的几毫米。同样是争分夺秒的生死时速,这里没有商业电影的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却因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卜命运的敬畏而更加扣人心弦。
  另外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本片不仅在手术室、会诊室、医生休息室、救护车等医院核心区域全程拍摄记录手术、急救、会诊等常规情况下患者不了解的情景,同时还制作了一些三维动画,模拟演示人体内部的复杂结构及病理发展情况。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艰涩难懂的医学术语和复杂多变的疾病症状,变成了通俗直观的模拟影像。譬如,心脏主动脉关闭不全的病人在受到病毒感染之后引发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又如,为了防止肿瘤转移和扩散,没有预留连接供体心脏的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等接口的特殊心脏移植手术等。尽管关于全部由动画制作的纪录片学界多有争议,但是纪录片不排除部分运用动画强化表达却由来已久。[3]在医疗纪录片中,部分内容使用动画技术表达的选择是值得首肯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它不仅增强了纪录片的表现力,也可以使纪录片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近年来医疗题材纪实类节目不少,《人间世》特别自觉秉承上海纪录片关注民生现实的传统,在医患关还相对敏感的今天,8个摄制组,近2年“蹲坑把守”,聚焦医患双方面临病痛、生死考验时的重大选择,还原真实的医患生态,人性化展现医患关系。这种对“医门多病”的客观记录,以超乎寻常的冷静跳出了追求噱头和悬念的情节模式,逃离了对商业化叙事技巧的盲从,从而增强了纪录片的审美价值、文化意涵和一定的社会批判精神。
  参考文献:
  [1]庄子.庄子[M].任志红,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11:36.
  [2]傅锦秀,史楠,刘新民.医疗题材电视节目对行业形象的塑造——以纪录片《生命缘》与真人秀《因为是医生》[J].中国医学人文,2015(2):24-27.
  [3]刘震.多元化的奥斯卡获奖纪录片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籍加勒比海女作家简·里斯在《藻海无边》中塑造了一个和她有着相同出身的女性——安托瓦内特。里斯在该小说中采用镜像手法来凸显安的双重身份给她带来的身份危机,安在经历一次次求助外在的镜像来获得身份认同的努力失败后,意识到只有打破外在的镜子,才能重新独立构建自己的身份。  关键词: 《藻海无边》 镜像手法 身份    英籍女作家简·里斯(Jean Rhys,1849—1979)出身在英国的殖民
2012年以来,在“新韩流”战略的实施背景下,韩国动画呈现出以海外市场为重要目标、以婴幼儿为主要受众、以电视和网络为主要媒介、以形象授权为主要盈利手段的产业特征。根据韩国《2019年动画产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韩国动画产业“销售额与附加值分别达到了6293亿韩元(约36.8亿人民币)和2230亿韩元(约13亿人民币)……近五年同比增长率为5.4%”[1],其中动画输出额与进口额的贸易顺差为1
摘要: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面临着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认真分析大学生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价值观多元化 大学生党员 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党在新时期历史任务的重要保障。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党员是未来党和国家
摘 要: 《不—不仔》是美籍日裔作家约翰·冈田出版的唯一一部小说,主要描述了第二代日裔美国人Ichiro在二战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探寻自己文化身份的过程。小说中的母亲形象代表着日本文化身份,而在美国出生长大的Ichiro倾向于选择美国文化身份,因此两者爆发了巨大的冲突。这个过程实际正是对拉康提出的“镜像阶段”的映射。在这场自我与他者的斗争中,母亲最后选择了自杀,他者覆灭;Ichiro最终选择了忠实于
摘要:本文从“谁为为之,孰令听之”,论述了司马迁写“史记”是历史的必然;从“天人之际,古今之变”概速《史记》的主要内容;从“史无前例,传唱不衰”阐述《史记》的重大意义。最后总结:司马迁的一支如椽大笔不仅把历史的恢宏一一尽出,而且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文人操守。  关键词:司马迁 《史记》 价值    历史本是一段灰飞烟灭的过往,假如我们缺乏任何可资追溯的凭借。历
摘要:本文主要从文学的超越功利的角度,来解读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与奇妙的比喻,建构让自己灵魂小憩的精神乐园。  关键词:朱自清 《荷塘月色》 妙语 精神乐园    文学的世界应是超越功利的纯美的精神世界。“文学完全是个人的。立足于个人内心的种种体验感受,通过文人的创造性的象征思维,去作超越现实的艺术追求”。时值大革命失败之际。朱自清先生深恶现实黑暗,“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
摘 要: “家事消亡首罪宁”,贾府的败亡,贾珍要担负重大责任。他的荒淫无耻由焦大揭露出来,由于情之所至,他的言行难以掩饰自己和秦氏之间的罪恶勾当,他毁掉了大观园第一美人,糟蹋了曹雪芹心目中的“兼美”形象,必然地被钉在耻辱之柱上。  关键词: 《红楼梦》 贾珍 秦可卿 孽情    秦可卿是《红楼梦》里第一美女,而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她只能叨陪于末座;她是养生堂里的弃婴,可作者往往以皇室取譬;她是
【作者简介】方敏,女,辽宁北宁人,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语写作方面研究。  【基金项目】电影《阿甘正传》海报 美国影片《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中的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生来智商就低于一般孩子,脊椎还弯曲。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真实,更具有非凡的毅力与能力。幼年的阿甘腿有
摘 要: 本文作者从一则教学事例谈起,就新课程明确提出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理念转变的要求对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进行阐述,并就这一理念在实施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及困境存在原因进行分析,旨在针对存在的困境初步探讨教学实践中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过程 结果 新课程    一毕业学生回校探访我,言语间问到哪次课印象最深,没想竟是花了两节多课时间讨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那次,学生的话触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世界第一次大声疾呼女性权利,由此拉开了女性主义的序幕,产生了一系列关于女性主义的理论思潮,其发展由关注女性的政治权利到批判性别主义、性别歧视和男性权利中心主义,这场运动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其层面之广、程度之深、理论之丰富,成为世纪之交历史舞台上的一道奇观。在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女性主义电影也迅速发展起来。  在20世纪90年代的电影中,很少有描述女性内心真实世界、以女性